情感交流与外语学习

时间:2021-08-04 11:58:21 浏览量:

情感交流与外语学习

湖北省襄阳五中

张凌云 13972223630 时常听老师们感慨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越来越缺乏人情味。这样说来,如今师生之间的关系似乎成了两条不相交的直线,越来越疏远。果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如此,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老师,应该思考如何拨动学生心中那根感情的琴弦,让它奏出和谐悦耳的音符。

一、亦师亦友,理解尊重学生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现实生活中很容易走进误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师被视为学生的“看管者”。由此出发,教师立足于盯学生、管死学生,并以此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式。这种错误定位,在师生关系上必然导致教师的居高临下,从意识和心理上高高在上,师生无平等、民主可言;在工作上又必然导致对学生的“禁”“堵”和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在情感上必定会造成教师以恩赐者、给予者自居,教育会变形为情感的施舍;在教育效果上,自然会抹杀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时时看教师“眼色”行事,成为被动的个体。

几年教学工作使我深深的认识到,要教好书,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师生关系的和谐友爱,是使学生热爱老师、产生主动性自觉性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教师付出多少爱,就会得到学生多少的“情”。这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既尊重老师又在老师面前无拘无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教师一味不苟言笑,处处显示出高学生一等,动辄滔滔不绝地“教训”,这会使学生反感,更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反之,如果教师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谈心、交心,学生就会视教师为知己,才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才会信赖尊重教师的教导。

二、心中装下天平,公正对待学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表现不尽相同,他们的基本素质、行为举止、学习成绩都有差异,有些学生甚至表现较差,问题多多,这就使得教师有意无意之中,表现出不公正,不能一视同仁。比如对常犯毛病的同学,就会认为什么错都是他们的;对常迟到的学生,会认为每次迟到都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对问题学生有了进步或好的表现,总持怀疑态度;对学生中的争议,总认为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有理。这样教师就很难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并且会深深伤害部分同学的感情,使得某些学生与老师关系疏远,感到教师不公正、有偏私,因此,他们就

不会拿出爱和尊敬的情感对待老师。这样一来,会形成两种后果:一是使他们彻底失去信心,对老师和集体失去感情;一是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兼而有之。

所以教师一定要公正,当学生感到老师心地公正、一视同仁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平等感和尊严感,从而对老师的要求和教育容易接受。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努力去挖掘,仔细去发现,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侧面细心去寻找学生的潜力、长处和闪光点。现在,我们要实施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一定要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多元评价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教学。以往我们的教学评价是为了选择最好的学生。现在我们教学评价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

三 、急 学 生 之 所 困, , 关 心 爱 护 学 生

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身体、家庭等方面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这些困难会使学生陷进很深的痛苦之中,有常常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解决。所以教师就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留心学生的变化,一旦发现这种问题就要满腔热情地及时向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往往是感情上饥渴的时候,这时候谁给他们帮助都会得到他们的感激之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又应该对学生有较深的了解,所以决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忧虑置之不理,表现出冷漠或不屑一顾。有时候在老师眼中是很小的事,而在学生心目可能觉得是很大的事,这时,作为教师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心实意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和实际上的困难。对学生来说,由此产生的对老师的感情是十分真挚、难以忘怀的。

综上所述,新课程要求现在教师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更能改进英语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是我国进行的这场深刻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发展。教师在这场教育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感教学与外语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个知情交融的“动态的人际过程”;情感教学是人类漫长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外语教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的频繁,外语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外语课堂教学是关键,而外语课堂设问技巧则是外语课堂教学的“助产术”;要想外语课堂教学产出“健康的婴孩”,掌握好课堂设问技巧是每一位外语教师必备的技能;能否掌握好课堂设问技巧则有赖于能否恰当地运用好情感教学原则。

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组织者,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学正是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来促进学生朝着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的。这是一种人类的特殊活动,活动的双方都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既可看成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汪绍纶:《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一页),也可以看成是“与个体及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识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Chavez &Cardenas, 1980)。换言之,知情交融是教学活动的典型表现,情感教学是人类教学发展史的必然。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在人类漫长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许多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有关情感教学的精辟见解。例如,我国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乐学”教育思想。首先,孔子认为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具体体现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次,孔子认为,学生对学习本身所怀有的积极情绪的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的效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这种观点的最集中的表现。第三,孔子在某种程度上指出教师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其突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例如,他认为,教师只有自己做到乐学、乐教,才能促进学生的乐学,故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说。

国外情感教学的先祖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467---公元前399)在教学中倡导的问答法,被称为“产婆术”;还有古罗马的昆体良(Marcus Quitilianus, 公元35---95)提倡的“师如慈父”,以及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 1592---1670)倡导的“愉快教学”等,他们的思想精髓是:

1、人本身具有最初的求知欲望,“假如学生不愿意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过错”,因此,“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2、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措施,涉及到教师、学校、学科和教学方法,也涉及到父母和国家权威方面的措施,形成一个综合激发网络;

3、学习本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人生没有比寻得智慧更快乐的事了”。

4、教学的艺术是使师生都感到愉快的艺术。

总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始终给予情感教学以足够的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与科技革命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外语教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外语教学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必然受到教育学、教学法的规律制约。所以,要想有效促进和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必然要研究教育学和教学法。通过前面对教学法的发展史的了解,我们对于情感教学有了基本的认识,现在将其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来。 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原则明确规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与和谐的教学氛围”。笔者通过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以及对情感教学原则的应用,得出如下体会:在外语教学中,外语课堂是外语教学的主渠道,要想使外语课堂产出“健康的孩子”,必须遵循情感教学原则,掌握和运用好“产婆术”------课堂设问技巧。因为课堂设问的质量,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优劣。下面笔者仅就课堂设问技巧谈点自己的认识,与同行们分享和交流。

首先,设问应有助于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设问方面,教师应着重以现在的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先引入课堂,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从而把学生从“已知世界”引入“未知世界”,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设问的方式可分为直观性设问和启发式设问。

A. 直观性设问:

如在教学American Country Music(Unit 11, SEFC Book I)这篇课文时,我们就以这样的直观性设问开头:

1.Do you have any favourite pop idols?

2.What’re the English pop songs recently? Can you sing one?

绝大多数中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英语流行歌曲自然也成为外语学校学生的最爱,他们心中都有各自崇拜的偶像。他们很乐意向别人谈论他们的偶像,也喜欢唱自己偶像的歌。一旦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学生都很兴奋,立即产生了兴趣。我们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言,表演。为了进一步引入课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唱 Country Road这首歌,给学生印发歌单,挖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边听边填歌词。接着进一步设问:What’s the song about? When did the song appear? Why was it popular at that time? 学生会发现他们很难回答这些问题,此时让他们翻开书,从课文中寻求答案,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此文。

B.以暗示或疑点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如在学习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 (Unit 17, SEFC Book I) 这篇课文时,我们不直接问Milu deer的情况,而以人人皆知的中国的另一珍稀动物panda提问:Why do we Chinese people protect pandas? 相信学生会很容易谈到:China is the only country where pandas live.然后再进一步提问:In old China, there once lived an important kind of deer.Later they disappeared in China but were found in England.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deer? How are they living now? 这样,学生就带着兴趣和疑问去阅读课文。

第二,设问应有助于树立和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难易结合,因人而异的问题。例如,学习“Advertising”(Unit 5, SEFC Book III) 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作为导言:

1) Where can you see or read advertisements?

2) Do you enjoy watching ads on TV? Why? Why not?

3) Do you have any favorite ads?

4) Why do companies advertise?

5) Who pay for the advertising? Why is that?

对于前面三个问题,要求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因为这些答案来自他们自己的生活,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对于后面两个问题,可以留给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涉及的难度和广度有所增加,同时,需要更多的逻辑推理和语言结构。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并且能够回答的时候,才能产生出积极的情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对外语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设问应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困难,那么,他就永远难以迅速地进步,更难体会到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因此,在设问时,有意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或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 Australia (Unit 3, SEFC Book III)时,笔者在学生精读课文后,设计如下问题:

1) How could Kooris survive and have been able to live in the hot deser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2) Why are there some plants and animals particular to Australia, such as duck-billed platypuses, Koala bears and kangaroos?

3) Can you compare the way of life of Kooris with that of American Indians?

4) Can you draw a conclusion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the heritage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第四, 设问应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精神。

严格地说,英语课堂交际实际上是一种虚拟的社会交际。但正因为它是虚拟的,所以我们就可以人为地设计交际的情景和形式。在课堂交际中,以两人对话的形式最多,这也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情形。

例如在学习Unit 9 Spare Time(Look Ahead, Book I) 这个单元时,有些老师会这样设问:

1.Alice, what do you do in your spare time?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2.Why do you like them?

同样这两个问题,我们只要在设问技巧方面稍加改进,就可以组织两人对话,让学生汇报对方的观点或信息。我们不妨如此设问:

1.What hobbies does your partner have?

2.Why does he/she like them?

学生就此展开两人交际,在交际过程中,一方遇到难以表达的句子或词语,自然会寻求对方的帮助;同时也通过对方的表述丰富自身的词汇和知识。

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中,小组活动也是一大特色。在设问方面,我们不问个人意见,而改问小组的意见或观点。如:

Which side does your group support?

What’s the decision of your group?

在学习完The Secret Is Out (Unit 18, SEFC Book I) 这篇课文以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If you are the bo, will you ask Ms King to stay or to leave? Give your reasons.每个小组的同学集体确定自己所在小组的立场或观点,集中集体智慧,找出理由。最后老师可以组织正反两方的小组辩论。为了自己所在小组的集体荣誉,所有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如果自己的小组最后获胜或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会充分体验到集体的荣誉感。

第五,设问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外文化的内涵和差异,并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于中国文化崇尚含蓄、谦逊、内敛,而英美文化则推崇坦率、直接、外显,因而,在日常交际当中,会有很大的反差。例如,对于别人的赞美,中国人与英美人士的反应就完全不同。课堂内外与学生的交流当中,教师就应该经常使用如“How smart you are today!”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Thank you very much.” “You’ve made a good job of it!” 在实践当中反复地再现,使学生逐渐习得符合英美文化的交际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大量的英语单词、片语、习语都具有和英美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比如,学习cool这个单词时,设问“Is it cold or cool today? Who looks cool in our cla today? Can you keep cool in trouble?” 通过具体的语境,使学生学习和了解cool的文化内涵。学习有关动物的词汇时,笔者有意将一些中英文化具有独特象征或寓意的动物词汇进行对比。例如,学习 lion, tiger时,设问“What does tiger stand for in Chinese? (dignity, ferocity)

What animal is considered the king of animals in Chinese? What animal is considered king of animals in English? Do you know the meanings of the phrases: 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 and a lion’s share(最大的份额)?同时给学生介绍tiger 仅在亚洲地区才有,而lion却是生活在非洲、美洲等地。 学习ox 和 horse时,设问:What does an ox (牛 Chinese character) stand for in Chinese? (devotion and hardworking勤劳与奉献)However,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 would prefer to ascribe such qualities to the horse.E.g.work like a horse.(象牛一样勤劳)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强按牛头不饮水) Eat like a horse(食量大如牛),eat like a bird(吃猫食)。通过英汉对比,学生就能更深刻地领悟到语言学习中文化内涵对人们的思维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某些与颜色有关的词汇在中英文化中也有不同的含义。例如,black在英语文化中就比汉语内涵丰富。笔者将其作如下归纳,并设问 Do you know the meanings of the following phrases? black tea(红茶), black coffee(苦咖啡), black beer(黑啤酒), black and blue(遍体鳞伤), a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black studies(黑人学), in a black mood(情绪低落), give sb a black look (恶很狠地瞪某人一眼),the black market(黑市)。

总之,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门文化(Learning a language is learning a culture.)如果在语言学习中不渗透文化内涵,我们就无法掌握这门语言的精髓,也无法自如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 A language learner must master the spiri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s well as its culture, or they cannot use it freely in communication.)。

第六、设问应有助于学生增强祖国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应该说,在关注学生的祖国意识这一情感因素方面,我们的教材编撰人员已经先于我们教师而考虑到了,如Paper(Unit 20, SEFC Book I)一文。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它读起来比较枯燥,但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祖国意识的好材料。我们可以在开课前如此设问:Do you know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Chinese history? What are they? 通过学生的发言以及老师的适当补充,学生们会认识到中国近现代虽然在科技方面落后于欧美各国,但在历史上,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The Olympic Games (Unit 10, SEFC Book I) 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对中国代表团参加历届奥运会的成绩以及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等情况的设问,如:

Who got the first Olympic gold medal for China?

How many gold medals did we Chinese athletes get in 2000 Sydney Olympic Games?

Which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When?

What’s the slogan of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渗透这样的观念:我们学习外语不是为了“崇洋媚外”, 是为了交流。既然是交流,就应该是双方的。我们既要学习和了解外国的文化和科技知识,同时,我们也要把中国的文化和科技知识传播到国外去。所以,教师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祖国文化,进而增强祖国意识。

运用情感教学原则,利用各种课堂设问技巧,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外语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知情交融的“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在这样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起了友好而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进一步融洽了教学氛围。师生双方都沐浴在充满民主、安全、信任和理解的气氛中,有利于优化外语课堂教学,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原则是促进和提高外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也是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原则。情感教学理论是新时期的外语教师提升自我素质必备的理论基础。掌握好课堂设问技巧是每一位外语教师必备的技能。当代的外语教师应该学习和遵循情感教学原则,巧妙构思教学过程,有创造性地进行课堂设问,为中国的外语教学和课程改革探索出更好更快的路子

语言流畅,中心思想突出!

本文用词准确,严密。

推荐访问:情感交流 外语学习

《情感交流与外语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