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保护研究

时间:2021-05-23 14:56:27 浏览量:

王晶晶

[摘 要] 乡土文化是农村在一定环境中世代传承的各具特色的文化脉络,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对村落凝聚力有极大的影响。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下,我国乡土文化面临被破坏、消亡的重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乡土文化的内在价值,揭示乡土文化保护对村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构建乡土文化对乡村振兴促进机制的基础上,从文化和空间2个方面提出乡土文化的保护策略,探讨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在产业、空间方面的落地措施,进一步表明保护乡土文化可以有效缓解乡村发展困境,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 乡土文化;乡村振兴;空间;产业

[中图分类号] F320;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2-30-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继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之后针对“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新的统筹指导农村发展的战略,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体现在产业、生态、经济、文化和組织建设等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文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先行之策,是实现乡村各项发展的保障。在乡村建设中,如果只追求经济发展而没有乡村文化作为根基,不仅乡土文化会逐渐消亡,而且乡村无法实现永续发展。

1 相关研究进展

本部分基于理论和实践2个层面展开论述,理论方面论述乡土文化和乡村振兴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践方面主要从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象化体现展开,充分论证乡土文化的重要性。

在理论层面,索晓霞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重新认识乡土文化的价值,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巨大文化资本[1]。郝振荣认为乡土文化力量的振兴是在分析乡土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移风易俗,批判继承,赋予乡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保护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积蓄乡土文化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2]。刘晓峰在分析我国乡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下我国乡土文化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土文化,才能实现乡村文化振兴[3]。乡土文化是打破乡村“千村一律”的有力武器,在彰显乡村特色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灵魂。用“乡村振兴”并含“乡土文化”作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对学科的分析结果显示,文化、农业经济、政治、教育、旅游经济以及城乡规划与市政占据了前六位;对主题的分析结果显示,乡土文化、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文化传承、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土社会占据了前八位。由此可见,不同学科均涉及了乡土文化,并对其做了相应的研究,两者都包含有文化和旅游经济,说明文化和经济对乡村振兴有重要的作用,将文化产业化、实操化为具象经济形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实践层面,沈费伟以文化价值为理念,从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完善乡土文化体制3个方面来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4];安永娜等通过案例分析,从政府、企业和社区3个维度构建出基于核心力量的关联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可行路径和政策建议[5];张琳等在探讨乡村旅游对文化空间的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针对民宿、文化旅游、公共活动空间3种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耦合的载体[6];唐兴军等通过案例实证与分析,认为当下应从乡土文化的认知地位、物质基础、载体保护、传播路径等方面来焕发乡土文化活力[7]。通过对乡土文化在实践层面的分析,可知乡土文化大多是落地在产业和空间两方面,产业即将乡土文化打造成特色旅游产业或者文化产业,刺激乡村不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空间指通过一系列手段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一方面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但乡土文化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体现特色,不能照搬其他模式,失去其独特性。

2 乡土文化构成要素

2.1 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是指乡村经过一定时间演变形成的独特的自然风貌景观,包括山、水等充分体现乡村独特地形地貌的元素,是当地乡村的文化遗产。可深度挖掘整合自然要素,将其作为旅游资源。

2.2 人文要素

人文要素是指乡村经过5 000年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形成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因气候、地形地貌等形成的村落格局,如北方因黄土高原形成的窑洞格局、福建山村村民建筑土楼等风格独特的建筑形式。非物质文化形式多样,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表现样式,有村民生活生产活动形成的独特空间,有戏曲节会、泛龙舟、逛庙会、月饼节等民俗活动,扭秧歌、二人转、民歌展演等民间文艺活动,刺绣、年画等民间手工艺品。

3 乡村振兴中乡土文化保护路径

在新时代,一方面受外来新鲜创意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使乡土文化面临不断消亡的危机。因此,加强乡土文化保护的前提是充分挖掘村落的传统文化,再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保护和传承。针对村落自身特征和建设情况,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从空间和产业2个层面保护乡土文化,使其具有实操性,通过“宗旨—路径—措施”的衔接关系形成系统的乡土文化保护路径(见图1)。

3.1 空间集聚化

空间是乡土文化传承和展现的载体,也是村民进行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展示空间。规划人员根据村民意愿及村领导建议对乡村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如划分为村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文化展示展演空间等。

空间集聚从2个方面展开,一是整体空间整合,体现空间的功能性,同时乡村形式美感也能得到表达,包括宏观的旅游空间线路规划和街巷空间的整治;二是建筑空间更新,对乡村建筑空间风貌进行整治及功能再利用,体现文化价值的同时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3.2 文化产业化

传统乡村产业是以农业为主体,这种模式经济效益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农民生活条件得不到显著改善,因此探索创新乡村产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自身内涵。本文从文化产业化的角度来激活乡村活力,即以文化为基础,为其设计产业化路径,丰富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地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乡村注入持续的活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化根据乡土文化资源内容可以分为2种模式,一是“引内”发展,即利用乡村特有的民族节日、民族习俗、优美景观、建筑格局肌理等资源发展旅游,吸引游客,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并为乡土文化保护提供经济基础;二是“销外”发展,即将民间手工艺、民间艺术等作为产品向外销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4 结语

乡土文化振兴,并不意味着要回归复古和重建乡村文化的价值行为体系,而是在保持自身传统和物质的基础上取其精华,把现代因素融入乡土文化中,找到新的增长点,使其焕发出新时代的魅力。并落地在空间和产业2个方面,探索空间整合和文化产业化的具体措施,一方面可以最大化挖掘并发挥文化价值,加强乡土文化创新;另一方面在保护的基础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8(1):4-10.

[2]郝振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力量研究[J].现代交际,2019(10):230-232.

[3]刘晓峰.我国乡土文化的特征及其转型[J].理论与现代化,2014(1):66-71.

[4]沈费伟.传统乡村文化重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J].人文杂志,2020(4):121-128.

[5]安永娜,李锦宏.基于乡土文化重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21):167-170,181.

[6]张琳,邱灿华.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空间耦合模式研究:以皖南地区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5(5):35-39.

[7]唐兴军,张文杰,周丽,等.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土文化的接续与重构:基于5个行政村的调研[J].决策与信息,2020(5):58-66.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产业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研究山西农经(2020年18期)2020-11-18关于医疗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考丝路视野(2020年6期)2020-10-20浅谈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前景新农业(2020年8期)2020-08-26京山市山桐子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湖北林业科技(2020年3期)2020-07-14“区块链+农村金融”何以赋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功能、机制与效应社会科学(2020年7期)2020-07-14关于基层政府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分析科学与财富(2020年34期)2020-03-11桃文化及其在产业融合经济中的价值浅析商情(2019年16期)2019-06-17从乡村振兴战略看生态移民村的发展重点大经贸(2019年4期)2019-06-09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特征及定位决策与信息(2017年6期)2017-06-10让乡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的实践探究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年2期)2016-03-12

推荐访问:乡土 振兴 乡村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保护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