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

时间:2020-04-02 09:20:30 浏览量: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 (送审稿)

 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切实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力推动**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发〔2015〕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 (一)发展定位。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是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投资效益看好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我县人文历史厚重,旅游资源富集,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壮大旅游业有机遇、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将旅游业作为我县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充分把握全域旅游加速发展的“窗口期”和“黄金期”,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全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拉动消费增长、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富民强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抢抓有利机遇,全力支持配合,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时代、开创旅游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发展思路。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我县生态、人文、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龙头景区带动、精品景区推动、全域旅游互动,加快推进城乡风貌景观化、景区建设精品化、产业发展融合化、配套设施人性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全域管理一体化,全力塑造**全域旅游新形象,努力建设大长沙休闲度假首选地、湖湘文化体验区、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领、企业主体;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全资源整合、全景化打造、全领域互动、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 二、明确工作目标 (四)总体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旅游业整体形象鲜明、品牌优势突出、产品供给丰富、配套设施完善、产业体系健全,旅游经济总量、市场规模、综合实力等指标进入全省前列,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力争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五)具体目标。到2020年左右,全县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5个;新增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6家;建设田园综合体1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1个、特色旅游小镇2个、特色旅游村5个、乡村旅游点10个;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达到15%,旅游税收占全县财政税收10%以上,年接待旅游人次突破1000万,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达到20%,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三、推进重点任务 (六)严格旅游规划实施。坚持全域旅游规划引领,整合县域旅游资源,统筹旅游产业布局,科学实施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有序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向全域、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方向发展。将现代旅游理念融入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村庄布局等规划修编和管控,推动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化等相关专项规划与全域旅游规划“多规合一”,促进旅游业与各产业融合发展。 (七)优化总体空间布局。根据**交通格局、地形地貌、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发展定位,着力构建“一心两圈三带”的全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一心”即以**南方宋城、东湖生态公园等城区旅游景点为依托,建设以县城为核心的游客集散中心、消费服务中心、文化体验中心;“二圈”即以玉华-金龙-樟树-静河等区域内景点景区为“小圈”,以玉华-金龙-樟树-静河-岭北-鹤龙湖-新泉-南湖洲-湘滨-横岭湖(青山岛)-三塘-东塘等区域景点景区,构建临长、临益、临洞庭湖的旅游“大圈”;“三带”即芙蓉北路休闲康养运动旅游带、湘江北路滨水休闲度假旅游带、S308线田园研学科普旅游带。 (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中心,完善旅游指引标识,推进重点旅游景区警务、导览、停车场等设施配套,提升旅游厕所覆盖便捷程度,大力发展旅游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休闲等配套产业,构建旅游集散体系、接待服务体系,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承载功能。 (九)加快龙头景区建设。坚持优势优先、龙头带动,对接“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消费需求,实行保护、开发、改造、提质相结合,高标准建设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恒大生态康养谷、左宗棠文化景区、鹤龙湖湖鲜美食小镇、**南方宋城、樟树旅游名镇、岭北田园综合体、天鹅山森林康养运动公园、青山岛国际生态旅游岛、岳州窑青瓷艺术古镇等10个龙头景区,以点带面推动旅游产业向全域纵深发展。 (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重点包装推介湖湘名人、滨水休闲、瓷窑艺术、湖鲜美食四大旅游名片,打造各具特色、各具风格、各具卖点的成熟旅游产品。依托湘江、洞庭湖、洋沙湖、鹤龙湖、青山岛等丰富水资源,开发以水上运动、水上观光、水上娱乐为主的亲水旅游产品,打响江湖滨水休闲旅游名片;依托左宗棠、郭嵩焘等名人故居、纪念设施,以及文庙、南泉寺、法华寺等文物文保设施,开发访古、祈福、瞻仰、教育基地等为主的旅游产品,打响湖湘文化名人故里名片;依托岳州窑系列古窑址,推进考古发掘、技艺传承、文化复兴,开发参观、体验、收藏等旅游产品,打响千年瓷窑艺术名片;依托樟树港辣椒、鹤龙湖大闸蟹、洞庭银鱼等地方特色食品食材,开发以采摘、垂钓、观赏和种养基地为代表的农旅融合体验型旅游产品,打响中国湖鲜美食之乡名片。

 (十一)做热乡村旅游经济。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来抓,积极探索建立支持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以乡村性为旅游吸引物,积极迎合都市人对回归大自然的心理渴求,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农业科技、古村古镇的旅游价值,加快修复和打造一批美丽田园景观。鼓励“公司+合作社+农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抓好乡村旅游连片发展区、休闲农业观光园、田园综合体、美食小镇开发建设,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品旅游村镇、精品农家乐、乡村民宿。扎实开展旅游扶贫工程,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金融支持、专业培训,加大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力度,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力争到2020年,建成1个田园综合体,1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2个特色旅游小镇,5个特色旅游村庄,10个精品乡村旅游点。 (十二)开发地方旅游商品。坚持特色、特产、特有原则,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安全性和生活化、便携化,积极融入地域风貌、人文印记、本土元素,建立旅游商品研、产、供销一体化网络体系,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收藏品、农副产品,培育一批“名、特、优、奇、新”旅游商品品牌,重点扶持壮大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基地,积极推进旅游商品市场、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开发,扩大旅游市场消费,促进旅游创收增收,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 (十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的拉动、融合、催化、集成作用,做好做深融合文章,多方位、全方面推动农旅、文旅、工旅、教旅、体旅、商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带动,不断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延长产业链,拓展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动能。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基地、健康养生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科普旅游基地、体育运动基地,培育自驾房车营地、游轮游艇和康养、购物、研学、体育、户外等新业态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市场、不同群体、不同游客的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旅游需求。 四、强化工作措施 (十四)加力旅游招商。将旅游招商作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主攻方向,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出台旅游开发投资优惠政策,健全招商机制,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加大旅游招商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地客商以独资、合作、合资等形式投资开发景区、酒店、文化娱乐场所、旅游购物商场、旅游交通运输、游轮游艇等旅游项目。吸引大型旅游企业在**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天鹅山、柳庄、樟树旅游名镇、**南方宋城、青山岛、金龙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开发,力争实现旅游招商引资100亿元。 (十五)优化旅游交通。完善我县与客源地的交通连接:加快京港澳高速复线、平益高速建设,提质完善芙蓉北路,并延伸至虞公港,提质S308线,加快湘江风光带、新乔线建设,拉通城湘大道。实施交通干线与景点景区通达工程:提质界华路、机场公路、临白线至南湖洲道路。加快景点景区道路建设:提质升级鹅形山—夏家山—青山景区绿道建设、青山岛环岛公路与环内湖景观道建设,加快岳州窑青瓷艺术古镇环线建设,完善南湖洲至洞庭湖古河道绿道建设。加快沿湘江至长沙、沿资江至益阳、经洞庭湖至岳阳的水上航道和旅游码头的建设,开通水上旅游专线。将通往旅游区的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范围,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推进旅游交通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 (十六)加强宣传营销。完善上下联动、部门联合、政企联手的宣传营销机制,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力度,力争在省级和国家级主流媒体开辟专栏,集中展示**旅游整体形象。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积极性,整合资金和营销渠道,有针对性地在长株潭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武汉城市群等主要客源市场投放旅游形象广告、召开旅游推介会等方式,多渠道、多维度进行宣传推广。积极创新宣传手段,加快树立“互联网+旅游”的宣传思维,通过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及时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的优势,扩大受众面,做好线上旅游宣传。每年组织旅游企业赴主要旅游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工作,适时举办全县性的旅游节庆活动,积极争取省级或国家级旅游节会活动落户**,进一步提高**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品牌影响力。 (十七)推进智慧旅游。充分利用现代电子网络工具为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加快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和旅游营销平台建设,基本建成以旅游景区为基础的旅游信息数据库,构建以网站、手机应用、景区三位一体的智慧旅游体系,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旅游信息服务,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在线旅游销售比重明显提升。 (十八)提升生态文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和发展旅游紧密结合,加大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严格城乡规划管控,加大全域控违治违拆违力度,全面推进农村规范建房和“空心房”整治。切实加强水、土、气等污染防治,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全面建立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洞庭湖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绿满**”三年行动,加快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形成植绿、添绿、管绿、护绿新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两型生活方式、消费理念,深入开展治婚丧陋习、刹人情歪风、树文明新风活动,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乡风。 (十九)严格行业监管。配套建立健全旅游业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完善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和督查督办制度、游客满意度调查和反馈制度、旅游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景区门票价格,落实对特殊人群门票费用减免规定,重点打击“黑社”、“黑导”、“黑车”、“黑店”、“黑网站”及诱导、欺骗、强迫消费等行为,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十)深化区域联动。以旅游交通互连、旅游路线共推、旅游信息平台共建、市场监管互动为重点,不断深化与长株潭、岳阳、益阳、武汉等周边主要城市在景区建设、资源共享、线路开发、宣传营销、旅游培训等方面合作,通过政策互惠、游客互送等方式,助推区域旅游共赢发展。积极对接湘江旅游带、长株潭旅游圈、环洞庭湖旅游圈等知名景区、大型旅行社,促进旅游市场互通、窗口互助、客源互送、宣传互推,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十一)保障旅游安全。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执法机制,构建监管有力、应对快速高效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旅游交通、旅游消防、旅游治安、餐饮食品、旅游场所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节假日游客高峰时段、地段安全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防范机制,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落实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旅游安全主体责任,完善旅游安全服务规范,加强从业人员旅游安全培训。 五、提升工作保障

  (二十二)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县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领导、指导、协调作用,定期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县旅发委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形成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县委县政府将旅游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范围,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工作任务有力有效落实。加快理顺旅游平台公司机制,强化项目融资建设功能,发挥保障服务作用。 (二十三)强化政策支持。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旅游发展引导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财政增率逐年增加。在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需求。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支持依法利用荒山、荒地、荒滩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依法利用民宅、工矿厂房发展旅游。对纳入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范围内的旅游建设项目用地,给予大力支持,优先供地。全面落实旅行社、景区、星级旅游饭店用水、用电、用气与一般工业企业同价政策。切实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执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二十四)强化队伍建设。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和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有重点地从旅游院校招聘一批高素质的毕业生,通过旅游企业引进一批有实战经验的高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导游资格、评价、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切实强化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强、诚信好、服务优的旅游人才队伍和旅游管理团队。

 

推荐访问:意见 发展 旅游

《xx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