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游_______【教案】

时间:2020-05-18 21:01:04 浏览量:

 游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写清楚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1.“借一双慧眼”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虽然每天都在看,但不会有意识地去留意景物的特点。只凭浮光掠影的印象,当然无法写好景物。因此本次习作先指导学生做到“眼中有物”——确定写什么;“眼中有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景物;“眼中有序”——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在哪儿突出重点;“眼中有神”——指导学生在描写时加入联想与想象,让景物“活”起来。

 2.“磨一面明镜”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帮助他们“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进行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清写作的顺序,写出条理,写出景物的神韵。

 3.“指一条‘材’路”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有限,尤其是写景类文章,学生更觉得头疼,因此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时教师要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和阅读中选材,并能将选取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选取重点景物,进行写作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语激趣 1.激趣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风景图片。

 (2)课件出示一组有关九寨沟的风景名胜图片。(配乐《神奇的九寨》) (3)生交流欣赏图片后的感受。

 (4)师:这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的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它们的美呢? (5)示例: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它的美。

 2.回顾课文,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1)师: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了“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的“窄小”,参观了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骑着马儿领略了天山的美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在现实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2)生交流后板书课题。(本次习作:游__________)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动听的歌曲,使学生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板块二 指导选材,明确要求 1.指导选材。

 (1)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三位同学的对话说一说,你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呢?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语段。

 (3)师指名朗读对话。

 (4)引导选材。

 ①师:从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你认为这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景物? ②示例:可以写自然景观,可以写人文景观,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③师指导: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什么是身边的景物? ④生交流后师小结: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的景色,比如美丽的大海,壮丽的瀑布,极地、荒漠、沼泽、名山大川等。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就是人文景观。我国的名胜古迹很多:北京的故宫、八达岭长城,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开封的开封铁塔、大相国寺,西安的大雁塔等。身边的景物,就是你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景物,如乡村、田野、居住的小区等。

 2.明确要点。

 (1)生默读课本中的文字,思考: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 (2)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

 3.弄清写法。

 (1)师引导:怎样才能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呢?读读课文中的提示。

 (2)课件出示写法提示。

 课件出示:

 l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l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l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生分成四人小组,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交流讨论可采用的写法。

 示例:我想写游览山的文章,我准备学习《七月的天山》的写法,先画好路线图,按照游览路线来观察和体验,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一个个新的景物或景象不断出现,再依次描写这些景物,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景点重点写。

 (4)师根据生回答,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写作提示,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后明确习作要求,这样比教师的直接讲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块三 选取重点,学写片段 1.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

 (1)师:这次习作,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同桌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

 示例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山的乌龙寺,它庄重森严。

 示例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附近湖中的荷叶。一到夏天,一大片荷叶碧绿碧绿的,很美。

 2.指导写片段。

 (1)师述:赶紧拿起你手中的笔,将印象最深刻的景点记录下来吧! (2)生写片段,师巡视指导。

 3.通过朗读片段,明确怎样突出重点。

 (1)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师及时点评指导。

 (2)课件出示习作精选片段。

 (3)生自由朗读。

 (4)课件出示点评要点。

 课件出示:

 l 是否突出了这个景点的特点。

 l 描述是否生动,能否激起读者的游览兴趣。

 l 描写是否有条理。

 (5)师指名点评。

 (6)师点评:这是一段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习作片段。先写竹林的光线,阳光透过竹叶,光线由亮变暗;再写竹林的地,中间有一条碎石的小径;然后写竹叶的声,最后写竹林深处,有灰屋红墙。有景有物,线条明快,层次清晰。作者笔下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谁能不爱呢? 4.课堂小结。

 师:经过讨论和练习写片段,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练习写片段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语言功底。下节课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中,选取本次习作时的重难点进行片段练习,有指导,有例文,不但能使学生对行文构思有清晰的认识,更能让学生对习作时要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要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写起作文来也更容易上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2.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1.师导入:我们去过很多好玩的地方,经过同学的交流讨论后,值得记录的风景也很多。我们习作时不能“面面俱到”,选取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风景,运用前面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地把它介绍给大家。现在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描画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吧! 2.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抓住选材、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之前老师的引导起了拨云见日的效果,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茅塞顿开。

 板块二 交流习作,评议修改 1.课件出示几篇习作,师生集体修改。

 (1)出示课件。

 l 指出习作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l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l 是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l 读后有没有激起你游览的兴趣。

 (2)出示习作。

 (3)师生共同点评。

 2.赏析例文。

 (1)课件出示优秀例文。

 (2)生朗读例文。

 (3)师引导生品词析句。

 (4)师点评:这篇游记的作者按照游览路线“南门—琼岛—白塔—五龙亭—九龙壁—北门”向我们介绍了所游览的美景,而且详略得当,对琼岛、五龙亭和九龙壁进行了详细描写,优美的语言、多样的修辞手法,让人如临其境,妙不可言。

 3.生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修改错别字、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画出好词佳句。

 (2)互评互改。

 ①小组内交换习作,标出别人写得好的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②组内评改完后,生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4.课堂总结。

 师:经过写作前的认真观察和交流,以及精心的组织和认真的修改,我们本次的习作结束了。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对写景物的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并能恰当地运用学到的方法,准确生动地组织语言。此外,同学们的习作内容也有了一定的条理。希望同学们继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把生活变成自己习作的源头活水。

 【设计意图】讲评环节主要把习作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写作时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交流写作素材,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通过合作分享,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明确写什么、怎么写等难题。

 本次习作活动设计,体现了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参与性。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多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教师的引导消除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理清写作思路。把自我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四字词语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并主动积累。“嫦娥奔月”的“奔”读“bèn”。

 2.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围绕“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这一问题展开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再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语言运用 本课按照“提出问题—默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思路展开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阅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感受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坚持不懈、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想到什么? (2)示例:“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等成功升空,并成功着陆。

 (3)播放视频。(“神舟五号”升空视频) 师配音解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实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你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4)生交流。

 2.板题读题。

 (1)师:现在让我们登上时空飞船,沿着时间隧道,一起去了解我国数千年的飞天梦的实现历程。

 (2)师板书课题。(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 (3)师指导读课题: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读? (4)师指名读,指导读出自豪、骄傲、激动等语气。

 3.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2)师指名读,相机正音:“奔”读“bèn”。

 (3)生再读归类。

 ①师引导:你发现这些词语排列的规律了吗?(生交流) ②师指名回答。示例:第一行的词语与传说、想象有关;第二行的词语与现代航天有关。

 (4)词语运用。结合课文内容,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积累四字词语。

 ①全班齐读词语。

 ②师引导:文中像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课后找一找,并摘抄下来。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l 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3)交流第一个问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答案) (4)交流第二个问题,理清条理。(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课前视频、图片及老师饱含激情的配音能让学生情绪高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饱满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进行归类,能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概述文本的能力。

 板块二 梦圆成功,追根溯源 1.自读感悟,找寻梦圆原因。

 (1)师引导:中华民族载人航天梦想为什么能在今朝实现呢? (2)出示课件。

 l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l 阅读方法: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批注。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批画。

 (4)生汇报交流。

 2.交流感悟,了解中国追寻飞天梦的历程。(相机出示课件) l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想象力) l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勇于探索) l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坚持不懈) l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l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默默奉献) l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本板块以教师引导为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

 板块三

 回顾“神五”,点燃激情 1.回顾“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点燃爱国激情。

 (1)师导入:同学们,千年梦圆在今朝。正因为中华民族有理想、有追求、勇于探索、坚持不懈、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更有着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神舟五号”终于顺利飞上了天。让我们再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2)播放“神舟五号”升空视频,激发民族自豪感。

 ①师播放视频并配音朗读。

 课件出示:

 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②师引导: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③示例:激动、自豪、喜悦……(师指名读,相机指导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读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读出敬意。

 ①师引导: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太空的声音! ②音频出示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

 ③师指名读,并引导:你认为英雄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预设:洪亮的、铿锵有力的、激动的、自豪的…… (要求生交流后读出自豪的感受) ④师指导朗读: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敬意齐读这三句话。

 2.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辉煌。

 (1)师引导: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继“神舟五号”之后,中国的航天事业又有哪些喜讯呢?请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

 (2)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3)生汇报交流。

 (4)根据生交流相机出示答案。

 3.展示查找的航天新成就图片。

 (1)师述:近年来,我国航天的新成就远远不止这些。

 (2)师依次展示“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的相关图片。

 (3)师引导:你还知道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哪些最新成就? (4)随机展示学生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4.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师:“千年梦圆在今朝”,这样美丽而又辉煌的成果,怎能不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中华民族高兴、自豪、欢欣鼓舞呢?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课题。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5.课堂总结。

 师:千年的飞天梦圆在今朝,但更高更远的飞天梦却缘起今朝。同学们,就让我们满怀激情,满怀感恩,踏上圆梦之路吧!老师会为你们明天的精彩表现而喝彩!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课题,会将自读后的感受以及课堂学习的感受融入其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飞船发射的壮观场面,而且给学生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祖国未来的发展要靠年轻一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借助多样化多媒体手段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授课时,我借用视频播放、图片展示、音频播放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朗读形式多样化。

 譬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舟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资料袋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飞船的片段,那种抑制不住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学生的心头,让学生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教学目的。

 

推荐访问:习作 下册 四年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游_______【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