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素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1-06-10 15:24:04 浏览量:

摘 要:文章以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课程为例,探讨大学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实践,提出“描绘美丽中国,表达艺心之美”的课程价值观,坚持艺心和初心相结合、匠心和创新相结合,从注重写生实践、融合体验和感悟、建立文化自信、热爱美丽中国等方面,力求达到高等教育中价值引领与专业传授相并行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风景素描;课程思政;文化自信;美丽中国

注:本文系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实践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建设”(E-TMJZSLHY20202138);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素描2”(sz2020149)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出发的一场教育教学实践,是将思政课程元素有效融入其他课程中或者从其他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尽量融合,将价值引领融入知识学习中[1]。风景素描课程通过线条的每一笔的挥动,通过黑白灰关系的处理,带动学生运用相关美术知识深入剖析具体画面,以景抒情,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和风景园林师的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提高课堂思政的育人效果。

一、风景素描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还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由此可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被提至重要地位。风景素描作为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训练学生绘画造型能力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有很多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教学内容,它以风景为描绘对象,探讨园林的美学思想和文化根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和谐等理念相契合。将风景素描中的艺术修养的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山水情怀的启发等隐性思政教育内容渗入各个教育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将爱国情怀渗入课程教学中,既实现了立德树人,又落实了教学任务。在这门课程中,对风景的感知是直观的、直接的,一切都来自眼底,而且,对于自然风景的描绘,容易引发学生校园处处好景色、祖国处处好风光的感悟,也容易激发学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因此,课程组提出了“描绘美丽中国,表达艺心之美”的课程价值观,并将此落实到课程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同时,风景素描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生态文化的认识,体现对传统生态文化的关怀,特别是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等内容。

二、风景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系大一下学期的风景素描课程,共48学时,是大一上学期静物素描课程的延续。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风景素描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室内环境、室外风景的一般画法,掌握基本的表现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绘画造型知识基础。

第一,采用现场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感受环境、发现美景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地认识自然。要求学生身临其境,既观察对象又感知环境,既了解大众视角又表达个人观点,既表现熟知景物又呈现独特画面。学生在现场感知经过岁月洗礼的一石一木一瓦一屋,就会自然地领会积淀在其中的生命价值,学会欣赏历经沧桑之后的拙美。风景素描课程不光教授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学会发现生命之美。风景写生产生的直观感受尤其重要,它让学生切身明白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公平的,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命都是高贵和神圣的,都值得尊重。

第二,采用优秀作品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对世界名作的大量解读加深学生对风景绘画的认识,通过学长学姐的优秀作业的展示增加学生的自信,并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求美求善求真的道德观和乐山乐水的情怀。课题组重视风景写生,既将它作为一种语言,也将它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和记录方式,不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认识和思考,还引导学生将艺心和初心、匠心和创新结合起来。在融合体验和感悟的作画过程中,学生自然地将自身情感融入创作。这种景与情、图与意的结合式教学,不仅是在培养美丽事业的建设者,也会将这种山水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民族自豪感,强化责任担当。

第三,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示范、课堂讨论、现场指导、现场改画和线上资源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以及机动灵活的沟通方式完成教与学。在思政课程的建设中,课程组要完成“技”“艺”“道”的逐步提高,必然要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衔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观察,通过对景物的讲解增强情境体验,从而构建感性认知。这其中既有对环境的体验也有对生命的体验,既有对文化的尊重又有对生命的尊重。在此环节,课程组将美学素养作为培养的一个目标,引导学生体悟构图美、形式美和整体美。学生在经过自我思考后选择的角度和构图,老师只给予指导性意见,并努力引导学生表现不一样的美,回答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一切疑问,并进行技法上的示范。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政的重点在“析”,教师通过集体讲评,通过对同一组景物所呈现的不同画面的讲解,教导学生体验的重要性,说明构建理想的人居环境需要的元素。更重要的是,“析”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加强了对人与自然问题的重视。

三、风景素描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建设

第一,运用共情能力,分析和描绘教学对象。情感体验的过程实际就是美育实践的过程,人与万物和谐共生,本为一体。在风景素描课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用真善美的心去体悟万物的存在,对大自然应怀有“虔诚”和“敬畏”之心,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情感,使其感受眼前之景正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并导入美丽中国的画面使其产生对祖国山河的自豪感。这种对生命的敬仰、对国家的自信,就是爱国主义情怀最日常的表现。教师通过共情,让学生明白风景园林人要设计的是能承载市民记忆乡愁的栖居地,由此使学生产生职业担当,对每件绘画作品尽心尽力,精益求精,追求品质,提高职业素质。

第二,通过选景构图,全面考虑画面的布局,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达到平衡,既要刻画细节又要整体和谐。这个观察和选择的过程也是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逐步和解的过程,它使学生认识到園林设计只有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色,重视自悟与启发的共同作用。教师在此实践中更应该帮助学生增强设计意识和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作画过程让学生明白画面的分割、功能的分区、植物的配置都需要细致认真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能力,即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建设人类的美好环境。在此,理论性和实践性、主导性和主体性逐渐统一。

第三,对于校园风景的赏析可培育大学生乐山乐水的情怀。风景写生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课程基本在校内取景完成。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美,并通过取景、构图、造型、光影等作画步骤完成实践,达到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逐步地明了美是处处存在的,需要的是能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能力,也逐渐明了自然美是无价的,对自然要存有热爱和敬畏之心。人们在欣赏自然的同时,更需要有持之以恒地呵护自然的意识。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依山傍水,可以说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点,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校园环境下,风景园林人自然地将青山绿水作为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和向往,自然地将促进生态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协调发展作为职业责任和使命。从身边感受山水之德,从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校园风景感受到绿色生态,能让学生真正具备乐山乐水的情怀,从而去影响更多的人。在此,职业性和责任性迈向了统一。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因此,风景素描课程教师努力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实现了价值引领,让学生完成思想的升华,体会到自然与生命的美好,也体悟到自己作为未来风景园林师的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1]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14).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36.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简介:

黄滟,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美学。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文化自信课程思政 大思政格局视角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33期)2018-10-13高职专业课创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科学与财富(2018年23期)2018-08-19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19期)2018-06-01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培养的几点分析新一代(2017年19期)2018-02-0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启示人民论坛(2017年35期)2017-12-28信达雅视角下字幕翻译刍议文教资料(2017年15期)2017-09-18文化自信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7年1期)2017-03-18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的渗透策略课外语文·中(2017年3期)2017-03-06文化强国视域下国家话语能力的建构中州学刊(2016年12期)2017-01-17浅谈文化自觉、自信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交际(2016年10期)2016-06-17

推荐访问:素描 探索 实践

《风景素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