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本细读,,助力古诗文教学

时间:2021-08-02 23:41:02 浏览量:

卢河生

【摘 要】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纵观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大部分教师倾向于为学生讲解诗文含义,很少从文本细读角度引领学生探析,导致古诗文教学效率偏低。对此,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借助文本细读开展古诗文教学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11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古诗文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奥妙,充分体验和感悟古诗文特有的魅力,提升文学素养。

一、细品语言,强化审美

研究者指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功能即审美功能,人们体验和感悟到美并被其吸引,就会接受熏陶和教导。古诗文高度凝练且美妙的文字以及包含的情感是吸引读者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细读古诗文时,需分析语言文字,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文语言有着显著的精炼与生动特征,如经典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虽然这两句诗是在描述荷花形态,但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了西湖六月天的绝美景色。描述荷叶时运用“接天”与“无穷碧”两个词汇,描述荷花時则运用“映日”与“别样红”两个词汇,红绿色彩对比,将蓝天与极力生长的荷叶相结合,营造出了无边无际的碧绿,一朵朵映日而开的荷花在大片的碧绿下将红衬托得极其明丽与娇艳的情境。上述景色除了夏季,在其他季节无法看到,即使身处夏季,也只能在炎夏看到这特殊景象。再以经典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诗人所体验和感悟到的悠然并非是因为看到东篱之菊或南山,而是因为内心深处对平淡生活和自耕自足的无限向往。再如诗歌《木兰诗》中的经典诗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诗句表层含义为难以辨别兔子性别,实则在描述人,以生动诙谐的语气描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上阵杀敌的英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根据作者写作意图,挖掘文本语言内涵,充分体验和感悟语言特有的生动有趣[1]。

古诗文字词在具体语境中并非只有单层含义,经常会出现一句多层含义的现象,上述层次性与多义性实则表现了我国古诗文中常见的讽喻、暗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以《春望》为例,从拟人角度分析该诗的经典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知,诗人借花比喻自己因时事而伤感落泪,借鸟儿表达因看到人间离别而痛心。也可从另一个角度解析,即诗人因时事变动而有所伤感,看到艳丽的花朵留下眼泪,内心十分痛恨离别,看到飞回巢中的鸟儿而惊心。再以《无题》为例,对于经典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研究者认为诗句中的“丝”与“泪”为实物描写,其中“丝”为春蚕吐出的丝,“泪”为蜡烛燃烧流下的蜡油;也有研究者认为“丝”的谐音为“思”,特指思念,“泪”则指眼泪,表达离别产生出的思念之苦,好似春蚕吐出的绵长细丝,每夜因思念留下的泪水好似蜡油般都流干了。上述均为古诗文中普遍出现的一语双关,诗人常借此增强思想

情感[2]。

二、比较分析,感悟用意

比较分析是文本细读中的常用方式之一,有利于学习者全面且深入地解读诗歌意象与涵盖深意。分析相同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能深入体会相同意象在作者不同人生阶段和生活境遇中所代表的微妙变化。《望岳》与《登高》均为杜甫作品,这两首诗文中的意象均为“鸟”,如《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和《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对比杜甫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境遇可发现,虽然两首诗歌均在描述“鸟”,但二者表达的情感则明显不同。其中《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表达作者极度渴望将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的迫切愿望与蓬勃朝气,这首诗词中的“鸟”好似作者化身,满腔热情,胸怀大志;《登高》是杜甫的晚期作品,诗歌中描述的“鸟”好似晚年的作者,病痛缠身,无依无靠,甚至还被命运无情捉弄。

如果学生无法找到相同作者在不同境遇下的作品,那么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艺术形式对写相同内容的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不同形式艺术形象差异获取知识线索。以《小石潭记》与《江雪》为例,其中《小石潭记》的氛围相对轻松,诗人通过细致描写小石潭中的泉水、草木、青树、鱼虾等展露情感,将文中的山水看作知己,其中的青树、鱼虾、泉水等意象均会给读者一种幽邃、凄清与高洁感。《江雪》中,诗人通过独钓的渔翁衬托自身的孤傲与清高,诗中的“鸟”与“径”具有孤独与冷寂的特点,重点在于抒发诗人官场上的失意,所以《江雪》这首诗词的整体氛围较为清冷和孤寂。比较分析可应用于教学的某一环节,以在深化学生理解所学诗词含义的同时,拓宽其知识视野,提高其学习效果。

三、科学细品,理解内涵

语文古诗文有着含义丰富、生动形象等特征,这些均为细读文本时应留意的因素。教师需指导学生细细分析诗文字词涵盖的多层思想感情,通过仔细研读和分析理解诗文内涵,提高诗文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细品的方法。

首先是批注法。批注法,即在细读文本中圈点感兴趣的词汇、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写下评析的句子,必要时还可在批注旁写上自身心得与理解,这种方式是读者与作者、文本沟通交流的方式之一,更是解读文本的常见方式之一。胡适在总结自身的读书治学经验时提出阅读过程中必须做到眼、心、手、口均统一,其中“手”即在读书时及时批注。批注古诗文,即标注其中古今异体字、通假字的含义,这样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古诗文。与此同时,在品读和细读古诗文时勾画好词好句,便于在后续学习中反复品读,最重要的是能融入自身的感悟与理解,以对语言有深入且充分的理解,增强自己的鉴赏能力与阅读水平。

其次是关键字词替换法。大部分学生虽然在品读古诗文时能体验和感悟其中特有的语言美,但在开展分析时往往不知所措,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和点拨,才会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如经典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从字句表面看,该句描写了春意盎然之景,并无特别之处,但最为特殊的地方体现在“闹”字上。学生可能或多或少会体验和感悟“闹”字的运用优势,然而为何用“闹”呢?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换词法赏析诗歌,先要引导学生解析“闹”字含义,将“闹”字与“斗”“争”“吵”等字做对比,使学生明白在诗词中换入上述词汇则较突兀,鼓励他们思考“闹”字是否还有其他含义?《说文解字》中认为“闹”为集市的意思,特指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具有繁盛感。相关教育者指出“繁盛”在语言演变中逐渐变化,如陆游诗句“百草吹香蝴蝶闹”,苏轼的“小星闹若佛”,上述诗词中的“闹”均有繁盛感,且可替换为“浓”与“盛”等字。这样虽然阅读时毫无问题,但从直观方面依旧可以发现“闹”字更好。不同字的词性不同,其中“闹”为典型的动词,“盛”为形容词,“闹”字好似在静止无声的画面中添加了波动的声音,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了听觉体验,为诗歌画面增添了动态

美[3]。这样能促使学生充分体验“闹”字的绝妙。

四、发挥想象,弥补空白

相关研究者认为,艺术情感或思想表达方面,稍加含蓄比尽情流露效果更明显。换言之,就是为读者留有空白,让读者品味和感悟,从而使读者在脑海中产生的美感与印象比尽情流露更深刻。事实上,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均有留白之说,文学更是如此。纵观大量古诗词可发现,很多诗人在创作时喜欢“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读者留下无穷的鉴赏、品味与想象空间。因而教师在细读诗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填充空白,并在想象中深入理解诗歌情感。

以《天净沙·秋思》教学为例,纵观整首词可发现,作者罗列了十多个意象,但为何能品读出词人疲倦漂泊的凄凉情感呢?教师应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再将十多个意象组成完整画面,傍晚,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停留了一群乌鸦,鸦群在不断哀鸣。小桥流水旁,寻常人家已有炊烟袅袅。古道上一人骑着一匹瘦马,顶着西风前行,渐渐落下的夕阳,只有寂寞孤独的旅人在凄冷的夜色中还漂泊在远方。通过想象上述画面,学生能深刻体验词人的愁苦。再以《使至塞上》教学为例,该诗歌中的经典诗句之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经常被作为考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这首诗词时,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基于此对作者的观景视角和情境进行还原,从而充分体验和感悟景物的神韵与特征。学生在想象与联想中能深刻认识这首诗歌特有的意境,充分理解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特征以及深邃的主题。

总之,古诗词言简且短小精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感情,更彰显着我国特有的文化底蕴。教师指导学生细读古典诗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文学素养,激发其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热爱,能在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浅析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10).

[2]张汾.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10).

[3]陈正文.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10).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古诗文初中语文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12期)2020-09-26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5-28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青年生活(2019年9期)2019-10-21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1期)2019-03-13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14期)2018-07-2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7年3期)2017-03-30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的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9期)2016-10-31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6期)2014-09-16高考古诗文默写预测题(二)高中生·天天向上(2009年8期)2009-06-16

推荐访问:细读 助力 借助

《借助文本细读,,助力古诗文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