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文悟理,体验长情

时间:2021-07-20 16:54:20 浏览量:

何裕琴

摘要:把握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学科育人,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之一。我们要针对低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借力具体故事增进学生理解、创设情境丰富学生体验、连线生活实现经验移情、语用迁移促进情感表达。

关键词:故事感怀,情境体验,生活移情,语用悟情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各个年级都应深刻领会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意义,充分挖掘教材所寄寓的德育元素,打通学科与学科的壁垒、学科与生活的壁垒,实现学科育人。

然而,各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不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落实各年级的学科德育教学时,准确把握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现实学习需要和生活需求,准确捕捉适切的德育渗透内容、呈现方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我们应努力关注学科材料中趣味性强、生活味足的内容,为孩子们营造情境,让他们在体验品悟中实现心智成长。

一、丰富情节,故事唤醒

每个孩子都是从听故事、读故事开始认识世界,了解是非的。《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到如今依然妇孺皆知,口耳相传间历经万世而不绝,不仅是是道德的呼唤,更是故事的魅力。教材中,有很多这样引人深思给人力量的故事,我们一定要用好这些精彩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的品读欣赏中知道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光明。

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记录了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着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井,解决了沙洲坝一个村子的乡亲吃水难的问题,旨在培养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文中没有当时的挖井场面的具体描写,只有“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这一句话。对于孩子们来说,显然这样概括而抽象的陈述是不足于唤醒他们的感激与佩服的,我们有必要基于教材对故事的情节进行细节化处理,丰富孩子们的感性认知。

我们可以结合直观地图给孩子们讲清沙洲坝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孩子们感受了解山区水源之少;可以描述老乡实际生活中无水洗澡、无水洗衣、无水灌溉的缺水之窘,让孩子们感受百姓生活之难;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用孩子熟悉的操场长度去具体化“很远”是多远,让孩子们清楚挑水路途之远;可以具体化展开毛主席带着战士乡亲们挖井的细节,感受伟人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无私革命情怀。一个伟大的背影具体为一个鲜活的故事,孩子们倾听着、感叹着、传承着。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习近平主席反复提及的殷切嘱托和希冀。他不止一次地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历史与孩子们难免有距离,既然孩子们喜欢故事,那我们就遵循他们的成长特点,让历史以故事的方式让故事带他们穿越时空去认识先辈。让这些祖国的未来在故事中感怀过往,在心中留下红色的烙印,从而更清晰前进的方向。

二、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归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由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成长变化过程,以形象思维为主。一年级的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还未形成,我们不妨多创设情境,带孩子们一起在经历角色情境中丰富自己的独特体验。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外婆包的粽子好看又好吃,简单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是带着学生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分享中华传统美食的一篇好文。读文说粽不如情境解说,课堂上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抓住“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向外国友人作好生动的介绍,说得人垂涎三尺。就这样,孩子们在情境扮演中,把传统美食的色、香、味介绍得入木三分,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演绎得淋漓尽致。

课文还有一颗隐线,即外婆,她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以自己独特的手艺借传统节日把一家人维系在一起,传递着爱与分享,读来格外令人温暖。对于这样的爱与关怀,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情境扮演来感悟体验。在读好“一到端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上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这两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们演好外婆的“盼”“送”,设身处地地感受老一辈对儿孙们的百般疼爱。有的要求加上外婆进进出出张望的内容,有的要求外婆站在那里不走怕一转身小孙孙就来了;有的要求加上外婆嘴里絮絮叨叨地说“怎么还不来呀……”,还有的说让外婆手上假装拿一串粽子,热情地分给众人……

孩子們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是导演又是编剧。作者把情境演绎成文字,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又把无声的文字还原成趣味盎然的情境,比朗读更有感触,比背诵更有温度。在情境体验中,孩子们明白了课文不仅仅是写事,更是传情。文字有温度,节日有故事,节日的传承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是一种骨肉亲情的温暖表达。

三、连线生活,经验移情

“生活即教育,语文即生活。”对孩子们来说,直观真实的生活体验永远是最好的教学。所以,我们教学必须与生活关联,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与生活的融通。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讲述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知道照顾好葫芦苗,导致蚜虫啃食葫芦苗,叶子掉光后小葫芦一个也没结成。故事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提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孩子们能凭借课文插图在朗读表演中感受到只注重局部,盯着小葫芦看是多么愚蠢,知道不能光看眼前利益。但实际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想让这个故事发挥更大的育人价值,还可以再往深处走一步,让孩子们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聊一聊,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样的道理具体演绎到生活事件中去。

孩子们的分享甚是精彩,有的说:“我上次看到有个小朋友乱扔垃圾,把桔子皮扔在公园的小径上,后来有个老人踩上去差点滑倒。要是真的滑倒了可麻烦了,那个小朋友可能要承担一些赔偿费用。这样看来,不是扔垃圾害了自己吗?”另一个小朋友说:“我们楼道里有个别03室的住户不遵守高层居民居住的规则,总喜欢往下倒水呀、泼脏物,大家都挺讨厌他们的。我觉得他们只贪图一时方便,没有想到处好邻里关系,影响别人的心情,到最后搞得自己没朋友,多不好。”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在叽叽呱呱的分享中,孩子们不但越发深刻地意识到了万事万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更知道了做任何事都不能贪图个人一时之快,应该有长远的目光做有益的事。

四、语用拓展,表达悟理

语用拓展是学生语言习得与发展的途径与归宿,能让学生在模仿迁移、创造表达间完成语言内化。实际上,我以为语用拓展,也可以是文本价值的呼唤,学生情感的表达。

以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教识字《小青蛙》,我们可以让孩子结合韵文的内容,给小青蛙写几句感谢的话, 夸夸它们给人类作的努力,帮助孩子形成一种人与动物亲密共处的和谐自然观;教《我多想去看看》,让孩子们模仿课文的段落表达,说说自己想去哪看看,帮助孩子们共同感受山河的壮美,激发他们内心对祖国对自然的热爱;教《一个接一个》,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同样的心理波折体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美好,有时偶尔不能随性也会带来其他的体验和快乐;教《小公鸡和小鸭子》,可以让孩子们写写自己和朋友相互帮助的小事,帮助孩子们体会友谊的温暖……

每一次的语用表达,都是一种情与智的对话。孩子们在习得语言密码的同时,也解密了文本传递的情感基因,实现着情感的蜕变与升级。

低年级孩子的世界观、自然观正逐步形成,对世界对未来认识还不足,就像一张铺开但未落笔的画纸;然而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充满期待,渴望得到更多的滋润和浇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关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基于教材发掘有效的教学内容,以促成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塑。

让我们一起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内容融入日常教学,

参考文献:

[1]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J].张永锋.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

[2]巧妙用好新教材扎实拓展语用性[J].佘召丹;蔡雯怡.语文教学通讯2020(03)

猜你喜欢 情境体验 构建互动“生命化课堂”,激发课堂生命力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44期)2020-12-28乡村微旅游产品的精神文化内涵设计中国市场(2020年12期)2020-08-09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分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20年15期)2020-06-2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情境体验的有效运用1读与写·下旬刊(2020年1期)2020-01-10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运用文教资料(2019年14期)2019-07-17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教学策略探究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年5期)2019-07-16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体验导学的实施策略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年2期)2019-03-13基于幼儿经验视域的情境体验课堂构建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8年11期)2018-02-28情境体验视角下安全教育APP的设计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31期)2017-12-11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分析新课程·中旬(2017年9期)2017-11-18

推荐访问:体验 习文

《习文悟理,体验长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