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应急”看“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责任转化提升

时间:2021-07-20 15:51:08 浏览量:

张禹石 孙军

摘  要:
爆发于己亥岁末的疫情短暂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很多思考。线上教育的全覆盖既是对广大师生及教育系统的一次“应急考试”,也是一次面向未来教育转型的“预答辩”。其中暴露出了因没有做好全面线上教育转型而忽视的“教育盲点”,包括突发事件对固化教育模式的冲击、老中青三代教师的教育考验以及线上教育的质量控制。因此,文章通过论述教育转型中线上线下相链接的耦合关系,进而提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责任转化与提升,在未來的教育转型实践中构建综合稳定的“第二课堂”教育实践平台,以担当未来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第二课堂成绩单”; 教育; 耦合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6-0066-06

教育是国家的根基性事业,做好教育对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高等院校的教育行为从线下转至线上,尽管以前对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索,但是对于在线教育实践的全面铺开,却是疫情为之提供的一个契机。在之前的研究中已有学者预测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教育的走向是网络在线教育为主,线下教育为辅的教育模式。尽管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适应,各地高校师生能够使用各种教育教学互动软件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但是依然发现了很多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教育盲点,折扣了教育效果。既然未来教育的在线走向已经成为大势,那么如何在未来教育中将“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而不仅仅是智育教育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是当下应该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我们既不能让未来通过网络在线教育的孩子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秀才,也不能将他们培养成全面教育发展中的“漏网之鱼”。科技社会在变,教育的手段也在随之变化,但不能改变的是教育的宗旨,也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共青团已经推出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前看到了这一点,将实践环节的培养提前搬上了网络舞台,走在了线上教育全面实践培养的前列,通过不同地区教育体系指标的细化,设定不同培养模式,可实现对高等院校学生全面培养的实践助力。疫情为教育提供了寻找线上全面发展平台的契机,通过未来的教育实践填充,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未来作用可以更加长远,最终为高校学生的全面培养搭建实体媒介。

一、寻根与溯源:“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构建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一种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它的设计目的是链接课堂教育与课后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1],以充实和完善第一课堂的智育活动。“第二课堂”针对每所高校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各模块培养目标、项目内容和评价标准分别进行细化,激发学生自发学习、自主实践、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立足第二课堂,使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与教育教学目标二者相统一。以学分做引导将第二课堂的成绩并入第一课堂成绩单,从素质和能力等重要参考要素量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

(一)理论根源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2]。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共青团所主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务课堂主导的学科教育教学培养二者主体重叠,使命一致,都以培养知识丰富、实践力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最终目的。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代表共产主义未来的青年组织[3],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自团中央、教育部于2018年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共青团在课堂教育中饰演的角色有了重要的位置变化。《意见》中指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应充分借鉴第一课堂育人机理和工作模式,着力提升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是深度融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不断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推广实践中也成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教育层面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可以更加科学地实现“一、二课堂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衔接”的教育联动模式,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作用。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行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已逐步演变为线上教育改革的依托。

(二)实践机理

《意见》不但确立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指导思想,还为实践路径指明了方向。融入教育培养大局,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第二课堂”的全面推出,充分将课堂上亟待弥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需要完善的大学生素质培养工程带到课后,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运行课堂与课后、线上与线下的综合培养模式,侧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公益、实践、文艺、劳动、社团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觉悟、锤炼品德修为、涵育文化素养、强化责任担当、夯实本领技能,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二课堂”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开放、包容、协作教育,紧紧围绕高校学生全面教育培养目标和内容,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志愿服务塑造、文教体育建设、创新创业以及实践和技能训练。突出客观性、现实性、价值性,并灵活采用记录、综合评估方法。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不同地域的高校已经依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建立数据信息系统,依靠数据信息系统进行课程编排与发布,项目统筹、管理与评估,以科技标准手段精确化记录和认证每个学生的现实参与状况,建立自下而上的信息收集、审查和发布机制,从技术层面上充分满足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从实践层面上科学量化学生全面培养程度。重视“第二课堂成绩单”表明广大学生“只唯智,不唯全”,一门心思沉浸书海的时代结束,至此彻底打破了原有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从制度化走到了“第二课堂”的平台化,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实践责任。

(三)未来向度

本课题组前期对辽宁省高校做了抽样调查,共回收问卷1728份,其中在辽宁省内已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东北大学回收645份有效数据,省内其他12所高校回收1083份有效数据,满足调查分析的基本要求。在未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高校中,61.78%的同学都赞成学校实施此项制度,表明广大高校学生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接受程度较高,反映出高校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这一制度有较好的基础。截至目前,尽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某些不足,很多地方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成效颇为显著。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搭建学与思之间的桥梁,在疫情提供的这次“预答辩”中,更能看见“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未来向度,即在未来的教育耦合层面上,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最大效应,使新媒体平台与第二课堂互补互融、相得益彰。朝着既支撑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创新就业能力等全方面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向发展[4]。网络在线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朝向,因此选择合适的依托平台是关键,“第二课堂”在实践革新中要逐步完善,最终承担未来教育的时代责任。

二、辨析与评判:现代教育的“应急盲点”

无论是由于科技的发展还是自然危机的扩散,亦或是世界人口的剧增,在未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教育模式固然要摒弃原有的以线下教育为主而全面转移至线上教育。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在疫情带来的这一场“预答辩”中暴露出了许多的“应急盲点”,只有彻底弥补在线教育测试中的“应急盲点”,现代教育才会不断完善。

(一)突发事件对固化教育模式的冲击

疫情爆发于1999学年度的第一学期末,初期的交锋并不能让广大教育部门准确预测到下一个学期的开学时间,因此着手准备各种远程授课方式成了假期的关键工作之一。腾讯课堂、钉钉、雨课堂以及各种在线直播软件和即时聊天工具的使用率大幅提升,师生们从未如此频繁地使用这些软件。正因为有这些现代科技的优势产物,许多高校才能够远在千里之外如期开学。从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展上看,网络在线教育给广大师生提供了决胜千里的即时学习机会。师生足不出户便可以沟通和学习,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以“爱美”女生的梳妆打扮和交通、食堂拥堵问题为例,此项时间即可在语音授课的条件下省略,同理可适用于其他师生人群及类似情况。但磨合需要一个阶段性的时间,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致,网络信息的覆盖面积和信号强度、网络速度也均有差别。同样的教育手段在发展层次阶段性较低的地域中,教育质量也相对较低。“00后”西藏女孩由于家乡信号问题,在雪山顶听网课,以石头当板凳把课本放膝上学习等新闻事件就暴露出教育设施的盲点。并且,线上教育在带给广大师生便利便捷的同時,隐性的问题也通过一系列表征暴露出来。事实上,自从网络在线授课的模式在疫情期间普遍推广以来,我们经常能听到某地区学生困境之中想尽办法上课的新闻,而这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则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没有条件上网课”,未来的网络教育,决不能直截了当地“一刀切”。

(二)老中青三代教师的教学新考验

网络在线教育不光是对教育的教育环体、介体和客体的基本条件进行的考验,更重要还是对教育主体——教师进行的严峻考验。从教育行为上看,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老中青三代教师在同等的教育条件下,对教育的科技手段接触和适应的速度注定不相一致,疫情冲击下的现阶段教育暴露出了这样的盲点,从老中青三代教师的授课方式选择上也能够进行分辨。由于青年教师是第一代最先接触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软件的教师群体,所以使用起来很流畅,而年长的教师群体则更多是教学实践中在学生的帮助下逐步摸索使用。疫情带来的是一场“提前的考试”,带来危机和忧患意识,也叫醒了睡在稳定梦乡的年长教师们。从教育评价上看,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几经改革终于在不断优化中破除了唯论文至上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教育效果、课堂内容以及学生评价。缩小了“PPT高手”教师、论文大咖教师和仅注重课堂板书与口头授业质量的教师三者之间的“分数差异”。但未来的网络授课是否还会对三者之间的比较形成复杂的科技环境,答案应当是肯定的。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未来教育对教师的危机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两个方面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应当适度加强平时对科技教育手段的普及教育,并阶段性培训,以应对突发事件,防患未然,更是逐步迈向未来教育模式的必然选择。

(三)全面上马后线上教育的质量控制

当师生终于逐渐适应了教育的新模式,完善了教育条件,也逐步解决了教师之间的教育科技手段差异,如何保证教育两端的质量就成了重点问题。在科技的掩护下,出发一端的教师是否会产生惰性依赖,接收一端的学生是否会逃避课堂约束,这都是现在到未来不得不直面的问题。目前线上教育全面上马,教育的质量控制作为决定教育效果的核心要素,从几个方面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课程时间安排上看,家长或监护人不能保证时刻与学生一起听课,学生的监管问题不能依赖于电话或者电脑另一端的教师时刻看管的几十个小镜头;从课程依托软件上看,无论是直播软件还是即时聊天工具,都并非是专门为网络课程开设的,尽管有如超星等专业录播课程学习平台,但学生使用期间仍然极易“溜号”同其他人聊天或者观看其他频道;从课程类型设置上看,理论课可以用网络课程代替,实践课程和体育、美术等“动态”课程怎样处理依然是困境,并且缺少合理的测评体系,导致部分线上实践课程形同虚设。面对上述在疫情处理中的教育“应急盲点”,未来的线上教育实践中,要确保智育与“德体美劳”统一发展,共同归纳进合理的线上质量测评系统,保障谁去做、做什么、怎么做、权重如何等达到科学的计量标准。

三、自由与和谐:线上线下教育的耦合关系与实践走向

推进综合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制度创新。线上教育是“新鲜”产物,从线下走到线上,依托一个高校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阵地转移的必然要求。未来的线上教育承担着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以扩宽教育维度。共青团“第二课堂”作为适宜路径,着眼于润物无声的教育渗透,为未来的教育模式提升了耦合关系,理顺了实践走向。

(一)线上线下结合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化,教育主体结构必定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这是由于在线教育的两个结合特性决定的。第一,重复性与平衡性相结合。线下教育的授课内容是一次性的授课内容,再照本宣科的教师同样的一门课给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上课,所讲授的内容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网络受课可以实现在固定时间内目标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相同且平均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可以同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享受同样的师资力量。即便是老师采用直播授课的方式,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收听时间还可以重复收听,这样有效解决了我国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第二,高效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网络授课足不出户,仅从这一点上看便可节省许多资源,也可缓解因学生集中上学放学的定时交通拥堵,以及上文所提到的“化妆”等不必要问题,从而实现高效节约型的教育教学效果。逐步形成模块化、系统化的教学运营结构是其科学性的体现,系统进行课程安排和效果监控、利用科学平台进行动态展示和课件传输、选取科学架构进行权重打分和教育规划。第一个结合特性是根据学生受教育者的角度提出的,第二个结合特性是依据教育者角度的教师角色行为、学校操作和教育目标提出的。网络教育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教育移到网络上,而是要根据教育要素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有选择性地主体移动。

(二)“第二课堂”要投身于教育实践中,提升责任担当、充实教育参与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阶段性设计目标是,将“第二课堂”用作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是高校人才全面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5]。但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只是一种制度理念,为了保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具体的功能实现,还要依托于每所高校“第二课堂”网络教育管理平台的实践。疫情带来的教育考验,促使共青团“第二课堂”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提升责任担当、充实教育参与。从功能拓展上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具有实录性、连续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第二课堂”教育信息化平台,对所有学生的课程信息、实践成果与考试成绩科学记录、智能分类并进行权重计算。从教育意义上看,高校“第二课堂”成为共青团参与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力点。从制度推行到实践落实,从为学生在校期间打造一份课业成绩之外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到记录每位同学在校期间的“足迹”,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学生在校发展情况,见证学生成长过程,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获得社会认可,探索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再到迎合时代要求,耦合一、二课堂的教育教学实践内容,以完成教育主阵地的转换。着眼未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要在线上线下的教育拓宽实践中,提升责任担当、充实教育参与,融入未来线上教育的主战场,化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的一部分,从幕后走到台前,以发挥教育更大的功能。

(三)“第二课堂”为青少年的线上全面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进路和指标测量

如前文所述,在已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东北大学及辽宁省未实施该制度的部分高校中,未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高校有61.78%的同学都赞成学校实施此项制度。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东北大学,一般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达28.37%、39.53%和9.77%。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均表示满意,可以表明目前高校学生对于此项制度的满意度较高,若能对内容和功能及存在问题进行纠正,满意度还会提高。上述调查中,还通过第二课堂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和第二课堂试点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得出相应结论,即“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推行力度、第二课堂活动对就业的作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吸引力,是影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满意度的强相关因素、“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机制完善程度是与该制度现阶段试点实施效果强相关因素。因此,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放在SWOT系统里进行分析,从“机会—威胁”和“内部—外部”四个对应层面中来看,均满足推广的条件,也有适宜推广的土壤。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青少年的线上全面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进路和指标测量。“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调查的逻辑与意义,见图1。

四、结语:实现混合教育教学模式的升华与创新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未来的不断革新,是共青团面向高校的一项战略性创新,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走向全面教育实践育人的新尝试,也是实现混合教育教学现代化模式的升华与创新。面向未来,“第二课堂”要发挥制度优势、载体优势、合作优势与空间优势,在网络科技的博弈中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首先,要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6]。通过之前立足思政所积累的有效的、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未来的“教学思政”融合型教育,既不能摒弃线下以说理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不能忽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7]。要依托并结合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相辅相成提高教学效果[8]。同时,要善于利用“翻转课堂”、网络在线直播技术、云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充分适应现代技术潮流,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其次,要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网络教育最难把控的是关乎教学质量的引导性,因此“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化为“第二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坚持正面灌输方式,还要利用好隐性教育方式的作用,因势而新[9]。充分利用启发式、情境式、道德体验式、心理咨询式、人文关怀式等方法,营造既轻松愉悦又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强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最后,要坚持专题与多样相结合。要充分运用教师个人即时动态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工具同学生互联互通,提高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的长效性作用,通过打造共青团版易于接受的“第二课堂”体系,切实增强大学生对结合型理论课的接受感和青睐性,进一步提高网络在线教育的亲和力。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落在立德树人上,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努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综合教育改革,提升第二课堂的实施效果,最终达到提升教育层面的治理现代化能力,丰富教育阵地,完善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高峰. 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发展趋势[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2):27-28.

[2] 王浩. 对新时期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2-13.

[3] 刘超. 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事务管理之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0.

[4] 王天营. 基于专业差异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实证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14(09):197-202.

[5] 王鹂,刘晓闯.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量化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 青年发展论坛,2018,28(02):71-78.

[6] 陈钰业,陈思逸.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基础与政治优势[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9(05):45-49.

[7] 秦晓华.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9):29-32.

[8] 程芳云.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9] 张兆坤. 和谐教学论[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Abstract:
The outbreak at the end of Chinese lunar year 2019 has changed people"s life style for a short time and caused a lot of thinking. The full coverage of online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emergency examinatio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education system, but also a “pre-defense” for the future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Among them, the “blind spots of education” that are ignored due to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online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include the impact of emergencies on the dogmatic education mode, the education test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teachers, the quality control of online education. Therefore, through discussing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nline and offline links in the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ponsibility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s “second classroom assessment report” system, and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and stabl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practice platform in the future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to take on the important task of morality cultiv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the second classroom assessment report; education; coupling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耦合教育 “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多接受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准确测定天然地质样品中的锂同位素组成分析化学(2019年3期)2019-03-30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对苯二甲酰氯中氯化亚砜残留量分析化学(2019年3期)2019-03-30瑞萨电子推出光电耦合器适用于工业自动化和太阳能逆变器中国电子报(2019年90期)2019-02-22基于INTESIM睪ISCI的流固耦合仿真软件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2018年3期)2018-09-17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用于多组分免疫分析研究进展分析化学(2017年12期)2017-12-25

推荐访问:成绩单 应急 转化

《从“教育应急”看“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责任转化提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