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装演变的研究

时间:2021-07-05 18:01:39 浏览量:

【摘  要】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迈入了崭新的阶段。在服装潮流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中国传统服饰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古代服饰的研究,也能对中国历史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基于此,本文就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概述与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服装;历史;文化

1.中国古代服装的形制

中国古代服装以汉服为主。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起源于周朝,经秦汉唐宋元明代代相传。汉服是自黄帝时期开始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人民的聚集地,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以及主导思想,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汉代衣冠经由自然演变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文化风采的服饰,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人民的染织绣等杰出匠心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的基本形制主要有四种:

(1)衣裳制:上衣下裳制,即把上衣和下裳分隔开来裁剪,上身穿衣,下体穿裳,下裳中的“裳”也即裙子。上衣下裳制是汉服体系中最古老的形制,也是历代男子礼服的最高形制,一直到明朝都是如此。

(2)深衣制:将传统上下不相连的衣裳连属在一起,叫深衣。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边”,它的下摆不开衩口,而是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制作时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合。深衣男女都能穿,既可以用作礼服出席盛大祭奠,又能够日常穿着。

(3)袍服制:即用一块布裁出上衣和下衣,中间无接缝,自然一体,明显区别于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这一形制始创于隋唐,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创举,因为自古汉服都是分上下两截的。通裁制的种类很多,圆领袍、襕衫、直裰、直身、道袍、褙子、长衫、僧衣等。

(4)襦裙制:襦裙的本质还是上衣下裳制。古老的上衣下裳发展到春秋战国之后往往称为襦裙,汉朝以后又被特指为女子襦裙:短衣长裙,腰间以绳带系扎,衣在内,裙在外。各朝各代在襦裙的基本形制下衍生出高腰襦裙、半臂襦裙、对襟襦裙、齐胸襦裙等款式,这些款式没有很多的礼仪规定,一般是用于常服的,所以普及面很广。

2.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过程

2.1汉服

《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佘,故民不爭。” 可知,自上古时期起,人类便开始使用毛皮等系于下腹,或是为了抵御严寒或是为了装扮美观。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以衣避体行为已经开始出现,由此拉开了中国服装的历史序幕。

夏商周时期的衣制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交领、右衽(即左领在上右领在下)、系带为显著特征。《易》曰:“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色,下裳象征地,地即坤,是黄色,上玄下黄代表着古代人民对天地的敬畏之心。伴随着奴隶社会的兴起,礼仪之制逐渐成为国家的立国之本,服饰的等级制度也越加严格。无论是材质、形制,甚至颜色样式也有尊卑贵贱之分。

春秋战国时期深衣和胡服广为流传。随着诸侯国“百家争鸣”,列国服饰各异,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胡服也是这时才第一次被汉族人民接受。胡服主要是分段式上衣下裤,尤其以穿长裤为特色,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经典服装。为骑马方便,他们多穿较窄的上衣、长裤和靴。胡服骑射将胡服元素和优点巧妙地融入传统汉服当中,而非舍其全貌。

秦汉时期六国统一,服饰风格也逐渐趋同,沿袭了春秋时期的“深衣制”。秦王嬴政当权后,统一了服装颜色,以黑为尊,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植物花样,将阴阳五行渗透进服饰文化当中。到了汉朝,深衣分为两种形制:一种是曲裾,开襟从领曲斜至腋下,以绕襟的周数分为单绕、双绕、三绕,一般有腰封围腰,长带结系;一种是直裾,开襟从领向下垂直,通常是一种常服,而非礼服。汉朝时期,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空前繁荣、强大,汉族由此而得名。此时期的服饰礼仪制度也极大完备,并由此出现了一个成语“汉官威仪”来称颂汉朝的服饰制度。“汉服”的名称也间接由此而来。此时在服装款式上虽趋同小异,但在颜色上还是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平民一律只能穿麻布色制,服装不能够带有其他颜色。直至西汉末年,才允许官僚之外者着青绿之衣。

魏晋南北朝的基本服装基本承袭秦汉的遗俗。但由于战乱不断,王朝更迭频繁,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人们的礼法观念变得淡薄,衣冠服饰的风格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士大夫阶级寻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及时行乐主义。与传统的儒家审美不同,魏晋时期更加强调自我个性解放与精神的洒脱。女子长裙飘袂、饰带飘飞,尽显优雅姿态,而男子则袒胸露臂,追求肆意、阔达、休闲的感觉,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风度。

到了隋唐,服饰制度越来越完善,不仅继承了传统,还吸收了西方的艺术样式,加之民风奢华,因而样式、颜色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唐高祖后,对各个阶层的衣着、色彩、佩带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衣冠等级制度正式确立。男子一般着圆领襕衫,戴软脚幞头(由鲜卑帽演变出来的,它本是一幅头巾,系裹时两个巾角向前抱住发髻,其余两个巾角在脑后结扎,多余的部分自然垂下。幞头的质料起初用黑色的缯或罗,所以垂下的巾角也是软的)。女子主穿衫、裙、以及襦裙服,其中属襦裙最为时兴。唐朝女子不受传统思想的限制,她们不但可以穿袒胸露臂的宽领服装,甚至可以穿胡服男装策马奔腾。

相较于唐制的雍容华贵,由于宋代初年推崇“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汉服不再艳丽奢华。这种理学导致服装更趋近单一,颜色更为淡雅,仿如水墨画般的简洁清丽。男子服饰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衣袍颜色多为黑白。女装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窄袖短衣长裙,上衣外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宋代中后期国家富足,人们的服饰也开始奢华起来,人们大多穿起了丝绸。受封建礼数的影响,宋代开始出现了缠足的陋习。

直至元代,中华民族主要以蒙古族为主。由于民族冲突比较严重,国家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纺织业、手工业并未得到很大的发展。元代虽然是蒙古人建立,但是蒙古人并没有推行类似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故此民间仍然以汉服为主。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积,肩背挂大珠的 “质孙服”。每个阶级人士服装所用的原料和颜色完全一致,衣服和帽子的材质也相同,整体效果十分震撼。

明朝朱元璋推翻统治后,为了恢复汉族礼仪,诏令天下“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并根据汉族传统重新规定了汉服服饰制度。此时市井文化兴起,加之纺织业达到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刻,成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女子的服装以袄裙为主,与前代襦裙的主要差异在于上衣并不束在裙子内。除了一直流传的衫、袄及裙子外,还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鲜样式,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

2.2清装

清军入关后,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饰制度,由于满族贵族的“剃发易服”、“十从十不从”、“剃头令”等强制手段,造成了汉服传统的衣冠的消亡。

清装在长期满汉文化的融合下,形成了中国古服与近代服的交界点,它的存在为后期马褂旗袍等服饰产生奠定了基础。

3.结语

《易·系辞下》有云:“黄帝、尧、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可见,服饰起源之深远。其反映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更是一种文化礼仪、社会道德以及生产力水平的象征。在日趋国际化的如今,愿我们能不忘根本,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獻

[1]李浩. 浅谈中国古代服装的风格流变[J]. 卷宗, 2015(7):486-486.

[2]胡晓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与发展[J].信阳农林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陶殷缘. 汉服儒心——从汉服的发展看儒家文化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16, 03(1X):187-187.

[4]陈伊莎. 试析战略家诸葛亮--从《隆中对》[J]. 华章, 2014, 000(003):12-13.

[5]刘彬. 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J]. 周易研究, 2007, 2007(2):12-18.

作者简介:孙续玥(2000.03-),女,辽宁铁岭人,上海市松江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日语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    201600

猜你喜欢 中国历史文化 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科学与财富(2016年26期)2016-12-01关于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16年26期)2016-11-21新历史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篡改历史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9期)2016-10-09什么是文化公务员文萃(2016年2期)2016-02-26历史上的7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7期)2015-07-25融入文化教“犹豫”等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3期)2009-04-16文化之间的摇摆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推荐访问:中国古代 演变 服装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