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风声

时间:2021-08-02 23:03:05 浏览量:

肯尼斯·格林厄姆

思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语文统编新教材。新教材对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强调“整本书读写教学”和“儿童阅读指导”的专业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思辨式阅读专栏”即由此诞生。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因此,每一期“思辨式阅读专栏”,我们都会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三本书,其中一本是语文教材要求的必读书,另外两本是主题延伸的书。

在具体体例安排上,采用“整本书导读-原文精华选摘-深入了解作品-思辨式阅读任务”,层层深入,帮助同学们深度了解作品内容及背后的故事,梳理作品脉络,完成阅读理解;
进一步学会追问、讨论,产生自己的想法,从而锻炼思辨能力,让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深入和广阔。

思辨式阅读,最要紧的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思考”,唯有这样,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缺少观点;
也唯有这样,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让我们来认识一种文学体裁——动物童话

在2020年的“思辨式阅读专栏”当中,我们曾经为大家介绍过“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文学体裁,大多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童话世界的主角千姿百态,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还可以是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在童话世界里,它们像人类一样,会说话、会吵闹,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

《柳林风声》就是一部典型的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主角是鼹鼠、河鼠、獾和蟾蜍,四个常见的小动物。在作品中,作者赋予了它们人的特征和性情。它们在柳林里、河岸边,一起生活、玩耍、冒险,自由自在,畅快无比。

1是谁写了这本书

肯尼斯·格雷厄姆

1859年,肯尼斯·格雷厄姆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5岁时母亲去世,9岁时,格雷厄姆随父亲迁移到伦敦以西的伯克郡。

在泰晤士河畔的库克安沙丘,格雷厄姆度过了自己梦幻般的童年,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1879年,格雷厄姆进入英格兰银行工作。银行的工作单调而无趣,为了排遣心情,格雷厄姆在工作之余,开始了文学创作。

1893年,格雷厄姆的第一本故事集《异教徒的文件》出版。

1899年,格雷厄姆和埃尔斯佩斯结婚,并生有一子阿拉斯泰尔。从阿拉斯泰尔4岁起,格雷厄姆每天晚上都会为他讲一段非常动听的动物故事,这就是《柳林风声》的雏形。

2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一个父亲写给孩子的童话,也是一个适合全家人围在暖暖的炉火边,一起倾听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一个暖暖的春日,原本正在进行春季大扫除的鼹鼠,被外面的风光吸引,放下手中的刷子,钻出家门,扑进春日的阳光中。不久,他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河鼠,又在河鼠的引荐下,结识了表面冷酷实际上却待人和善的獾,以及骄傲自大,但对朋友却十分真诚的蟾蜍。

在冲动的蟾蜍先生的率领下,几个好朋友一次次投身于各种冒险之中:从搅乱吉普赛车队到偷窃摩托车,再到后面大胆的越狱行径。最终,千锤百炼之后的他们,终于像英雄那样,勇敢地直面大千世界中那些阴险狡诈的各色人物。

3先来认识一下书里的人物

鼹鼠

鼹鼠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之一,谨慎本分、心地善良。本来,鼹鼠一直生活在地下的家里,但在一个暖洋洋的春日,他被外面的风光吸引,跑出家门。结识了河鼠、老獾和蟾蜍等好朋友,和他们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冒险。在这种生活中,鼹鼠慢慢成长起来,对世界、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信心。

河鼠

河鼠是一只生活在大河岸边的小老鼠。他聰明能干,善解人意,不管做什么,都是一把好手。最难得的是他对所有的朋友都非常忠诚友好。他是鼹鼠最贴心的朋友,也是最合格的老师,教会了鼹鼠很多东西。

老獾

老獾是整个河岸地区最神秘,也最具有权威的人物。他非常严厉,甚至有些粗鲁,小动物们提起他,都心生畏惧。但事实上,老獾面冷心热,对于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都热情地伸出援手。当小动物在森林里迷路,鼹鼠和河鼠被困于大雪纷飞的野森林中,当蟾蜍陷入无法自拔的疯狂行动中,都是老獾,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大家。

蟾蜍

蟾蜍是四个主人公中最让人担心的一个。他骄傲自大,鲁莽任性,追求刺激,喜欢吹牛,爱听赞扬的话,渴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朋友们多次劝阻,甚至把他关起来,但都无济于事。因为痴迷汽车,蟾蜍偷了别人的汽车,被关进监狱。后来,在狱卒女儿的帮助下,蟾蜍逃出监狱,历尽千辛万苦,返回柳林,却发现自己的家已经被强盗侵占了。多亏了老獾和其他朋友,帮助蟾蜍夺回了家园,也让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4原书精华选摘

重返家园

一连串亲切的吁求,一连串从空中飘来的轻柔的触摸。一只只无形的小手又拉又拽,全都朝着一个方向!啊,此刻,它一定就近在眼前,他的老家,自打他第一次发现大河,就匆匆离去,再也不曾返顾的家!他沉浸在新的生活里,享受这生活带给他的一切欢乐、异趣、引人入胜的新鲜体验;
至于老家,他连想也不曾想过。

现在,历历往事,一涌而上,老家便在黑暗中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他的家尽管矮小简陋,陈设贫乏,却是属于他的,是他为自己建造的家园,是他在劳碌一天之后愉快地回归的家园。这个家,显然也喜欢他,思念他,盼他回来。家正在通过他的鼻子,悲切地、哀怨地向他诉说,并不愤控,并不恼怒,只是凄楚地提醒他:家就在这儿,它需要他。

这呼声是清晰的,这召唤是明确的。他必须立即服从,回去。

“鼠儿!”他满腔喜悦,兴奋地喊道,“停一下!回来!我需要你,快!”

“噢,走吧,鼹鼠,快来呀!”河鼠兴冲冲地喊,仍旧不停脚地奋力朝前走。

“停一停吧,求求你啦,鼠儿!”可怜的鼹鼠苦苦哀求,他的心在作痛,“你不明白!这是我的家,我的老家!我刚刚闻到了它的气味,它就近在眼前。我一定得回去,一定!”

这时河鼠已走在前面很远了,没听清鼹鼠在喊什么,而且,他担心要变天,因为他也闻到了某种气味——他怀疑可能要下雪了。

“鼹鼠,咱们现在停不得!”他回头喊道,“不管你找到了什么,咱们明天再来瞧——天已经晚了,马上又要下雪,这条路线我不太熟悉。鼹鼠,我需要依靠你的鼻子,所以,快来吧,好小伙!”

可怜的鼹鼠独自站在路上,他的心都撕裂了。他感到,胸中有一大股伤心泪,正在聚积,马上就要涌上喉头,迸发出来。不过即便面临这样严峻的考验,他对朋友的忠诚仍毫不动摇,一刻也没想过要抛弃朋友。

他费了好大劲才撵上河鼠。河鼠对他的隐情毫无觉察,只顾高高兴兴地跟他唠叨,讲他们回家后要干些啥。客厅里升起一炉柴火是多么惬意。晚饭要吃些什么。他一点没留心同伴的沉默和忧郁的神情。不过后来,当他们已经走了相当一段路,经过路旁矮树丛边的一些树桩时,他停下脚步,关切地说:“喂,老伙计,你像是累坏了,一句话不说。咱们在这儿坐下歇会儿吧。好在雪到现在还没下,大半路程咱们已经走过了。”

鼹鼠凄凄惨惨地在一个树桩上坐下,他一直苦苦挣扎,强压哭泣,可哭泣偏不听话,硬是一点一点往上冒,一声,又一声,跟着是紧锣密鼓的一连串,最后他只得不再挣扎,绝望地放声痛哭起来。

河鼠被鼹鼠那突如其来的大悲恸惊呆了:“到底怎么回事,老伙计?”

可怜的鼹鼠简直说不出话来,他胸膛剧烈起伏,话到口中又给噎了回去。后来,他终于断断续续哽咽着说:“我知道,我的家是个——又穷又脏的小屋,比不上——你的住所那么舒适——比不上蟾宫那么美丽——也比不上獾的屋子那么宽大——可它毕竟是我自己的小家——我喜欢它——我离家以后,就把它忘得干干净净——可我忽然又闻到了它的气味——就在路上,在我喊你的时候,可你不理会——我只好丢下它,尽管我一直闻到它的气味——我的心都要碎了——其实咱们本可以回去瞅它一眼的——它就在附近——可你偏不肯回头,天哪!天哪!”一阵猛烈的啜泣,噎得鼹鼠说不下去了。

河鼠直愣愣地盯着前面,一声不吭,只是轻轻地拍着鼹鼠的肩。等到鼹鼠的哭泣逐渐缓和下来,河鼠从树桩上站起来,若无其事地说:“好啦,老伙计,咱们现在动手干起来吧!”说着,他就朝原路走去。

“你上(嗝)哪去(嗝),鼠儿?”泪流满面的鼹鼠抬头望着他,驚叫道。

“去找你的那个家呀,”河鼠高兴地说,“你最好也一起来,找起来或许要费点劲,需要借助你的鼻子呀。”

“噢,回来,鼠儿,回来!”鼹鼠站起来,“这没有用!太晚了,也太黑了,那地方太远,而且马上又要下雪!再说——我并不是有意让你知道我对它的那份感情——这纯粹是偶然的,是个错误!还是想想河岸,想想你的晚饭吧!”

“什么河岸,什么晚饭,见鬼去吧!”河鼠诚心诚意地说,“我跟你说,我非去找你的家不可,哪怕在外面待一整夜也在所不惜。老朋友,打起精神,咱们很快就会回到原地的。”

鼹鼠仍在抽鼻子,恳求,勉勉强强由着朋友把他强拽着往回走。河鼠一路滔滔不绝地给他讲故事,好提起他的情绪。后来,河鼠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来到鼹鼠当初给“绊住”的地方,说:“现在,别说话了,干正事!用你的鼻子,用你的心来找。”

鼹鼠站定不动,鼻子微微颤动,然后,他向前急跑了几步——错了——止步——又试一次;
然后,他慢慢地、坚定地、信心十足地向前走去。

河鼠亦步亦趋地紧跟在鼹鼠身后。鼹鼠像梦游者似的,在昏暗的星光下,他跨过一条干涸的水沟,钻过一道树篱,横穿一片宽阔的、光秃秃没有路径的田野。猛地,没有做出任何警告,他一头钻到了地下。幸亏河鼠高度警觉,也立刻跟着钻了下去,进到他那灵敏的鼻子嗅出的地道。

地道很狭窄,有股刺鼻的土腥味。河鼠觉得他们走了很久很久,才走到尽头。他直起腰,伸展四肢,抖抖身子。鼹鼠划着一根火柴,借着火光,河鼠看到他们站在一块空地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铺了一层沙子,正对他们的是一个小小的门,门旁挂着铃索,门的上方,漆着三个黑体字:“鼹鼠居”。

5作品背后的故事

关于《柳林风声》的具体创作缘由,一般认为始于格雷厄姆晚间在床头给儿子讲故事的经历,尤其是关于蟾蜍的历险故事。从1904年5月开始,每天晚上入睡前,格雷厄姆总会给年仅4岁的儿子阿拉斯泰尔讲故事。在最初的讲述中,除了蟾蜍、鼹鼠和河鼠等小动物外,还有长颈鹿这样的庞然大物,但由于这样的大型动物不太适合进入柳林河岸的动物世界,后来就被舍弃了。

1907年5月,阿拉斯泰尔按计划要跟随家庭女教师外出度假,但他却不愿意离开,因为他要继续听爸爸讲故事。于是格雷厄姆答应用写信的方式给儿子继续讲下去。他没有爽约,连续几个月按时将故事写下来寄到度假的地方,再由女教师读给阿拉斯泰尔听。这些写在书信里的故事后来也成为《柳林风声》的组成部分。

1908年,《柳林风声》出版,立即成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之一。

猜你喜欢 柳林格雷厄姆蟾蜍 一对可爱的好朋友阅读(低年级)(2019年8期)2019-10-10气鼓鼓的蟾蜍小弟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2019年44期)2019-01-14扎克伯格大哭一场北广人物(2018年23期)2018-07-27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人生十六七(2018年5期)2018-05-26柳林,我美丽的家乡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7年6期)2018-04-12大龄海蟾蜍故事作文·高年级(2018年2期)2018-02-25永远的老师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5年9期)2016-03-03格雷厄姆:无接班人宁可解散英才(2014年10期)2014-10-11无法孝敬三月三(2009年11期)2009-04-19

推荐访问:柳林 风声

《柳林风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