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1-05-22 13:04:14 浏览量:

徐星星

摘 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了中国城市旅游从传统型向智慧型的转变。智慧旅游正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大大促进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旅游经营者及时发布旅游信息,为游客出行带来极大便利。智慧旅游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智慧旅游;
发展对策;
旅游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592.7;
F4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智慧城市的开启和旅游信息化的进步,使智慧旅游成为全國信息化旅游建设的重心、理论研究的前沿。通过互联网,游客们遍览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虚拟和视觉性的体验与“非日常性体验”的旅游本质几乎相同。目前,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游客们求新求异,希望借助智能科技让旅游跨越时空的距离。因此,本文尝试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探析智慧旅游的发展[1]。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借助移动终端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实时更新信息发布以方便游客及时安排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对各类旅游信息进行智能感知、优化利用。智慧旅游在学术界是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的体验式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的变革[2]。

(二)智慧旅游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旅游需求的增加和小长假的人满为患,传统的旅游业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2010年国内首次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智慧旅游建设。

笔者分析文献可知,2011年我国兴起智慧旅游的研究;
2012年首次出现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的硕博士论文[3];
2012年以后,智慧旅游的研究热度持续上涨。文献计量分析表明,2012年之后出现大量与智慧旅游研究相关的文献,其研究问题偏向于基础理论,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且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笔者通过关键词的分析,发现国内学者目前对智慧旅游较为关注,其次是智慧城市和智慧景区。基于此,学术界对智慧旅游相关方面也有了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部分。

第一,从宏观角度对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定义。笔者对现有的文献整理发现,智慧旅游的概念主要从3个角度进行阐述。①基于旅游的角度。李云鹏等提出智慧旅游是一种新形式的旅游,姚国章等认为其是使旅游全过程更智慧化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4];
②基于游客的角度。付业勤等认为智慧旅游能提升游客体验,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不一样的旅游体验[5];
③基于旅游管理角度。张凌云等提出智慧旅游是系统化、集约化的变革,黄先开等认为其能将新一代ICT与人工智能集成应用于旅游中,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6-8]。

第二,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文献资料表明,智慧景区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10年。邵振峰等研究了大数据时代景区的智慧管理和基于物联网的景区管理[9];
胡汉彬基于智慧城市视角提出了古城区的管理创新[10]。

第三,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智慧旅游的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始于2010年。黄超等认为信息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11];
张凌云等认为ICT是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7];
倪亚楠等分析了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及其推动作用[12-14]。信息通信技术通过游客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设备向游客传递旅游信息,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第四,智慧服务研究。金卫东等指出智慧旅游能够为游客提供更方便优质的服务,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15]。智慧旅游的服务研究概念于2012年被提出,主要包括服务质量研究、个性化服务研究、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等。基于现有的旅游公共服务问题,李萌提出将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相结合,实现旅游公共服务管理的创新[16];
黎忠文等基于智慧旅游视角,提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17];
管倩等基于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探索游客体验的新途径[18]。

智慧旅游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智慧旅游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目前较少,且研究多停留在对基础概念的描述和技术支撑的分析,对智慧旅游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的文献数量较少;
二是针对智慧旅游发展提出的对策建议较少,缺乏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此,本文以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为落脚点,分析智慧旅游的发展前景,并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二、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

智慧旅游的发展虽已走过11个年头,但当下的普及率仍然较低。目前,游客们已经在旅程中享受着智能设备带来的新奇旅游体验,但是大多数旅游景区在智慧信息和服务方面的供给较为零散、不充分不全面,同时存在大数据挖掘不足、智能化程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满足游客们在旅行中的需求。信息技术与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提高旅游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人民的旅游体验成为智慧旅游当前的发展要点[19]。

2020年初,20多个城市、1 000多家景区和博物馆、各大在线旅游(Online Travel Agency,OTA)平台纷纷开启了“云旅游”模式,游客们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世界各地的风景。“云旅游”模式创新的成功,各景区也纷纷开始效仿。2020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故宫通过线上直播带着游客云游景区,关注量达到2.4亿人次;
敦煌研究院也跃跃欲试,开发了“云游敦煌”小程序,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欣赏敦煌艺术之美;
国家博物馆开设了线上解析各种文物的《国博好课》。

作为智慧旅游的一种形式,“云旅游”在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方面提供了许多可参考的内容。

三、智慧旅游的发展建议

(一)大数据信息的共享

1.智慧软件便利生活

智慧软件为旅游企业提供行程信息与服务进而减少了工作量,也加快了业务处理速度。航空公司利用智慧软件为游客办理退改签手续,餐饮与住宿业通过智慧软件提供无接触服务,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游客出行安全。

2020年,国内外航空公司共办理免费退票1 900多万张,涉及票面总额超过200亿元。这些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的退改签业务正是依靠智慧旅游的信息通信技术和人机对话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量,加快了业务处理速度。智慧旅游在游客跨越时间空间的旅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出行提供了便利。

2.智能信息便利出游

各大景区对客流量进行控制的同时,可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及时公布景区现有游客数量以及热门景点的客流量,方便游客及时调整路线,合理调配各景区的人流量,让游客拥有良好的旅游体验。

(二)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

旅游企业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整合景区旅游资源,对景点、酒店、餐饮、交通、娱乐等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全方位满足游客的需求,解决游客出行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地实现“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平台的构建方便了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的共享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景区之间的联动管理,在旅游淡季景区之间举办联动活动,在旺季景区之间进行游客分流管理。

(三)智慧景区的建设

智慧景区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前提下,提倡无人服务。景区全面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等技术,全方位避免游客与服务人员的接触,做到无服务人员也能确保证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游客带来新奇体验。

智能导览是智慧景区发展的要点,智慧景区的移动终端导游导览避免了游客在景区内部扎堆问题的产生,通过对景区客流量、交通、游客特征等多因素进行分析,向游客推荐最优路线,为游客提供最便捷、安全、优质的旅游体验。

合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是智慧景区的特色之一。“云旅游”作为一种沉浸式体验活动,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兼具高安全、强互动以及低成本的特点。各类线上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谷歌艺术项目依托其资源优势,通过摄像镜头向游客展示世界各地的景观;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通过摄像机实时播放公园的景色,旅游将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云旅游”为景区提升了黏性、积攒了许多潜在游客,为游客进行实地游奠定了基础。飞猪平台的官方数据显示,“云旅游”的热门城市与清明游客出游热点城市的重合度高达90%。基于此,景区应结合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给游客提供线上游景区的机会,让游客在虚拟设备中爱上景区;
运用大数据实时监管景区客流量,确保游客的安全;
利用人工智能为游客提供无接触服务,餐饮业、景区内放置智能机器人,解决游客基本的出游问题。

四、结语

智慧旅游自2010年被提出,已走过了11个年头,被运用于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但是,如何更充分的发挥智慧旅游的作用,帮助旅游业度过瓶颈期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困境。在游客越来越重视个人旅行安全的大背景下,智慧旅游更应当被很好地运用到景区管理的方方面面,景区可以效仿各大OTA平台,定期开展“云旅游”,让游客们足不出户也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运用人工智能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无接触式服务;
其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提供景区实时客流量信息;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使游客在千里之外也能身临其境。

智慧旅游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无限可能,但大家不能完全忽视旅游的“在地性”,智慧游的游客更多地依赖智能设备和技术,在某种程度忽视了和景区当地民众的交流,游客的日常生活和旅游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但智慧旅游在合理保持社交距离、控制游客密度、及时获取和传播旅游信息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好智慧旅游,让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业的好助力是旅游企业乃至政府不断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云鹏,胡中州,黄超,等.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5):106-115.

[2] 刘治彦,季俊宇,商波,等.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J].企业经济,2019(10):68-73.

[3] 陈晨.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5):150.

[4] 姚国章,赵婷.利用云计算技术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研究[J].电子政务,2013(4):79-86.

[5] 付业勤,郑向敏.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3(4):62-65.

[6] 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2):3-5.

[7] 黄先开,张凌云.智慧引领旅游业转型[N].光明日报,2012-05-31(16).

[8] 邵振峰,小平,马军,等.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J].地理信息世界,2010(5):12-16,28.

[9] 胡漢彬,胡慧,田雨.智慧城市视角下湘西自治州凤凰古城区智慧景区管理功能升级改造之路[J].中国市场,2015(43):187-188.

[10]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旅游研究年会,2011.

[11] 倪亚楠,朱轶.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慧旅游应用研发[J].信息技术,2014(5):34-38.

[12] 杨路明,刘明.云计算背景下的旅游企业服务创新研究:基于“四维度模型”的视角[J].思想战线,2015(6):151-157.

[13] 陈静娴,许文雕,连雁平.物联网技术在武夷智慧旅游中的应用探究[J].物联网技术,2014(7):69-72.

[14] 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2):5-6.

[15] 李萌.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公共服务机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6):64-68.

[16] 黎忠文,张学梅,唐建兵,等.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内涵及构建思考[J].商业时代,2014(30):118-120.

[17] 管倩.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体验途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1-11.

[18] 刘治彦,季俊宇,商波,等.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J].企业经济,2019(10):68-73.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发展对策 国内空间电子对抗技术发展对策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18期)2018-01-28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比较研究价值工程(2018年4期)2018-01-15高职院校乒乓球俱乐部文化发展对策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9期)2017-12-19浅析建筑会计行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科学与财富(2017年26期)2017-09-23高校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及发展对策探微神州·下旬刊(2017年2期)2017-07-14肇庆市“互联网+乡村游”新型智慧旅游模式发展的建议商场现代化(2017年5期)2017-04-08对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价值工程(2016年36期)2017-01-11旅游企业管理中智慧旅游的运用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2期)2016-10-26老照片的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性分析当代旅游(2016年4期)2016-06-28“智慧旅游”视阈下四川亲子旅游行为感知及产品开发研究当代旅游(2015年5期)2015-07-03

推荐访问:智慧 对策研究 发展

《智慧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