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解读

时间:2020-04-02 21:40:39 浏览量: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解读

 把握基本内容   理解深刻内涵

 促进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安全风险管理解读之一

  

 在2012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部党组作出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部署。在路局十届四次职代会和全局工作会议上,路局、路局党委紧密结合实际,对全局实施风险管理、深化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作出了具体安排。按照路局党委2012年工作意见(济铁委〔2012〕1号)中关于深入开展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宣传教育的要求,为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和要求,充分明确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防范安全风险的内在动力,全面落实路局实施风险管理、深化专项整治的工作措施,以路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处)、路局安全监察室为主组织编写了四篇解读文章,供各单位开展学习教育时参考。

 一、风险的基本概念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风险,风险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是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风”即意味着“险”。于是,就有了“风险”一词。

 虽然几千年前人类就认识到了风险的存在,但直到18世纪,“风险”一词才被提出来研究。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可以说,“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并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

 “风险”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无论如何定义“风险”一词,但其基本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有人进一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通俗地讲,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换句话说,风险是指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或者说智慧的认知,理性的判断,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仅是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

 就安全生产而言,安全生产风险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与安全有关的风险都称为安全生产风险。狭义的安全生产风险则表示,在未来的或一定的时间内,人们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可能付出的代价,包括由于采用安全技术措施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安全生产支出可能获得的安全生产收益,或者没有适当的安全生产投入可能付出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社会影响等代价。

  因此,如何判断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运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创造收益,意义更加深远而重大。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早在法约尔的 《一般与工业管理》一书中,他就提出需要将风险管理活动纳入企业经营活动的范围。但是,首先提出 “风险管理”概念的是在1956年由拉塞尔·格拉尔发表的 《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时期》一文中。随后,1963年梅尔和赫奇思的《企业风险管理》以及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的 《风险管理与保险》这两本书标志着风险管理学系统研究的开始。1975年,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RIMS)成立,并由专家讨论通过了

 “101条风险准则”,标志着风险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92年和2004年,由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和《风险管理综合框架》,都是对风险管理研究及实践的良好总结与发展。COSO最新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指出:风险管理是一种流程,在一个实体进行战略决策和执行决策过程中,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为确定可能影响实体的潜在事件,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使其处于偏好内,以便提供关于实体目标实现的合理保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3C框架”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将企业整体风险控制在偏好之内,由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和人员组织实施、全体人员参与的对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本着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对重大风险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为重点,凭借信息化平台,采用与风险管理策略相适应组合技术或工具所进行的准备、实施、报告、监督和改进的动态连续不断的过程。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风险管理出发点、目标、手段和管理范围等强调的重点不同,学者们对风险管理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说有美国学说和英国学说。美国学者通常狭义地解释风险管理,他们把风险管理的对象局限于纯粹风险,且重点放在风险处理上。英国学者关于风险管理的定义,则把重点放在经济控制方面。关于风险管理较为全面而又确切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威廉斯和汉斯提出的。他们不是把风险管理仅仅看成是一门技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管理过程,而是将其看做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他们指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而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所致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是指由企业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实施的,通过识别、评估风险并用科学方法制定、实施和改进应对风险的策略,来将风险减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一般来讲,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处理及风险监控五个阶段。一是风险规划。主要是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风险管理策略、预定义角色和指责、各项风险容忍度、工作分解结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二是风险识别。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结构的不确定性。亦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作出定性的估计。该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明确风险来自何方(确定风险源),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一项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改变原有风险的性质并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特征及规律。三是风险分析和评价。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四是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后果大小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五是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处理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监控风险实际上是监控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环境,即情况的变化。在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然后及时反馈,并根据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同时还应对每一风险事件制定成败标准和判据。

  三、风险管理的起源及其发展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最早起源于美国。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风险管理的思想开始萌芽。由于工业革命的深入,机器设备大量使用,工业生产安全风险亦逐步扩大。1906年,在吸取多次事故教训的基础上,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剀里将“质量第一、产量第二”的经营方针改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足见当时对风险问题的重视。由于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在这期间,美国企业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1932年,美国几家大公司成立纽约保险经纪协会,定期讨论有关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学科的兴起。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0年以后,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

  二战以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间竞争加剧,面临的风险日益凸显,进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与日俱增。1963年和1964年,美国先后出版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与保险》等专著,正式拉开了风险管理学系统研究的序幕。1970年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与法国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此后20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它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6年,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1986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势头很猛,特别是2006年6月,我国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的新阶段。

  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实践看,目前,安全风险管理已被广泛应用于铁路、石油、电力、核工业、航空航**众多领域。其中,在铁路安全管理实务上,承认运输活动具有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关运输安全法制化的规则,以强制运输主体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主流做法。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报告已经被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作为法定营运审查文件。也就是说,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是包括铁路在内的交通运输业的营运条件,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及各种交通运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安全不好是最大的失职。实现运输安全长治久安,必须尊重铁路安全生产规律,确立新的安全工作思路,提高铁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部党组认为,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实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工作思路的优化,有利于安全基础工作的加强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前提是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必须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基础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各系统、各单位都要对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风险点,全面准确掌控安全风险,为消除安全风险提供可靠依据。在加强研判的基础上,要明确风险管控责任,将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到各层级、各岗位,把安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实行安全风险管理,目的是要消除风险。要对各类安全风险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过程管理,狠抓管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考核,进行闭环管理,实现良性循环,以此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要以高铁和客车安全为重点,突出高风险环节和关键岗位的管理,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坚持把客车安全作为铁路安全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安全管理作为安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抓落实作为加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确保各项安全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保证高铁和客车的绝对安全。

  五、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铁路积累和形成了许多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基础。因此,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基于铁路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安全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的安全管理思路。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思路的优化。实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对多年来铁路安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是管理思路上的明确,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符合铁路行业特点,符合铁路安全生产形势要求。所以,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从管理目标上讲,都是坚持安全发展,着力于实现铁路安全持续稳定;从管理理念上讲,都是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调树立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风险意识,牢固树立“三个共识”;从管理内容上讲,都是强化超前防范、风险控制,抓好过程控制和安全风险应急处置,着力于构建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管理和保障机制。

  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安全管理模式上,传统安全管理侧重问题分析,而安全风险管理则更强调问题的超前防范。在安全管理对象上,传统安全管理主要是事故和隐患管理,而安全风险管理则更加强调对问题项点的管理。在安全管理特点上,传统安全管理虽然也强调超前管理,标本兼治,但主要采取的仍是经验型管理,而安全风险管理则更重视安全隐患问题的辨识,分级管理,预警预控;传统安全管理注重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包保、监督检查和考核,而安全风险管理则更加强调安全的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传统安全管理比较重视责任追究,而安全风险管理则更加强调责任在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风险防范和事后的风险危害的控制上。

  由此可见,安全风险管理的推广和应用,是在传统安全管理基础上的升华,是对传统安全管理中合理成分的发展,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盛部长强调指出:“安全风险管理不是简单的提法上的变化,更不是在安全上另外再搞一套,而是在深刻总结铁路安全工作规律、准确把握当前铁路安全特征和变化的基础上,对铁路安全管理长期以来行之有效做法的坚持、管理的完善和新时期应对新情况对安全工作的创新。”因此,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既不能与现有安全管理相割裂,更不能脱离现有安全管理另起炉灶,必须把风险管理建立在现有安全管理基础上,引入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掌控,优化工作思路,促进现有安全管理更加理性和科学。

  具体到我局实际来看,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要坚持强化问题意识、实施问题管理,在系统梳理近年来我局安全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一名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落实到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通过各类检查、检测和监控手段,及时发现各类风险,实现对设备质量风险的动态掌握,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及时深入、全面系统地开展问题分析,是找准风险产生的根源和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的重要手段;突出超前防范和过程控制,强化风险源点管理,盯住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关键岗位、关键人员,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加强应急处置,完善各项预案,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完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控制住非正常就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就能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加强专业技术管理,通过动态的修废补建,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是实施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途径;实施综合治理,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和标准化作业水平,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加强车间班组建设,优化安全逐级负责制考核,完善以安全为导向的资源资金投入和收入分配政策,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

  

  

 认清安全形势  明确重大意义

  增强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安全风险管理解读之二

  

  安全生产实践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今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党组面对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新形势,审时度势,超前谋划,洞悉铁路安全生产规律,总结铁路安全工作经验,作出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大决策,标志着铁路安全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路局“两会”对全局实施风险管理,深化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做出了具体安排。要深入学习贯彻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和路局、路局党委的具体要求,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安全压力和挑战,进一步明确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方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投入到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

  一、充分认清当前确保安全稳定的巨大压力,切实增强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全国铁路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对于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这是因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意义极为重要,责任重于泰山。因此,做好铁路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热切的期待,也是铁路部门最重大的政治责任。尤其在当前高铁、动车大量投入运营的情况下,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对铁路运输安全极为关注,容不得我们出现任何闪失,确保运输安全特别是客车安全面临着巨大责任和压力。

  然而,铁路历来是个高风险行业,作为一部大联动机,各种行车设备连续运行,百万职工日夜不间断地工作,加之社会治安环境和气候环境经常变化,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较多。尤其在当前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高铁迅速发展、新技术装备大量投入使用的情况下,安全风险问题更加凸显。部党组面对铁路发展的新形势,从更高层次上提出了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路,要求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这一思路的提出,是在深刻总结铁路安全工作规律、准确把握当前铁路安全特征和变化基础上,对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坚持、完善和创新;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思路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符合铁路安全生产形势要求。

  从我局来看,随着京**高铁开通运营,全局时速300公里营业里程达到 375.6公里、时速200公里营业里程达到393公里,电气化铁路达到2697正线公里,新型高速动车组保有量已达48标准组,设备维修机械化、设备质量检测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模式已初步形成,全局已全面进入“高速、提速、普速”并存的新时期。这一时期,设备状况、人员素质、劳动组织以及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都处在剧烈变化之中,安全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对创新和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提出全新的课题,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尤为迫切。严峻的安全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第一、安全问题必须立即解决的“三点共识”,牢记重在客车安全、重在安全管理、重在抓落实的“三个重中之重”要求,在坚持强化问题意识、实施问题管理,系统梳理近年来我局安全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一名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坚定信心和决心,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及时消除安全风险,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持续稳定。

  二、深刻认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激发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内在动力

  在推进铁路科学发展、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开创铁路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要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本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安全。因为铁路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铁路自身的发展,而且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不仅关系到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而且事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不仅关系到铁路建设和运营的良性循环,而且事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事关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正是部党组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站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从我局来看,所处的山东省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铁路运输需求旺盛,人民群众出行要求较高,更加需要我们提供安全可靠的运力保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如果运输安全得不到保证,就失去了第一位、最基本的服务职责,“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根本无法体现。因此,我们必须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工作大局,切实增强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政治责任感。

  第二,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新的部党组始终把安全作为铁路的生命线,提出了“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牢固树立“三点共识”,把握好“三个重中之重”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新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持续稳定。近一年来,全路强化安全管理,大力整治安全问题和隐患,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和机制,解决了一大批安全突出问题,有力地强化了铁路安全工作。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全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对高铁安全管理规律把握不够,安全关键环节的卡控还没有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尊重铁路安全生产规律,确立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路,从根本上提高铁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从而实现运输安全的长治久安。针对铁路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在深刻总结铁路安全工作规律,准确把握当前铁路安全特征和变化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强化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必由之路。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全面分析、科学研判,科学制定管控措施,最终实现消除安全风险的最终目标。由此而言,安全风险管理是更高层次的安全管理,把握了铁路行业特点,是提升全路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从我局近年来安全工作的实践看,无论是始终坚持居安思危的问题意识,强化问题管理,深入开展源头防范的专项整治、围歼“五故”,还是强化过程控制的规章建设、标准化作业,其中无不蕴涵着安全风险的管理理念和基本要求,这既是全局连续实现三个安全年的根本保障,也是全面深入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只要深入学习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全面总结梳理近年来全局安全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刻分析当前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继承完善和创新发展,着力在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全局安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就一定能够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第三,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解决安全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铁路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安全基础工作,但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在:部分单位抓落实的能力不强,安全管理和现场作业控制较为薄弱;规章制度不够严谨、规范,管理职责不明确,临时性措施办法多,以电报代替规章,下级规定宽于基本规章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职工队伍结构有的还不够合理,职工队伍素质能力还有欠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运输安全的需要等等。随着高铁迅速发展、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装备大量投入使用,安全基础薄弱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将更加突出。从我局来看,去年以来,尽管我们提出了

 “抓落实年”的要求,也实现了连续第三个安全年,但是形势依然严峻,仍有大量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亟待整治。特别是在京**高铁开通运营初期,我局在动车入库检修、“天窗”综合利用、固定设备维护、客运组织和基础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说明我们的安全管理仍然浮在面上,执行力不强、抓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安全基础工作亟待加强。因此,切实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是极为紧迫的工作。为破除铁路安全基础薄弱的“顽疾”,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进一步促进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和安全工作思路的优化,进一步促进各项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

  第四,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提升全员、全过程安全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是一种不发生损失或伤害的和谐的生产状态,其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而事故则是对安全生产过程失去控制的产物,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息息相关。安全风险管理正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事故的形成机理,揭示了事故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根源。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有助于理清安全思路,找到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安全工作的突破口,提高风险防范和事故预防与处置的能力;有助于干部职工将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有助于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从而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有助于将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到各层级、各岗位,把安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有助于对各类安全风险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过程管理,狠抓管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考核,进行闭环管理,实现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三、牢牢把握全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方向,切实增强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化落实,形成强力推进的整体合力。路局“两会”和一号文件对全局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我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做好全年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强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核心是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问题管理,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迅速解决问题,才能有效防控风险,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因此,要牢固树立“三点共识”,深化安全是铁路“饭碗工程”的认识,把增强问题意识、实施问题管理有效融入安全风险管理全过程,将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思想深处,落实到安全管理的各个层面、环节和岗位,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强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前提是强化超前防范。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消除风险、规避风险,只有积极构建并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的发现、分析机制,明确风险源点,落实掌控责任,才能有效防控安全风险。因此,要完善各类检查、检测和监控手段,及时发现各类风险,实现对设备质量风险的动态掌握;要对安全信息和故障件件分析,找准安全风险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强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重点是抓好过程控制。盯住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关键岗位、关键人员,深化安全专项整治,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今年,我们要按照“三个重中之重”要求,突出强化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风险控制,把京**高铁和胶济客专作为最高等级的安全关键,实施最严格管理,从技术和管理层面进一步完善高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构建高铁运营安全保障体系,有效控制高铁安全风险。按照“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把风险责任和控制措施落实到各层级、专业和岗位,强化检查考核,实行闭环管理,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全面准确掌控。

  强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关键是抓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通过完善问题快速报告、快速响应、快速阻断制度,建立起安全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非正常情况下各项预案,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措施,特别是针对高铁和客车安全问题,明确不同的响应人员、时限、流程,形成应急响应常态;健全应急救援网络和设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做到熟知内容、熟练方法,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提供素质保障。

  在此基础上,还应构建安全风险的专业技术管理和保障机制,不断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基础。通过动态的修废补建,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广泛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化设备质量专项整治,全面提高行车设备质量;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努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强化车间班组建设,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优化安全逐级负责制考核,细化量化风险控制指标,形成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强大合力。

  

  

  

 优化工作思路  完善工作机制

 确保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

 ——安全风险管理解读之三

  

       2012是全路运用风险管理科学方法,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提升新形势下铁路安全工作水平,努力实现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文件,以继续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全路工作会议精神,路局、路局党委提出了全局实施风险管理、深化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三点共识”,落实“三个重中之重”,始终把高铁安全、旅客列车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标本兼治,突出问题管理,精细管理,过程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大力提升队伍素质,强化现场作业控制,全力推进作业标准化,全面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同时,确立了实现

 “五杜绝两减少”的奋斗目标。今年1月份,瞿局长作出批示:“安全风险管理,换言之,就是运输安全风险控制。运输安全风险就是所有可能影响运输安全的关键点,都是风险源点或项点。正常情况下,如何控制不发生问题;非正常情况下,即风险项点已发生问题,如何控制不导向事故,或把事故性质、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从管理、设备、人员全覆盖,从基层、基础与变化全程控制。各系统均应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系统风险控制体系。逐级负责制执行上的风险项点要认真研究细化。”为此,各单位要在现有安全管理基础上,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引入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掌控,促进现有安全管理更加理性和科学,从而把过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起来,把应急处置的相关机制建起来,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起来,达到铁路安全管理快速反应和应对。

     一、强化安全基础建设,控制风险源头

     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以积极的态度和措施,从源头上化解和降低风险。确保安全风险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和防范,安全基础建设尤其关键。因此,要以全面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为带动,以逐级负责、责任落实为关键,适应安全生产新形势新要求,完善安全管理,提高设备质量,提高队伍素质,通过进一步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打牢安全基础,实现安全风险的预先控制、超前防范。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铁路是一个安全高风险行业。每个单位和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要认识到自己承担的安全责任,如不尽职尽责,就有可能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只有从上到下、在各个层面环节和岗位明确职责,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才能确保将安全生产的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要积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适应铁路转机建制新形势,切实承担落实安全规章标准、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资金投入、职工队伍建设和安全管理责任机制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以

 “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为主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各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按照“有岗必有责”的原则,优化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消除分工交叉和结合部空白,完善岗位风险与收入对等制度,调动安全生产积极性,确保岗位责任制落实。其次,要大力强化专业管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落实专业负责制,明确专业管理的层级,界定各级专业管理的职责,巩固专业管理地位,完善专业管理运作机制,发挥各级专业管理干部、特别是一线岗位优秀职工代表的专业管理积极性,使专业负责制走向正轨。专业部门要不断研究和掌握本专业技术发展、生产变化和设备运用情况,完善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和规章制度,规范和落实定期对规对标制度。要加强专业技术和重点工作的指导,坚持包保检查,加强现场控制,针对突出问题,组织技术攻关,进行重点帮促,强化关键控制。第三,要大力强化站段、车间及班组管理。规范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的站段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基本制度,针对高铁技术和装备特点,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探索和完善现场作业控制方式。加大对站段长的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提高站段长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站段科室要把管理重心和力量放到现场,深入一线、服务一线,切实解决科室机关化的问题。在保持“站段——车间——班组”三级管理架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当调整车间及班组设置,合理确定车间、班组管理范围,实现有效管理。选好配强车间主任、班组长,调动他们安全生产积极性,有效履责,发挥作用。

     2、全面提高行车设备质量。近年来,全局以围歼行车设备“五故”、强化作业标准化为主线,坚持镜头不换、力度不减,反复抓、抓反复,全面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强化现场作业控制,着力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只有继续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安全中特别是行车设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设备质量,才能为确保运输一线安全提供可靠保证。要继续深化机车质量、动车组运用检修、车辆质量、线路设备质量、电务设备质量、供电设备质量、自轮运转设备、特种设备、装卸设备、防灾系统等十个方面的安全专项整治。坚持实行项目化管理,各系统、各单位要逐个项目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确定整治重点,分别建立档案,落实整治期限和责任人,强力抓好推进。对危及安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紧盯不放,跟踪复查,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整治到位。

     3、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企业发展,关键在人才。只有主动适应京**高铁等开通运营和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的实际需求,以加强现场技术骨干人才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突出加快高铁技术人才培养这一重点,才能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高铁岗位准入管理。严格执行《高铁主要行车工种人员岗位准入管理办法》,根据部颁岗位标准,补充编制其他高铁岗位的岗位标准,做到覆盖全员。按照高铁一线关键专业技术岗位资格条件,建立路局机关、站段和车间关键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准入制度,明确高铁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准入条件。严格高铁主要行车工种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建立高铁人员动态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二是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以调度员,动车组司机、机械师、检修人员,高铁值守人员,接触网工,列控系统维修人员,车站值班员,机车乘务员为重点,开展在岗技能人员强化培训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适应性培训,提高业务技能。继续加大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选拔力度,确保年底前,客运专线、高铁主要行车工种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26%以上,其他线路主要工种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10%以上。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主动与相关高校、在校大学生签订协议,开展“定专业、定去向”培养,提高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和岗位适应性。三是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应知应会、岗位实作和应急处置为重点,规范各岗位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教材,充实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作培训、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的力度,突出实作考试和技能测试,提升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针对高铁运营管理和技术设备特点,加快高标准的综合培训基地和专业演练基地建设。

     4、规范规章制度管理。牢牢把握和坚持“归口管理、目录管理、依法合规”的原则,大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一是抓好新《技规》贯彻落实。抓好铁道部新颁布的“普速技规”和“高铁技规”的贯彻落实,由总工室牵头,做好路局《行规》及京**高铁、胶济客专行车组织细则的修订工作,针对部颁规章变化,做好《站细》、《段细》、《所细》及专业规章的修订工作,确保各项规章健全完善、科学规范。二是完善高铁规章制度。依据铁道部高铁基本规章、技术规章和专业指导意见,全面修订完善路局、各专业系统高铁规章制度,健全高铁技术规章管理体系。深入推进高铁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高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健全高铁各岗位作业指导书,修订各工种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纳入标准化管理。三是完善规章管理体系。发挥路局技术委员会职能作用,完善规章制度起草、审核、会签、发布、归档各项流程。针对技术发展、设备更新、生产组织变化,抓好规章制度的修、废、补、建,杜绝规章制度办法相互交叉、前后矛盾、内容繁杂、不可操作等问题。实施规章制度目录管理,定期开展“对规对标”活动,健全完善规章管理体系。

     二、掌握安全风险重点,强化过程控制

     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实现对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只有实现对安全生产整个过程、所有环节的紧密衔接,真正做到过程控制, 才能有效防止风险失控,保持安全状态。铁路是一部大联动机,运输生产涉及到方方面面,过程控制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局安全生产的实践证明,必须通过突出问题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风险,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加强对高风险作业环节和岗位的掌控,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强化运输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实现闭环管理,有效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发生。

    

  1、全面掌控安全风险。具体来讲,一是全面掌握各种安全信息。把规范安全信息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统计、分析工作制度,规范事故故障信息、监测检测数据信息、日常安全检查信息的管理,分专业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把暴露出来的各类问题纳入“问题库”。二是深入开展安全风险分析。深化完善“业务处室日追踪分析、各系统月度专业分析、路局季度典型剖析”的安全问题分析制度,坚持定性定量分析与定期分析相结合、专业分析与专家分析相结合,实行系统单位每月、路局每季对整体安全状态进行一次系统评估,及时确定和掌握风险控制点;突出超前防范、主动防范,针对设备变化、生产组织变化等情况,结合安全问题分析,提前预判和发现安全风险。三是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突出问题管理和过程控制,针对不同风险,分专业分层次制定控制风险和消除风险的措施,实施有效防范和控制。把严格事故管理作为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对各类事故坚持做到“四不放过”,严肃查处“隐瞒的事和人”,使各级各类事故和故障无藏身之地。认真剖析事故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吸取事故教训,补强安全措施,堵塞安全漏洞,完善安全管理。严格按规定进行事故责任追究,督办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四是实现闭环管理。把狠抓落实作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作为消除安全风险的保证,按照“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逐项明确整改的责任部门和期限,把风险责任和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各层级、专业和岗位。专业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落实技术性措施的责任,综合部门要承担落实综合管理的责任,对整改过程和效果持续跟踪。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掌握措施落实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措施落实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类风险得到及时控制、消除,实现安全风险的闭环管理。

     2、加强重点风险控制和整治。按照铁道部安全风险控制重点,结合实际,突出关键作业项点,路局确定八项风险控制重点,实施强力措施及专项整治,确保关键作业受控。一是强化高铁安全风险控制。把京**高铁和胶济客专作为

 “最高等级”安全关键,实施最严格管理。突出“设备维护、调度指挥、‘天窗修’、防灾监控、治安防范、应急处置、规章制度”等关键环节,实行特殊政策和严格要求,全方位构建高铁运营安全保障体系。针对地质灾害、极端恶劣天气、外部环境等不确定因素,从技术和管理层面进一步完善高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高铁运行安全系数。抓好高铁设备源头质量和日常检修质量,严格调度指挥,加强非正常作业控制,严密监控外部环境特别是上跨桥隐患,有效控制高铁安全风险。二是强化旅客列车安全风险控制。落实“三个重中之重”,从设备管理、运输组织、安全责任各个方面,全面从严控制旅客列车安全,确保万无一失。三是严格行车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涉及行车安全软件的升级、运用、维护管理,升级软件要经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测试和评估,经专业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四是继续深化施工安全和建设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规范施工管理;严格现场控制;强化集中修和“天窗”修管理,加强夜间施工组织和检查;坚持把临近营业线施工纳入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按照施工类别纳入月度施工计划和监督计划;强化施工监控;加大铁路建设安全质量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强化施工管理和控制。五是继续深化货物装载加固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六是继续深化道口、路外安全和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七是继续深化防火防爆专项整治。八是继续深化劳动安全专项整治。

    3、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是完善标准。分专业制订本系统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作业、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内容。以岗位作业标准为重点,完善各岗位一次作业标准,细化设备养修作业流程和质量标准,体现安全基础管理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二是重点推进。以建设标准化站段、标准化车间、标准化班组为载体,以建设标准化设备、标准化岗位为重点,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实行标准化建设动态管理,站段每季对班组和岗位,路局每半年对站段、每年对调度所进行一次标准化评价考核。三是学标对标。以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新工艺为内容,以应知必会和应急处置为重点,全面广泛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全面开展设备达标、岗位达标建设,提高全员标准化水平。

     三、健全应急反应机制,降低风险后果

     建立健全安全问题快速反应机制,保证安全问题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防范问题的衍生和扩大,将风险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铁路运输生产整个运行中,只有把出现的任何不符合规章制度、可能引发事故的情况,都视为非正常状态,都要作为风险因素来管理,都要立即进行处置,切实把目前应急处置的关口前移,即出现不正常运行状况,就要进行处置,才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因此,要按照把非正常行车纳入正常管理状态要求,建立健全安全问题快速反应,快速响应,快速阻断制度,保证安全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将风险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

     1、建立安全问题快速反应机制。一是落实问题快速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安全问题报告制度,细化调度、安监、专业部门以及路局应急办的安全信息报告程序,建立各部门、各单位间问题通报制度,严肃报告纪律,对迟报、隐瞒、漏报安全信息的严肃追究责任。二是完善问题快速响应制度。建立事故、设备故障、非正常行车,特别是涉及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问题的快速响应制度,明确响应人员、时限、流程和应对方案,发生问题,按规定迅速启动响应。专业部门着重在设备质量、技术作业标准、生产组织、监测监控等方面分析研究,制定并落实解决措施;综合管理部门着重在安全投入、职工培训、检查考核等方面主动配合,完善风险控制共保工作机制;单位、部门负责人着重在组织领导、结合部管理、安全责任制等方面研究解决,并督促落实。三是建立问题快速阻断制度。加强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判断,举一反三,吸取教训,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提高超前防范水平。安全问题发生后,专业部门或安监部门要立即将问题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教训和整改措施等进行通报,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防范。对个性问题,要立即给其他单位以警示;对全局性、基础性问题,要立即进行系统研究;对危害性较大的问题,要立即采取行动,全面彻底整改。对险情不断或发生较严重事故的单位,安监、人事、监察等部门要成立联合调查组,不仅要分析直接原因,还要分析管理原因,加大对综合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并追踪复查整改情况。

     2、加快推进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处置预案。突出“预防为主”,把各类设备异常表示、故障征兆、事故苗头等全部纳入非正常范围,按照“把所有非正常纳入预案,进而转变为正常”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非正常情况下各项安全措施,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进一步完善高铁事故救援预案,重点是大桥和隧道等特殊区段,明确应急处置办法,提高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二是健全应急救援网络和设施。结合救援基地建设,探索救援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救援力量分布,建立与地方应急救援资源单位、部门联系协作机制,实现集中调度、统一指挥。优化配置救援机具,加强救援设备日常保养和演练,确保性能良好。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建立全员应急救援培训制度,将应急处置纳入干部职工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做到熟知内容、熟练方法。三是要做好事故善后处置、信息发布和舆论宣传应对工作,提高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和事故调查处理水平。

     四、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有序推进风险管理。

     近年来,全局上下通过大力增强问题意识、实施问题管理,有效促进和确保了我局运输安全的有序可控、持续稳定。应该说,实施问题管理实质上就是安全风险管理在我局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因此,要以部党组关于在全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战略决策为契机,切实把增强问题意识、实施问题管理的有效做法融入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推动关口前移,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推动我局安全工作的不断加强。

     1、构建安全风险的发现机制。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开展设备检查鉴定、每月开行综合检测车进行平推检查、每天由专业干部在各线添乘检查,每个天窗内组织现场静态检查”的设备检查检测长效机制,实现对设备质量风险的动态掌握和第一时间发现。充分发挥各线施工安全监控大队作用,定线、定人、定点、定事、定责开展监控,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全面整合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对现场作业进行全方面监控和记录,完善检索分析制度,通过加强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及时发现日常作业过程中的风险。

    2、构建安全风险的分析机制。坚持“业务处室日追踪分析、各系统月度专业分析、路局季度典型剖析”制度,对安全信息和故障做到件件分析,找准安全风险发生的根源。坚持每月由分管副局长主持,分别召开施工计划管理、施工安全监控和建设工程施工三个专题会议,及时分析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风险,把所有营业线施工和新线建设施工全部纳入管理状态。针对高铁新设备在应用、磨合、检修维护期间发生的问题,深入开展高铁有砟轨道、无砟轨道和动车组10大系统故障专题攻关,建立健全设备故障分析制度,有效掌握高铁设备故障的规律和关键。坚持定期召开由各系统一线技术骨干、工班长、车间主任、站段长参加的设备质量、作业标准化等专题会议,深化对关键性风险问题的分析掌握。

     3、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机制。坚持“调车作业天窗管理、防溜设备智能管理、多方向接发列车管理、专用线隔开设备管理”等有效措施,强化中间站安全风险控制;严格“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原则和“两个严禁”要求,把好上道人员、机具、机械、材料关,对特殊情况“一事一批”,强化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严格落实LKJ设备基础数据管理各项规定,所有基础数据、技术资料一律实行电子版、纸质版“双版”传输、传递和确认,强化列车运行基础数据管理中的安全风险;坚持每年春运对自轮运转设备逐台整修、逐台验收、逐台颁证,强化自轮运转设备安全风险控制;坚持节假日、提速调图等时期的设备质量保障制度和运输组织办法,强化阶段性、关键性安全风险控制。坚持以围歼设备

 “五故”为目标,以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以成本结构倾斜、大修更改配套、专项资金投入、项目化管理为保证,以部门提报、系统审核、专家论证为主要程序,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

    4、构建安全风险的应急处置机制。按照“把所有非正常纳入预案,进而转变为正常”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设备异常表示、故障征兆等非正常情况下各项安全措施,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都应该做到熟知内容、熟练方法。加强救援网络、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做到应急有备、响应及时、处置高效。

    5、构建安全风险的专业技术管理机制。坚持对规章制度实行归口管理、目录管理和双签认、双存档,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对规对标”和全面修、废、补、建,固化调车作业天窗管理、自轮运转设备管理、节假日设备质量管理等研判和消除风险的有效做法和机制,构建符合安全风险管理实际的规章制度体系。各专业管理部门要从专业技术角度,细化本系统劳动组织、作业办法、工作流程和安全措施,强化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特别是对安全风险突出问题,要组织技术攻关,进行重点帮促,强化安全风险的分析、控制和消除。

     6、构建安全风险管理的保障机制。强化车间、班组管理,优化车间班组设置,配齐配强班组长队伍,提高班组长待遇,把人才资金投向车间、班组一线,通过车间、班组检验风险管理情况。坚持实行等级管理,把京**高铁和胶济客专作为“最高等级”,从成本投入、人才培养、收入分配、干部使用等各方面实行特殊政策和严格要求。加强安全逐级负责制考核,细化量化安全风险控制指标,通过科学制定考核手段和办法,抓好安全责任和压力传递,形成全员同抓安全风险控制的合力。强化全员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处罚职工

 “两违”要做到既要见事又要见人,保证受处罚的职工能够吸取教训,不断增强风险意识。

     综上所述,只要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关于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我局实际,牢牢把握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通过健全完善机制,加强基础建设,大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就一定能够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取得成效,确保全局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发挥优势作用  凝聚攻坚力量

   为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坚强保证

 ——安全风险管理解读之四

  

     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责任重大的艰巨任务。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共同承担责任,形成整体合力,凝聚攻坚力量,切实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一名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部党组和路局、路局党委对安全风险管理的部署要求转化为全局上下的自觉行动,确保安全风险管理的全面推行。

  一、不断提高全员素质能力,夯实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队伍基础

  安全管理是人员、设备、环境的系统管理控制。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被取代。因此,安全风险控制的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效取决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必须坚持全员参与原则,既要树立任何活动过程都存在安全风险的观念,更要明确控制安全风险的主体是每一位员工,树立安全风险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每一个员工参与的理念。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领导的态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

 “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要紧密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带头学习风险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决策、监控等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必须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要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厘清、落实安全管理中的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责、作用、权限,切实保障安全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各级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是指导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作用,督导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三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普及。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干部职工普及安全风险管理知识,抓好应急情况下的安全处置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二、保持良好干部作风,为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作风保证

  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扎实的干部作风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保证。要把能否积极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能否确保运输安全作为检验各级干部在最关键时刻政治上是否合格、能力上是否适应、素质上是否具备,能不能驾驭复杂局面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标准,用良好的精神状态、高度的责任心来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一是强化干部安全责任意识。各级干部要把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作为重要责任,扑下身子,亲历亲为,进车间、下班组、到一线,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把握规律,在运输生产现场掌握实情,从安全生产的风险源点问题上抓,从反复发生的惯性问题上抓,从控制不力的薄弱环节上抓,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对问题盯住不放、一抓到底,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在全局形成尽职尽责、尽力尽心保安全的良好风气。二是深入推进干部作风督查。把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逐级负责制、强化各系统安全管理、履行路局机关干部的安全管理职责等内容作为干部作风督查的重点,采取突击检查、跟班作业、添乘巡视、电话查岗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围绕凝聚安全工作合力强化问题督查,高度重视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举报和网络舆情反映的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干部作风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发现问题的及时处理,问题失实的予以澄清。三是严格干部作风考核追究,纳入安全逐级负责制考核。对各级督查工作过程中发现和查实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督促抓好落实。对在安全管理中有失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干部,坚持从严分析、从严问责、从严追究。干部作风表现情况作为路局和局属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三、深化党内保安全活动,大力增强党组织保安全的实效性

  要始终把确保安全作为全局党组织最重要的任务,把确保运输安全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首要标准,按照“聚焦安全抓党建,抓好党建保安全”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实施安全风险控制,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以实现党员“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为目标,以增强党组织安全保障力、提升党员岗位技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重点,继续深化“练硬功、灭‘两违’、保安全、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创建党员先锋工程,着力打造党内安全品牌,以优异的安全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实现全局安全目标提供组织保证。一是围绕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完善落实党组织保安全工作制度。各级党组织要以党员“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为目标,紧紧围绕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完善制度,细化措施,强化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要进一步优化党员岗区设置,组织党员深入查找安全风险源点,卡控安全关键,提出安全建议,消除安全隐患,在确保自身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前提下,努力实现身边无事故。要认真落实党内安全分析、通报制度,对安全基础薄弱和党员“两违”问题突出的党支部加强指导帮促。一线党支部要把党员“两违”分析、查找安全风险源点作为支委会重要内容,做到逐件分析、到人到事,找准原因,制定措施,实施超前控制。要继续坚持党员安全承诺、佩带党徽上岗、班前公示党员姓名等做法,运用

 “三会一课”加强对党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党员安全责任意识。要完善落实党内安全问责制度,发生“两违”的党员,要在支部党员大会上作检查,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党员“两违”问题;要对严重“两违”实施“红线”管理,对触及“红线”的党员,单位党委负责人要与其谈话,并在党内给予通报批评。要加大对一线党支部书记的问责力度,对发生党员严重“两违”、责任事故和连续发生党员“两违”问题的党支部,局属单位党委要责成党支部书记到党委交班。要建立党内安全激励机制,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抓安全保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路局党委对全年实现无党员责任事故的局属单位党委进行表彰奖励。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党员保安全能力。坚持把提高党员岗位技能作为党组织保安全的基础工程,运用业务讲座、技术党课、练功比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带头学习岗位应知应会、应急处置知识,不断提升一线党员保安全的能力。要以提高党员标准化作业水平为重点,组织党员带头“学标、对标、达标”,定期开展技能演练。要结合阶段性重点和季节性特点,以提高故障处理和应急处置技能为重点,党支部每季度、局属单位党委每年至少组织党员开展一次练功比武。要继续抓好党员技术上等级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过程有推进,年底有成效。要采取一对一帮带等措施,促进技术业务薄弱党员尽快成为生产骨干。三是着眼大幅减少设备“五故”目标,创建党员先锋工程。要以确保客车安全特别是高铁安全为重点,继续深化党员先锋工程创建。要结合安全专项整治,围绕提高设备质量,组织党员成立课题攻关队、技术指导队和服务保障队,破解难题,攻克难点。要紧扣围歼设备“五故”,深化党员先锋设备、先锋线路(区段)创建;要以提高结合部设备质量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务、电务、供电等系统的联合攻关、联创共建,大力实施党员先锋站区创建。要探索完善创建先锋工程的动态保持和规范运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要大力选树培养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积极营造围绕确保安全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浓厚氛围,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四、深入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教育,筑牢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的思想基础

  要广泛宣传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深入解读这一科学管理方式的内涵和要求,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防范安全风险的内在动力。一是集中开展安全形势宣讲。采取领导干部报告会、车间干部宣讲会、班组职工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安全形势宣讲,重点讲清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路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求,引导干部职工增强“三个共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如泰山”的思想,落实“三个重中之重”要求,不断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二是大力推行安全温馨提示宣传。落实部党组关爱职工的部署要求,以车机工电辆系统为重点,针对关键作业环节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趟班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难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和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点等具体情况,利用班前会、点名会、开工会、出勤计划会等时机,采取口头提示、温馨提示卡、安全提示牌、手机短信温馨提示等手段,及时对职工进行安全温馨提示。在工作场所和一线岗位等地点揭挂职工安全承诺,在间休场所和宿舍等地点揭挂职工全家福照片、亲人安全叮嘱语等内容,从情感和家庭的角度,激发职工确保安全的内在动力。三是深入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利用交班会、点名会、“每周一课”、“两违”分析会等形式,组织职工及时学习事故通报,观看安全警示展板、警示教育像册、警示教育录像,时刻铭记事故教训,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开展事故和“两违”危害群众性讨论,人人谈认识、谈体会,增强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的自觉性。开展安全算账教育,引导职工算好安全政治账、经济账和幸福账,实现从“要我保安全”向“我要保安全”的思想升华。四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以形成“安全大如天”、“安全是饭碗工程”的价值观为核心,广泛开展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责任的宣传教育,加强安全法规、事故案例、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化对

 “安全是铁路饭碗工程”的认识,落实“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养成自觉遵章守纪、坚持标准化作业的行为习惯,营造争当安全标兵的浓厚氛围。大力选树、宣传生产一线安全先进典型,正面激励,示范引导,鼓励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坚持标准化作业。

  五、切实关心职工生产生活,充分调动职工确保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安全。广大职工是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主体。全局各级组织要切实关爱职工、尊重职工,努力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从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生产发展、效益提升的基础上,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让职工共享铁路发展成果。继续增加职工收入,坚持收入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实现职工收入稳步较快增长。继续加大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年内完成新建职工住宅配售12000户,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8000户。深化“三线”建设,补强完善新开通线路职工生产生活设施,对在建和将要开工建设的铁路,实现职工生活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继续深化“三不让”工作,确保“三不让”帮扶救助全面落实。办好10件实事,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扎实开展送温暖活动,以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劳模家庭和节日当班职工为主,结合大病回访,组织好“两节”送温暖活动。通过建立联系卡、设立帮扶热线、成立帮扶小分队等形式,开展便民服务,帮助当班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以一线工种、艰苦岗位、安全关键岗位为主,开展好暑期送凉爽活动。针对天窗修、集中修大多集中于夜间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专项慰问活动,努力为一线职工办实事、送温暖。

  六、充分发挥工团组织优势,形成共保安全浓厚氛围

  工会组织要深入推进“练强创保”安康杯竞赛,把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融入到竞赛活动中,通过案例教育、警示教育等载体,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通过宣传、交流、观摩等形式,着力推广去年

 “练强创保”现场会总结提炼的经验、选树的双百典型,积极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练强创保”活动的实效。共青团组织要强化青工安全风险教育,提高青工安全风险意识,深化“除两违,争创青年安全放心岗”安全立功活动,完善团内安全考核机制,通过安全风险源排查、安全风险分析、风险消除和控制措施的落实,减少“两违”发生。

  

 /

推荐访问:风险管理 解读 铁路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