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事迹材料(通用)(精选多篇)

时间:2020-01-26 04:30:51 浏览量: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第二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通用)第三篇:集团党委书记的事迹材料第四篇: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第五篇: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更多相关范文

第一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一面旗帜。二十多年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他带领一方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文明富裕之路,这条路走得稳健,走得坦荡,充满阳光。“最怕群众不满意”,这位老党员这句朴素的话值得所有的共产党员深思。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赤峰市元宝山区建昌营镇建昌营村党委书记、宝昌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在建昌营村民的心目中,就是发展生产的旗帜,就是群众利益的代表,就是兴旺发达的象征。*任村书记的历程几乎和改革开放同步。20多年来,他带领建昌营村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兴村富民做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领全体村民走出了一条振兴农村经济的成功之路。

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建昌营村的工农业总收入109万元,人均年收入91元。如今的建昌营村可称得上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富村。2014年实现工农业总收入6亿元,村集体收入1100万元,向国家缴纳税金1248.4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集体积累净资产达15318.9万元。回顾二十年的变化,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村里的变化原因有千条万条,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有一个开拓进取的好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心系群众,造福百姓的好书记。

80年代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改革如汹涌的大潮席卷大江南北,这是一次彻底解放生产力,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改革。建昌营村当然也不例外。可是怎么改?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包括建昌营村周围的农村,都把土地分片承包到了农户。当时,这已成为一个固定的现成的模式。然而,建昌营村的现实使*犹豫不决:人多地少,土地集中连片,路、渠、林、机、电配套齐全,水利化、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村办企业初具规模,多数劳动力在企业就业。如果照搬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模式,一是由于劳动力分散而造成浪费,不仅人均不到一亩的耕地种不好,而且企业也搞不好。二是原有的农业生产设施难以利用且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如果不分,土地到户似乎又是大势所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支持。*琢磨,这大家伙儿的事,像居家过日子一样,得实实在在地过,实打实地干,不能只图形式。那年冬天,踩着厚厚的积雪,顶着刺骨的寒风,*走村串户,听群众意见,找干部商量,寻找建昌营村经济发展的正确路子。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形成了:采取劳动力承包方式,走以集体经济为主,共同富裕的路子。有了这条全村5000多群众选定的路子,任村支部书记还不到一年的*硬朗朗地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胸有成竹地对全村老少爷儿们宣布:建昌营的地不分了。

地不分了,但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春,中央的农村改革政策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的思想如解冻的老哈河水,向着既定的目标开始舒畅地奔流。经过半年多的改革,他在不断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经营,专业承包,单组核算”的经营思路,创造了至今仍充满活力的建昌营村模式。打破了一大二公的旧体制,成立了农工商联合公司,建起了11家集体农场,逐步形成了“六统一”的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了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还结合建昌营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想法增加现有土地的效益,他积极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实行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发展路子。这些改革措施,既保留了集体经济的优势,又注入了承包经营的生产活力,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由于这种集约化的经营模式,1986年,赤峰市种子公司选择建昌营为种子繁育专业村,这使建昌营的经济发展如虎添翼。十几年来,只有1500亩耕地的建昌营村繁育优良品种上百个,上交国家良种3000多万斤。与此同时,农民的专业分工逐渐形成,11个农场集体积累不断增加,最高的已达70多万元。

进入80年代中期,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城市经济改革也全面铺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深深感到,单靠农业,农民是富不起来的,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才能把农村经济引入快车道。

1984年,*瞄准市场,大胆决策,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条件下,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借地盘办了煤矿。这个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成本的企业,使建昌营村在改革条件下办企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不同凡响的抉择之后,*又将原村办综合加工厂分解为木器厂、铁工厂、建筑队等,进一步拓宽了生产经营领域,增加了创收渠道,同时开发商场、饭店等三产和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在当时不少村办企业纷纷解散下马之际,*却将建昌营的企业进行了扩张,为今后企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即使今天看来,也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远见卓识。

然而,发展到90年代,由于规模小,档次低,科技含量少,这些相继拓展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中反映出诸多的不适应。于是,*又进一步审时度势,全面调整,实施内引外联、规模经营的战略,逐步使能源型企业向产品型企业过渡和转化。1992年和1993年,*以非凡的气派,先后投资近7000万元,兴建了建昌营煤矿、油漆厂、宾馆等具有一定规模的5家企业,甚至把触角伸到海南等地开发房地产。在这以后十多年的企业经营中,*始终坚持既要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要按照“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要求,注重原有企业的挖潜改造。他提出,企业要“办起一个,巩固一个,见效一个”,他的这种经营思路使建昌营村不仅避免了经济过热时期的负面效应,而且使他们的村办企业稳步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在国有企业艰难脱困、乡镇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的今天,全村10家集体企业不但无一亏损,而且稳中有升。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摊子也越来越大,*总是在努力把握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向,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商品经济大市场接轨的途径。他认为,企业只有顺应形势的发展才能生存,才可兴旺。1993年,*和村班子成员在认真研究了股份制经济的特征、地位和作用之后,在企业改制方面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较早地实行了股份制经营:以11个集体农场、12个村办企业为依托,成立了宝昌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集体经济实行量化折股,将生产性集体资产的23%划拨给村民作为股本,每股股金1700元。16周岁以上的每人2股,16周岁以下的每人1股,每年按股分红。这一大胆的决策,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而且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形成了一个全体村民有产权,个个是股东,全民共有管理监督权的崭新管理模式,从此建昌营村的企业完成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土到洋的原始积累。在短短几年内,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成为现在这样拥有煤炭、电力、建筑、建材、轻纺、化工、商饮、房地产等项目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

我国的企业改革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和市场经济逐步健全完善的过程中进行的。无论是企业的外部环境或是内部环境都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政企不分,责权不清,盲目上项目,重复建设,企业管理者出于政绩考虑的短期行为,经营活动中的三角债怪圈和腐蚀干部的回扣送礼风……,都可能导致企业的亏损和倒闭。*认为,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要应对这些问题。为此,他确定了大胆改革、谨慎经营、选贤任能、从严管理的经营思想。这些年来,他反复告诫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建昌营的企业不搞非法经营,不搞不正之风,不搞不正当竞争。他始终坚持企业既要放活,又要管严的原则,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在实践中,他锐意改革,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了一套“两级法人,一级管理”的独特管理模式——经营思想、经营策略和大的投资决策等由村委会决定,而生产、内部管理、营销、用工等都由企业自主经营。在此基础上,*对所有村办企业实施“四定一奖惩”(即定班子集体承包合同、定产值收入、定提取上缴、定奖金分配,超额重奖、完不成任务重罚)的责任制管理。为了把责任层层落到实处,村里还成立了企业管理办,负责监督资金流向和企业月审月报制度的落实,有效地强化了对企业的服务,同时杜绝了跑冒滴漏,形成了一套严密严格高效合理的管理机制,使企业统而不死,放而不乱。

*有句名言,叫做“摸着兜办事”。这是他谨慎经营的思想基础。他甚至不赞成负债经营,为什么?*的解释很坦率,因为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没有一定背景,风险太大。群众赞成他这种做法,企业的管理者们也心领神会。宝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徐忠儒一语中的“我们绝不干那种挣一百吹二百的事,那种越吹越跑,越跑越吹的泡沫经济,其实是企业的死亡之路。摸着兜办事,就是量力而行,这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我们是村办企业,死活都是自己的事。”正因为死活都是自己的事,*和他的企业管理者们始终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经营他们的企业。事实也证明,谨慎经营的思想不但使建昌营的村办企业减少了风险,而且优化了环境,赢得了市场信誉。不管理论上怎么讲,在市场经济不尽完善,好多企业陷入困境的今天,*他们在实践中却取得了成功。

在建昌营村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选人用人和培养人才。这是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三亲六故构成了极为复杂的农村社会。但为了集体和老百姓的利益,生于斯长于斯的*以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勇气始终坚持他如古训般的用人标准:会做人,会做事。具体内容,一是能够驾驭市场,把企业搞好,把经济搞上去的人;
二是时刻想着群众并能充分体现人民利益的人;
三是事业心强、责任心强,能兢兢业业工作又勇于奉献的人;
四是组织性强、纪律性强,坚持原则而又懂业务善管理的人。被尊称为老张书记的*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在他的带领、影响和感染下,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长起来,全村曾受全国表彰的2人,自治区表彰的6人,赤峰市表彰的8人。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批甘愿为集体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拼搏的优秀分子,建昌营的发展才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宝昌建筑工程公司经理徐忠儒,是*在建筑市场疲软,该企业出现徘徊不前之际,启用回村担任公司经理的管理人才。当时,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这位普通的建筑工人感到了莫大信任,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这是老张书记和全村5000多人民的重托。1990年,他一上任就全面改革,大胆开拓。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终于使企业走出低谷,并不断发展壮大。1989年到2014年,产值由103万元提高到6000多万元,税金由8000元提高到306万元,上交村集体的利润由8万元提高到365万元。吸纳劳动力由不足100人提高到1500多人。工程质量全部达区优以上标准,多项工程被评为自治区样板工程,1999年成为自治区乡镇建筑企业中第一个通过is09002国际标准认证的企业。装潢公司经理宋国良是*一手培养起来的企业领导者,这位同志年轻有为,聪明稳健。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一个由十几人的小木匠铺发展为今天融装饰装潢、园林施工、席梦思床垫、木业生产、高档家具制作于一体的规模型企业,实现了产值由几万元到千万元,利税由几千元到百万元的巨大跨越。油漆厂的孔庆文是建昌营从赤峰市巴林左旗引进的油漆生产方面的专业人才,几年来,他带领油漆厂走出困境,使企业扭亏为盈,成为引进人才救活企业的成功范例。在大胆选人用人的同时,*还意识到,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建昌营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要注重培育和储备人才。1995年建立村党委以来,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是走出去,村里每年都要组织企业负责人到外地考察学习,使他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鼓舞斗志。二是请进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聘请有关专家和学者前来讲学,改善企业负责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素质。三是加强培训,村里每年都要选送有关人员参加各级各部门的技术培训,参加电大、函授等学习。*还从建昌营的长远发展考虑,选送了5名技术骨干到内蒙古工业大学委托培养。几年来,已有30多人获得大中专文凭。这是建昌营发展的后备力量,这些掌握了知识的农民,将会使建昌营村的发展更加辉煌。“建昌营的事业关键在人”,干了20多年村书记的*富有远见地说:“只要我们培育了足够的人才,建昌营就不会落后。”

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问题办事情,一刻也不离开群众,伤害群众感情的事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干,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自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他崇高的奉献精神得到了群众的高度信任。

在建昌营村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像他这样的老书记,在建昌营村里是极具号召力的,当然权力也是相应的。但*作为土生土长的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头脑一直是清醒的,他从不居功自傲。他认为,权力是人民给的,用人民给的权力为人民办事,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党的干部就应该心甘情愿地做人民的公仆。

正是因为怀着这颗赤子之心,*当村书记20多年,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说:“我当村干部,就是为老百姓做事,不是为做官,所以,群众满意就中。”用心鉴石方成玉,着意淘沙始见金,正是由于他对人民群众的一往情深,强烈地影响了他周围的人,因此,在建昌营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放在首位。20多年里,*为全村的老百姓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力,办了多少事,谁也说不清。但群众心里还是有帐的,仅1987年以来,建昌营村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1990年开始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兴建了商城,为全部村民安装了电话实现了电话村,兴建了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并完善了配套设施,硬化了村里的所有街巷。文化教育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先后投资320万元建起了幼儿园楼和小学教学楼,并投资10万元为小学购置了微机,投资42万元建起了农民影剧院,投资80万元为村民安装了有线电视。社会公益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从1993年开始村里每年拿出300多万元为村民发放福利性补助,平均每个村民每年可分得600多元,全村实行了退休养老制度,凡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的村民每月享受60元养老金,为独生子女户夫妇和双女户夫妇上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无限深情地说:“像*这样的干部恐怕难找了,他一个心眼儿想着大家伙儿的事。”

随着村办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干部买上了汽车想跑运输。*发现后严肃地指出:“党员干部买车跑运输不能说不对,可你是干部,你跑运输,谁不给面子?你干了群众干啥?叫我说,要当干部就别买车,要买车就别当干部,咱们不能骑着官马放着私骆驼啊?”他的一席话,说得干部们点头称是,想买车的打消了念头,买了车的又卖掉,从此以后,村里和企业的干部再也没有鼓捣经商做买卖的事了。

这些年,随着建昌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上边来找的人很多,*有个原则,无论什么人找,只要是不符合建昌营发展实际、不符合群众利益的事,一律不干。为此,*和上边犯难的事也不少。1995年,有关领导找*,请他投资8000万元上一个汽车充电电池的项目,*和班子成员研究后认为,这个项目摊子大、风险大,特别是市场不稳定,不适宜村办企业搞。*拒绝了。*之所以能这样,关键在于他无私,无私才能无畏。他说:“我不求官,我文化不高,给我更大的权力也不一定能干好。我不贪财,如果想发财,凭我的声誉,搞个体一二年就发了,何必要别人的钱。”人生在世,名利都可以置之度外,还有什么可怕!不,*也有怕的,他就怕老百姓不满意。“我退休之后,老百姓理解我就中了。”*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很动感情地说:“我当干部这么多年,所干的事群众基本认可,大家伙儿能听我的,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一心为公,无私奉献,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带来了全村的稳定。这么多年,建昌营村从来没有上访的、告状的,呈现出一派富裕、民主、文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一心扑在工作上,严于律已,公正廉洁,不谋私利,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干部不能办的他坚决不办,*以他高尚的品质和人格赢得了村民的一片心。

几十年里,*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建昌营的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可*从来不搞特殊,不谋私利,总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要求党员干部办到的事他首先办到,要求党员干部不能办的他坚决不办。

*当村干部多年,为乡亲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有时乡亲们过意不去,拿点东西送过去,可*肯定又原封不动地送回来,*解释说:“善门难开,善门难闭啊!我收了前边的,后边有人来送怎么办?”1990年,80岁的老母病故,亲朋好友和村民们前来慰问,绝大多数按乡俗带来了礼金,*都一一拒绝了,他实实在在地说:“乡亲们的情我领了,可我当书记这么多年,咱们村1700多户,如果我收下,十多万块钱怎么处理?我这书记怎么当?”听*说的入情入理,乡亲们只好作罢。这几年,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规格越升越高。*的两儿一女相继结婚,而他在办理这几件事儿上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连自己的亲戚都不告诉一声。儿子结婚连个“喜”字都没贴。姑娘出嫁,男方来车接走了事。事后,村班子一些同事埋怨他,他语重心长地说:“按理说,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们的终身大事有条件办得体面些。可是我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又是这样一种身份,有人送礼又不好拒绝,一收就是十万八万的,我们当干部的哪能助长这种风气。”瞅着这块人杰物丰的宝地,要求到建昌营入户的人很多,*秉公办事,从不循私情。1991年,建昌营村转城市户口,远嫁的妹妹回娘家等待这次难得的农转非机会。*苦口婆心地做妹妹的工作:“像你这种情况,咱村不少,给你解决了,别人怎么办?”妹妹终于失望地走了,看着妹妹泪流满面,*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他很清楚,绝不能因为自已是书记就破这个例。他常给班子的领导同志说:“我们只有先管住自己,然后才能管住别人。”可是长此以往,亲戚们有说法了:“你当干部,我们啥光也没沾上。”*也无奈,只好说:“我不是给咱们家当干部,凡你们沾的光,大家都得沾啊!”

*不给亲戚朋友沾特殊的光,连他本人也丝毫不沾集体的光和自己的光。八十年代末,建昌营的村民告别了祖辈相传的三间土房两铺土炕的居住方式,不少楼房拔地而起。这时,*仍然住着旧房子,因地势低洼,一遇大雨,水排不出去,一片泥泞。村干部多次劝他重建,看看没法将就了,他才在原来的地方垫了垫,盖起了4间平房。盖房子的时候,他是包给基建队的:水泥、木料、砖瓦、砂石都是按市场价格付款,就连外借几个车工,事后他也如数交了款,村砖厂想廉价卖给他点砖,反挨了他的批评。*说:“属于你的,哪怕是茅屋草舍,也能遮挡风寒,不属于你的,哪怕是堂皇宫殿,也不能带来温暖。”这些年,建昌营的名声很大,*的名声更大。有人想借他的名义办企业,给他坐地分红,*没同意,并风趣地说:“不劳而获,哪有这样的分配方法,社会主义不兴这个。”

*常讲这样一句话:“当干部就要讲奉献,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1993年,建昌营镇依据建昌营村责任状完成情况,给全村干部批复的年薪标准是:正职50207元,副职是40164元,一般干部30123元。按这个标准领取理所应当。可是,*考虑,村干部和村民朝夕相处,就是他们之中的成员,因此收入差距不能拉的太大。他召开村领导班子会议,专门研究村干部的工资分配问题。在会上他诚恳地说:“我们要贴着群众做工作,这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有一个感情问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与群众息息相通,和群众的收入差距拉大了,感情也自然会拉大。”最后会议决定,村级干部正职为11500元,副职为10000元,一般干部为8000元。从1993年到1998年,村干部们少领了50多万元的工资。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把这件事当政治资本来炫耀,直到1999年两公开一监督的过程中,群众才看到这个事实:在这个全区“首富村”,干部们每年的工资只有一万元左右,村干部们这么多年一直竞少拿这么多报酬。*身兼建昌营镇党委副书记七八年间,镇里发给他的那份工资,他如数交给村里。早年,村干部都入了保险,按规定,从50岁起就可以领取保险费了。今年已60岁的张书记对这笔收入分文未取,全额上交了集体。*说:“人不要钱不现实,够吃够用就行了,在钱上心里不能太多地想着自己。”*克己奉公,一身正气,不仅赢得了群众和同志们的信任,也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在多年的经济活动中,包括为集体的事,他从来没有送过哪位领导哪怕是一盒烟一瓶酒的礼。*坦坦荡荡地说:“不该干的事我们不干,送礼干什么?工作这么多年,还没有哪位领导在哪件事上为难过我。”

实事求是,开拓奋进,任劳任怨,克己奉公,*就是以他的能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就是以他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公仆情怀来带领建昌营村人民开拓着美好的事业。

第二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通用)

一年来,在管理局、xx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完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围绕公司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认真落实管理局与xx的总体工作思路及有关指示精神,使公司的各项工作有序运作,整体推进,前景广阔。公司上下呈现出立足科研、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良好发展势头。认真抓学习,认真抓班子建设,切实提高广大党员

干部的政治素质。作为公司的一班之长,如何兴学习之风,开拓创新,如何带领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摆在自己面前的首要任务。首先,建立健全了公司中心组学习制度及有关会议制度,并做到认真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举办的学习班,认真组织开展“学讲创树”、“学转谋见”、“做职工的贴心人”等活动,使组织的各种学习实现了管理制度化,内容具体化,形式多样化,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力争使班子每一名成员都能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合格,作风优良,把班子建设成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集体。其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奉献日”、“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收看录像片、印发学习材料等,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使广大党员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时时处处为大家做出好的样子,树立好的形象,在积极支持、参与公司的改革发展中取得良好效果。全年涌现出局优秀共产党员1个,优秀党员责任区1个;
二级先进党支部3个,优秀党支部书记1个,优秀党员责任区2个,优秀共产党员11个。不断创新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基层创建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由定性考核到定量考核的转变,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思想政治工作划分为党务、宣传、纪检、综治、团委等六路十七个版块,共四十一项细则,并规定了标准分为100分。其中每类工作都明确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每项工作按难易程度和好、中、差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得到了规范,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指标软、内容虚的问题。各基层单位以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制度建设、基础资料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在整体推进、创优争强和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对申报管理局“行业一强”的泥浆工艺研究所,公司专门投入资金,用于硬件配套建设,改革基层队的办公及文体活动场所。同时公司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日常培训教育的新办法、新途径,职工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综合素质稳步提高,推动了公司基层建设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公司有3人被评为xx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有4人被评为xx基层建设先进个人,有2个先进集体、4名先进个人在xx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供石粉二队、制剂厂被授予管理局“优秀基层队”荣誉称号;
泥浆工艺研究所被授予管理局“行业一强”荣誉称号。全公司形成了“达标、创优、争强”层层推进,基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可喜局面。以人为本,努力锤炼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结合公司的实际,努力在造就一支作风过硬、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队伍上作文章、下功夫。从工作、生活上关心体贴技术干部,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尽最大努力为一线人员改善工作学习条件,认真为他们创造大的舞台,制定了向一线技术人员倾斜的工资、奖金分配制度与奖励制度,坚持在入党、聘干、评先、选模、晋级、评职称等方面向一线技术人员倾斜,积极营造技术人员勇挑重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关心“老、弱、病、残”职工,组织开展了“访、谈、帮”活动,与协解人员“结对帮扶”活动,不断加大综合治理的工作力度,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使广大职工的向心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氛围。面对“非典”病毒的危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克服病痹,严防死守,实现了防非典、搞生产两不误,为广大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据统计,全年9名人员评为中级以上职称;
6名人员入党;
45名人员评为二级以上双文明先进个人;
13名人员评为二级以上青年岗位能手;
1名人员评为xx创收状元,5名人员评为xx创收模范,1名人员评为xx开拓市场先进个人;
有20余名技术人员克服困难坚守在施工一线保生产。围绕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积极开展工作。做到积极参与公司各项重大发展方案的研究、制定,并做到加大宣传,认真落实。认真做好公司的科研攻关并督促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使其成为新的增效点。公司今年启用了新化工车间,攻关、研制了双保泥浆、无固相泥浆体系,经过初步试验前景广阔,将成为公司新的增效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公司技术升级的步伐。采取“三优先”原则,选送技术骨干到有

第三篇:集团党委书记的事迹材料

“我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其次才是企业家,企业依靠党组织建设增添了活力,*发展壮大了不能忘记回报党、回报社会。”这是吉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同志经常说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同志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以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企业造福社会。

搞活企业经济,以卓越的效益成果回报社会

现年51岁的*,*光明钟表眼镜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市二轻供销总公司总经理、市五金厂厂长等职务。了解他的人都说:*是个精明的企业家,他走到哪里,哪里就赚钱,走到哪里,哪里就兴旺。他在钟表眼镜实业当老总,那里的生意红红火火,财源滚滚;
任二轻供销公司老总时,当年扭亏为盈,企业连年赢利;
任五金厂厂长,五金厂当年起死回生,再现生机与活力。1998年对于*来说,是挑战事业,挑战人生,再次创业的发祥年。这一年*月*日,踏进濒临倒闭的*药业。*年末,他受*区委、区政府的委托,他不顾亲朋的劝阻与极大的压力,以一名共产党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再次创业的勇气,接手了因多年经营亏损濒临倒闭的原通化市第二制药厂,后更名为通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当时的第二制药厂总负债率高达600%,欠银行本息7000多万元,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凭借着他卓越的管理韬略,企业一步步扭亏为盈,并使企业由弱到强,发展壮大,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于20*年跻身全国医药企业100强。20*年,*药业进入福布斯发布的中国企业潜力100强行列,成为全国药业知名企业,并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东北三省经济效益最佳企业等百余项殊荣。10年间累计上缴税金3.6亿多元,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做一名缴税大户,*还做到了致富思源,把关爱社会、造福大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刻不忘回报社会,赢得了通化市政界、企业界和当地百姓的口碑。他积极为市政府分忧解难,当市政府在扶持通钢冷轧带钢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时,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慷慨解囊,为市政府提供了5300多万元的低息贷款资金,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开展;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几年来收购和兼并了市国贸大厦、市印刷厂等5户国有企业,妥善安置了5000多名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积极扶持当地重点企业发展,先后出资 2亿多元为本市东宝药业、克菲尔饮品公司、汇丰实业公司等10多户重点企业发展及融入资本市场提供资金支持;爱心奉献社会事业,累计捐资1.2亿元,积极参与和支持希望工程、新居工程、抗震救灾等慈善、公益事业,投资修桥筑路,成立了“*药业救助贫困学生助学金”,现已出资200多万元用于救助200多名特困生,累计出资1300万元参与筹备历年“庆祝元宵佳节焰火晚会”和通化市滨江音乐喷泉亮化工程建设,当地政府和百姓无不拍手称赞;积极开展送药活动,多年来,*坚持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为贫困家庭、部队和交警官兵送药活动,全国100多万名患者和百姓受益,送出药品价值达3000多万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抓活企业党建,以有效的创新活动凝聚人心

*的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他深知,企业之所以发展得又快又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企业从开始经营起就建立了党组织,要想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更上层次,就要让党组织之树茂密常青。为在多家子公司和遍布全国各地的营销大军中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集团党委开展了一系列的党建创新工作,提出“力争把公司党委建设成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的目标,增强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力,凝聚了人心,推动了企业经济持续发展。

首先是创新组织设置。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对党组织内部设置进行了调整。在企业并购的*大酒店和*大厦组建了联合党支部,在长春市高新经济开发区组建了吉林*药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使企业的经济扩张与组织建设双管齐下、同步发展;在营销公司成立党总支,根据全国销售网点区位设立了具有企业特色的“三北”党支部、“中西南”党支部和“华东”党支部,建立起了适应企业内部流动的党组织。集团党委现在籍的124名党员和22名流入党员全部纳入科学化的党组织管理,使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有党组织核心,都有党员的带动作用,扫除了企业党建盲点。

二是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企业党建工作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解决“工学”矛盾,即不能让党组织学习、活动减少,又不能影响党员员工的正常工作。为此,在*的关注下,集团党委特别研究了一系列灵活的党组织学习、活动办法,并纳入了企业党建机制。就是以支部为单位,区分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由党支部灵活安排学习活动时间,如制剂车间的党员因为倒班制可以按班组划分学习小组,建立学习、活动互助对子,分散学习活动时间和任务;对常年在外的党支部,采取邮寄学习资料和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保证学习活动高质量开始,保持党组织的生命力。由于活动方式合理,*集团党委的学习任务完成率为100%,党组织活动开展得扎实、稳定。

三是创新党建载体。在*的带领下,集团党委积极按照省、市、区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号召,在企业扎实开展了“创先争优”、“五好非公企业”及“1+1品牌、特色”支部创建活动。根据各支部的特点确定了创建目标,如:制剂一车间党支部确定为品牌党支部,制剂二车间党支部为技术创新特色支部,机关党支部为服务型特色党支部,营销党总支部为业绩争先特色支部,大酒店党支部为服务创新特色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确定为安乐有为特色党支部。并注重结合实际,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了“三爱教育”、“打造*党建品牌、创建学习型企业”、和“情系员工、和谐*”等党建主题实践活动。特别是党委在各支部中开展了以节约“一滴水、一斤煤、一两油、一张纸、一粒粮、一度电”的“六个一”节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党员、职工为企业累计节约各项物资折合人民币达380余万元。20*年提出的合理化35项建议、46项技术革新成果,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224万余元。

四是创新群团帮带方式。*带领集团党委在抓好党建的同时不忘带动群团组织建设,领导企业工会、共青团、妇工委围绕关心爱护职工,维护职工利益积极开展工作,由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集团总裁兼团委书记、工会委员兼任工会女工委员会主任,工作统筹安排、活动统一部署,形成了党建带群团、群团促党建、企业上下氛围和谐的新型党建工作格局。他鼓励集团工会积极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就涉及工人切身利益的安全生产保障、工资调整、福利待遇、临时工转正等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并予以采纳,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在*的支持下,*团委设9个团支部,有团员271人,为党组织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军队伍,并于20*年成立了“潘巍助学金”,已救助学习特别优秀、家庭特别困难学生20名。为通化团市委投资100万元创设“潘巍青年创业基金”,扶持青年创业。他支持妇工委工作,积极维护女工利益,每年三八妇女节为女职工发放纪念品,出资8万余元对327名已婚女工做两项彩超女性健康检查、建立女职工健康档案、购买《女性健康读本》、办理女职工安康保险,体现了党委和公司对女工特殊权益的维护,激发了广大女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用活企业人才,以顶尖的技术水平造福社会

*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他认为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环节还是人才作用的发挥,是否能招募到顶尖的人才,是否能发挥企业中人才的作用,是否能发现人才、留住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数量,关乎到企业声誉。

一是通过各种渠道,招募各类人才。构建外部引进人才,内部培养人才,让企业人才领域处于同行顶尖水平。为广泛引进人才,*每年都要求企业面向全国招聘各类人才,对实用型人才更是降低门坎,多方求贤,现集团内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各类人才达122人,连职以上军转干部达50余人,由各机关到企业的处级以上干部达10人,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从上海引进2名gmp研究员担任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技术领域高级职称达10人,中级达31人。在集团内部,通过考试、演讲比赛、自我推荐等各种形式选拔、任用人才,真正实现了人才为我所用,人才尽其所能。

二是为员工着想,待遇留住人才。为更好地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总是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以丰厚的福利待遇得到员工的推崇和爱戴。实行了“八项免费”优惠措施,使员工在企业工作餐免费、穿着工作服免费、乘坐通勤车免费、在公司浴池洗澡免费、员工住公寓免费、技能培训免费、自用公司生产的药品免费、发放福利和春游免费,使企业经营效益转化为职工利益,使职工得到了实惠;增建职工工作和生活设施,修建了高标准的员工培训教室、图书馆、健身房、乒乓球馆、篮球场,职工食堂、浴池、倒班宿舍,为大学生在市区购买了集体公寓;
投资100余万元,在原有7台通勤大巴的基础上,新进3台大巴缓解员工通勤车紧张的问题;
投资近20余万元改造和扩建200余平方米的新餐厅,缓解员工就餐拥挤问题。一系列优越的福利待遇,让每一名员工感受到了*的厚道,让每一位招募来的人才都感受到了企业留人的诚意。

三是纪律约束人才,以过硬的产品质量造福社会。一直以来*把商德看得很重,从他办药厂的那天起就对社会承诺“一定造好药”,因此,他对企业上下各重要岗位人才都严格要求,明令纪律,不允许在产品质量上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制订并实施了供应、生产、检验、质保等严密的、环环相扣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监察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了全员质量意识,确保严格按gmp标准操作,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仅以“*筋骨片为例”,多年从没因质量问题有患者投诉。为了确保原材料质量,他不惜投资1000多万元,在全国药材集散地安徽亳州建立了原材料采购转运站,在当地招聘了10余名中药研究人才,专门负责原材料的购进。当地的医药经销商说:“在这里进货的全国上万个厂家,对原材料要求苛刻的有两家,一家是北京的同仁堂,一家是通化的*。” 为教育警示员工,*曾下令一把火烧光了40多万元的不合格原材料,也曾产品内部质量问题先后开除了若干名员工。通过对企业人才的科学管理,产品质量得到了保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产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赢得了消费者的满意和信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激活企业文化,以独特的经营理念感动社会

*把“造好药,为人民”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份承诺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志,这一思想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委书记的那份责任。

随着企业的发展成熟,*也不断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形成了一整套有浓郁*特色的企业文化,致力于“做大、做强、做优”和创建“百年*”的目标,坚持“诚信立本、勤奋立业、忠厚立人、智慧立财”的行为准则,弘扬“开拓创新,超越自我,少说多做,干就一流”企业精神,讲究道德经济,倡导勤俭奉献,推崇以人为本,鼓励知识创新,自觉维护企业的良好品牌形象。通过浓郁的企业文化熏陶,人才潜质被激发出来,提升广大党员和员工的整体面貌。他带领集团党委将企业文化融入学习培训,每年制定党员和职工学习计划,通过思想政治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实现企业文化的熏陶,强化人才立足企业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党员和职工的思想觉悟。组织员工开展演讲会、运动会、书画摄影展、唱歌比赛、劳动技能比赛和技术革新活动,形成了企业特有的、丰富的企业文化载体,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活动中,企业人才展现出了各自的风采,广大党员发挥了模范带动作用,涌现大批先进典型,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如“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通化市劳动模范、*区优秀共(请您继续关注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产党员、制剂二车间主任樊晶,率先在制剂二车间实行计件工资制,提高了工效,年增产值100多万元;
共产党员机修车间主任高建国,使车间由后进变先进,成为集团好带头人的榜样。全体职工焕发了极大的生产力,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企业文化唤醒了员工对企业的认识,也唤醒了社会各界对*集团、对集团总裁*的认识。

目前,*集团总裁*被选为吉林省人大代表、通化市人大常委,兼任吉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通化市工商联副会长、通化市社科联副主席等社会职务。曾历任通化市钟表眼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市二轻局供销公司总经理、市五金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工业经济年度十大杰出人物”、“东北三省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吉林省劳动模范”、“省创业先锋”、“省关爱员工最佳经营者”、“省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几十项殊荣。

第四篇: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

xx市提起杨有文,没有不知道他,尤其是农牧民,个个都会树起大拇指:“杨书记,加克斯!”。今年49岁的杨有文在干部队伍中有一个绰号----“一口清”,意思是不管他在哪任职,对本乡本土的情况都是了如指掌。他总是开会不用发言稿,汇报工作不准备材料,但对群众关心的问题,领导关注话题,他会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让人信服的是,当过会计的他算得“一笔好帐”,乡里有多少家底,能办多少事;
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增加村级积累;
村民种什么赚钱多,种什么风险大等等,他不仅可以算出个一二三来,而且每一笔都能算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村干部们干脆风趣地叫他“杨管家”。杨书记来了,我们拿上了工资在去xx乡任职之前,杨有文已经有了一次临危授命。那是200x年7月,市委决定把45岁的杨有文从市纪检委副书记的职位调整到恰合吉牧场任党委书记、场长。谁都知道,恰合吉作为国营牧场,多年来一直是管理混乱、外债高筑、干部职工拿不到工资、群众意见非常大,上访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发生过扣押市领导的事情……。杨有文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没等市领导做工作,就表态:“我是党的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听从党的安排”。决心表了,而这个“烂摊子”,究竟怎么收拾?面对简陋破旧的场部和干部群众稀稀落落的掌声夹杂着轻蔑的话语,他的眉头锁紧了。当天,杨有文就打破听汇报、开见面会的惯例,开始走家访户摸情况,详细查找问题的根源,仅用了18天的时间,他下南湖,上北山,同老党员、职工代表、贫困户促膝谈心,访贫问暖,全场90%以上的职工家他都走到了,“民情”、“场情”笔记记满了6大本。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牧场党委、管委班子成员不团结;
干部作风不正,财务、土地、草场管理混乱;
正气不能伸张,邪气得不到遏制,综合治理形同虚设。老病根子“挖”了出来,杨有文立即开始对症下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制。首先从狠抓内部管理入手,提出了“依法、依德、依场规治场”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让大家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清理欠款”。小小一个xxx牧场应收款竟有上百万元,通过仔细查阅账册,杨书记发现仅机关干部欠公款就达10万元,其中有许多“欠帐户”是一些上级领导的亲戚,这可是多年来谁都不敢碰的一个“毒瘤”,杨有文决定就从领导干部身上“开刀”,彻底根治“死帐”、“呆帐”、“赖帐”的问题。他立下了一条铁的纪律,机关干部一周内交不了欠款,就“下岗”,不分年龄,不分民族,不分“皇亲国戚”,谁想赖帐,就法庭上见。这一招果然有效,一周内干部就上交欠款8万余元。在他亲自监督下,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回各项欠款149万元,补发了拖欠全场职工的工资98万元,一时间,拿到钱的机关干部在会议室里欢呼雀跃;
退休职工夏俊新捧着补发的19个月的工资泪流满面……杨书记来了,xx乡变了样200x年3月,组织上再次把“棘手”的问题交给了杨有文——到xx乡任党委书记。与xx牧场不同的是,xx乡在90年代曾是塔城市的一面旗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荣誉的光环下却掩盖着干部作风漂浮,工作滑坡等问题,乡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差。杨有文以特有的沉着、敏锐、务实的态度正视这一切。他带着问题与机关干部一起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财务人员一起清查帐目,与纪检信访人员一起接待上访群众,用他的话说就是:“必须揭开阴暗面”。这次用了50天的时间,杨有文摸清了xx乡的全部家底,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天,乡政府全体机关干部以及全乡20个村的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齐刷刷地坐在了会议室里,杨书记的声音不算大,却句句敲得干部们心里发怵:“牲畜存栏数为什么不实?退耕还林面积为什么不准?招待费为什么居高不下?这些关系到老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都没有处理好,今后的工作怎么干?”大家清楚地记得,随后杨有文的“三把火”,一把比一把猛,把把都在“烧”干部们的屁股。第一把火就是杜绝干部“走读”。“工作不安心,一天到晚想着往家里跑,老百姓的事谁来管?”。他自己第一天就扛来“铺盖卷”,在乡政府“安营扎寨”,明令禁止迟到、早退、干私活、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的现象。第二把是“作风整顿”,实行机关干部民主测评“末尾淘汰制”和“公开竞聘制”。在xx乡,杨有文曾用这种办法对经济上有问题、群众意见大的17名干部进行了免职,同时将21名作风正、群众拥护的职工充实到场、队领导干部岗位;
在xx乡,他照样是不“护短”、不“留情”,先后对2名测评结果差的干部进行了处理,对1名工作漂浮,缺乏责任心的科级干部建议市委进行了免职。第三把火是实行干部“年考制”。对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情况和对乡情民意的掌握程度进行一年一考,考试成绩同干部年底评先创优直接挂钩。这一连环的“整顿”办法,让以往“天高皇帝远”、“高枕无忧”的基层干部一下有了危机感:“杨书记动真格的了?” 期间,杨有文多次召开了扩大到退休老党员和村干部的党委会,制定出“稳定农业、壮大畜牧业、提升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子,全乡的党员群众开始重新审视乡党委、政府:“阿西尔乡要重整旗鼓了,荣誉和骄傲又将回到这片神奇的土地”。

杨书记,您是我们的好班长

善于带班子,敢于打硬仗是杨有文的一贯作风。初到xx乡,为了刹住吃喝风,他在机关全体会议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从那天起,他便以身作则,一日三餐全部在职工食堂,工作之余不参加任何吃请;
下村队也从不在村队吃一顿饭,既使驻村也要带上面粉和蔬菜。他的行为感染了班子成员,不出几个月,就改变了以往科级干部吃饭从不“埋单”的现象,各村队的招待费也真正实现了“零”控制,乡政府附近开设的4家经营性饭馆,因无人光顾而先后关门倒闭。杨有文的“会”多,这是干部们普遍察觉到的。而他的“会”可不是让人反感的“马拉松式”,相反若两天不“开会”,干部们心里反倒不踏实了。他带领的班子常常是白天下基层,晚上回来开碰头会;
有时在职工食堂,饭碗一推也能开一个简短的工作汇报会;
早晨上班前的例会是每天必开的。无论长会短会,他都要鼓励班子成员发言,谈思路、找问题、想办法、出点子,谁讲不上来,说明谁的工作还不到位。“分管党建的副书记不清楚各村文化室的情况,分管农口的副乡长说不出退耕还林的面积、摸不准牲畜的存栏数,你们就扛着行礼去组织部报到吧!”同时,细心的杨有文非常注意调动每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他常说:“我喜欢鞭打快牛,喜欢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正是在他这样高标准严要求下,他带过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是他们共有的特点。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市委决议决策中,xx乡被誉为措施得力,效果好,能够保证政令畅通,安定团结,人均收入稳步增长的“示范标兵乡”。

杨书记,您是咱们的贴心人

如果说杨有文在管理上是“严”字当头,那么对干部的爱护则是细微之处见真情。为了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他根据每个季度干部出差、驻队办事及工作业绩考核情况发一次差费、伙食补助、加班费及奖金,xx乡机关干部常给别人炫耀:“我们现在‘有外块’了”。下一棵树村党支部书记刘明文在杨有文来xx乡4个月后一下拿上了四年的工资,他双手颤抖着说:“干了十几年村干部,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杨书记对我们好,我一定要好好干”。

200x年5月底,xx乡村民王锡义种植的20亩制酱番茄由于出苗不齐,准备翻耕种打瓜,杨书记一听就着急了,订单任务完不成不说,错过了季节,老王很可能颗粒无收。杨有文立即决定带领全体机关干部冒雨进行人工铺膜,人工栽植。那天的雨一直下个不停,阵阵凉风引发了杨有文的老毛病,只见他全身起满了大片大片的风团,越抓越多,越抓越痒,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可他硬是坚持与大家一起干,20亩地2天之内全部种完了。秋后,王锡义从厂方代表手中接过一叠厚厚的人民币,感慨地说:“要不是杨书记,今年我一家老小可能要喝西北风了。”

作为一名乡党委书记,杨有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基层,奉献给了百姓。每当夜深人静,他宿舍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
早晨干部们醒来,他早已在政府院内转了一大圈了,锅炉烧得热不热,别让干部们冻着;
食堂伙食好不好,别让职工们老想家……能想到的他全想到了,就连附近的村民都知道,大清早找杨书记,他一准在政府大院。“我们愿意找杨书记,他能给我们办事”、“我们喜欢和杨书记打交道,他就像自家人一样”,这是乡亲们发自内心的话语。最让老百姓满意的是杨有文从不搞“形象工程”、“数字工程”,群众亲眼看到退耕还林、新植防林杨书记亲自带队,北环路勘路杨书记亲自打桩,千头牛养殖小区杨书记亲自过目牲畜头数……村民们心痛地说:“杨书记,为了我们您也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呀!”杨有文说的好:“只要是为了xx乡的发展,哪怕把我分成八瓣,我也毫不足惜。”

也有人说:老杨,你都快到退休年龄了,还成天在下面奔波,连家也顾不上,究竟图个啥呀?杨有文的回答是:“我是人民的儿子,是一名党员,我只图对得起党的培养,只图日后老百姓别戳我的脊梁骨。”的确,多少年来,回家对杨有文来说是一种奢求,照顾家对他来说更是一个难题。儿子要高考,妻子身体不好,随时要去乌市动手术……许多家事只能放了再放,推了再推,总是为了大家顾不上小家,为了乡亲冷落了亲人。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杨有文在xx牧场和xx乡工作的四年当中,点点滴滴亲民爱民的情,实实在在利民益民的事,感动了农牧区各族百姓的心。恰合吉的变化是人们有目共睹,场部周围的公路修好了,场容场貌焕然一新;
牧业队的牧民吃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通进了家家户户;
杨有文的改制法宝“一场两制”给牧民带来了可喜的实惠。再看看如今的xx乡,更是今非昔比, 200x年度,即杨有文上任的第一年,该乡在全市年度考核中荣获“双文明”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单位。xx乡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200x年人均收入达到了4137.77元,比全市人均收入高出2.17个百分点,杨有文本人也荣幸地当选为xx州人大代表,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第五篇: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

弘扬团队精神,创新发展理念

——xx乡党委书记xx先进事迹

xx乡的发展和变迁,凝聚着全乡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更与这一届党委、政府“班子” 以及一把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执政为民、谋求发展的优良作风、以及在地震灾害面前临危不俱、决策果断、敏锐指挥分不开。

一、科学连贯,恒于抓决策

xx作为一把手,他始终认清形势,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以正确的决策思路与决策模式规划管理全乡各项事业。明确科学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加快小城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xx的崛起是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却有着党委持之以恒的科学决策加以支撑。

1、夯实基础,找准目标。根据xx的现状。他立足现有的基础,探索出一条适合xx的发展思路,是抛给党委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一历史环境下,他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一方面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以发展为硬道理,在农村建设、旅游、场镇建设项目等方面大开绿灯,强力克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度瓶颈和土地要素瓶颈,大力解放生产力。短短的时间里,园林村新农村建设启步快,行动好,新村配套公路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实施,xx村4.439公里水泥路建设全面竣工,已投入使用,xx场镇建设正在更进一步如 1

火如荼地进行,一个新的场镇的面貌正在崛起。为xx的缔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克服盲动,科学发展。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绝不能盲动。在xx的发展历程上,他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致力于深化改革,创造模式,催生产业,打造集群,以点带面,带动经济。以旅游业发展为依托,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在全乡新建沼气池150口,在竹垭、民建、中坪、园林村发展核桃1300亩,贯通了xx至中坪、xx青山、徐家河至风景,45公里的村道公路,他大力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使全乡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的趋势大大加快,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谋求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他对各项社会事业也始终常抓不懈。他坚持一年一个主题,加大对基础设施、城乡清洁行动、文化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农民素质教育等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基本建立起了医疗保健、困难救助、社会优抚等多位一体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走上了一条以人为本、科技引导,工业主导型和生态建设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3、理念相承,矢志不渝。管理决策需要科学性,更需要连续性。一届乡党委的任期只有短短5年,如果发展战略与观念因主要领导频频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其结果只能 2

是瞻前顾后,止步不前。自他任乡党委书记以来,对发展理念始终没有动摇或改变。坚持一个符合区域特色的发展目标,坚持一种始终不渝一抓到底的精神和意志。

二、迎立潮头,敢于创特色

创新是活力的源泉,特色是品牌的标志。没有创新开拓,就没有xx的今天。乡党委长期秉持创新意识与领先一步的决策观、发展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的形成、提高、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观念创新打造综合强乡经济上去了,数字好看了,成绩明显了,似乎可以满足了。然而古人有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说的是政治,但同样可以用来形容发展。我们不可否认的是,xx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北山乡镇发展到今天两边楼房林立,红灯高挂的新xx。在xx的理念中,始终突出强调人文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倚托物质文明建设成果,花大力气在城建、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抓紧抓实,全方面多角度地推动现代化新兴城乡建设,致力于全县一流全面小康示范乡镇建设。

2、面向未来校正发展方向。当前,我们必须面对宏观调控、要素约束带来的不利影响,致力于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实施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被“逼”提升。今年上半年,他对xx新时期的战略定位——“依托xx旅游资源,建设一流的新xx,逐步实现政治民主、 3

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环境优美的全面发展目标。”让经济在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中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使社会在繁荣稳定共铸和谐,这是党委所坚定的目标。

三、理顺机制,善于抓团队

团队是战斗的堡垒,在思想上齐心,在工作中合力是成功的基础。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地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群策群力,步调一致,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充分体现出党委加强团队建设的显著成果。

1、兢兢业业的抓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基层村(居)干部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通过“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高科技为载体,着力提高干部素质,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将这些工作视作基层民主政治的固本强基之举。以“农村人才双选双培”为载体,坚持民主、公开原则,建立了“农村人才库”,使村级干部有人可选、有才可用。在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干部工作融合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及时调整充实村级班子力量,按照“以人定事、以事定人”和“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原则,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增强农村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推动农村干部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使村级班子得到进一步优化。他要求在配强配优基层组织力量的同时,充分发挥组织监督、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的作用,调动群众参政议政 4

的积极性,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恪尽职守的抓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机关干部是从事日常行政管理的主导力量。乡党委、政府的决策与意图是否能在现实中得到贯彻落实,往往取决于机关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与凝聚力。xx乡机关被事实证明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他一方面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思考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思想理论修养,增强党员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了正确判断形势,敏锐分辨是非的能力。面对我乡地处北部山区,工作环境与工作对象复杂的特点,他克服畏难情绪,端正工作态度。在对待个人利益上,做到以集体为重,不计得失,集中精力开拓业务,苦干实干,勤奋工作;
另一方面,统筹安排,人尽其职。在他的带领下各办站工作运转高效有序,日常各线工作定岗定责,严格考核;
阶段性重点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立起一整套有效而灵活的机关运行机制,确保机关各项事务的正常开展。同时,注重干部素质提升和团队精神的打造,围绕提高素能和依法行政,进一步争创实干、廉洁、高效的机关新形象,建立并完善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和学习考核制度,要求每一位干部以为民、亲民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干好事”上,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力。

四、体察入微,勤于解民忧

“人民利益无小事”,这是党政机关干部必须永远铭记的准则。他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实际的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听民声,知民情。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访农家、听真话、办实事,群众满意,干部受益。他既访富问计,又访贫问苦;
既要听多数人的意见,又要尊重和注意听取少数人的意见;
既听得进顺耳的话,又听得进逆耳之言,真正和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2、解民忧, 释民惑。解决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是他工作的一项重点。经济结构怎样调整,如何更快地富裕起来,科技、信息、资金怎么解决,干部的作风怎样改进,农民都非常关心。他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的基础上,把解决农民群众所反映的诸如村的建设、干部作风、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问题作为工作的主题。擅于通过分析梳理,从具体抓起,一件一件地帮助解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抓好落实,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乡机关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调处服务中心积极主动改进工作作风、革新工作模式,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分析甄别,尽心竭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6

3、帮民富,暖民心。农村基层干部既要有党性觉悟,有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有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有了为民之德、爱民之心,更又要有富民之才、安民之策。为使农民更快致富,增加收入,他组织党委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农优惠政策,加强服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xx是一流的干部,创造了一流的业绩。为实现本届工作目标,他坚定目标不动摇,坚持发展不松劲,促进和谐不懈怠,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事业均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进步,努力实现高起点上的新跨越。

7

向你推荐更多文章:

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范文

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

优秀党委书记事迹材料

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

xx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

推荐访问:党委书记 多篇 事迹材料 党委书记事迹材料(通用)(精选多篇) 优秀党委书记事迹材料 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党委书记事迹材料(通用)(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