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药物

时间:2021-06-15 18:09:35 浏览量:

长生不老药

古人求仙问药的行为,不妨用一句诗来概括:“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这句诗出自《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全诗是这样的:“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首诗感叹一个浅白的道理:人总是要死的。人有生长壮老已,这是自然规律。道家崇尚自然,讲“道法自然”,如庄子、老子,其实不屑于关心这样的“生死大事”;
可是与神仙家合流而形成的道教,却在神仙家的影响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关爱生命”的宏伟事业中。长生久视是神仙家的信仰,经过道教的鼓吹,直到今天也是中国人的根本信仰。

长生不老,首先得从理论上证明肉身具有不老不死的可能性。《论衡·道虚》中把各种宣称有效的长生方术嘲弄了一番,其中一句话很厉害:“万物变化,无复还者。”用白话来说,就是生命如逝水,单向不可逆。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用许多篇幅辩论此事,总结起来3句话:神仙实有;
神仙无种;
神仙可学。长生不死,是神仙的初阶。

把《论衡》与《抱朴子内篇》对看,葛洪与王充“隔空喊话”,有意思极了。葛洪如何驳王充呢?当然也是举例。远远近近的例子说完,一句话,王充之流“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举来举去,举到一个关键的例子,《抱朴子内篇·金丹》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与水银之间的互变,在神仙家眼中是“回还”,所以称为“还丹”。你王充不是说“万物变化,无复还者”吗,水银与丹砂之间不就可以循环往复,变化不休。这便为炼造、服食丹药埋下伏笔。

神仙家的一句重要口号,也通过《抱朴子内篇·黄白》记录下来:“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个口号是反天命的,主张以人力干预自然、改造自然。这里当然也看得出,神仙家还是存有一分清醒和理智,没好意思去狡辩说长生不老才是老庄的“自然而然”。

神仙家达到长生不死目标采取的“技术手段”有哪些呢?方法多多,概括起来,不外三端:服食、房中、导引。

先对后两家简单一说。房中是通过性活动成仙,讲究的是“动而不泄”,后来发展到“还精补脑”。这与后面要说到的春药、催情剂等有一定的联系,也与“以人补人”在理论上有共通之处。导引则是肢体运动,类似于“广播体操”;
如果增加“行气”,以意念指导真气在体内循行,则是“内丹”的滥觞。

回到服食,服食起源于“不死之药”的传说,《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最早的“不死药”掌握在居住于虚无缥缈间的神仙之手,《史记·封禅书》谓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但随着徐市、卢生、侯公等觅药的失败,求药由仙界转向了凡间。

服食也有派别,都说自己的最有效,内部竞争很是激烈。大致分两大类吧,天然物与人工制成品。服食天然物的历史应该更加久远,所服食的当然是一些难得之品,细分又有两支派。一支以金玉丹砂诸矿物为至宝,故称为“金石派”;
另一支则贵芝草巨胜诸植物,可称为“草木派”。安期生食枣大如瓜,就是后一流派。暂不论这两支派孰先孰后,就影响而论,金石派远胜草木派。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说:“且草木药埋之即朽,煮之即烂,烧之即焦,不能自生,焉能生人。”最早的金石派以服食黄金、云母、丹砂等天然矿物为主,其理论基础如《抱朴子内篇·仙药》引《玉经》所说:“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周易参同契》也说:“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对,这就是交感巫术的思维模式——《列仙传》中服矿物而致神仙的人,有赤松子服水玉、方回炼食云母,任光善饵丹砂等等。但可以想见,金石之物多具毒性,过量或可致死,这与长生久视的目标显然背道而驰,所以,金石派方士很快由采服天然矿物改为炼制后饵服,这正是后世丹鼎道派的萌芽。

与导引行气不能成仙一样,服食最终也无缘仙界,迷信如汉武帝,晚年也承认“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可少病而已”。现存最早的本草书《神农本草经》其实是神仙方士的“服食指南”。

人工制成品较为后起,其主流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炼丹术”。炼丹术也有演进过程,早期似乎还是炼金,只是按照西汉道士李少君的说法:“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另一种则抛弃黄金、白银(即黄)的追求,在丹砂、水银、铅丹中寻求变化。

服丹从汉代以来,不绝如缕。有科技上的积极意义,但执迷不悟者大有人在。

国人的“补养习惯”,我是不以为然的。从药理学的角度讨论药物,用药目的有三:治疗、预防、诊断。治疗用药是大宗,预防用药尤其要权衡利弊,在安全性与有效性之间作出决策。甚至,以中医的立场,药物“以偏纠偏”,长期使用具有“偏性”的药物,也非所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东西基本不存在。

人参养荣丸与冷香丸

《红楼梦》中,林妹妹常服用的人参养荣丸,薛宝钗常服用的冷香丸。这两种药物是作者曹雪芹根据情节发展需要设計的。好比一篇小说中的桥段:主人公翻弄手提袋,掉出一盒“百忧解”——于是读者便知道,此人患有“抑郁症”,这是小说作者为情节发展所做的铺垫。

人参养荣汤是宋代的医方,治疗脾肺气虚、荣血不足,有气血双补之功。至于“冷香丸”则是作者臆造的。可注意的是,《红楼梦》为冷香丸设计了一种十分复杂的制作程序,很具有“仪式性”,可产生类似于宗教的神圣感。至于曹雪芹想用“冷香丸”暗示什么,留给“红学家”们去索隐吧。

猜你喜欢 服食金石神仙 冷热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20年5期)2020-01-13自主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19年1期)2019-04-17抱朴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8年3期)2018-07-14月度游记城市地理(2016年8期)2017-11-02神仙鱼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4期)2017-06-01陶渊明的餐菊书写与服食文教资料(2016年36期)2017-05-24神仙小虎漫画月刊·哈版(2016年1期)2016-02-22习惯性便秘食疗方农村百事通(2009年3期)2009-03-02点金石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06年7期)2006-07-07多补钙有助于预防肠肿瘤祝您健康(1999年5期)1999-12-25

推荐访问:漫谈 中国古典 药物

《漫谈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药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宋向辉的七律诗 下一篇:听来的故事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