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

时间:2021-07-07 17:03:48 浏览量:

[摘要]“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三教”主要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内容缺少职业教育特色以及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文章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实施路径:校企共建管理机制,保障“三教”改革实施;校企共定改革方案,绘制“三教”改革蓝图;校企共探改革之路,推动“三教”改革创新。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

[作者简介]吴宝明(1964- ),男,江苏昆山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重大研究项目(产教融合专项)“产教融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影响与形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GZ180533)、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服务‘一带一路,深化新时代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批准号:苏教发函〔2018〕4号)和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建设现状与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JSJG5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6-0051-04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2020年,《教育部財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教师、教材、教法”(以下简称“三教”)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基础工程。“三教”是职业院校关于“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大教学要素,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一、高职院校“三教”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教师数量不足。高职教师工作强度大,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整体素质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普遍不足,教师缺乏企业实践锻炼,授课时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往往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帮助,但目前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没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做好“三教”改革的前提。

(二)教材内容缺少职业教育特色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高职教材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现在的很多教材不能体现高职特色,实践内容少,更新缓慢,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陈旧落后的教材显然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职业素养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虽然得到一定的重视,但存在教育资源老旧、管理不善等问题,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还任重道远。

(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

高职教学模式单一化,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方法占主要地位,造成课堂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独占讲台,是灌输者, 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导致课堂死气沉沉。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运用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驱动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离不开产教融合。

(一)“双师”能力提升离不开产教融合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双师型”教师不足。2019年,《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

当前高职院校师资来源以应届高学历毕业生为主,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往往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因此,要成长为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就必须下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工艺流程,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体验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如果不补上下企业实践这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只能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这必将背离职业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自然规律。只有贯彻执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理念,才能获得职业教育的优良效果。而且即使是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的教师,如果长期不到企业实践,也会跟不上企业的技术进步,导致所教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二)教材建设离不开产教融合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注重传授实用性技术知识,注重实习实训,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姜大源认为,“高职教育要始终把知识的应用放在首位。传统的学科体系是基于知识存储的量化结构,而职业教育行动体系的工作过程结构,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质性结构。以客观存在的工作过程作为积分路径,从应用性、人本性和操作性三个维度,将学习内容、先有知识与学习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予以系统化集成,通过解构与重构,在比较、迁移和内化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方法论能力。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应以知识实际应用为导向,做到‘应用与‘存储结合”。当前,我们要开发出实用的高职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同时,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必须依靠企业的人才团队,融入职业岗位标准,引入典型企业案例。

(三)教法改革离不开产教融合

教法改革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法改革最为关键的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采取“做中学、做中教”,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构课堂生态,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和1+X证书制度,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形成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正式确定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单独种类的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要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三教”改革在高职教育中想要落地,也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实施路径

“三教”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学校,而且涉及企业,必须调动教师、学生、企业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一)校企共建管理机制,保障“三教”改革实施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科学、高效的“三教”改革管理体制,确保“三教”改革高质量实施和改革目标的顺利达成。

1.运行机制共建。第一,共建组织机构。校企共建“学院—二级学院(部)—专业”三级组织机构。学院层面成立“三教改革工作指导委员会”,由校内专家、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负责制定“三教”改革规划和进行建设指导、资源配置、质量诊改;成立“三教改革办公室”,挂靠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务处,负责从教师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三个方面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各专业组建“三教改革创新团队”,以校企混编教学团队为主体,以课程、教材建设为核心,以教科研项目为抓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落实保障经费。设置“三教”改革专项经费,制定《三教改革建设项目立项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分年度统筹考虑“三教”改革建设项目各类经费的合理安排,提高经费使用绩效;重点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三教”改革项目,鼓励企业参与“三教”改革项目建设。

2.激励机制共建。完善业绩导向的聘用、晋升和分配机制,修订《学校绩效考核及分配方案》和《教学建设项目奖励与管理办法》,把教师在“三教”改革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合作企业也需同步制定《参与“三教”改革企业人员的工作量认定办法》,鼓励更多的企业人员积极参与“三教”改革工作,保障校企混编教学团队的稳定。

(二)校企共订改革方案,绘制“三教”改革蓝图

学校必须与企业共同制定目标、设计实施方案,系统推进“三教”改革。

1.实施教学团队锻造工程。高职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组建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同时,鼓励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与企业团队共同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提高学校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度,鼓励学校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科研反哺教学。

2.实施优质教材建设项目。第一,建立教材选编与监管机制。充分发挥“三教改革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在教材选编、教材使用与监管中的作用,建立常态化的教材编写、选用审核与质量评价机制,提高优秀教材选用率。第二,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第三,采用适合1+X证书的项目式、模块化、工作过程式的教材编写模式。教材应融入1+X证书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多引入典型工作案例和实践操作内容。

(三)校企共探改革之路,推动“三教”改革创新

校企共同开展“三教”改革,以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1.实施“三个一”工程。校企共建集培训、交流、分享于一体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线上平台”,对教师开展持续性、全覆盖的教学能力培训,实施分层分类培训,保证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三个一”工程。(1)一个企业。每个教学团队对接一个行业龙头企业。教师团队为企业开展项目攻关、技术研发、人员培训,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2)一门金课。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在线开放课程,要求各专业建设一门以上省级在线开放课程;80%以上的专业课程基本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案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3)一次比赛。要求教学团队积极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或者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并以每年省级以上大赛经验为依托,开展“教师教学与发展系列讲坛”。

2.建设智慧型教学环境。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教学的需要,加大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学习环境,拓展学生立体化学习空间;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依托企业资源,推行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实现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对接,使教学与生产紧密对接,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文明.把“三教”改革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9(10):37-38.

[2]梁显东,刘富强.职业教育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7):44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4]徐国庆.工作知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的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11):59-63.

[5]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6.

[6]徐國庆.从任务到项目: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发展的逻辑[J].机械职业教育,2016(3):1-7.

[7]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86-91.

[8]郑永进,黄海燕.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何以可能——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10):102-108.

[9]冯娜.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院校“三教”改革路径[J].山东教育:高教,2020(11):41-43.

猜你喜欢 教法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软件工程(2021年1期)2021-03-08民办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46期)2020-10-30“互联网+”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视界观·下半月(2020年8期)2020-08-24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科学与财富(2020年33期)2020-03-10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资讯(2018年2期)2018-06-05试论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魅力中国(2018年38期)2018-03-2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陕西教育·教学(2018年2期)2018-03-07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途径分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7年8期)2017-09-06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12期)2017-03-31也谈初中语文教学法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推荐访问:视野 融合 改革

《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