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谈话节目如何搭建民声互动平台以青岛电视台《有话大声说》为例

时间:2022-02-07 10:48:30 浏览量:

摘要:电视谈话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一种类型。现阶段,观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日益加深,表达意见建议的愿望愈发强烈,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为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也需要平台与市民进行沟通。本文主要探讨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通过全媒体的呈现方式,打造市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平台,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关键词:谈话节目;民声;全媒体节目;有话大声说

2020年3月,为弘扬“爱青岛”主旋律,凝聚“家里的事家人商量着办,青岛的问题就在青岛解决”的社会共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青岛市以线上、网上、掌上、云上等方式,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主题活动开展以来,青岛市市民通过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全媒体意见征集平台,提出了诸多意见建议。为了给群众搭建合理表达诉求、助推问题解决的平台,为政府部门搭建面对面听取意见、及时解决问题的渠道,青岛广电新闻中心在2020年3月份推出了民声倾听节目《有话大声说》,节目聚焦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操心事,邀请相关部门现场回应,拿出破解难题实招、硬招。目前,节目播出已经近30期,取得了很好的播出效果。本文将围绕这档节目,讨论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与市民和政府部门沟通,搭建民声倾听平台。笔者作为栏目组编导之一,结合工作实际,将着重从如何筛选选题、策划内容、以及节目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改进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如何有效抓取选题

《有话大声说》栏目就是为了搭建起民声倾听平台,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选题,就成为节目制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那么如何来抓取选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广撒网”筛选合适选题。《有话大声说》是结合青岛市开展的“三我”活动开设的,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客户端或者热线电话等方式与栏目组取得联系。在互动平台上,众多网友会给栏目组留言,但是这些问题往往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于各种原因,网友的表述不清晰、不明确。这时需要编导根据网友留言的只字片语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具有可讨论性、代表性的话题,再进一步联系网友,跟网友沟通。这一步的“广撒网”一定要多找、多联系,往往在与网友的沟通中会寻找到一些平时忽略的新闻线索。

(二)“走出去”主动寻找选题。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丰富,并不是就不需要下基层了,“打开手机说一说,随时可以做工作”是严重脱离群众的表现①。新闻工作者要磨炼自己的眼力,就需要深入街道、社区楼院,与基层工作人员、居民们聊天沟通,获取合适的选题。基层组织是最贴近百姓的,也是对居民需求最了解的,他们知道居民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哪里,通过与他们的沟通联系,编导可以高效地寻找到合适的选题。比如《有话大声说》栏目做的一期节目“上不去的自来水”,就是编导在与青岛市市北区的街道城管科负责人日常沟通过程中,发现一栋居民楼的居民多年受到水压低、家中无法正常使用自来水的困扰。经过编导的调查和街道社区的大力配合,这个选题顺利录制完成,并为居民们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大难题。问题解决后,居民代表还向栏目组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这个选题的成功也说明有时候我们并不是缺少选题,而是缺少发现选题的眼睛,编导记者不能仅仅坐在办公室里等待选题送上门,而需要走出去,走到社区居民中间,大量亟待解决的难题都可以在社区中找到。

(三)“贴上去”把好时代脉搏。合适的选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就是社会热点问题。找社会热点做选题,并不是为了蹭热点,而是通过谈话节目让这个热点可以有一个平台讨论得更深入、更彻底。比如,《有话大声说》栏目持续关注了“青岛市该如何留住人才”、“岛城为什么一下雨就堵车”等话题,这些话题脱离了单一的解决一个“点”的民生问题,而是上升到“面”,探讨一个城市该如何去做。这种类型的选题也会引起更多观众的共鸣。在关于“青岛市该如何留住人才”一题中,节目一经播出,引发了大量网友的热烈讨论,后续又追加录制了一期,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此外,栏目组还关注了老楼加装电梯这个关系老旧楼院居民切身利益的选题,也引起了广泛地社会影响。凡热点话题,都是广大观众、听众所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观众听众不仅想听想看,而且容易产生共鸣,普遍有主动参与的愿望②。要做好这个类型的选题,就必须要了解时事政策,从中总结出合适的题目进行讨论和解读。

二、如何构架现场话题

有了合适的话题,该如何让现场的讨论顺利进行,这需要编导与主持人配合,做好话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前期调研充分清楚。《有话大声说》关注的重点在一些长久以来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往往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交流困境,这需要编导充分与各方进行沟通,了解各方观点和诉求,在节目中充分给予每一方表达的权利,让大家把矛盾点展开说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流程设计合理。现场谈话节目有着不可控制的因素,笔者认为应当在节目现场由主持人和嘉宾進行自由讨论,这需要主持人对选题的理解和现场把控能力。此外,编导需要在节目录制前整理归纳所需要讨论的问题,供主持人现场使用。这些问题要精准表现讨论的主题,笔者建议应当从问题是否存在,危害与不足,原因和解决方案,方案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等这几个方面去着手构架现场流程。

(三)丰富节目形式。节目录制现场,除了嘉宾间针锋相对的讨论,节目形式的丰富性也非常重要。比如,在录制现场要播放采访调查的短片,通过短片来让嘉宾和观众更了解话题,还能增加节目的节奏感。另外,有的时候一个好的配角能比主角更抓人,更能使整场戏生色③。所以除了在台上的嘉宾,台下的嘉宾也对节目的推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老楼加装电梯”一题中,节目现场针对一楼居民是否该同意安装电梯进行激烈讨论。在台下,就有一位一楼居民所在楼安装上了电梯,这位居民现身说法谈感受,并表示自己希望的就是邻里和谐,升华了节目的主题。

三、节目的优势

(一)運用全媒体手段宣传推广。在每期节目录制前,栏目组会在“有话大声说·视频号”召集网友参与讨论和现场录制,并在节目录制当天制作和发布节目的短视频精彩片段。在节目播出前,还通过栏目微信号进行推送,通过同频道的日播新闻栏目《今日+》和《青岛新闻》进行预告宣传,节目也会在电视和蓝睛app上同时播出,线上线下形成广泛地舆论声势。

(二)闭环式节目追踪,争取件件有落实。《有话大声说》节目不是在录制结束后就结束,而是会在之后的节目中对问题解决的程度进行追踪报道,督促相关部门采取相关措施推动问题的解决。

(三)访谈形式创新,不拘泥固定形式。往往在访谈节目中,栏目会在某一固定场所进行访谈,而《有话大声说》栏目则是采用内外场录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说,有一期关于“广场舞扰民”的节目,栏目组就把录制现场搬到了该广场,让更多想参与话题的居民随时能参与到节目中来,访谈形式更加自然生动;在另外一期“老楼加装电梯”的节目中,栏目组更是把嘉宾数量提高到了17位,并邀请到30名市民观察员现场点评,积极发表意见,参与访谈,打破了现场观众与访谈嘉宾之间的隔膜,形成积极互动,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

四、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

随着节目录制次数的增加,目前节目也暴露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嘉宾选择不够丰富。《有话大声说》栏目每一期会选择三位左右的专家学者作为点评员。在点评员的选择上,节目组的选择并不多。一方面是由于有些专家学者虽然了解相关问题,但是不擅长于电视前的公开发言;另一方面目前的点评员对节目有了解和熟悉度,处于节目录制等多方面的考虑,栏目组在发掘新的嘉宾上还没有突破,这是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二)市民参与程度不够。让每一位谈话者平等参与其中,不能让谈话者之间的势能落差明显,部分人高高在上,高谈阔论,部分人小心翼翼,唯唯诺诺④。基于多方面原因,现场来参加节目的市民代表,在表达诉求上往往有所顾虑,很多人在台下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到了台上却寥寥数句话,没能很好地参与到节目中来,而节目中的意见领袖或者点评员,则可以充分表达观点,畅所欲言,这就造成了节目中谈话者势能不平衡,影响了对话与交流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编导应当在选题上更具普遍性,在日常加强与观众的联系,让节目更有号召力,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和参与,让更多的民声更加清晰地传达出来。

(三)个别期的栏目播录比过高。由于节目根据内容的不同,“录播比”也会不同。录播比就是指录制时长和播出时长之比,比方说录制时长是4个小时,播出时长是1个小时,录播比就是4:1,也就是说有三个小时的内容要被删除,在删除的过程中,该如何保留合适的节目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内容的选取不能断章取义,要尊重嘉宾的原意,尊重节目本身的逻辑性,《有话大声说》栏目目前的播录比在2:1左右,有个别期的节目达到了4:1,这就影响了节目内容的呈现,因此还需要编导在前期多下功夫与嘉宾沟通,后期在剪辑取舍内容的时候认真细致,让节目更精致、更紧凑。

(四)后期包装模式化。谈话节目的后期包装主要包括片头、音乐、音效、特技、预告片等内容。目前,《有话大声说》节目探索出一条后期包装的模式,但是还存在着节目节奏与包装节奏脱节的情况。后期剪辑没有针对节目的内容进行包装节奏的把握和提炼。比如说,在出嘉宾反打镜头的时候,为了形式感和对称感,制作出四个人的“田”字框反打镜头,而这四个人中只有三个人与此话题有关,这时候应该修改特技包装的模式,设计成三人的形式,更好表达节目的主题。这就需要编导具有创新思维和新媒体思维,不仅要多学多看,做好节目的包装,更要寻找适合于短视频推送的包装形式,让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

针对节目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节目还需要在创新上多下功夫,提高编导的专业水平和思想水平,听取更多观众的心声,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让观众的表达权得到充分的尊重,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不同生活相互分享,让《有话大声说》这个平台“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郝涛.增强眼力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使命[N].光明日报.2019-12-18

[2]代欢 肖桂岚.《作秀战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3]《国际双行线》栏目组编:《对话与交流》[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4]周占武. 中国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12月.第152页

作者简介:

张宜琳(1985-),女 ,籍贯:山东青岛,民族:汉族,职称:记者,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新闻。

推荐访问:民声 青岛 为例

《电视谈话节目如何搭建民声互动平台以青岛电视台《有话大声说》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