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段建设

时间:2021-06-07 16:58:03 浏览量:

袁飞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一个重要专题,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同年1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无锡市委、市政府按照“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的建设标准,出台了《无锡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明确建成传古扬今的文化带、绿色宜居的生态带、享誉中外的旅游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转化为推动“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的实践成果。

一、坚持高点定位,高质量强化组织实施

为凸显大运河无锡段特色优势,展现“千里运河·独此一环”特质,擦亮“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名片,无锡立足本地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引领,高标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段建设。

高标推进,强化精品理念。健全工作机制,无锡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7个市直部门和5个沿河市(县)区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形成了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定位方向,紧扣文化遗存保护、文化价值弘扬、生态保护修复、沿线环境建设“四个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按照“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的建设标准,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段建设。强化精品理念,重点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两园三带十五点”建设,率先江苏在省内完成对清名桥核心展示园和惠山古镇核心展示园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形象系统的导入应用工作。

因地制宜,加强规划设计。结合“十四五”规划,制定《无锡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明确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的总体思路和步骤路径。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无锡市运河湾地区城市设计,衔接新城和老城城市风貌,打造运河外滩的形象。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机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引育、载体集聚发展、文化消费带动等四大战略,引导运河文化产业向高质量、高层次、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聚焦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科学统筹、优化布局,构建有利于运河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质环境。

统筹推进,加大要素保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制定《关于推动无锡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无锡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加大对运河文化产业项目的政策保障。制定《关于贯彻执行<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的决议》,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法治保障。统筹利用总额7亿元的无锡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发挥文物保护、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水利、交通運输、环保、生态补偿等各类专项资金作用,加大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的资金保障。2020年度扶持103个运河沿线项目,兑付资金9412.12万元,宜兴市和无锡市惠山区两个项目获得2.9亿元的江苏省大运河专项债券支持。

二、坚持文化引领,高质量彰显历史文化特色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无锡坚持多渠道、系统性传承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全面阐释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高质量彰显无锡运河历史文化特色。

加强文化遗存保护,突出活化传承利用。深入实施《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2010—2030年)》和《无锡市文物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纽带,开展大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修编,推进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阖闾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打造文旅融合的大遗址保护利用范本。编制惠山古镇申遗保护管理总体规划和各遗产点专项规划,实施遗产点保护和环境整治。创新“互联网+大运河遗产”的展示模式,打造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周怀民藏画馆、中国丝业博物馆等一批运河沿线博物馆群。推进无锡美术馆新馆、江南运河主题公园等工程项目建设,打造运河文化地标。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基地以及以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非遗传承人及濒危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推荐惠山泥人、无锡精微绣、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等重大展会。

加强文化价值研究,丰富运河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积极开展大运河文脉整理和文化研究,总结提炼大运河无锡段的文化精粹和精神价值。开展无锡河湖故事整理和结集出版工作,宣传治水成就,打造无锡水文化品牌。发挥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无锡古运河研究会、无锡吴文化研究会作用,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设立10个大运河文化研究分中心,设立300万元江南(运河)文化研究发展基金,扶持30余项大运河课题研究项目,办好《无锡古运河研究》期刊。加强对伯渎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开展“中国运河第一撬”研讨,建设伯渎河文化广场,打造传承梅里文化、弘扬泰伯精神的运河文化空间。

讲好无锡运河故事,弘扬运河文化精神。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创作运河主题舞剧《千年运河》、锡剧《泰伯》等具有无锡特色的精品力作。开展夜游古运河实景表演常态化演出活动,举办江南古运河风情夜游节等运河主题活动。2020年在无锡主会场举办了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接待了28个国家(地区)的2500余名嘉宾,累计超过10万人次走进运博会现场,线上受众突破2亿人次。搭建大运河文化全民参与平台,发挥全市21个运河志愿者团队力量,围绕大运河文化主题定期举办公益讲座,推动大运河文化元素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发挥40家“运河同舟”联盟成员单位的统战团体作用,鼓励润生书局等成员单位成立“大运河书店联盟”。支持无锡运河之光文化有限公司建设中国运河网,为传承弘扬运河文化精神提供生动无锡“样本”。强化社会教育引导,无锡市东林古运河小学牵头组建“运河文化教育联盟”,已有沿河6省2市近50所中小学加入该联盟。举办“运河文化与教育研讨会”“运河文化与学科美育”等论坛活动,推动运河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设立“文化锡云—无锡文化贸易服务平台”,扩大宜兴紫砂、惠山泥人、锡绣、梅村二胡等特色文化产品出口规模,把更多具有无锡元素的优秀运河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

三、坚持生态保护,高质量推进生态运河建设

无锡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全国首个建成生态城市群的地级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把大运河无锡段打造成高颜值的滨水生态廊道,实现“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移步进园”的目标。

优化国土生态空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无锡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调整优化大运河无锡段空间布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滨河自然生态空间范围和核心监控区范围,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围绕“美丽无锡”建设目标,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促进资源、环境、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城市。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绿色生态走廊。深入推进“263”专项整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绿岛”建设试点。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为载体,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化环城古运河沿线以及运河公园、江尖公园、淘沙巷等地人文景观改造提升,推进生态绿化长效管理。建设和开放梁鸿湿地公园、北兴塘河湿地公园、小溪港湿地公园等一批湿地公园,开展湿地资源抢救性保护,着力打造优良生态、优秀文化、悠久历史交相辉映的绿色廊道。

实施“美丽河湖”行动,助推生态运河建设。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河湖岸线违建设施整治等10个专项整治行动。协同水利、生态环境、交通、城管等部门,统筹太湖治理、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生态运河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在“河长制”基础上招募成立居民河长及护河志愿团队。设立“红黑榜”加强监督考核,将“美丽河湖”行动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畅通电话、网站等监督渠道,听取群众呼声,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融合发展,高质量做强运河文旅产业

无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塑造文旅融合新优势,擦亮运河文旅新名片。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展示无锡文旅特色。打造精品文旅线路,精心设计“千里运河独一环”、惠山古镇廉文化精华展示区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努力把“唯一”转化为更多的“第一”,使大运河无锡段发挥经济效益。承辦“2020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今夜梁宵”夜市一条街开街当天峰值人流量达到42万人次。持续打造城市夜市记忆点,以特色活动为抓手,以精品活动为导向,使活动与城市韵味更加契合。推动大运河旅游线路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旅游线路衔接,提升名人、名家、名言、风物和各类人文景观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社交网站、视媒网站、媒体平台、文艺创作营销、品牌节事营销、境外旅游促销等渠道,着力推介“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品牌。

发展重点产业项目,厚植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项目为王,重点推动大拈花湾、惠山古镇二期三期、伯渎河文化公园、保利洋溪、耀世星辉新经济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围绕影视产业、数字文化、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重点行业,以太湖湾科创带为引领,重点打造运河湾文化展示传播区、太湖湾影视产业集聚区、贡湖湾数字文化产业功能区、蠡湖湾创意设计产业带等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定期召开文化产业推进会,协调解决重大项目遇到的问题,积极落实各级纾困惠企政策,出台帮扶措施,帮助受损严重的文化企业、电影院等渡过难关。2020年无锡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255个,投资总额1237.17亿元,其中70%是文化旅游、数字影视、创意设计等运河沿线项目。宜兴茗岭窑湖小镇、“无锡大拈花湾·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列为2020年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无锡特色品牌。坚持“影视+科技”导向,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为核心,大力支持“无锡制作”“无锡出品”,打造“电影+新文娱新消费共享赋能平台”“华为(无锡)数字影视创新中心”“人民文娱文创新基建联盟平台”等数字创新平台,做强数字影视技术实力和规模实力。以“建设国家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加强产业链建设,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综合服务,完善发展体系,打造“科技拍摄之都”和“后期制作高地”。加大“无锡文创生活馆”“运河游礼”“无锡游礼”“滨湖游礼”等文创品牌的建设力度。依托荣巷历史文化街区、荡口古镇、梅里古镇、巡塘古镇、灵山拈花湾等文旅新型产业空间,推动紫砂、泥人、竹刻、黄酒、精微绣、梅村二胡等传统产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无锡文博会、无锡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等活动提档升级,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优势品牌。

千里运河携梦来,江南盛地续传奇。在百舸争流、百城争先的竞争格局中,无锡市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着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段建设成传古扬今的文化带、绿色宜居的生态带、享誉中外的旅游带,让“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成为展示江南运河文化的“金名片”。

(作者系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景昌

猜你喜欢 大运河无锡运河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文学港(2021年3期)2021-04-29运河人家金山(2020年4期)2020-04-27邮轮“挤过”狭窄运河环球时报(2019-10-14)2019-10-14“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北京广播电视报(2019年17期)2019-07-11大运河东方少年·快乐文学(2018年6期)2018-07-07《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17·无锡景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我为大运河拍照东方少年·快乐文学(2017年9期)2017-10-19大运河放歌艺术评鉴(2017年9期)2017-07-06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6年5期)2016-11-012013年无锡地产蓝筹奖评选活动获奖名单创新时代(2014年1期)2014-04-26

推荐访问:大运河 无锡 高质量

《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段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