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

时间:2021-07-20 23:59:00 浏览量:

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2009年10月27日)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性审计和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审计的基础上,如何确定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结论,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有效体现和利用审计成果的基础。经济责任审计是手段,审计成果的运用是目的,搞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重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一、正确认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审计既是经济监督,也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其综合性比较强,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单一性审计的综合体,“既对事又对人”,其本质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督和评价,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与风险,其核心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什么样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只是领导干部所负责任的一个方面,审计机关所认定的仅限于根据审计对象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并依据有关财经法规所衡量的经济责任,超出此范围,则是经济责任审计所无法达到的。切不可认为少讲问题多讲成绩就能降低审计风险,不加分析和查证,照搬照抄报表数据、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自查报告,超越审计权限作出审计评价。审计组应当把审计评价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审计什么、评价什么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注重证据、依法认定的原则,坚持准确、全面、独立、谨慎的原则。  

二、准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审计内容的关系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服务于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在界定的审计范围和内容基础上展开,审计内容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审计核实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的真实、合法、效益性;
审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履行行政职能的过程中有无严重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及重大经济决策的合法、合规及效益性;
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的健全、有效性及收支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益性;
审查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反映出的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纪律情况。审计机关通过真实性审计,测试和评价内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通过合规性审计,评价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规的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执行廉政规定情况。通过效益性审计,评价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健全性、控制的有效性等。对上述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得出结论,分清和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三、把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依据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地方颁布和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制度。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具体经济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二是部门、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实用性。对具体问题相关责任的评价,应结合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三是其他有效的约定文书,如有关经济工作责任目标、经济合同等。约定的目标、合同与实际完成情况是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工作实绩的重要参照依据。  

四、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点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以及其他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要突出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性的评价,突出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工作实绩的评价,突出对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的评价。除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与财政、财务收支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纪和执行廉政规定情况外,还要根据不同领导岗位履行经济责任不尽相同的特点,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点内容。  

(一)部门和市、县(区)、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应侧重于:任职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的情况,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投入增长率、财政负责率;
预算内、外收支和管理情况;
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
重大经济决策的合法合规及效益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应侧重于:任职期间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反映了财政、财务收支状况;
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
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三)国有及国有控投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应侧重于:任职期间经营发展目标实现情况;
资本运营效益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推荐访问:经济责任审计 思考 评价

《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