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耦合机制研究

时间:2021-05-25 10:01:22 浏览量:

摘 要: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我国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工程。乡村生态农业和旅游业都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所倚重的产业支柱,通过研究乡村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耦合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振兴找到一条路径,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范式。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耦合产物生态农业旅游是目前乡村经济新的发展方向,其将城乡紧密的结合起来,除了成为城乡居民休养生息、休闲度假的方式,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提升生活水平的有力手段,本文就生态农业旅游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振兴;精准扶贫;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130049

1 生态农业和旅游业耦合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最早提出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报告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阐释了乡村振兴的基本理念,指明了新时代乡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发展迎来了新契机,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以农业为基础,同时兼具旅游业的发展功能。生态旅游农业是在环境保护的大前提下,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我国经济正处于关键转型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由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共同组成,二者的耦合发展,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就是二者的耦合即生态旅游业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命题,要努力实现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转变,解决农村和农民就业问题。在充分合理利用农村资源的前提下,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生态振兴,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胜利,到2050年,我国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耦合,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路径,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和全新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业要求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将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并利用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和特色农业经营,吸引游客到乡村休闲娱乐,成为提高经济增长的绿色增长点。

2 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促进城镇和乡村的产业融合,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但是随着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伴随产生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态环保观念的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银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述,但现实中大部分地区人们环保观念淡薄,盲目追求GDP的发展,甚至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同时,人们不惜以破坏植被、破坏原有农业环境,简单模仿他地模式,竭泽而渔。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也违背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初衷。

商业化严重,真正的乡村特色缺乏,一些农业旅游的经营者因个人的短视行为,追求即时利益,经营设计过于商业化,缺乏乡土风情,反而降低了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

2.2 宣传力度不够

大多数游客休闲旅游趋向于环境优美、口碑好的景区,很多网红打卡地成为了旅游的热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酒好也怕巷子深,很多生态旅游的宣传拘泥于本区域,而本地区的人口消费能力有限,二次消费的概率低,造成了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很多质量上层的绿色农产品,苦于没有宣传渠道而滞销,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3 基础设施不完善

2.3.1 交通设施

交通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生态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往往相对偏僻,人迹罕至,交通硬件配套相对滞后,道路狭窄,通行能力差,尤其是旅游旺季,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当地旅游发展的主要短板。

2.3.2 住宿和卫生设施

“吃住行,游购娱”构成了旅游发展的6大要素,而与之相匹配的硬件设施是促成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如,著名的旅游圣地巴厘岛,除了引人入胜的美丽风光外,更吸引人的是当地丰富和优质的度假酒店资源。目前国内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杜绝诸多不文明现象,导致了游客较差的旅游体验,而差评也随着网络的传播发酵产生蝴蝶效应,严重影响景区的进一步运营。

2.4 缺乏专业人才

生态旅游业刚刚起步,大部分生态旅游村的直接运营者都是當地农民,这些运营者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没有科学合理的手段运行和管理生态旅游区,经常会出现乱收费、哄抬物价等短视行为。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路径

3.1 提高环保意识,与自然和谐共生

树立生态产品价值理念,绿水青山是大自然产出的优良生态产品,具有外在的和显性的自然价值,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自然环境;还有内在的和隐性的价值,具体体现为商品属性、经济价值,特别是优质和稀缺的生态产品,价值等同于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给全人类的馈赠,是绿色的储蓄银行,是重要的自然资本、发展资源。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留住金山银山。作为最有价值的生态产品,绿水青山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或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实现其自然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资本财富的升华。作为有价的生态资产,也可以通过产业培育、资本运作、政策创新等手段,实现有形的经济收益,真正兑现成金山银山。

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要重视生态振兴的问题,政府部门和地区旅游经营者都必须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才是乡村发展的自生原动力和后备力量,所以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生态平衡意识,同时要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到位,将生态振兴培育成为乡村振兴和发展生态旅游的不竭动力,让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成为乡村独特的优势,彻底发挥生态环境的巨大潜力,让绿色生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催化剂,培养一大批具有前沿生态理念的生态农业、生态农庄、生态农家乐、生态农民经营者,将绿色发展贯穿产业的各个环节,将生态价值真正转变为经济价值。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哈沙图四社的“哈沙部落”为例,其依托便利交通、地势高低起伏、有山有水、有树林有草原的优势,由企业(光亚集团)、文化机构(鲁迅美术学院)、村集体3方合作,将全村变为一处旅游景区,村舍房屋全部进行了改造,环境设置力求既有乡村的氛围,又有城市的品质。哈沙图模式具有的特点如下。业态丰富,功能齐全。有农牧家乐特色餐饮、田园采摘、自驾营地、乡村旅店、水上娱乐、休闲垂钓、儿童乐园、演艺舞台、酒吧派对、茶吧休闲、特产购物、绘画摄影、书法写真等,“部落”的称谓名副其实,小范围内休闲要素齐全,符合游客短期度假需求;同时便于开展多种活动,带动人气,如2016年“首届鄂尔多斯美丽乡村旅游节暨首届伊金霍洛乡村旅游季”活动在哈沙部落举办,当年还举办了“行走生态乡村”百人徒步游、“骑行原野乡村”百人骑行游、“驾临美丽乡村”百人自驾游、“一口锅百只羊千人宴”美食品鉴、美丽乡村书画展、美丽乡村摄影展、百人垂钓赛等多项娱乐活动,活动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4万人次,效果十分明显。合作机制有活力。企业、文化机构、村集体3方合作,企业负责整体规划、运营,使景区发展有方向有主导;文化机构填补景区文化氛围淡薄的缺陷,增强艺术感染力,并具有实际的教学研究、文化交流、艺术品交易的功能,提升了景区的格调与品味,并可打造为乡村文创艺术主题村;村集体支持企业、文化机构的发展,积极带动村民参与;3方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再加上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与指导,景区运营态势良好。富民效果明显。景区中很多服务人员都是当地村民,部分餐饮、住宿等设施就是改造村民的房屋而成,农副产品、土特产为当地产出,直接带动了所在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

3.2 创新宣传方式

吸引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逐利的,当绿水青山作为优质生态产品、重要发展资源符合变现条件时,社会资本就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迅速涌入,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充足保障。催生产业形成。社会资本的集聚,加上政府投入的补充,能够迅速催生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生态产业的形成,提高生态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一个地区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老百姓在享受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还能同步享受到生态财富的福利。促进市场交易,清洁空气、清澈的水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绿水青山等优质生态产品更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市場会自动促成绿水青山的供需交易,如当前各地推行的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试点,都是市场导向的结果,是推动绿水青山兑现经济价值的重要交易手段。激发经营活力。除了交易,市场还会推动生态产品的经营,通过各种经营手段,最大程度释放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一些地区开展山地林权制度改革,施行林权抵押贷款、林地经营权流转等制度,盘活了山林资源,使农民实现了利用绿水青山增收致富。要着力建立市场推动机制,发挥好“无形之手”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龙虎渠村为例,其是伊金霍洛乡村旅游的“明星村”,自明末清初“走西口”而来的山西人、陕西人在此落脚,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映成趣,多元文化习俗在这里繁衍生息。立足地处阿康城市核心区城郊结合部的地理优势,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将民俗风情自然体现于田园景观之中,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龙虎渠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上。该村以幸福田园为主题,以“土地认养”项目为切入点,以有机蔬菜水果为主导产业,通过“农户+农户合作组+农村合作社+企业”的多元组织模式,发展“开心农场”产业,为农村土地经营提供了新模式,提高了农牧民的经营积极性,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有效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实现了农业增效、土地增值、农民增收。同时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促进了城乡信息的互联、城乡人流的互动和城乡产业的互补。目前,正在积极探索“认养农业+餐饮”、“认养农业+文化”模式,带动城郊采摘、农家乐、牧家乐等周边产业的快速发展。龙虎渠村已经发展采摘园5处、农家乐5家,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这样的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直接增加了土地收益,且发展“认养农业”后,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在认养公司工作或进城务工,获得更多经济收益。此外龙虎渠村也积极发展“乡村集市”项目。在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乡村集市”之所以没有被淘汰掉,而且还占据了一席之地,是因为集市上的蔬菜水果、农副产品多数是当地农民自己种养殖的产品,品质有保障,价格也相对便宜,发展“乡村集市”既能为本地农副产品打出品牌,农民直接收益也较多。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筹措资金重点改善生态旅游区道路交通问题,确保双向通车,优化停车场,减少私家车自驾游出行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在旅游旺季,可以采取游客网上预约制,提前统筹接待能力。政府应在保障当地人民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扶助政策,将当地自然风光和特色物产融入生态旅游中,彰显当地独特旅游资源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和经济回报,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

3.4 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生态旅游业近几年的快速增长,急需大量具有旅游知识、生态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运营。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侧重前沿技能的培训和引导。同时,当地政府也可以通过开设短期培训班,聘请专业人才给当地村民培训,提升当地生态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培养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当地政府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建立一支以农民为核心的地方生态人才队伍,以助力乡村振兴。同时,生态旅游业经营者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素养和职业素养,将提升服务水平和树立地方特色作为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杨孝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初探[J].南方农业,2019,13(27):104-105.

[2]陈锡文.我国的农村改革与发展[J].科学领导论坛,2017(06):3-15.

[3]赵茂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3(07):78-82.

(责任编辑 李媛媛)

收稿日期:2020-10-21

基金项目:内蒙古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NJSY20214)

作者简介:苏丹(1983-),女,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对策研究速读·下旬(2020年5期)2020-10-09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分析文存阅刊(2020年9期)2020-08-18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中国瓜菜(2020年6期)2020-07-08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17期)2018-08-05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9期)2018-06-27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3期)2018-04-19再造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人民论坛(2018年5期)2018-03-12大学生党员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作用发挥机制研究科教导刊(2017年31期)2018-01-25扶贫资金运行效率研究智富时代(2017年11期)2018-01-13扶贫资金运行效率研究智富时代(2017年11期)2018-01-13

推荐访问:耦合 生态农业 旅游业

《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耦合机制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