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打印888

时间:2021-09-28 15:07:42 浏览量: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里第 2 课内容,本课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的,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列宁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符合苏俄的国情,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斯大林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本课共有两个子目。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介绍了 1921年对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和意义;第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介绍了斯大林实施一、二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和利弊。

 2、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 1921 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 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 通过导学案对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③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现代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二.说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回顾上节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入新经济政策,让情境走进课堂,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给学生一种感官和心理的强烈刺激,引发学生兴趣 2.问题式教学法:将知识引入课堂,提出问题,以疑导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中. 3.运用导学案教学,让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点,然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设疑、讨论、探究,教师参与答疑,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3.讲解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使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规律,突破难点问题. 三、说学情 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以列宁和斯大林两位领导人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措施和影

  响。为了使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我把上一课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对比,从而让学生知道这种做法是符合苏俄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对于“斯大林模式”的正确评价,学生不怎么了解,我创设情境,逐层导入,使学生提高认识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每个问题都由情境导入,学案概括,提出问题,课堂讨论,解决问题五部分组成,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导入新课后进入教学设计部分 1.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讲述新经济政策时,我通过导学案提出问题(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了哪些措施?),然后学生分组讨论,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通过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这一枯燥不易理解的历史知识,直观、具体、富有感染力,学生的兴趣极大的激发出来,突破教学重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对于苏联的成立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苏联个加盟共和国示意图上填出 15 个国家,让他们认识地理位置,从而理解为什么要成立苏联,是为了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进一步认识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对于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这个重点,我首先设计了问题一: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让学生回答,引出历史背景,斯大林放弃了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措施,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为了强调工业发展速度快发展速度快,我设计了苏联的工业化和英国的工业化的表格,分别从时间,开始时的重点部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对比,从而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强调农业集体化这个重点,我准备了材料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的话这段材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强迫让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所产生的弊端。再对比我国实施的一五计划,让学生体会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是本课的难点。出示邓小平对两位领导人进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不同看法的材料,并提出问题“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其目的是肯定了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好处(符合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实际相结合,至今任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教师提出“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背景?让学生认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体会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计划经济弊端。通过读“斯大林模式”利弊,,提出问题:“斯大林模式”给我们什么教训?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宿雅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 1921 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通过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并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具有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历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使学生明确本节的知识点,并对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能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知识结构,达到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 新经济政策。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本节主要讲述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探索的一大成功所在。我把这两个方面作为教学的重点,斯大林模式及其弊端学生不难理解,但怎样对他进行评价,是需要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以自学为主,辅以讲述法和课堂讨论。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目的。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知识梳理,将各个环节相关的知识结构填写完整)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 1 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实施的背景

  苏俄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进入和平建设的时期,以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学生阅读列宁的引言,师分析)。因此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实施新经济政策。(学生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结构)

 新经济政策: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积极的恢复和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记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

  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苏联的成立

  1922 年底,苏联建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联邦,后来苏联扩大到 15 个加盟共和国 (学生看课本完成知识结构后,再引导学生看课本 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了解各加盟共和国的位置,并记忆苏联的标志)

 1924 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工业和农业集体化建设:

 (1)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③ 农业集体化:加速了苏联工业化步伐 (学生阅读小字,结合课本插图,了解五年计划的成就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施)

 (教师指导说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具有开创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回想中国历史所讲仿照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不难理解这部分内容。)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1936 年宪法:

 (1)基础: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

 (2)

 内容: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③ 影响:标志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让学生看书,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它的弊端。

 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他在一定历史阶段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严重的弊端:

 【小组讨论】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哪些地方体现了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曲折性? 2、斯大林模式的实施,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设立这一讨论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 2—3 名学生总结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这样一疑问的方式学生更能接受,从而总结出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生记忆】(5—8 分钟)学生记忆基础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宿雅宾

  自评报告 一、教学常规工作 1、科组活动与备课小组活动相结合。认真落实每周 1 次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与每周一次的科组活动,备课组在平时可随时进行交流。保证活动时间,确定中心发言人和活动主题,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提高集体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严密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尊重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严格执行学校的考勤制度,严密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讲究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3、教师注意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养。

 4、布置适度的课后作业。精选适量的作业并及时批改,一方面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从学生的作业中反馈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5、突出教法和学法,将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高质量地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6、开设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发展。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史学素养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如经验还不足,教学能力有待加强,这需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知识技能水平,开拓创新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科教师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决心走在学校前列。我相信,教师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年轻教师的锐意进取精神,有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有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大家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心往一处想,团结协作,相互取长补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历史科组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始终如一对我们的支持。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

  宿雅宾

推荐访问:打印 历史

《历史打印88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