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23 22:02:10 浏览量:

 《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个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出停顿和节奏,并尝试背诵。

  2.能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文,指导朗读

 (一)导入新课,感知特点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有一些少年,他们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想认识他们吗?逐次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故事。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司马光。他姓什么?(司马)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是复姓。生读课题)嗯,司马光砸缸,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吗?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也是这件事,打开书本,翻到102页,看看它与我们以前在故事书上看到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3.是的,这是一篇古人写的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古人的表达方式跟我们现在有点不一样,所以编者在课文下面加了注释。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关注注释。

  (二)朗读指导,把握节奏

 1.我们来读读这篇有趣的小古文。先听老师读,一边听,一边用小

 斜杠画出停顿。

  2.这篇小古文中有这几个字比较难读,出示“瓮、迸”——理解“瓮”,还有一个多音字“没”根据意思确定读音。

  校对停顿,如果有不相同的及时改正。根据停顿自己读一读,要求:不但要读正确,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顿。

  二、借助注释,试讲故事

 (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这篇小古文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理解内容,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

  (1)故事发生在哪儿?(庭)故事中的人物是?(群儿)那群孩子在干什么?(戏)

 (3)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登”是什么意思?(爬上)这瓮又高又大,小孩登瓮只能爬上去,这是我们结合生活经验知道的。这也是事情的起因。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自己的伙伴掉入水中,多焦急啊(朗读)。

  (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那群孩子是怎么做的?光又是怎么做的?四人小组合作,借助刚才学习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交流

 (1)“皆”“弃”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想象他们会去干什么?光是怎么做的?

 3.为了救这个小孩,光一连做了哪几个动作?按照我们平时的教学,这边是不是应该加上逗号呢?对比读一读,为什么在这没有逗号呢?情况很紧急。朗读指导。这也就是事情的经过

 4.最终结果怎么样?“水迸,儿得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5.现在我们意思都理解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6.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三、尝试背诵

     1.再读古文,排版变化。

  2.读到这儿,你能试着背一背吗?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起因:登瓮  没水中              借助注释

                      经过:持石 击瓮 破之             组词                   

                 结果:

 儿得活                结合生活实际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