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雕佛像的雕刻要领

时间:2022-08-03 10:39:35 浏览量:

摘要:闽南地区宗教信仰浓厚,在神佛塑像艺术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其种类涵盖了木、石、瓷等,在题材表现方面更是丰富多彩,除常见的佛祖、菩萨外,还有各路神仙、大帝、尊王、元帅、始祖、夫人等。故而笔者将在本文中与读者对木雕佛像的雕刻要领展开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闽南;木雕;人物;雕刻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在宋元时期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其不仅是中西方经济贸易的中转站,也是文化交流和文明的重要枢纽。1000多年来,闽南木雕佛像文化在这片沃土上不断发展,形成了今日百花齐放的盛况。笔者将以闽南木雕中的佛像创作为例,对此展开探讨与分析。

一、泉州宗教文化的浓厚

闽南木雕佛像历史悠久,据《泉州府志》及《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等的记载,唐代是泉州木雕的兴起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的高速发展时期,闽南木雕便依托于宗教文化发展壮大。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登基以后,设立年号为开元,大力推动佛教的普及,提倡开窟造像。而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受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影响,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小寺庙百余座,甚至有着“大开元万寿禅寺”的赞誉,寺庙香火鼎盛,往来香客络绎不绝,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本地宗教的繁荣,孕育出璀璨丰富的宗教文化。文化的兴盛也为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思路,为后世遗留了不少文物珍品。闽南木雕佛像便是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每个时代对于艺术创作都有着不同的审美需求,随着禅宗文化“平常心是道”思潮的兴起,佛教神秘高远的气息逐渐淡化,且其受众多是普通劳苦百姓。从宗教造像来说,救苦救难的菩萨、趣味形象的罗汉等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符合普通百姓对于美好幸福愿景的追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佛教文化向世俗化、本土化发展。

总的来说,闽南木雕佛像艺术的发展和其他艺术宗教形成是基本一致的,先是因为人类的某种生活或是精神上的需求而产生,后随着思想、文化、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升级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再经过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地形成具有浓郁地域风格的佛像艺术,它们各具特色,却无一例外的,满足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诉求和精神寄托。

二、木雕佛像人物开脸要领

佛教人物的脸部刻画是诸多雕刻环节中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关联到作品的价值和美感。开脸是雕刻界的一个行话,所谓的开脸,其实就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五官、神情等脸部进行刻画的过程,通过面部情态便可判断出该人物的性格特征,乃至其身份背景等。木雕佛像雕刻,最难的莫过于开脸,脸部神情的好坏甚至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否,关于开脸准则各个地区不同,不同的雕刻师傅也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技巧,掌握了基本的雕刻口诀,还需要长年累月的实践积累才能完成开脸这一高难度的创作,若是没有足够的功力,则无法雕刻出神形兼备的佛像。

经过多年的雕刻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关于闽南木雕造像的开脸要领,首先造像分为男相和女相,还有文官和武将之分,不同的造像,其神态是不一样的。例如文官脸型比较斯文一点,眼睛一般不能刻画得太大,法令纹尽量不要雕刻得太深,鼻梁比较直挺,透露出一种温文儒雅的气质;而武将的话,脸相对要大一点,眼睛刻画要大要圆,眉毛往上翘,法令纹刻深一点,这样才会显得有威力。此外在姿态上,不同的人物属性也有着不一样的姿态,文官的坐姿一般相对端正,也有为表现其潇洒意气的不羁姿态;而武将经过长期的训练,从其姿势上便可看出其动作间的威武利索,手脚姿态尽管舒展,但能够看出潜藏于肌肉间的力量感,这才能体现武将的魅力。

在具体的脸部雕刻时,尤其要注意眼睛的对称,不能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两眼间要连成一条横线。再以鼻子为竖线,设立二维坐标系,定位嘴唇位置,这是最为符合人体面部轮廓比例的。在面部布局之后,开始对人物表情进行刻画,这是开脸步骤中最体现雕刻师功力的一环,要针对佛像种类来进行面部雕刻,不同佛像种类要施以不同的刀法,例如土地公和观音的脸部差别就很大。雕刻观音时要表现出她庄严和禅定的状态,眼睛要慈眉善目,不能完全睁开,也不能完全闭上,专业术语叫做“垂帘”,眼睛半闭半开,唇似笑非笑,才能体现出观音菩萨的慈悲大自在。还要刻画出观音菩萨宁静慈祥的神态,下颌微含,颈椎挺直,肩头下沉,脸颊丰腴,眉目清秀,鼻直口小,头略俯,这样才能既端庄又娟秀,在技法上可通过浮雕与线雕相辅相成的方式实现。

闽南木雕观音的神态刻画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明代瓷圣”何朝宗及其“何派”观音,“何派”观音充分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造像的特点,继承了唐代造像的丰腴美感,以及宋代佛像温润典雅之感,高挽发髻、发如细丝、面若满月、目光微垂、慈祥端庄,神情娴雅宁静、安详自若,似低垂凝思,又似在俯瞰心系芸芸众生,很好地呈现了观音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庇护众生的气质。

四大天王,即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托宝塔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幢的北方多闻天王。刻画四大天王的面部,主要体现出其威猛的感觉,一般会刻画出他们较宽的面部轮廓和怒目圆睁的样子。而刻画弥勒佛时,要注意刻画其脸部的肉感,圆乎乎很饱满,他的眼睛更细小,一般弥勒都是开怀大笑,因此眼睛都变成了眯眯眼,耳轮宽大甚至可垂肩。弥勒头圆、脸圆、肚圆,其常见的,为身着袈裟、袒胸露乳、笑口常开的形象,广受民众的欢迎。而罗汉的体形与弥勒可以说相差甚远,罗汉体形一般很削瘦,因此臉部肌肉也多见凹陷,嶙峋的瘦骨,虽然是形销骨立,但还是要刻画出他的健朗精神。

在雕刻时候可参考前人总结的诸多经验心得,如成年人脸型通常以“三庭五眼”为标准,一般情况下男性轮廓硬朗、五官深邃、颧骨突出,而女性面部则相对柔美,脸型一般是圆形或椭圆形,能体现出人物的丰腴感,自然典雅,且极有亲和力;而幼童的面部更加圆润,五官相对集中,额头大、鼻梁低等。此外喜怒哀乐不同情态下的面部表情也各不相同,喜脸嘴角上翘、眉眼张开,怒脸眉头紧锁、抿嘴下垂,哀脸面部松弛、线条拉长,乐脸开口大笑、无忧无愁……

一般情况下,在开始正式雕刻之前,选材也很重要,不同佛像对木材的要求不一样。首先是对所选的木材进行细致观察,若是佛像的体积大,在选材上要注意选择质地比较坚硬、粗壮的木材,然后结合材料的体积大小和形状进行构图布局。先在大脑简单构思一个大概的形象,做到胸有成竹。然后要对整个佛身进行整体布局,不同的佛头身比例不同,有1:6的,也有1:7的,根据需求选择比例。佛像有些是站立的,有些是端坐的,还有些是躺卧的,不同姿势的佛的比例也不同,根据构图,先雕刻出人物的头部、身体、四肢,打造出整体大致的轮廓形态,然后再由整体到细节,如人物的服饰和漆线雕以及色彩的彩绘,塑造出形态生动、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以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但因脸部是传神之笔,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人物衣纹的刻画

木雕佛像除了开脸要好,其衣服纹理造型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看起来要有美感,这就要求雕刻师对线条的拿捏十分纯熟。闽南木雕佛像显著的特征就是线条清晰、轮廓鲜明。人物衣饰的处理,使用行云流水的线条表现,与国画中“大写意”的手法不谋而合。

衣纹是雕刻的主要表现对象之一。佛像在雕刻中实际上露出身体的地方并不多,因此,我们要通过刻画衣纹来表现佛像的内在形体和结构,并不是为了刻画衣纹而刻画。在刻画衣纹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衣纹褶皱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上下衣纹之间有前后关系、有穿插关系,雕刻之前要弄清楚衣纹的来龙去脉。

雕刻衣纹,要雕琢佛像的内在結构,也就是说,要通过刻画衣服的纹理线条处理好人体的解剖关系。在具体的雕刻过程中,线条造型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即便是开脸也是通过对线条的塑造来完成。在佛像的关节转折处,线条比较多,要处理好这些线条之间的关系,如手肘、腰部、肩部与手臂相联接的地方。其次是表现佛像身体的转折时,线条的刻画也很重要,身体是一个圆柱体,一般在用线条时,腹部的线条比较少,而身体侧面的线条则比较多。

在佛像的雕刻过程中,要注意长线条和短线条的结合,这是艺术表现的需要,也是结合生活实际的需要。一般在刻画佛像外轮廓和身体的主要结构时用较长的线,在刻画次要结构和辅助线条时用短线条,通过长短线条的结合,人物画面才有对比,更加丰富。

四、汲取姊妹艺术养分

闽南木雕佛教艺术具有极为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立于雕塑之林中,但在技法上,除传统木雕技艺外,还吸收了多种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

笔者1983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石狮市邱氏木雕世家,自幼跟随父亲邱水金学习木雕、泥塑技艺。2000年高中毕业后接手家族木雕事业,现为邱氏家族木雕技艺第五代传人、金雍雕艺馆艺术总监、金雍佛具行创始人,经过十多年的技艺锤炼,如今笔者对闽南传统佛造像的创作早已熟稔于心,很多时候拿起雕刻刀便可信手拈来,无需再画草稿,就能轻松地完成锯木、打坯、修光、开面、打磨、漆线、安金、上色等十几道工序。在雕刻过程中也曾遇到瓶颈,但越是这个时候,越深刻体会到木雕佛造像要博采众长,汲取其他姊妹艺术的精华。平时笔者除了雕刻佛像,还雕刻现代人物以及木根雕。传统佛像雕刻与现代人物雕刻不同,闽南人信奉的各路神仙、大帝、尊王、元帅、始祖、夫人等都有一定的范式,雕刻的时候需认真严谨,现代人物题材则可天马行空,甚至可通过夸张的手法刻画嘴巴和眼睛等部位,但神佛题材的创作则不能使用太夸张的方式。因为人们面对佛像的时候会心生敬畏,感受到佛像的慈悲或智慧。佛像不同的手势、不同的装饰,以及身后的不同光焰,都隐藏着不同的意义,一般也不能随意乱改动。

闽南的木雕佛造像是随着佛教兴起和闽南民间信仰有机结合发展起来的,从古至今,木雕佛造像不但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也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传世至今的闽南木雕佛像,大多集中在海内外的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中,还有部分供奉在闽南的一些古寺庙里,这些都是笔者学习的创意来源。譬如泉州市清源山的三世佛,分别为释迦像(现在佛)、药师佛(过去佛)、弥陀佛(未来佛),其造型均以佛发螺髻、上置宝严的式样为主,可大致判断出为早期的佛像造型,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在造型上各不相同,或触地印之魔相、或是施定印之禅定相……无不让观者称奇。此外,上海博物馆的唐代迦叶菩萨头像也极具参考价值及借鉴价值。

当然,笔者在此所提的“借鉴”并非完全照搬照抄。闽南地区的木雕佛像借鉴了国内其他地方的佛造像创作,同时积极融入当代特色,特别是对于佛像本体的上色。闽南人礼敬佛,以最尊贵的金色表达对佛陀的信奉,因此在塑造好基本造型后还会施加漆线雕和彩绘。

除了借鉴古今木雕佛像之外,也可学习借鉴陶瓷、牙雕、玉雕等门类的精华,以塑造出更加符合人们审美的佛像作品。笔者在传承传统雕刻技艺的同时,适时引进新的生产工具进行雕刻,在技法上不断尝试与创新,努力为这一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彭佳.以泉州开元寺佛像手印为题材的舞蹈创作研究[D].泉州师范学院,2019.

[2]林更最.浅谈木雕佛像人物“开脸”要义[J]. 天工,2017(04):152-153.

[3]陈开泉. 论黄花梨木雕人物雕刻开脸技巧[J]. 天工,2017(02):60-61.

作者简介:

邱华拥,中共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出生于福建省石狮市邱氏木雕世家,自幼跟随父亲邱水金学习木雕、泥塑技艺,2000年接手家族木雕事业,现为邱氏家族木雕技艺第5代传人、金雍雕艺馆艺术总监、金雍佛具行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工艺美术展会并荣获工艺美术大赛金奖、铜奖、优秀奖。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木雕世家、中国木雕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闽南人物木雕 小说这样教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年10期)2017-03-02京剧老生表演三要点戏剧之家(2017年1期)2017-02-05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8期)2016-11-10论王拓小说《金水婶》的艺术魅力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5期)2016-06-30木雕鱼小猕猴智力画刊(2016年7期)2016-05-14闽南少年语文世界(小学版)(2015年2期)2015-04-07木雕创作随想雕塑(2000年3期)2000-06-24自然形木雕雕塑(1995年2期)1995-07-15东阳木雕选等雕塑(1995年1期)1995-07-15

推荐访问:木雕 佛像 要领

《浅谈木雕佛像的雕刻要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