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恶者宽容,就是对善者最大的不公

时间:2021-06-12 21:18:20 浏览量:

陈亦权

刚才看到一则视频:西安某医院门口,一个老人倒在地上,人们从这里来来回回,但却没一个人去扶老人,拍视频的人一边拍一边抱怨说:“老人在医院门口摔倒了,路过的医生和护士却没有一个去扶!”视频下面,有的人评论说“现在的医院只看钱”,有的则质问拍视频的人为什么不去扶……

你发现没有,这所有的留言只是停留在“扶与不扶”的层面,而没有进入深层次的发掘,也就是“为什么没人去扶”?

很多人一说起这个,就会揪出15年前的那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当然,这句话的负面社会影响是巨大的,不过说出这句话的法官早就已经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也就是说他个人那个“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的逻辑早就被否定掉了。既然早就被否定掉了,为什么现实中的“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却仍然存在呢?这真的应该全部都甩锅给在2006年说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的那个“南京彭宇案法官”吗?

我认为他有一定的责任,但不应该负全部责任。

我以最近的几起事件举例:2020年10月,成都女孩在街上正常行走,对面一个老人突然踉跄倒地,女孩将老人扶起后还送老人上医院,但随后赶来的老人子女却咬定老人是女孩撞的,还好有监控还原了真相,最后女孩得以全身而退,而老人以及子女则被警方进行“口头批评教育”。2020年12月,江西九江的几名义工在去看望孤儿的路上,扶起摔倒在路边的一位92岁老人,并将老人送至子女处,义工们继续驾车离开,不过他们随即就接到了交警电话,被告知涉嫌肇事逃逸。调查中,老人自己也说是自己摔的,但其子女仍旧咬定这是老人糊涂了,义工们百口莫辩,只能向附近居民寻找证人,结果附近还真有一个摄像头恰好拍到了这一幕。义工们有了视频做证,老人的子女也就放弃了索赔,而交警也只是象征性地“口头教育”了他们几句……

这类例子很多,仅以上面这两个事件为例,你一定也感受到了吧,那就是“扶人的风险太大,而讹人却不需要付出成本”,扶人者到最后能够还一个清白就已经算是好结果了,而讹人者却只赚不赔——能讹到就讹到了,讹不到也不会有损失,顶多被口头教育几句。

这太耐人寻味了!我们就连说别人几句坏话都有个“诽谤罪”等着我们,汽车没停在车位上都能落个又是罚款又是扣分的下场,为什么“讹诈”这种对社会风气极具破坏力的行为,却只要受点“口头批评教育”就行了?

我国《刑法》第274条的“敲诈勒索罪”早就已经明文规定了:“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从性质上来说,“讹诈”毫无疑问就属于“敲诈勒索”,而且在老人摔倒的索赔金额上,一般不会是几十上百的,至少也是上千甚至更多吧,这应该符合法律意义上的“数额较大”。

在这种前提之下,象征性的几句“口头教育”无疑是对“讹诈行为”的一种纵容甚至是鼓励。

有人说现在世风日下,但其实在网上甚至是生活中,我们也时常能看见这样的新闻:小孩子吊在窗户上,几十个居民撑起棉被用来接住孩子;有人驾车冲进沟里,几十个人齐心协力把车子推上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情与善良其实从来没有缺失过,但为什么就有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上没人去扶的事件屡屡发生呢?其实,不是人们缺失了善,而是很多时候环境逼迫着人们在发挥善意的时候学会了审时度势,不让自己的善意陷入一个需要承担风险的处境中去。

在医院门口,医生或护士理论上当然更应该去扶老人,但细究起来,医生和护士又何尝不是“扶人要承担风险”这一现实的受害者。包括那个拍视频的人在内,每个人都能很轻易地指责别人,但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学会思考;同样也包括那个拍视频的人,只要他想想自己为什么不去扶,就知道那些医生和护士为什么不去扶了!他说“路过的医生和护士没有一个去扶”,事实上,我更愿意说成“路过的医生和护士没有一个敢去扶”——“不去”和“不敢去”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裁决,其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一支水流,而错误的司法裁决则是污染了整个水源。”说到底,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真正原因,除了“南京彭宇案”之外,培根所说的“不公正的司法裁决”其实在某些地方仍在上演,这种“不公正的司法裁决”就包括对讹人者的“口头批评教育”。

我们的法律有一个基本精神,叫做“谁主张谁举证”,但在“讹人”的事情里,这条精神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某些基层执法环境是“默认讹人(索赔)者合法”,他不要求“讹人者”提供索赔证据,而是要让“被讹者”去自证清白”,在“被讹者”自证了清白之后,“讹人者”又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这才是如今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根本原因——这是某些地方执法不严所导致的必然效应,而绝不是时代发展了之后的人心冷漠。

“法律是道歉的底線”,这句话往正面来说,是指“一个有道德的人可以不在乎法律,因为有道德的人做事情不会触碰到法律”;但反过来说其实也是一样,“一个没道德的人在某些行为上也可以不必在乎法律,因为法律不会把他怎么样”。

对恶者宽容,就是在打击善者;恶者行恶而不受处罚,就是对善者行善最大的不公和惩罚。善者为了避免遭受不公,只能选择收起事实上从来未曾泯灭的善良——即使被人指责看见老人摔倒也不扶,总比去扶了之后被人肆无忌惮地讹诈要好。

因此,“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应真正被执行,“恶”得到严惩,善才能更大的弘扬。

猜你喜欢 讹诈口头义工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疯狂英语·读写版(2020年12期)2020-12-28从《讹诈》中的语用策略透视权势博弈戏剧之家(2019年33期)2019-01-06西瓜留言夹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8期)2018-05-14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文教资料(2017年15期)2017-09-18带上孙子做义工中老年健康(2016年1期)2016-03-07当义工,好处多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15年6期)2015-07-12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慈善(2011年3期)2011-08-15口头作文故事作文·高年级(2009年11期)2009-12-11以盗窃机动车牌讹诈车主钱财的行为应定何罪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2009-11-02

推荐访问:不公 宽容

《对恶者宽容,就是对善者最大的不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