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教学心得

时间:2021-06-09 10:31:15 浏览量:

 谈谈我的教学心得

 听了李国良老师的“数与代数”专题讲座,我反思了很久, 在此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心得。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教数学有两年的时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把我的学生都教好。我认为成功的教学,应注重教学策略,教学中, 必须正确处理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和数概念发展的基本结构的关系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系统、全面地掌握和运用数概念,并能进行合理的运算,突出整体,让每一个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一、 发挥教学目标功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突出有效性。

  如果一节课没有清晰的教学内容为主线,没有清晰合理的 教学目标来支撑,还会有实效和精彩吗?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 和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标”要求,才能定制 每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落实重难点,有效教学才不会成为无 水之源,也才能使每一节课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价 值感悟。所以有效教学必须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对教材有全方 位的认识和理解,抓准重点和难点,重难点解决了,往往能产 生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如教学“小数乘以整数”第 一课时,在研读教材后,充分了解了这一知识点在整体教材中 的地位和作用。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起始点,在数与计算 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淡化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强化了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突出了小 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如教 学五年级上册 P33 页《解决问题(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例12(1): "小强妈妈要将 2.5 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瓶最多可盛 0.4 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某教师首先让学生读懂题意,列出算式,因为已有知识铺垫,学生很容易就列出:

 2.5÷0.4。这时,该教师让学生算一算,到底需要几个瓶子?一位学生说:"2.5÷0.4=6.25(个),需要 6.25 个瓶子。"他的说法 马上引起了另一位学生的反驳:"不对,瓶子是没有 0.25 个的。应该是 2.5÷0.4=6.25(个),根据四舍五入法,6.25(个)

 ≈6(个),所以需要 6 个瓶子。"该教师看到了智慧的火花,第 一次争论出现了。该教师马上接口说:"如果小强的妈妈真的只带 6 个瓶子,能装得下吗?"(能;不能)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的回答。这时激起了学生的争论欲望,其中一位学生自信地说:" 我都不同意前面两位同学的说法。2.5÷0.4=6.25(个)≈7(个),需要 7 个瓶子。"这时,另一位学生抢着说:"我对这位同学的说法有补充:2.5÷0.4=6(个)……0.1(千克),剩下的 0.1 千克还需要一个瓶子来装。

 二、大胆整合-- 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

 一节课要做到简洁而有活力,不能太多的枝节,因为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我们要学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对一些多余的教学枝节进行整合。如:把从分数的产生引

 出学生举例一个物体的,把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可以复习三年级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而一些物体的的认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中之重,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进行独立教学。我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学具进行操作理解分数真正的含义。这样给学生更多的探索思考的空间,不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突出重点,很好突破难点。还有在第一次试教中, 我在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知道一个整体,再出示三幅图让学生思考,从而认识什么是单位"1"。在这一环节, 学生当时回答并不到位,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效果不是很好。经过同事的意见后,我把它进行修改, 整合。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一个整体,老师马上告诉学生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单位"1",这样不用兜来兜去,可以更好节约时间,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思维水平跟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 为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深"点, 适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让他们有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和思考,在深层次的思考中发现知识的真谛,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升华,从而走向一个新的思维高峰。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个引导者,只要使学生爱学、学好,那就是成功的教学策略。

推荐访问:谈谈 心得 教学

《谈谈我教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