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和写作

时间:2021-07-07 10:39:14 浏览量:

 逻辑学与基础写作

 第1 1 章

 概述

 一、 “逻辑”的涵义

 逻辑学是一门课程,也是一个学科。在我们国家的学科分类中属于哲学,但是研究室仍视为思维科学。

 1. 客观规律性。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 思维的规律性。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再比如,“这种说法不符合逻辑”。

 3. 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

 4. 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大学生必须学好逻辑课”,“逻辑很难学”。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起源地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从它产生到如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从起源上看,传统逻辑的发源地有三个:这就是 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

 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

 逻辑学的基本要素:

 概念、命题、推理、论证 逻辑学分类:

 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传统逻辑是狭义上的形式逻辑,是我们本学期的重点;现代逻辑是数学和逻辑学的交叉学科,即数理逻辑。

 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基础性、全人类性 思维的逻辑形式 :就是不同内容的命题和推理自身所具有的共同的形式结构。

 逻辑常项 :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即在同一种逻辑形式中都存在的部分,它有着固定的意义,是区分不同种类的思维形式结构的 唯一依据。

 逻辑 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即在逻辑形式中可以表示任一具体内容的部分,变项不论代入何种具体内容,都不会改变其逻辑形式。

 例如:所有的树都是植物。结构是:所有 S 都是 P(字母有规定性,不同的命题、推理有不同的字母表示)

 推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必然性推理,即演绎推理;另一类是或然性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逻辑学研究推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演绎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提高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论的可

 靠性程度。

 四、 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

 逻辑与语言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而思维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无论是思维的产生,还是思维活动的实现以及思维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

 同样一种逻辑形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同样一个语言形式在不同的场合却都能表达不同的逻辑形式。

  第2 2 章

 概念

 一、 概念的涵义及其特征

 概念的定义: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对象: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被思考的事物。

 属性: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属性分为性质和联系;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属性。

 概念需要经过陈述,对比,抽象概括和命名。人类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越深刻,形成的概念越准确

 二、 概念与语词

 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是概念语词只是用来表达概念的,只是一个符号。

 2.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反映,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能表达概念 3.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4.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三、 概念间的关系(外延关系)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概念的外延是一个类:子类分类和空类 属种关系 :属概念具有的属性种概念必须有 欧拉图 分类: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是从不同方面的反映同一类对象。外延一样,内涵不同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s 是表示外延小的概念,p表示外延大的概念,所有的 s 都包含于 p 中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s 是表示外延大的概念 p 表示外延小的概念,而且 p 包含在 s 中 交叉关系 :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的关系 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 :俩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矛盾关系:两个种概念的外延等于他们的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两个种概念的外延小于他们属概念的外延

 四、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 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 反变关系:研究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概念限制:通过 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限制只适合普通概念,并不适合单独概念,单独概念不能再限制 概念限制的作用:有助于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从一般过渡到特殊,从而使认识越来越具体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有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限制和概括的规则 (1) 概括或限制得到的概念与原概念之间必须有具有 属种关系 (2) 限制和概括可以连续进行,但并不是可以无限的进行, 有限次进 (3) 哲学范畴不能再概括

 五、 下定义的方法 下定义的作用:在思维过程中定义是巩固我们认识成果的重要方式,他帮助我们检查自己所用的概念使用是否准确 定义: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1) 被定义项:是其内涵有待明确的概念 (2) 定义项:是用来明确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 (3) 定义连项:是连接被定义项和定向的语词 定义分类 真实定义:直接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即概念的内涵。又叫 属加种差的方法:被定义项=种差+临近属概念 (1) 找到被定义项临近的属概念

 (2) 用种差限制临近数属概念以构成定义项 (3) 用适当的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 (4) 不是所有的定义都可以使用属加种差的方法 语词定义:通过揭示表达概念的语词的含义来间接明确概念内涵明确含义的定义,并不是揭示概念的内涵。

 分类:说明性的语词定义和规定性的语词定义 定义的规则:

 (1) 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完全相等( 定义过宽,定义过窄

 (2) 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3) 定义一般当采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负概念本身不受此条约的限制)

 (4) 定义必须明确,不可用比喻代替定义。

 定义含混以比喻代替定义

  六、 划分的方法 划分的概念 1.划分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分划分为若干个种概念,以达到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2.划分的三部分: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以及划分的根据 (1) 划分的母项:就是被划分的概念 (2) 划分的子项:就是只划分后的种概念 (3) 划分的根据:就是母项划分为子项所依据的标准 3.划分前母项的全部属性,划分后的子项必须有 划分的种类 一次划分:母项一次划分完毕的划分,这种划分只有母项和子项两层。是最基本的话划分方法 连续划分:把一个词项划分为若干子项,再把子项进行划分 二分法:正负属性 划分的规则

 1. 划分所得的各项子项的外延必须全同于母项的外延。

 划分不全 、 多出子项

 2.每次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

 多标准划分 、 双标 3.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间必须互不相容。划分后所得的各个子项外延之间必须是不相容的全异关系。子项相容

 划分、分解与列举 划分:将一个词项所指称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属种类别)

 分解:把一个具体事物肢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整体与部分)

 列举:划分的省略形式

 第 第 3 3 章

 命题

 一、 命题

 命题:是用语句表达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语句(表达形式)、事物情况(包括关系和性质)、思维形式 特征:

 陈述性 ( 断定性 ),任何命题对命题都有所断定,就是肯定或者否定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如果对事物情况无所陈述,就不能称之为命题。

 真假性 :这是命题的主要特征。任何命题或者真,或者假,但不能既真又假。

 命题的逻辑值:命题的真、假二值,逻辑上统称为命题的真值,又称为命题的逻辑值。真命题的真值为真(用“+”表示),假命题的真值为假(用“-”表示)。

 二、 命题与语句 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一方面,任何命题都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另一方面,命题则是语句的内容。

 区别:

  1. 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陈述句和反问句都表达命题) 2. 同一语句还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3. 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命题。一般来说,陈述句直接表达命题,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命题。

 4. 命题是描述事件的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属于思维的范畴。而语句则是一种符号。

  三、 命题形式

 命题内容:指命题所反映的事物情况。

 命题形式:命题内容的联系方式,即命题的逻辑形式。

 命题形式的种类 第一种划分是根据命题是否有 模态词,将命题分为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 命题

  非模态命题 第二种划分是以 逻辑变项是概念还是命题为标准,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1) 逻辑变项是概念还是命题;逻辑变项是概念的,简单命题,逻辑变项是命题的是复合命题。

 (2) 命题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命题。自身包含其他命题的是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 命题

 复合命题

  四、 推理的结构及其种类 推理:是一个命题序列,它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推理都有两部性质命题 关系命题 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假言命题 负命题

 分组成,其中,推理所依据的命题叫前提,推出的新命题叫结论,逻辑标志是“所以”。其公式是:P,所以,Q 推理的种类 (1) 根据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 蕴含关系,可以把推理分为 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2) 是根据 思维进程方向的不同,把推理分为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3) 根据 前提数量的不同,把推理分为 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五、 联言命题

 联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并且

 ① 鲁迅不仅是文学家而且是思想家 ② 菊花可以观赏,也可以入药 p∧q 合取 同真为真,一徦必徦(2 的 n 次方)

 联言推理分为 组合式联言推理 pq→p∧q 和 分解式联言推理。p∧q→pq p q p∧q + + + + - - - + - - - - p∧q∧r 的真值表 p q r p∧q∧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相容选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选言命题由联结词“ 或者/ / 要么”等和支命题构成。选言命题的支命题称为选言支。选言支可以有两个,也可以有两个以上。

 ① 他或者是诗人,或者是作家 一个二支的选言命题的形式是:p 或者 q。析取式:p∨q。

 选言命题“p∨q”的逻辑性质可用真值表表示如下:( 全徦为徦,一真必真)

 相容选言推理的两条规则:

 否定肯定式是有效式 、 肯定否定式是无效式 (1)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 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析取附加式 :

 p p →p p ∨q q

  p q p∨q + + + + - + - + + - - -

 七、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不相容选言命题

 不相容的选言命题是指其支命题 不可以同时为真的选言命题。

 p p 要么 q q ,p p ⊙q q

 ① 不在沉默在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 生存或死亡 不相容选言命题“p⊙q”的逻辑性质( 有且只有一个为真 , 不能同真假)

 不相容选言推理推理有效式有:

 否定肯定式、 肯定否定式

 (1)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p q p⊙q + + - + - + - + + - - -

 八、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是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条件的命题。

 假言命题由两个支命题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支命题叫做假言命题的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

 的命题叫做假言命题的后件。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有前件就一定有后件,没有前件不一定没有后件。这样的前件就是后件的充分条件。

 如果 P P ,那么 q

  P

 q(箭头称为“ 蕴涵”)

 ①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下湿 真值表:( 前真后假为假,其他都为真)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式:

 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

 (1)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

 (2)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p q P→q + + + + - - - + + - - +

 九、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有前件不一定有后件,这样的前件就是后件的必要条件。

 只有 P P ,才 q

 P ←q q (“←”读“ 逆蕴涵”)

 也可以写成“ ┒P P →

 ┒q q” 真值表:

 (前假后真时为假,其他都为真)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式 :

 肯定 后件 式和否定 前见 式 (1)肯定后件必然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

 (2)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p q P←q + + + + - + - + - - - +

  十、 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有前件,就一定有后件,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这样的前件就是后件的充

 分必要条件。

 当且仅当 P P ,才 q

  P ←→ q

 (“←→” 等值)

 真值表(同真同假为真)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式 :

 肯定前件式,否是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式

 (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p q Pq + + + + - - - + - - - +

 十一、 假言选言推理

 依据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复合命题推理,又称为 二难推理。

 1. 构成式 简单构成式 如果 p,那么 r 如果 q,那么 r p 或者 q 所以,r

 复杂构成式 如果 p,那么 r 如果 q,那么 s 或者 p,或者 q 所以,或者 r,或者 s

  2. 破坏式 简单破坏式 如果 p,那么 r 如果 p,那么 s

 非 r 或者非 s 所以,非 p

 复杂破坏式:

 如果 p,那么 r 如果 q,那么 s 非 r 或者非 s 所以,非 p 或者非 q

 整理:

 命题种类 逻辑符号 逻辑联结词 有效式 联言命题 ∧ 并且 分解式、组合式 选言 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 ∨ 或者 否定肯定式、析取附加式 不相容选言命题 ⊙ 要么 否定肯定式、肯定否定式

 假言 命题 充分条件 假言命题 → 如果……那么 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必要条件 假言命题 ← 只有……才 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命题 ↔ 当且仅当…..才 肯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式

 负命题 ¬ 并非

 注:⊙也用来表示不相容选言命题,和视频中“∨”中间加点一样。

 第 第 4 4 章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 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就是直接陈述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直言命题也称性质命题。

 直言命题由 主项、谓项、联词和量词四部分构成。

 量词: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单称量词 二、 直言命题的种类

 周延:如果某种形式的命题陈述了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那么,在这种形式的命题中,该词项就是周延的; 不周延:如果某种形式的命题没有陈述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那么,在这种形式的命题中,该词项就是不周延的。

 按质可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

 按量可分为: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和单称命题。

 A A 、E E 、I I 、O O 、a a 、e e

 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 特称否定命题/单称肯定命题/单称否定命题

 三、 直言命题词项的周延性

 全称肯定命题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同延 全称否定命题的主项周延,谓项也周延 特称肯定命题的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特称否定命题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四、 对当关系推理 矛盾关系:这是 A 命题和 O 命题之间、E 命题和 I 命题之间,是一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关系。

 差等关系:如果全称命题真,则相应的特称命题真;如果全称命题假,则相应的特称命题真假不定;全称可同真。如果特称命题假,则相应的全称命题假。如果特称命题真,则相应的全称命题真假不定。特称可同徦

 反对关系:这是 A、E 命题之间的关系:

 两者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如果知道其中一个是真的,就可以推知另一个是假的。

 由真推徦

 下反对关系

 这是 O、I 命题之间的关系:两者可以同真,不可以同假。如果知道其中一个是假的,就可以推知另一个是真的。

 由徦推真

  五、 三段论

 三段论:是以两个包含着共同项的性质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性质命题为结论的推理。在一个三段论中有且仅有三个不同的词项。这三个词项分别叫做小项、大项和中项。

 (1) 结论的主项叫小项。通常用“S”表示。

 (2) 结论的谓项叫大项。通常用“P”表示。

 (3) 两个前提共有的词项叫中项。通常用“M”表示。中项是结论中不出现的词项。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命题组成,这三个不同的命题分别叫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1) 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

 (2) 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

 (3) 推出的新命题叫结论。

 (一)基本规则 1.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2.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3.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4. 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

 5. 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

 (二)导出规则

 1 1 、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提出结论。

 2 2 、如果有一个前提是特称的,则结论只能是特称的。

 第 第 5 5 章

 非演绎逻辑

 一、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己知的个別性命題为前提,推出一般性命題的结论的推理。个别到一般。

 逻辑方法:收集和整理经验材归纳推理的第一步

  观察 实验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 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的每-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一个关于某类的一-般性知识的结论。

 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

 提高归纳推理的方法 1.被考察的事物对象数量要尽可能多,范围要尽可能大 2.注意考察有无反面事例。

 3.对被考察的对象与某属性存在因果联系确定越多,则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高。

 二、 归纳推理的方法 求同法:如果在被研究的那类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其它有关情况都不相同,只有一个情况是相同的,那就得出结论这个唯一相同的情况与被研究的那类现象之间的有因果联系。

 提高求同法结论的可靠性: :

 1.各场合是否还有其它的共同情况。

 2.尽量增加可比较的场合。

 求异法:比较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种场合,若其它情况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情况不同,而唯一不同的这个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是存在的,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是不存在的。

 提高求异法结论的可靠性: : 第两个场合是否还有其它差异情况 提高求同求异并用法结论的可靠程度 共变法:俩次求同,一次求异 提高共变法结论的可靠性 与被研究现象发生共变的现象必须是唯-的。

 两个现象间的共变关系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失掉原来的共变关系。

 剩余法: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现象与另-复合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又知前一现象中某一部分与后一现象中某一部分有因果联系。

 类比推理: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类似或相似的属性,并且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还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某一相应属性的推理。类比推理的方向是由 个别到个别类比推理结论具有或然性。

 提高类比可靠性 1.尽可能多地确认类比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相同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

 2.力求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本质属性进行类比。

  三、 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关于同一个思维对象(概念或命题),应保持确定和同一 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命题必须同一 混淆概念 、 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是指 无意识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使议论离开论题所犯的逻辑错误。

 偷换论题是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故意把议论的论题,改换为另外一个论题

 四、 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有意违反同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律的基本要求

 1. 在概念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使用两个相互否定的概念,"A" 和“非A"指称同一-对象。

 2. 在命题方面,矛盾律的要求是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同真,必须肯定其中有一个是假的。

 3. 矛盾律适用于 不可同真的两个命题

 五、 排中律 排中律的内容: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具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应该承认他们都是真的,二者必有一假。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要求 在概念方面,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用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指称同一对象的情况下,必须承认其中有一种情况是真的,而不能对两者都加以否定。

 违反排中律的原因 模棱俩可

 在"是”与“非”面前含糊其词,持骑墙态度;或者由于认识模糊,把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混为一-谈。

 六、 矛盾律 与排中律的区别

 矛盾律 适用于 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命题。

 由真推假

 要求在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间, 不能都肯定。矛盾律是为了保证思维的首尾一贯性,在推理中可以由真推假。违反矛盾律的错误是" 自相矛盾”的错误。

 排中律 适用 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的命题。

 由假推真

 要求在互相矛盾的命题中间, 不能都否定。排中律是为了保证思维的明确性。在推理中可以由假推真。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是" 模棱两可”的错误。

 七、 逻辑规律

 1.逻辑规律是运用各种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时必须遵守的最一般的准则。

 2.思维的确定性表现为概念,命题的自身同一,这就是同一律;在思维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出现以下逻辑错误:

 混淆概念与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与偷换论题 3.思维的确定性表现为命题的前后一贯,不自相矛盾,这就是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 不是非 A”,即“(A∧A)”。

 4.思维的确定性表现为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之间作出明确的回答,排除中间的可能性,这就是排中律。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排中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 或者非 A”,即“A∨A”。

 第 第 6 6 章

 论证

 一、 论证的基本要素

 论题 论据 ●1.已经证实的关于事实的命题; ●2.科学概念的定义和公理、原理; 论证方式 隐含的假设

 二、 论证的类型

 演绎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论证某一特殊论断。

 归纳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它根据一些个别或特殊性论断论证一般原理。人们引用有关个别或特殊事物的判断作为论据来论证一般性的论题,就是归纳论证。

 直接论证是用论据的真实性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方法。直接论证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间接论证是通过论证与论题相关的其它命题的真假。从而论证该论题真假的一种论证方法。

 反证法就是通过论证与原命题相矛盾的反论题的虚假性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间接论证方法。

 归谬法是从被反驳的论题推出明显的荒谬结论,进而由否定错误的结论推出被反驳的论题虚假的反驳

 方法。

 排除法通过论证选言命题所包含的除论题所指的可能性外,其余可能都是虚假的,从而推出论题真实性的间接论证方法。

 三、 论证的规则

 规则一论题应当清楚、明确,不能含糊其词、具有歧义。

 论题含糊

 规则二论题应当保持同一,不得偷换或转移论题。

 转换论题、偷换论题 规则三论据应当是已被确认为真的命题。

 前提虚假谬误 、 预期理由谬误

 规则四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于论题的真实性。

 反复论证、 预期理由谬误 规则五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

 推不出 1. 推理形式不正确

 2. 论题与论据不相干

 3. 另有他因

  第 第 7 7 章

 谬误

 一、 谬误 谬误就是指看起来令人相信但实际上并不是逻辑上可靠的论证。

 (1)它是一种论证; (2)这种论证逻辑上是有缺陷的; (3)这种论证会误导人们认为其逻辑.上是正确的

 二、 谬误类型

 歧义性谬误 1. 歧义词

 2. 语意双关

 3. 重读谬误(强调谬误)

 4. 合举谬误

 5. 分举谬误

 犯了推 含混谬误 1.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2. 稻草人谬误 偷换论题谬误:偷换自己的论题。

 稻草人谬误:偷换对方的论题。

 3. 人生攻击谬误 攻击做出主张的这个人的品格、境况或行为; 这个攻击为证据来证明被攻击者的主张不成立。

 4. 滑坡谬误

 偶然性的事件认为是必然性 5. . 推不出 演绎支持要求所有前提都真且结论必然真; 归纳支持要求所有前提都真且结论正如论证所认为的那样真 演绎无效的论证和归纳上不强的论证都不出谬误。

 论据谬误 第一,论证前提应该是可以接的: . ●1.前提所描述的事件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即 前提虚假谬误。

 ●2.前提的可接受性还有待被证实,即 预期理由谬误。

 第二种,论据和前提之间的关系有相关度。

 1. 诉诸权威谬误 论证模式: 1.某甲是或被认为是某领域 A 的权威。

 2 某甲做了关于 A 的主张 B。

 3.因此,B 是真的。

 2. 诉诸情感谬误:情感共鸣 3. 诉诸公众谬误 论证模式: (1)大多数人或每个人都接受 A 为真,因此,A 是真的; (2)大多数人或每个人都不接受 A 为真,因此,A 是假的。

 4. 诉诸无知谬误 诉诸无知谬误是诉诸无知论证的一种滥用形式。

 (1)不能证明或没有证明 A 为真,因此,A 为假; (2)不能证明或没有证明 A 为假,因此,A 为真。

 第8 8章 章 常见推理形式

 一、 支持 所谓支持,就是把待选的选项放入题干中,使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增大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

 (1.建立联系) 如果支持题型的逻辑主线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或跳跃,要支持结论或论证,就必须确定一个选项把前提与结论联系起来。

 (2.方法可行) 题干部分通常有类似”是为了达到.....的,而提出(或采取) ...方法(或计划,建议,措施等)”的说法,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选项是加强选项。

 (3.没有他因) 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没有别的因素影响推论”,是支持其结论或论证的一种有效方式。

 (4.直接加强结论或论据) 解答支持题首先要抓住要支持的结论,然后用支持的内容的核心关键词去定位选项,进而进行判断。一些支持题型的正确答案就是直接支持结论的选项。…

 二、 削弱 削弱型试题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来说明某个论题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反驳或削弱、质疑题干论题的选项。

 削弱的主要方式有:前提与结论没有联系、推论不可行或没有意义、直接削弱等。

 削弱质疑:使论证不成立;使论证不可信;使论证可靠性降低。

 削弱的题型 削弱、质疑 1.削弱论据 2.削弱论点 3.削弱论证方式 三、解题思路 1.直接削弱结论 这一类题目中,首先需要明确题干的结论或观点是什么,如果找到一个选项与其刚好相违背即为正确答案,这种削弱方式就是“直接削弱结论” 2.削弱论据 削弱的另- -种重要方式是指出论据不可行或没有意义,或直接反对论据,即直接说明原文推理的前提不正确,就达到推翻结论的目的。

 3.存在别的因素影响结论 如果题干是以一一个事实、研究、发现或一-系列数据为前提推出一个解释上述事实或数据的结论,要削弱这个结论,就可以通过指出由其他可能来解释原文事实,即存在别的因素影响推论 4.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无必然联系 里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联系;二是前提所陈述的事实和结论有差异。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从必然得出结论,也就起到削弱作用。

 5.以偏盖全 以偏盖全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时容易出现的逻辑错误,如果题干的推理出现了这种逻辑错误,削弱的方式就是拿出理由,说明用这种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 假设 所谓假设就是论证隐含的前提,是使推理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推理成立所必不可少的东西。由于假设仅仅是推理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找到了推理的一个假设,并不能够肯定段落推理必然成立。我们只有找到了推理成立的所有必要条件,才能够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推理才能够成立。

 假设的题型 ●直接发问 上述论证(推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前提)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必须)假设的? ●隐含发问 上述论证隐含了以下哪项前提? 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论证成立? ●1.建立联系 这类假设题目表现出来的规律就是不能才前提直接推出结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跳跃关系。需要在这种间接关系中搭建联系 ●2.条件必要 如果要使一个推论可行,那么这样的假设就是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

 ●3.排除他因 根据非演绎逻辑一章所陈述的因果关系,排除他因在一-些题 目中可以直接断定非他因。还有一些题目根据没有无因之果,断定答案的原因是唯-的原因 ●4.论证合理 第一步, 确定题干推理的论点与已存在的论据,并利用段落中的逻辑连接词来定位答案方向。

 第二步,确定选项。在此,可以利用负命题确定答案。

 四、 推出 推出题的解题思路是“自上而下”,即假定所面临的段落的推理成立,从段落推理中推出某些结果。

 二、推出的题型 从上述断定能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如果上进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有关断定也一定是真的?上述断定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从以上陈述中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这一事实表明( 根据这段文字,无法推出的是() 直接推出 ●以题干为前提,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乎逻辑的结论; ●从题干出发,不可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

 2.确定论点或继续推论 确定论点或继续推论型题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对话,要求总结它所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什么内容没在题干中表达或段落最强调的是什么.

  四、 评价 评价型试题要求对题干的论证效果、论证方式和方法、论证意图和目的、论证是否遵守基本规律的要求、论证中出现的逻辑错误等进行评价和说明。

 二、评价的题型 ●"以下哪项对 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 "题干论证中所包含的逻辑漏洞是什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 最能对题干论证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以下哪项是对上述论证方法的最为恰当的概括?” “为了对上述断定做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至关重要?” 三、解题思路 1.要求评价逻辑错误。

 2.要求评价推理是否有效的。

 第 第 9 9 章

 逻辑写作

 一、 好文章的标准 01 准确 02 简练 03 美观

 二、 写作的语言逻辑 准确,严谨,简明,朴实 三个避免 1.避免堆砌词藻 2.避免文白夹杂 3.避免过度引经据典。

 三、 写作的思路逻辑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写作思路确立中的逻辑思维 1. 归纳法。

 起笔多平铺,结笔多圆满。

 2. 演绎法。

 起笔多突兀,结笔多洒脱。

 段落顺序的逻辑性 1.时间顺序的逻辑 2.意义顺序的逻辑

 四、 写作的结构逻辑 总分结构 递进结构

推荐访问:逻辑学 写作

《逻辑学和写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