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时间:2021-06-20 18:13:52 浏览量:

韩嵩楠

民族原创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特邀国内优秀艺术家历时四年创作的既具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追求的史诗性巨作。故事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无奈撤离苏区瑞金为背景,通过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和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

歌剧《长征》首演于2016年,全剧共六幕九场,登场人物有三十多个,合唱人数和出场次数众多。通过对红军撤退瑞金、湘江战役、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会师陕北会宁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再现,借助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与西洋交响乐的融合,刻画了中央红军某团曾团长、彭政委以及新兵平伢子、万霞等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崇高艺术形象。

一、曾团长的角色塑造

与以往民族歌剧塑造人物形象有所不同的是,歌剧《长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主要人物以群英像的形式出现,曾团长就是其中之一。曾团长是歌剧《长征》第一个出场的主要人物,他代表了红军队伍中大多数干部,以虚拟的人物折射出所有红军干部的长征经历。

作为红军某军团的最高指挥官,曾团长在面对上级下达撤退命令时,他要绝对服从;在面对红军战士时,他们既是他的下属也是他的战友,他有责任有义务带领每个战士安全撤退;在面对敌人时,他要身先士卒,果敢刚毅,面对错综复杂的战争形势要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根据角色的形象设定,在声部的安排上,创作者选择用男中音来塑造曾团长,男中音声音低沉,音色上浑厚有力,圆润而洪亮,特别适宜表现其坚韧不屈的性格特点,演员开口一唱,坚定而辉煌的音色,一个活生生的、更加直观的红军将领形象就树立在了观众面前。

歌劇《长征》的六幕中均有曾团长的出场,从始至终贯穿歌剧剧情的发展,但他又与其他主要角色的出场方式有所不同,其他主要角色均有个人单独的咏叹调唱段,而曾团长的唱段大多是以合唱、对唱、重唱的形式来展现,比如在第一幕《神圣的自由谁敢来侵犯》中,先是红军大合唱,然后曾团长从合唱队伍中缓缓走出,步伐坚定,身姿挺拔,一个高大的英雄主义形象展现在舞台上,这样的创作手法更符合曾团长的个人角色设定,也更加突出其威武阳刚的军人形象。曾团长出场后,他的唱词很少,只有短短的14个字,“多么雄壮的队伍,多么勇敢的战士”,言简意赅地从侧面展现了红军战士的群英像,调式上选择G大调开始,旋律明亮轻快,节奏上选择了进行曲风格的节奏型,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的连贯使用,给人以紧凑而明快的听觉效果。

二、彭政委的角色塑造

彭政委是歌剧《长征》群英像中最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而且全剧的剧情大部分也是围绕他的人物形象来展开的。首先,彭政委是一名红军战士,在遇到困难时,他要挺身而出,遇到敌人时,他要勇敢睿智不畏强敌;其次,在面对妻子时,他是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在被迫与爱人分离、需要在民族大义和个人情感中做出选择时,他没有犹豫,当机立断,纵是心中有万般不舍,也只是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地思念;在面对女儿时,他是一个和蔼慈祥的父亲,他舍小家顾大家,更是将共产主义理想和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所以,在面对不同角色不同情况时,同一人物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转换,塑造出来的彭政委更加真实、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

与曾团长有所不同的是,彭政委作为整部歌剧中比较关键的人物,为了突出它的重要地位,创作者在声部的安排上选择男高音来塑造人物形象。男高音声音结实明亮,低音区浑厚,高音区高亢有力并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很符合彭政委英勇顽强又温柔深情的军人形象。

在歌剧《长征》中,彭政委有几首个人咏叹调和男女声二重唱,如《寒夜中》《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等,这些唱段对于彭政委角色性格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歌剧第二幕《湘江》中,红军撤离瑞金在湘江遇到劲敌,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红军战士不畏牺牲,英勇顽强,击退敌人。夜幕降临,彭政委看到一张张疲惫不堪的面孔时,唱出了《寒夜中》,歌颂了对红军战士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寒夜中》是彭政委个人最经典的一首唱段,作品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歌颂红军战士,第二部分是战胜敌人的决心,第三部分也是对第一部分的再现,更是对革命胜利的展望,整个作品结构复杂,速度、力度变化冲突强烈。比如第一部分中“你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你们的呐喊英勇地捍卫了理想”,一共两句歌词,速度变化频繁,从开始的每分钟72下到74、76下,伴随交响乐伴奏推向高潮,再从每分钟70下降到66下,整体是略显自由的;力度上因为要突出彭政委内心的感慨万千,所以在起音时力度不能太强,声音上先弱音处理,平稳地一点点地渐强,唱到“捍卫”时是整部歌剧的一个高潮点,需要力度上发出最强最有穿透力的声音。又比如第二部分中“红军没有打散,红军渡过湘江,胜利呼唤着我们,破灭了敌人妄想”,这一句速度从开始的中板变化为小快板,类似进行曲的行军主题,音乐上采用四度的跳进,整体速度一直保持在每分钟116下,直到演唱到“无比坚强”时才出现渐慢的速度处理,这四个字也是这一部分的一个小高潮;从力度上分析,歌词重复演唱了两次,第一遍时沉稳有力,第二遍时高亢激昂,两句力度层层递进,表现了彭政委带领红军战士战胜敌人的决心。第三段也是对第一段的一个再现段,重复演唱了乐句“燃烧的火把照着铁一样的脸庞”,速度上从之前间奏的中板变为中慢板,力度上也从铿锵有力变为大段落的抒情叙述,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出彭政委内心情感的复杂变化。

三、平伢子的角色塑造

平伢子是众多参加长征红军战士的一个缩影,他代表了大部分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具有特殊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据说歌剧里的平伢子是有原型的,有一个15岁就加入红军队伍的农村娃,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逐渐成长起来,在一次与敌军对战中不幸负伤,牺牲前掏出一沓纸币作为自己入党的第一笔党费。作曲家印青在创作这一人物时,借鉴了原型的成长路线和故事线索,把平伢子设定为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孤儿,加入红军后,在共产党的关怀下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红军战士,长征路上,为帮战友试吃野菜时不幸中毒,最终牺牲在沼泽地里。平伢子作为歌剧《长征》的主要角色之一,在前四幕中多以领唱、对唱的形式以一个重要参与者出现,并推动剧情的发展,但到了第五幕,平伢子掉队深陷泥沼,发出了生命的绝唱《我舍不得离开红军》。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个人唱段,这首咏叹调共172小节,时长接近15分钟,在段落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咏叹调,作曲家在借鉴西方音乐三段式结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常采用的板式结构,这样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演唱情绪也更富有张力。

四、万霞的角色塑造

在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参加者以男性同志为主,女红军战士人数极少,她们大多担任宣传思想、救治伤员、运输物资等工作,而我们歌剧中的女二号万霞,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万霞,年轻的女红军战士,她出身不错,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接受过文化教育,在参加红军之前,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学老师,随着时局的变化,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当局政府无所作为,万霞看到这些,更加坚定了她投身革命的报国思想,她放弃了安稳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工农红军,所以,万霞的人物设定应该是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女性角色。参加红军后,万霞不忘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大力向战士们宣传党的思想,特别是在第三幕遵义会议中,万霞亲力亲为地向当地百姓做宣传,并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红军战士李文化,在工作中两个年轻人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也从侧面展现了人物对另一半、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在第五幕翻越雪山时,万霞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没有退却,迎难而上,还不忘鼓励身边的战士一同团结战胜困难,间接表达了对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念。

为了更符合万霞的红军宣传干事的人物形象,角色的声部选择是用女高音来进行演唱。女高音的声音轻巧灵活,色彩丰富,特别适宜塑造活泼开朗的人物性格,声部上与万霞的角色定位也最为接近。万霞在第一幕、第三幕、第五幕、第六幕中均有出现,根据她的人物设定,作曲家选用地方民歌为音乐元素,创作了《三月桃花心中开》这首歌谣来帮助塑造角色。整首歌曲织体结构简单,两段体反复,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音域跨度不大,旋律平稳优美,速度力度的变化冲突也不强烈。歌曲借鉴了江西民歌的风格特点,首先,在歌词上加入了衬词(如吔、哎、啊等)来丰富整个音乐;其次,在演唱时,借鉴了江西地域特有的方言发音进行咬字。《三月桃花心中开》在整部歌剧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在第一幕里,包括万霞在内的十多个演员以女生小合唱的形式在瑞金农村的一个山坡上唱起了“正月阳雀飞上崖,三月桃花心中开”,旋律明亮抒情,表达盼望久别的爱人能平安胜利返回家乡的思念之心。第二次出现在第三幕中,万霞在遵义城做宣传时,结识了李文化,两人在标语竞赛中“不打不相识”,芳心暗许,再次唱响了《三月桃花心中开》。但这一次与第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之前万霞是以群像的形式出现,这一次她是以独唱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一幕中,万霞代表的不仅是她个人,更是代表了众多的女红军战士,她们也是普通人,她们也有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但革命尚未成功,“梦想不达心不甘”。第三次出现在第六幕中,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宁,却听到了彭政委的爱人洪医生牺牲的噩耗,悲愤之下,在场的红军女战士又一次唱起了《三月桃花心中开》。

歌剧《长征》将中国地方音乐元素与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相结合,从音乐语言、情感把握、艺术处理等多个方面来进行人物塑造,运用咏叹调、合唱、重唱、对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采用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等声部来进行角色演绎,首映时,达到了非常完美的观映效果。歌剧以写实的艺术手笔,努力再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塑造了众多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拥有高贵的革命品质,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他们用满腔热血和激情换来了中国的解放,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意志,将长征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本文系2019年沈阳音乐学院院級课题(2019YLY07)

的结题成果。

参考文献:

[1]易伶:《歌剧〈长征〉—人民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中国戏剧》2019年第10期。

[2]王亚楠:《从〈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析歌剧〈长征〉的历史精神》,《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伢子政委团长 两个伢子闹革命放学后(2021年3期)2021-03-12某种意义上的凯伢子湖南文学(2019年10期)2019-10-30月亮鸡蛋阅读(高年级)(2019年6期)2019-08-27红裙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18年1期)2018-06-09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时代青年·视点(2018年1期)2018-03-26“政委”马布里:当英雄也会累,但我尽力了东西南北(2017年20期)2017-12-16“政委”马布里:当英雄也会累,但我尽力了博客天下(2017年16期)2017-10-25俄海军拟恢复“政委”,主抓心理疏导环球时报(2017-01-12)2017-01-12抢亲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12期)2016-01-22谁给谁翻译知识窗(2008年10期)2008-05-14

推荐访问:脚下 信仰 心中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