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长青护长堤

时间:2021-06-09 14:51:15 浏览量:

孙冬

2021年1月1日,暖阳当空,叩响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滨郑州市的新年大门。阳光照射在冬日母亲河安静的河面上,河水一改往日的沉寂,也变得活泼起来。在蜿蜒奔流的母亲河畔,如影随形的千里长堤沐浴在冬日暖阳下,一改往日萧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犹如一条泛着金光的巨龙稳稳地安卧在郑州的北大门,守护着沿黄百姓的一方平安。

生态黄河岸

阳光浸润下的“绿城”郑州,因千里长堤的守护而更加灵动。黄河从西到东在郑州北境横穿而过,给郑州留下了独特的美丽风景。黄河岸边有风光旖旎的黄河湿地公园、万顷芦苇的黄河滩区和郁郁葱葱的生态防护林。每到初春时节,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绿意葱茏,生机盎然;随着盛夏来临,绿树成荫,草木繁茂,炎炎烈日透过防护林间的枝叶缝隙照射在广袤的黄河滩区,留下一片片斑驳灿烂的金色沙滩;到了秋末,郑州黄河大堤的防护林,层林尽染,落叶飞舞。寒来暑往,季节变换,一幅黄河岸边美丽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黄河之畔,天地之中,郑州依河而生,也将因河而兴。当雄伟的母亲河流过黄河之都——郑州,就告别了黄土高原,完成了中游到下游的转变。千里黄河堤防从此起步,河滩变宽,泥沙问题凸显,大堤高耸,形成悬河景观。黄河滋润着河南这个人口大省的省会,郑州也小心呵护着母亲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黄河母亲生命长青、永葆生机,利用绿水青山铸造了一个又一个无与伦比的景色。当你从花园路一路向北,很快就看到了浩渺无尽的黄河,此时,你的脚下便是闻名中外的黄河花园口。在花园口大堤的中心地段,也就是眺望母亲河的最佳的位置,向东不远,就是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经花园口将军坝西行,是连绵不绝的黄河大堤,除了个别河段傍依山麓外,两岸皆筑有大堤,犹如水上长城,母亲河的雄伟壮观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水上长城”的形成

黄河下游的防洪工程是河南省境内河道两岸修筑的束范河水的堤防,远在春秋中期就已经逐步形成。当时诸侯各霸一方,所修堤防线路极不合理。到了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堤防已经颇具规模。明朝中后期,堤防工程的施工管理和防守技术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明朝刘天和在《问水集》中曾提出筑堤必须选择坚实的好土,不能用混有泥沙的土,土的干湿应该恰到好处,如果土太干则筑堤时应该在每层都洒适量的水;关于取土的地点则必须在离堤身数十步外平取,不能挖出深坑,否则会影响耕种,更不能在堤附近形成沟;并把堤防分为遥堤、缕堤、格堤、月堤四种,按照各堤的作用,因地制宜修建。到清朝,修堤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强调“五宜二忌”。五宜分别为:一审时势,宜选择高地修堤,以节省土方,且堤线要顺直;二取土宜远,要在临河距堤二十丈以外取土,土塘之间要留土格,以防止汛期堤根行溜;三“坯头宜薄”,坯头薄了易于硪实;四“硪工宜密”;五验水宜严,硪实以后以铁锥穿孔,依据灌水的多少来确定是否合格。两忌则为隆冬施工和盛夏施工。

黄河大堤经过不断改造,加高加固,巨石砌成的堤坝普遍加高到了8~9米。除两岸的临黄堤外,还加固了南北全堤。加上干支流防洪水库的配合,大大提高了黄河防洪能力。1982年,洪水持续九昼夜,在黄河堤防的控制下,没有一处发生决口。如今,黄河大堤在黄河下游绵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被誉为“水上长城”,颇为壮观。为了方便沿岸的居民,逐渐修筑并形成了黄河大堤路。行走在大堤之上就能欣赏到奔腾的黄河水,黄河或宽或窄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黄河大堤上每走一段就能看到黄河的险工河段。所谓黄河险工,就是黄河在这里有决口的风险,或是因为此处河床过高,或是此处恰逢黄河转弯,流速过大。但凡是这样的地方,在汛期都会有巡堤人员日夜值守,监管着游人不得靠近险滩,时刻监控着黄河的水位,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毛主席在1952年就曾视察黄河,一路从河南出发,沿黄而下。在毛主席的督导之下,黄河的防汛工作,大堤的加固没有丝毫的懈怠。至今,在大堤路的两侧仍留下了许多毛主席视察黄河时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当年毛主席的经典语录。黄河大堤上的水利工程还为周边城市引出黄河水。在郑州,通过花园口、东大坝、马渡三闸的引黄供水,完成了城市生态河道水源供水及地下水补源等任务。“绿城”郑州从此受到了黄河水的滋润,郑州人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儿女。

“生态长廊”建设

黄河大堤,著名的“水上长城”,既是保一方平安的水利工程,又是观赏美景的一条坦途大道。蜿蜒的黄河奔流而下,流经郑州,积淀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郑州的花园口中外闻名,多少人慕名而来,想一睹母亲河的风采,想一睹花园口的风采,见证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几十年沧桑巨变,今天的花园口已成为郑州的后花园,一个状若黄河“几”字形的河韵碑林向游人描绘着黄河的奔放与壮美。随着S312郑州境改建工程(以下简称S312工程)的开工建设,黄河沿岸的旖旎风光将不断呈现给世人,也为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S312工程作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重要通道,將进一步优化完善主城区到黄河南岸的路网体系,对改善城市环境、助力郑州“后花园”建设、带动黄河文化生态带和沿线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依托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立足郑州市“北静”城市布局,深入挖掘黄河沿线生态、文化、旅游潜能,将黄河文化公园、黄河湿地公园等景点有效串联起来,S312工程道路两侧高品质规划设计了生态廊道,融入人行道、自行车道、驿站、景观小品等,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的功能,致力于打造一条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观光、防洪等功能于一体的沿黄最美道路,为郑州市打造以慢生活为主的“黄河生态百里长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助力“海绵城市”

“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海绵城市”的设计构想。“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S312工程路面排水采用了生态排水模式,雨水排入道路内设置的生态浅草沟,一方面使雨水下渗涵养地下水源,另一方面可以截留初期雨水中的污染杂质,通过其中的植物系统和种植土壤填料予以去除,以改善水环境质量;当雨水超标时,可通过溢流设施将超标的雨水通过排水管道予以快速排除,避免出现积水。道路两侧还设计有储蓄和净化雨水的调蓄池或生态滞留塘,以缓解洪峰径流,并净化初期雨水或事故污染水以达到保护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的目的。经生态滞留及缓冲净化的雨水,也可作为城市绿化灌溉用地及消防水源,最终排入自然水体系。

S312工程通过合理的海绵设施设置,综合采用“渗、蓄、滞、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科学选用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及系统组合,降低城市面源污染,削减城市雨水排水峰值,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为科学防洪,建设生态郑州增光添彩。

守护“千里长堤”

2019年9月,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在临河广场观景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眺望黄河郑州段,天高水阔,林草丰茂,一片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近年来,随着郑州境内黄河湿地公园东六湖生态补水工程、黄河滩岸应急防护工程、南裹头非裹护段防护工程陆续投入使用,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稳定奠定了基础,同时,有力保障了汛期滩岸防洪工程安全。

作为新时代黄河人,我们要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理念,时刻筑牢黄河岁岁安澜的“绿色屏障”,以“绿我涓滴”汇“千顷澄碧”的韧劲和毅力,攻坚克难,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黄河流域万古长青,守千里长堤固若金汤。

猜你喜欢 大堤母亲河郑州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装备维修技术(2020年3期)2020-11-20“母亲河”到底有多长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20年3期)2020-03-02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珠江水运(2019年23期)2019-02-14我爱母亲河好孩子画报(2019年12期)2019-01-13Love Forever, Damon Salvatore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10期)2018-01-05母亲河生态大走廊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时代青年(上半月)(2017年4期)2017-04-13郑州擂台赛纪实棋艺(2016年6期)2016-11-14母亲河(外二首)江河文学(2015年3期)2015-09-17

推荐访问:万古长青 长堤

《万古长青护长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