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1-08-02 11:14:16 浏览量:

一、调研方式和方法

(一)文献查阅

此次研究首先采用了文献查阅研究方法,主要搜集了推动人才向艰巨边远地区基层治理一线流动的相关文件等资料;

有关如何推动人才向艰巨边远地区基层治理一线流动文件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本次研究提供大量、详实、准确的研究素材。

(二)深度访谈

此次研究以推动人才向艰巨边远地区基层治理一线流动为调研问题,走访了3个基层司法所,以司法助理为调研对象,就推动人才向艰巨边远地区基层治理一线流动进行了充分访谈,占有了大量研究所需的一手资料。

(三)观察法

借助推动人才向艰巨边远地区基层治理一线流动的调研,认真观察推动人才向艰巨边远地区基层治理一线流动的行为表征,采用从表征深入本质的分析路径,获得了许多有利于研究的一手资料。

二、现状和主要做法

(一)市司法局基层人才总体情况

1、现有工作人员情况。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核定编制数49个,其中政法专编42个,在编在岗干部职工39人,其中政法专编33人,地方事业编制4人,工勤编制2人。

2、基层司法所队伍情况。基层司法所共17个,现有基层司法助理16人,均为政法专项编制。

3、文化、年龄、结构情况。全市司法行政系统39名在编在岗人员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33人,大专学历3人。具有法律专业学历32人,其他专业7人。年龄在30岁以下10人,在31-40岁的17人,41-50岁的7人,50岁以上5人。2018年来司法行政系统调离(包括辞职)3人,调入1人,退休1人,公开考录5人。

(二)基层人才培训教育情况

人才培训教育以网络培训为主,为加大对现有基层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以理论教育为根本,引导基层人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以知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知识素养。三是以党性教育为关键,引导基层干部不断改进作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三)本土人才培养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人才工作水平,市司法局以加强政治水平、业务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为司法行政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开展政治理论培训,提升人才政治水平。结合“司法行政系统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党风廉政建设等专题教育。坚持每周二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干部网络教育培训。2016年招录体制改革生1名,2019年2月正式上岗。

开展各类专题培训,提升人才专业水平。组织该县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员培训。

(四)人才机制体制改革情况

2017年市跑马山公证处改制成市司法局管理的股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跑马山公证处2名事业编制,去年10月招录1名,目前已通过公证员任职前培训,待取公证员资格证,现空编1个。原有两名公证员均为公务员,现过渡期已满两年,公证员要求回单位,公务员身份的公证员回单位后,公证处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五)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关于人才招引、培训、激励等方面政策措施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关于人才招引、培训、激励等方面政策措施,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进行了传达学习。

(六)编制使用情况、空编情况、预留编制情况、急需紧缺领域人才需求情况。

内设9个股室,下辖17个基层司法所,核定编制总数49个,其中政法专项编制42个,地方事业编制5个,工勤编制2个。现在编在岗干部职工39人,其中政法专项编制33人,地方事业编制4人,工勤编制2人。2019年下半年招录司法助理4人,现空编6人,局机关1人,司法助理4人,事业编制1人。我们拟采取如下措施解决急需人才短缺问题。一是内部挖潜。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司法资格考试,提高业务素质。二是外部引进。从外单位具有司法资格的人员中通过公开选拔或调动的方式予以引进。三是公开招考有法律资格的人员。

(七)基层人才工作经费、福利待遇保障情况以及周转房(人才公寓)、干部食堂、澡堂、健身场所等建设维护情况。

必要的工作经费和物质保障是强化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基础,市司法局积极争取了上级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落实司法行政业务经费保障,将基层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社区矫正等纳入市财政预算,特别是司法所经费,包括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和司法所办公经费,均应由区一级财政拨付。为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新建职工食堂,并且实行干部职工每年一次健康体检。

(八)特色做法、创建举措和有益探索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基层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基层法制宣传。充分利用“法律七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及藏区维稳等时机,抽调懂藏汉语言的法律骨干组成普法学校讲师团,以流动课堂的形式,推动基层法制宣传工作。二是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切实做好维稳工作。调动各乡镇人民调解人才力量,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力度,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各乡镇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在前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基层,积极主动分析社情民意,把握工作主动权,分政府之忧,解民众之愁,积极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1、人员严重不足。在基层司法所方面,全市17个基层司法所现有在编人员16人,一人所的情况比较突出。同时,基层司法所人员还有承担乡镇分配的其他工作,由于人手不足,精力有限,往往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2、进人难。最近几年进入的年轻干部极少,仅能通过司法助理招收少量人才,致使年轻干部总量越来越少,结构严重失衡。

3、提拔难。由于职数限制,自2018年以来干部工作一直以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为主,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应该得到提拔却因为本单位“超职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提拔。这一现象对年轻干部工作积极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4、留人难。一是基层司法所留人难。由于全市优秀年轻干部紧缺,各单位争抢优秀年轻干部现象普遍,乡镇(街道)及基层由于待遇、晋升机会少等原因,很难留住年轻优秀人才。二是由于省州市条件有限及公务员遴选盛行,很多年轻优秀公务员向往更高更好的单位,人心思走,年轻干部中存在心态比较浮躁、不安心干工作的现象。

四、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工作,促进干部人才向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应该从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由于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在人才吸引方面应该以提升人才待遇和发展空间为核心,通过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和工资水平、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力度等措施,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2、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引进,关键在使用,难点是机制和平台建设。政府部门要紧紧抓住人才工作重点,突出问题导向,抓好人才培养、引进、留住、用好等关键环节。好的外部环境和好的干事创业平台有助于一个人才的成长。

3、在加强人才引进的同时,也要重视本土人才培养,要把本土人才的发掘、培养工作放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谋划部署。加强对各行业各领域本土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以需求为导向,因人施教、按单点菜,着力构建本土人才分层分类的科学化培养体系,培育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4、优化人事和分配制度,着力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认真研究和灵活应用招录政策,争取实施更有利于招录到综合素质高、安心基层工作的招录办法措施,构建起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平台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5、待遇和制度进一步向基层人才倾斜。健全干部人才队伍的合理流动机制,畅通优秀人才的就业渠道,留住现有优秀人才,培养现有人才。在上级工作部门需要补充进人时,更多的要面向基层招考、遴选、调任,让基层干部看到向上的希望和出路。

边远山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和平小学 提供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

和平小学地处瑞昌西南边远山区,地理条件差。辖区内学生99%以上是农村户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实;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人口流入城镇,学校的生源出现了匮乏现象,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小。目前,原有的大坑教学点现已不存在,和平中心小学下辖三个教学点:和平村教学点、杨塅教学点、程家教学点,生源极为匮乏,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和平教学点一个班,1个学生;杨塅教学点一个班,1个学生;程家教学点一个学前班、一年级一个班,两个班共4人。中心小学开设了学前班、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共4个教学班,学生13人。通过深入分析调研这种现状,主要原因是:

1、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日趋薄弱。城镇学校的办学力量较为雄厚,名校令人瞩目。许多年轻的教师向往城市,都往城市靠拢,于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逐年减少,教师队伍出现严重老龄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氛围在逐渐弱化,教育教学质量下滑,令人不满意。学校在学生、家长、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2、由于办学经费少,村级投入极其有限,教学点的校园、校舍建设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校园环境的美化、净化和

绿化程度,校园的人文文化环境,安定和谐环境。和平、杨塅教学点的教学楼还是D类

3、受人口居住变动情况的影响。由于学生家长在城里务工或家庭搬迁到城里,学生就被转到城镇小学就读。

4、受旧观念等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有部分家长的心目中总是抹不去对学校以前和近几年的印象,尽管学校曾经有过辉煌,许多家长还是认为孩子在农村读不好书,到了城镇小学就能把书读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家庭富裕了,生活更加无忧了,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更心切,一心只想城镇学校才是孩子放飞梦想的地方。

二、思考与对策:

(一)出现生源外流的情况,首先是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师资问题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受到办学条件和师资问题的影响,从而带动着生源的外流问题。为了稳定农村小学的办学根本,让农村小学的办学有着同样的生命力,促进城乡学校、大校和小校间教育教学质量趋向均衡,师资问题值得关注。

1、教师编配应合理搭配教师的年龄。城镇学校办学力量较为雄厚,名校令人瞩目,年轻教师向往城市,都往城市靠拢。近几年来,城乡之间、各中心小学之间(学区)的教师平均年龄差异明显。尽管有些老教师有敬业精神,但走进新课程需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劲头。接触新事物,除了要有时间的投入,还要

有精力的投入,工作要有力度。何况部分老教师还有厌教情绪,无上进心,教育教学不能更新理念。这样,每一所学校需要熔入一些年轻的教师,才能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

2、教师编配要考虑各科教学能力的合理的搭配。教师的编配不仅在年龄上需要趋向合理,在思想素质方面、语文、数学教学以及其它各科教学能力等方面也需要进行统筹。不仅在大范围上需要这样,在中心小学(学区)内也应合理搭配。

3、应适当考虑按班科比例编配教师。农村小学的学生数较少,而目前的教师分配是按学生数编配,而不是参照班科比例。虽然农村小学的办学规模较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样要有六个班级,一样要开全所有的科目。而按学生数编配下来的教师数少,教师的功课负担重,不是跨班教学,就是任教好几个科目。上班时间,不是上讲台,就是批改学生的作业。再没有时间去搞业务学习、教学探讨,教学反思、撰写教学体会和教学论文了。就是做了,只是为了应付完成任务而已,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4、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应加大力度。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数少,办学规模小,教师老龄化尽管学校的领导都期望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但由于老教师多,他们大部分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继续教育就成了走过场,没有起到有效作用。

(二)让农村小学的办学富有生机,还在于要加强学校本身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使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信得过的学校。

1、必须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有部分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改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形象在逐步暗淡。教育是要靠良心的,而他们连这一点都没有了,更谈不上理想信念了。学生得不到健康地成长,家长看不到希望,社会看不到成绩。但家长对孩子总是抱着希望的,他们只好把孩子转到其它的学校就读。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了它,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就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信任。

2、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既要关注教育的结果,又要关注教育的过程。而家长,更多的只是关注教育的结果:孩子考几分了?在班上排几名?„„因此,好的教学质量将更直接地呈现在学生、家长、社会的面前,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看法。不管教育理念怎样改变,提高教学质量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3、抓特色。一种特色,就是一种精神,就是一面旗帜。它会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人,对教师它会凝聚起一种战斗力。

4、与名校“结盟”。和办学效果较好,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校结对子,形成互动,可以借鉴先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在教育资源的某些领域里获得丰富的营养。

就是这个样的~

文笔生动活泼。

推荐访问:基层 调研报告 治理

《边远地区基层治理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