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都市蚁族生存现状下的城中村青年公寓改造设计研究

时间:2021-09-20 16:48:08 浏览量:

徐子涵 潘晓莉 黄维彦

摘要:近年来在高昂房价、生活设施、交通便利、工作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都市蚁族群体选择在城中村租房。但城中村作为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居民区,其功能单一、缺少管理的居住环境并不能带给都市蚁族群体良好的居住体验。本文通过对都市蚁族生存环境的调研分析,提出城中村青年公寓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城市青年人居住问题提供可行的改造建议。

关键词:城中村;都市蚁族;青年公寓;改造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02

1 我国城中村现状分析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城中村从广义上来讲泛指地处城市范围内,但落后于城市发展的居民区[1]。虽然城中村处于繁华的城市中,但是其发展、管理、生活水平等均与城市均有一定的差距[2]。从社会层面来看,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导致城中村的形成,而如何唤起城中村的活力也成为政府近年来棘手的一个问题。

1.1 城中村住宅特征

城中村相比较城市住宅区,其最大的特征便是紧凑的楼房与狭窄的街巷,与整齐划一的城市住宅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城中村中的住宅大多是城市化进程中遗留下来的老旧建筑[3],从外观上来说,城中村相较于其他城市住宅区更为破旧,建筑的大小和风格也不甚统一,还有着握手楼等一系列存在问题的居民楼滋生的现象。从内部空间上来说,其内部楼道由于年久失修[4],楼道内往往予人以阴暗破败的印象。从基础设施上来说,由于部分城中村物业疏于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与规划[5],导致其卫生与维修工作等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城中村当下的环境、生活条件等,使城中村成了许多刚毕业的青年人步入社会后在城市中居住生活的选择。相较于其他区域的出租房,城中村的租房压力更小,且城中村在满足居民基本的居住需要的同时,其建筑一楼通常会被改造成小商铺,由此形成的商业街种类齐全,价格亲民,能够满足城中村居民更多的日常生活需求。伴随着城中村居民中青年人比重的增加,城中村的商业街也变得更加繁华,交通也越发便利[6]。同时,城中村保留了传统村庄的人际交往模式,这里的原住居民更加热情,邻里关系也很和谐。在当下冰冷的社会环境中,城中村是个充满人情味的独特的存在。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居住于城中村,能让其找到对城市的归属感,为其今后在城市中的发展做衔接。

1.2 城中村人口构成

城中村的人口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城中村原住户,原住户拥有宅基地和房屋的所属权,他们大多通过房屋出租获得收益。这类住户早已习惯了城中村的状况,没有什么特殊需求。城中村作为承载他们回忆的居民区,比起对城中村原有建筑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原住户更希望能保留城中村原本的生活氛围。

第二类是都市蚁族群体,他们也是目前大部分城中村中人口最多的群体。都市蚁族泛指刚毕业收入低的大学生[7],随着每年应届毕业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租金低廉、交通方便的城中村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都市蚁族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会选择城中村作为自己在城市中的避风港。但他们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居住环境和装修风格上也有着自己的个性追求。因此城中村在改造时也应考虑都市蚁族的现实情况和居住需求,通过对城中村的改造增强青年群体对城市的归属感[8]。

第三类群体则是其他租客,这部分租客大多是城市的底层劳动者。底层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较低,经济能力也较差。他们受自身条件的限制,长期居住在城中村中,低廉的租金是他们选择居住在城中村中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在城中村青年公寓的实际改造中,也应考虑到这一部分群体的需求。

2 城中村青年租房模式分析

由于近年来都市蚁族落户城中村的情况越来越多,本文基于都市蚁族生存现状对城中村租房模式展开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城中村青年租房模式主要有两种。

2.1 城中村原住宅直接出租

此种租房模式下,住宅基本按照城中村住宅原有的户型划分空间,由于城中村楼房大多是老旧的户型,原始面积基本都在60 ㎡以上[9],所以青年合租的现象比较常见。一般合租的青年租户每人享有一间卧室,客厅、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则共同使用[10]。这种租房模式一般由原屋主自行或通过中介直接出租给住户,对户型的改动较少。

这一类租房模式下难以满足不同都市蚁族的居住需求,且私密性較差,但租金价格易调整;青年租户分散在城中村中生活,形成了分散式的“青年公寓”,但这样的生活模式更易与城中村原住居民建立社交联系。

2.2 商业青年公寓落户城中村

这种青年公寓一般由企业改造后落户于城中村。公寓大多由城中村原有的房子改造,室内软装上多选择北欧、日式风格的家居,起到了节约成本、空间的作用[11]。青年公寓的房型基本分三种,一种是20 ㎡以下的小户型,往往以1~2个租户整租的形式存在,这种户型通常只拥有卧室和卫生间两个空间,空间内隔断较少,青年住户往往通过家居的摆放位置对空间进行划分[12];第二种户型面积通常在30~40 ㎡左右,有LOFT和一室一厅两种户型,相较于前一种户型,这一户型在空间的功能上有更多的选择,会相应增加封闭式厨房等空间;第三种则是面积为40~60 ㎡的户型,主要由2~3个青年合租,适合乐于交际的青年租住,其空间功能较为完善,厨房、卫生间、客厅等空间为大家公用,租金上也较为划算。不同的空间尺度也给青年住户带来了不同的居住体验[13],商业青年公寓给都市蚁族居民带来了更多在户型上的选择。

2.3对比与总结

城中村原住宅直接出租的模式与城中村原居民的互动更多,与城中村的空间相协调;但从都市蚁族住户的角度来看,原居民住宅直接出租的形式,使他们的选择更少,无法满足不同都市青年住户的需求。第二种原住宅改造成青年公寓直接出租的模式,虽然给都市蚁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其租金也有所上涨;同时,城中村改造青年公寓的模式相对独立,使租房青年在与城中村原居民的交流上形成了分层,从长远来看无法起到有效改造的目的。

3 城中村青年公寓优化建议

从两种租房模式可以发现,无论是城中村居民直租还是现有的青年公寓落户城中村,都无法满足都市蚁族的居住需求。经调研分析,本文基于都市蚁族的视角,对城中村提出青年公寓方向的改造建议,同时秉持不打扰其他住户的原则,对城中村青年公寓的改造模式提出建议。

3.1 居住空间多样化

年轻人的生活半径更大,生活节奏更快,不可能像老年人那样长时间逗留在小区的公共环境中,居住环境不宜追求大而全,而要做到小而精[14]。要在城中村的青年公寓中设置不同类型的户型,除了应考虑在水平方向增加空间的可变性外,也可以考虑在垂直方向上增强空间的多样性[15],以此来满足不同都市蚁族的居住需求[16]。在将城中村改造成青年公寓时还可以考虑将室内空间单元化,增强户型的可塑性。例如,韩国Sonpa的微型住宅集合体就可以通过拆分、合并小单元的方式来组成新户型[17],形成不同功能的居住空间。这种居住空间单元化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青年住户的需求,也可以满足青年住户未来5~10年的需求,可以使青年公寓逐渐发展为良性循环的青年社区,激发城中村活力。

3.2 活动空间户外化

刚毕业不久、收入较低的都市蚁族,往往只能承担小户型的公寓租金,而小户型公寓通常难以保证完备的户型功能。因此,将健身房、图书角、咖啡厅、晾衣区等公共空间设置成租客共享的生活空间,将部分休闲空间设置在城中村户外环境中,可以为青年租客构建起良好的社交平台,既能增强公寓内住户之间的交往联系,构建起同龄人的社区关系,也能在公寓住户与城中村其他居民之间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通过将公共活动空间户外化的设计引导,可以减少都市蚁族与其他城中村住户之间的隔阂,让二者达到可以交流又相互独立的状态,找到城中村其他住户与都市蚁族生活上的平衡点。

3.3 居住环境可持续化

伴随着全球生态化设计意识的增强[18],在将城中村改造成青年公寓的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坚持可持续原则与绿色健康的设计原则[19],尽量对原有的建筑材料进行循环使用[20],在设备上可以选用太阳能热水器、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等一类的环保设备[21],形成青年公寓中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这一方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能降低青年公寓改造成本,减轻都市蚁族群体租房的压力,使城中村建筑顺应建筑发展的自然规律[22],并保留一些城中村的原有的风貌。

4 结语

近年来城中村改造青年公寓的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风向,城中村的地理位置较好,生活成本较低,符合大部分都市蚁族上班出行的要求,能为都市蚁族减少生活开支。通过在城中村中植入青年公寓,可以降低都市蚁族在城市的居住成本,为毕业不久、低收入的青年群体提供一处避风港。同时,通过对城中村青年公寓的改造,可以吸引更多青年人入住城中村,构建起完整的青年人社区,为城中村带来活力,为城市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胡玮玥.整村统筹:城中村拆迁中“钉子户”困局破解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9):204-205.

[2] 朱译林,戚飞,朱凯丽.城市变迁背景下南京老城南旧居环境改造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9(17):131-132.

[3] 孙雨.旧有现状下对遗留建筑处理问题引发的深思[J].艺术科技,2020(21):163-164.

[4] 汪雪荆,李明,冯晓娟.从城市化到旧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析——以南京富贵山小区为例[J].大众文艺,2019(02):89-90.

[5] 王雅瑞,孔德金,冯晓娟.城市景观与旧居住区环境改造[J].大众文艺,2019(02):101-102.

[6] 王子凡,吴冬雷,郁添渊.基于共享城市视野下的城市慢行系统构建[J].大众文艺,2018(21):106-107.

[7] 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8] 王子凡,吴冬蕾,吴礼程.浅析城市景观与城市形象的视觉构建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以重庆为例[J].大众文艺,2018(22):129-130.

[9] 赵坤,李永昌.乡村新民居室内环境体系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14-116.

[10] 任萌萌,张乘风.探析现代居住行为对室内空间布局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2):94-95.

[11] 管佩弦,李雪艳.论北欧家居设计和日式家居设计中的极简主义[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1):28-30.

[12] 熊瑶,朱永亭,王珍珍.可持续视角下小户型住宅空间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1):94-95.

[13] 張书淼,徐雷.空间尺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9):76-77.

[14] 张雨成,蒋晖.模块化设计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5):110-111.

[15] 梁晶,吴艳辉.小型LOFT住宅空间多变性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8):74-75.

[16] 冯展,管雪松.基于智能化空间的小户型设计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5):114-115.

[17] 杨炯锋.城市“蜗居”住宅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49-50.

[18] 祝遵凌.设计与自然生态[J].设计,2018(11):007.

[19] 徐悦,张磊.城市景观的文化价值与城市形象塑造[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52-53.

[20] 蔡勇俊.浅谈民宿设计中旧建筑的再利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9(21):80-81.

[21]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以南京桦墅为例[J].设计,2018(09):141-143.

[22] 刘明珠,朱华锋,陈周翔.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旧城改造——以南京老门东为例[J].艺海,2020(5):158-159.

作者简介:徐子涵(2001—),女,江苏徐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潘晓莉(1999—),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黄维彦(1976—),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城中村 深圳供电局:政企联动 破解城中村用电难题WTO经济导刊(2017年11期)2018-01-03“城中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与路径探析克拉玛依学刊(2017年5期)2017-11-17国外“城中村”改造有啥高招人民论坛(2017年13期)2017-05-20征地留用地在城中村转型中的作用开放导报(2017年1期)2017-03-07城中村该不该拆掉大科技·百科新说(2016年10期)2016-11-23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杭州·党政A(2016年5期)2016-10-21Still LIFE IN THE CITY By Hatty Liu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6年4期)2016-01-10由逆城市化的城中村改造引发的思考北方经济(2014年12期)2014-12-19从一个村到一座城决策探索(2014年1期)2014-02-19

推荐访问:城中村 公寓 现状

《基于都市蚁族生存现状下的城中村青年公寓改造设计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