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金瓶梅词话》宗教研究述评

时间:2022-07-31 11:26:35 浏览量:

祝存志 党措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宗教研究 研究态势

《金瓶梅词话》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以北宋晚期西门庆一家兴盛到衰亡的家族发展历程为主线,描写了古代社会中士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的风俗风貌。近三十年来学者们从不同学术领域和视角出发对其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宗教等多个方面,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精神的塑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宗教与现实社会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宗教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该书是一部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作品,书中对宗教进行了大量直接或间接的描写,这些描写是扎根于真实社会土壤的,其所呈现出的宗教同社会生活的交织面貌也折射出明代中后期的宗教发展状态。近三十年来学界对该书宗教方面的研究总体来说并不突出,有学者对前人的研究做过评述,但也未能全面清晰地反映当前学界对该书宗教研究的整体态势。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该书宗教文化这一主题,对国内研究现状做一评述,以期能为学界《金瓶梅词话》研究提供相应帮助,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前辈学者多多批评指正。

一、对《金瓶梅词话》的宗教研究

宗教是结构性的整体,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集合,而作为要素集合体的宗教,它同时包含各类不同方面的内容,所以根据学者们研究侧重点的差异,研究成果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宏观研究

立足于宗教的整体结构特征,学者们从宏观层面着手,将宗教的各方面内容放在整体视角下进行探讨。因书中涉及几种不同的宗教,有学者将几种宗教归纳到一起做综合性的研究,也有学者关注某一种宗教做针对性的研究。

1. 综合性研究。相关的专著如王景琳、徐匋著《金瓶梅中的佛踪道影》(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年版)与余岢、解庆兰著《金瓶梅与佛道》(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8 年版),这两本专著都对书中涉及的佛道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也有不少学者撰文探讨这一内容,20 世纪90 年代早期的文章中,学者们多是从批判的角度探讨书中的宗教描写,如《简论〈金瓶梅〉宗教描写中的新形态》(王启忠,《南京社会科学》1993 年第3 期),作者认为该书对儒释道三教整体呈排斥的态度。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及进入21 世纪后,学者们对书中宗教描写的态度产生了转变,更重视其对文学创作的作用和文化价值,如《〈金瓶梅〉与宗教》[孔繁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1 期],作者分析宗教描写对小说创作的作用;《论〈金瓶梅词话〉中的宗教与西门庆家庭的日常生活》[刘相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6 期)],作者认为该书作者既在书中揭露了宗教的堕落之处,又想借宗教来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加以警告或引导。总体来说,这类综合性研究重视书中几种宗教描写的整体情况和它们的整体意义作用。

2. 针对某一宗教的研究。针对佛教的研究,如尹恭弘著《〈金瓶梅〉与晚明文化〈 金瓶梅〉作为“笑”书的文化考察》(华文出版社1997 年版)一书中第二章就谈到“《金瓶梅》与晚明佛教文化的财、色化”;《〈金瓶梅〉与佛教》(陈思,湖南师范大学2013 年硕士论文),作者对书中佛教的宗派和僧尼进行探讨,分析佛教思想对作品构思创作的影响。针对道教的研究,如《再论〈金瓶梅〉与道教》(钟来因,《明清小说研究》1990 年第Z1 期),作者分析书中有关道教人物、词曲、意象的相关问题;《论〈金瓶梅〉的道教情结及创作追求》(杨天奇,《东岳论丛》2017 第5 期)。针对民间宗教的研究,如《〈金瓶梅词话〉中的民间宗教研究》(罗海波,四川师范大学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作者考察了书中民间宗教描写所反映的社会背景,探讨书中民间宗教的思想体系;《论〈金瓶梅词话〉的民间信仰基础及其文学再现——以“万回老祖”为例《(刘紫云,《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1 期)]。总体来说,这类关注某一种具体宗教的研究更重视书中不同宗教各自的描写情况,探讨它们各自具备的作用和意义。

通過对上述研究成果的梳理,不难看出宏观研究用整体的视角全面直观地展现书中宗教描写的大体情况,归纳提炼宗教描写的整体作用,透过这些宗教描写分析宗教与社会的交互关系,挖掘其背后所体现的宗教现实图景。

(二)微观研究

立足于宗教的要素特征,学者们聚焦宗教的某一具体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宗教要素的角度来看,《金瓶梅词话》中的宗教描写可分为思想、活动、人物等不同类别,学者们针对这些方面做了更细致深入的探讨。

1. 宗教思想方面。宗教思想是宗教的核心内容,也是宗教立足的基点和宗教信仰的内涵,不少学者撰文探讨了书中蕴含的宗教思想,20 世纪90 年代的文章中,学者们对书中的宗教思想仍持批判的态度,如《〈金瓶梅〉的宗教意识与深层结构》(魏崇新,《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 年第1 期),作者分析宗教思想对本书主题、人物及叙事结构的影响和制约。但是进入21 世纪后,学者们更关注宗教思想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如《〈金瓶梅〉天命鬼魂、轮回报应观念与儒佛道思想》(刘孝严,《东北师大学报》2000 年第6 期),作者认为书中体现的宗教思想也具备一定的艺术作用;《〈金瓶梅〉的佛教精神》(成晓辉,《甘肃社会科学》2005 年第2 期),作者肯定了佛教精神对文本创作的正面作用;《真俗二谛与明清世情小说的佛教叙事》[梅新林、申明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4 期)],作者认为该书借助佛教思想和叙事达到劝世效果;《〈金瓶梅词话〉中的因果报应》[ 魏文哲,《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1 期],作者认为因果报应是该书创作思想的一部分,对小说创作具有积极意义。针对宗教思想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于书中体现的佛教思想,探讨佛教思想在文学创作上的正负作用和价值内涵。

2. 宗教活动方面。宗教活动是宗教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各种宗教仪式活动在书中着墨较多。这一主题中对宣卷的研究最为突出,在一些研究专著中就有专门针对宣卷的探讨,如杨子华著《金瓶梅文化新解》(金城出版社 2010 年版)一书,在“说唱文化”目“明末杭州佛教说唱文学——宣卷”一章就对《金瓶梅詞话》中宝卷情况、宣卷活动有较为细致的梳理。也有学者撰文探讨这一内容,如《〈金瓶梅词话〉中的宣卷——兼谈〈金瓶梅词话〉的成书过程》( 车锡伦《明清小说研究》1990 年第Z1 期),作者论述宣卷在明代的发展状态;《论〈金瓶梅〉中的宣卷书写》[薛润梅,《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4 期],作者认为宣卷在文中描述具有文学和文献上的双重意义。学者在此既探讨书中宣卷描写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分析其文学作用。书中的丧葬仪式活动也为学者们所关注,这些丧葬仪式在一些研究《词话》的专著中亦有提到,如萧梦编《金瓶梅风俗谈》(中原农民出版社 1993 年版)一书中“人生礼仪”目“丧葬习俗”一章就有谈到。也有一些学者撰文探讨这一内容,如《论〈金瓶梅〉中僧道在民间丧葬俗仪中的介入》[张巧,《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3 期],作者探讨丧葬仪式中佛道法事的描写对小说创作和叙事的作用,分析法事的宗教功能和社会功用;《论〈金瓶梅〉中的丧葬活动及其文学功能》[刘相雨,《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 期)],作者强调丧葬活动的文学意义。当然书中涉及的宗教活动远不止上述两类,其他宗教活动学者们也有关注,如《〈三国演义〉与〈金瓶梅〉中的道教灯仪研究》( 邢飞《,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作者认为《金瓶梅词话》以文学描写的形式还原了道教仪式的行法现场,对研究道教灯仪具有人类学、民族志式的意义。总体来看,学界对书中宗教仪式活动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多的,研究内容涉及书中描述的各类仪式活动,探讨这些仪式活动描写对文学创作的意义作用以及具备的文化价值。

3. 宗教人物方面。宗教人物也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宗教的产生、传播和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词话》中涉及的宗教人物众多,在一些专著中就谈到了其中的佛道人物,如郭辉著《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书中第三章“明代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二节“明代小说中之尼僧形象”就有“《金瓶梅词话》中之尼众与闺中女性”一篇。也有学者撰文探讨了这一内容,如《〈金瓶梅词话〉中功能型人物僧、道、术士的叙事学意义》(秦晓梅,《许昌学院学报》2014 年第3 期),作者探讨宗教人物形象对情节、结构的作用;《依道点石、借佛扬波——〈金瓶梅〉超情节人物分析》[ 贺佳欢,《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12 期],作者认为对佛道人物的描写体现了明代中期佛教与道教的发展态势,这些人物的设置具备较为重要的叙事功能。总体来说,学者们研究这些宗教人物时重点关注其对文学的作用,也有透过这些人物的形象特征来探讨明代宗教人员的生活状态和宗教发展情况。

4. 宗教场所。宗教场所是宗教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书中描写到的宗教场所数量较多且同主人公西门庆一家密切相关。有学者撰文探讨了这方面内容,如《玉皇庙、永福寺在〈金瓶梅〉中的作用及其宗教文化因缘》[施晔,《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3 期],作者认为玉皇庙、永福寺所代表的宗教意象对小说的结构搭建、人物塑造以及情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宗教场所展现了晚明社会的宗教文化风貌;《〈金瓶梅〉中的永福寺》[庄逸云、李文玉,《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12 期],作者分析永福寺作为宗教场所的宗教功能和社会功能,认为文中永福寺体现了佛教的堕落,折射了晚明时期佛教世俗化的发展。学界对这一内容的研究也是探讨其文学作用和历史价值,但对其关注是不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总体来看微观研究的成果占比较大,对书中宗教思想、宗教活动、宗教人物的研究是微观研究的重点,学者们详细梳理了书中宗教描写的不同方面的具体内容,着重分析这些内容分别对小说创作起到的具体作用和影响,探讨这些内容体现的艺术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金瓶梅词话》宗教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梳理,笔者总结了近三十年来学界对《金瓶梅词话》宗教研究的几个特点。

首先,从主题内容上看,学者们有做整体性的宏观研究,探讨宗教整体同该书的关系,对书中所涉及的几种宗教皆有关注。其中归纳几种宗教的综合性研究最为突出;针对某一宗教的研究相对较少且重点关注佛教和道教,对民间宗教的关注不够。也有聚焦宗教某一具体方面的微观研究,分析宗教具体方面同该书的关系,涉及宗教思想、活动、人物、场所几个方面。其中关于宗教思想的研究比较突出,重点探讨书中体现的佛教思想如因果报应、无常等;关于宗教活动的研究也比较多,着重探讨书中的宣卷活动和丧葬活动,对其他的宗教活动也有涉及,如灯仪等;关于宗教人物的研究也不少,主要关注其中的佛道人物;关注宗教场所的研究较少且集中在佛教寺院上。

其次,从领域视角上看,有从文学视角出发探讨书中宗教描写对文本创作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其如何作用于作品的主题呈现、主线情节的设计与构思、人物命运的推动与安排、人物形象的描摹与塑造、作者叙事模式以及文本整体结构,挖掘其所具备的思想内涵、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也有从历史学视角出发探讨宗教描写背后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现实基础以及文化思潮,借此分析明代中后期社会中宗教发展的情况和特点。还有从宗教学视角出发探讨宗教描写所体现的宗教本质和社会功能,分析宗教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所起的作用。更有从民俗学视角出发探讨宗教描写所具备的文献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学者们的研究多是结合不同视角进行的,但是更重视文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对宗教学和民俗学的视角关注不够。

最后,对书中宗教内容的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 世纪90 年代早中期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对宗教持批评态度的特点,这显然是受学界“宗教鸦片论”的影响,90 年代后期以来的研究成果更多受“宗教文化论”的影响,重视宗教的文化功能,肯定宗教描写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关注宗教描写的价值内涵。

三、结语

总体来看,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金瓶梅词话》中宗教描写的研究取得了可喜和可观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应该看出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在其研究的深度和视角方面还留有继续深入研究的空间。可以扩宽研究的内容范围和研究视角,还应注意专业的系统化与交叉化,避免片面化和孤立化,研究者应该博采众长,打通学科壁垒,搜集不同专业各类有用资料,重视不同专业的结合,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推荐访问:词话 述评 金瓶梅

《近三十年《金瓶梅词话》宗教研究述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