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简析(精选多篇)

时间:2020-02-12 04:07:45 浏览量:

第一篇: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简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变化明显,自*年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来,中国的贸易差额开始了持续的正盈余。从下图可以看到,2014年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比国民经济增长快9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从*年的21.4%提高到*年的80.2%。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外贸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出现了直线上升势头。中国出口拉动战略型战略由此可见。在出口拉动下,通常会低估本币,反应在汇率上就会表现为汇率持续的上升。

中国出口和进口贸易结构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对外贸易中,分商品类别来看,中国外贸总额中“机械及运输设备”(mte)占比最大,在*年的出口中占47%,进口中占45%。

出口中第二大类是杂项制品(包括服装服饰、鞋类及小商品等),占*年中国出口总额的24.6%。杂项制品在进口中占比明显下降,只有9%。

出口较多的第三类商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占出口的比例为18%,在进口中的比例也明显下降为11%。

此外,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三大类在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均显著高于其在出口中所占份额。

加工贸易成为中国顺差的主要来源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深入以及全球制造业的重新布局,中国加工贸易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值比例维持在55%左右。*年,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和进口中比例分别为52.7%和40.6%,这显示中国有40%的进口进入了出口导向型产业,这些进口经过加工后再出口。此外,另外一组数据也显示,2014年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均在50%以上,*年这一数据为58%。

如两个表格数据,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均占去了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近几年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应是加工贸易的主力。

对比1995年以来中国的贸易盈余构成,加工贸易盈余长期以来都是中国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而在2014年之后,加工贸易盈余快速大幅增加,成为中国顺差的主要来源。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贸易盈余在1997年—2014年出于下降趋势,*、*年也出现快速增加现象。目前来看,修正顺差过大的主要手段应是提升汇率和扩大内需(消费与投资)。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积极探寻经济平衡发展(对内和对外的双向平衡)的发展道路。

根据研究数据,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对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敏感。在假定其他因素(如外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0%之后,出口总额将最终累计下降12.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累计下降16.4%和9.2%。而如果外部需求增长1%,则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将累计上升5.8%。

由此可见外部需求是影响中(本站隆重推荐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国出口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中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日本、东盟等为代表的前十大贸易伙伴国家/地区占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77.6%。

近年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在中国对外出口中的份额有所增加,而出口到日本的份额下降。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态势对于中国的外贸出口影响大。

目前国内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大多表现出对汇率较高的依赖程度,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制造业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主要采取价格为竞争手段,人民币升值无疑对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带来挑战。在这种压力下,预计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步伐将加快。

第二篇: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摘要:本文阐述了香港回归中国后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揭示出其发展的一些特征,总结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些启示。同时,通过对香港对外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分析,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香港 对外贸易 影响因素 前景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占世界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提高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而地处中国南大门的香港,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人口约690万,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经济体之一。香港不仅拥有世界上最优良的深水港,货柜港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
香港是世界第十四大银行中心、是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
香港的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香港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可自由兑换兼且稳定的货币、稳健的财政储备,以及低税率的简单税制。所有这些优势使香港成为全球公认的最自由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二、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香港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个奇特的例子。在殖民地的背景下,加上中港之密切联系,形成了香港特有的中西交融文化。因此,香港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受到西方经济的影响,亦同时受到内地的影响。

和亚洲其他国家比较,本地资金在香港的作用相对地较外来资金小,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香港的外资银行无论在数目或实力上都压倒性超越华资银行,而英资在电讯、航空及其他公共事业方面均有垄断地位,这和香港的殖民地历史不无关系。香港的工业是以“三头向外”的形式建立起来的。天然资源的贫乏、人力及租金成本之高涨和本土市场之细小并不足以支持工业完全依靠本土,于是香港被迫发展为极度依赖外地进口加工工业的地区。

2014、2014、2014年香港总体商品贸易总额及比较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资料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统计局。

从上图可以看出,香港在2014年到2014年的五年间,总体的商品交易是逐步上升的,无论是进口、出口还是转口商品,都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是,商品的贸易逆差额也在逐年增加,差额占进口百分比也同样在不断上升。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香港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

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2014年首五个月的商品整体出口货值较2014年同期上升17.0%。其中转口货值上升17.2%,而港产品出口货值亦上升9.0%。同时,商品进口货值上升15.8%。2014年首五个月录得有形贸易逆差1,593亿元,相等于商品进口货值的10.7%。2014年首五个月与2014年同期比较,输往大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货值均录得显着升幅,尤其是泰国(升46.4%)、印度(升34.6%)、台湾(升28.3%)、德国(升20.8%)、韩国(升20.8%)和内地(升16.8%)。同时,输往一些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货值则录得跌幅,尤其是英国(跌3.7%)。

香港政府表示,商品出口明显回升,主要受亚洲区内贸易复苏所带动。欧美市场虽然略有相对改善,但复苏速度仍然颇为缓慢。

环球经济持续复苏,尽管速度缓慢且步伐不一致,仍应在短期内继续有利环球以至香港的外贸表现。然而,发达国家能否持续增长仍存在不明朗因素,并继续对外贸环境构成风险。除了日本事故对供应链的干扰或会在未来数月继续影响贸易往来之外,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美国复苏进程不稳、亚洲区收紧政策,以及中东和北非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也是一些应该考虑的因素。

三、香港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

(一)主要有利因素

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世界贸易的进一步扩展,外部需求的增加有利于香港转口贸易的增长。香

港是具有高度开放的自由经济体系,全球经济的表现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置身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大环

境中,香港的对外贸易也将减慢增速。

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经济融合度不断提高,内地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稳定增长将带动香港对外贸易量的增加。中央政府关心和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经济内部动力增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香港的贸易政策一直以来都是致力于推行自由、开放及稳健的多边贸易制度。香港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对经济事务尽量少干预。一些政府官员把这种政策称为“积极不干预”政策,以区别于什么也不管的“自由放任”政策。所谓“积极不干预”政策,意思是政府尽量不去干预经济事务和市场机制,为工商业提供最大便利。

但实际上香港政府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干预,而这种干预主要是基于国际协议的责任承担及出于健康、安全、和治安的考虑。

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比较,香港对贸易的干预程度极低。例如它没有对任何出口提供补贴,它也没有为任何行业提供保护,以应付入口货品竞争。所以,香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落实自由贸易政策的地区。

中央政府为了帮助香港经济复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达成“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开放让更多旅客访港,而且促成香港与珠三角在未来的分工。香港专注金融与物流,而广东则专注制造。中央政府支持兴建“港珠澳大桥”,在巩固香港作为华南物流中心地位的努力上是重要的一步。

(二)不利和不确定因素

国际油价存在进一步走高的风险,油价高位震荡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影响香港对外贸易的增长。油价的高涨推动了通货膨胀,增加了生产成本,加重物流运输业的负担,减少世界最富裕国家的消费支出,一定程度对世界贸易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对香港的转口贸易及港产品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美国经济放缓幅度一旦超过预期,实现硬着陆,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不利于香港的整体出口。美国是香港转口贸易和港产品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消费欲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香港的整体出口。

香港离岸贸易越来越普遍,国际买家采购网络北移,内地港口的竞争力不断提升,香港为内地产品提供转口的优势逐渐消失,一定程度上影响香港的贸易转口。

四、香港对外贸易前景分析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输美货品的配额限制将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取消,中国已将逐渐开放内地市场给海外包括香港出口商;
出口商将可享受大大增加的市场空间和更简单的出入口程序。同时,香港与中国内地的经济息息相关,香港的产业结构也将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进行调整,有利于香港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并为

此采取一系列措施,都为香港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种种利好香港经济发展的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香港的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尽管普遍看好香港对外贸易的前景,但也应看到香港贸易业仍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比如:欧盟制订反倾销的贸易法规;
海外买家对健康和环保等方面的日益关注,令出口商为满足有关要求而增加成本;
中国对加工贸易的新政策;
中国内地以及亚洲其它地区出口商的激烈竞争等。

面对竞争,香港商家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灵活性。为扩展业务和持续发展,出口商更需要重视对“买家组合”的监管和风险管理。中小型企业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在中介贸易中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运用电子商贸等技术,减少成本。港商在采购、设计、服务、对客户的快速反应方面互相配合,建立中小型企业的策略联盟。

五、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贸易相互依存,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只是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一个缩影,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还是好的,前景也比较乐观,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香港的对外贸易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靠创新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要在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都加入创新和科技的要素,留意世界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毛艳华. 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香港特别行政区统计局信息网.

第三篇: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合作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支柱的多边贸易合作,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贸易合作以及中新、中智、中巴双边自由贸易合作,体现了我国的对外合作的三个层次。尽管成就非凡.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对外贸易在不少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问题.还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

正文

改革开放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随后的外贸体制改革使中国对外贸易获得高速成长.并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的强劲增长。根据wto的统计.我国货物贸易额、货物出口额2014年全球排名第4位.货物进口额排名第3位。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一.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

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

尽管成就非凡.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对外贸易在不少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问题.还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

1. 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

2.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需转变。

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差距。1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不高。2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3.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利润。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此,既要以“平常心”看待,又要采取有效的办法积极应对。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仅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

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位次不断提前;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也不断改善,经济开放度(外贸依存度)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市场分布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积极应对,重点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协调增长

2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3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4 追求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1〕丁冰. 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2〕姜鸿.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第四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014-10-13 10:30:12|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国际经济形势。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的增长,进入了调整期;
日本经济连续多年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受美、日经济拖累,欧盟经济微弱增长。“9.11”事件更使已经疲弱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进入全局性调整和景气低迷状况。国际贸易增速急剧下降,中国周边的许多亚洲国家出口出现了负增长。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201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势而上,出口和进口贸易实现了均衡、稳定增长。进出口总值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097.7亿美元,同比增长7.5%;
其中出口2661.5亿美元,增长6.8%;

进口2436.1亿美元,增长8.2%;
贸易顺差225.4亿美元,下降6.5%。

同2014年进出口增长31.5%、出口增长27.8%的高增长速度相比,2014年进出口尽管增速明显放缓,但全年发展情况比年初预计的要好。一是2014年进出口贸易达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外贸年均增长7.5%的速度,并略高于当年国民经济7.3%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是中国进出口远高于当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更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增速,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三是贸易顺差继续

保持较高水平,为国家外汇储备突破2014亿美元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4年中国货物贸易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对外贸易前高后低,年终出现增势。全年出口和进口月度增长情况是:出口呈u字型或马鞍型走势,发展速度不平衡。前4个月每月出口均达到10%以上的较高增长(1、2月份消除节日因素影响合并计算月均增长13.4%),从5月份开始转入低速增长,其中6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11月、12月则连续大幅回升,分别达到8.4%、11.5%的增长速度。进口增长速度则从2月份开始逐步回落,10月和11月还出现

了负增长,12月份则实现了4.6%的增长。全年进口和出口基本上保持了均衡发展。

2.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4.6亿美元,进口641.2亿美元,分别增长25.4%和22.1%;
占进出口总值的21.7%,比2014年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187.9亿美元,进口1205.2亿美元,分别增长12.8%和17.2%;
占进出口总值的46.9%,上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上述两类商品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全国对外贸易的增长,而且使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传统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尽管绝对值仍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乏力,服装、鞋出口分别仅增长1.5%、2.5%,玩具出口则下降7.4%。进口方面,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成品油进口2145万吨,增长18.9%;
原木进口1686万立方米,增长23.9%;
铁矿砂进口9231万吨,增长31.9%。受国际市场价格走低的影响,成品油、木材、粮食、钢材等进口数量增加较多,但进口金额增幅相对较低;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641亿美元,增长22.1%。长线商品、敏感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规模得到初步控制,进

口增速过快的压力有所缓解。原油进口明显减少,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14.2%和21.5%。

3.对俄罗斯、非洲及拉美出口增幅显著,对美国和香港地区出口增幅较低,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受各贸易伙伴进口需求变化的影响,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有所调整。美国经济滑坡对我出口的影响最为明显,全年对美出口542.8亿美元,对香港地区出口465.5亿美元,分别仅增长4.2%和4.6%,均低于平均增速,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下降0.5和0.4个百分点。但是,对俄罗斯、非洲、拉美出口增幅显著,分别增长

21.4%、19.1%和14.6%,出口比重分别上升0.1、0.3和0.2个百分点。另外,对韩国、日本和欧盟出口

保持了平稳增长,分别增长10.9%、7.9%、7.1%。

4.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同步增长,进口增幅高低不一。一般贸易出口1119.2亿美元,增长6.4%;
加工贸易出口1474.5亿美元,增长7.1%,两者增幅差别不大;
占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2.1%、55.4%。一般贸易进口1134.7亿美元,增长13.4%;
加工贸易进口939.8亿美元,仅增长1.5%。由于进口关税调整

和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持续低迷,这可能将影响加工贸易的出口后劲。

5.各类企业出口发展不平衡,民营企业增势强劲,国有企业出口下降。国有企业出口进一步萎缩,全年出口1132.3亿美元,下降2.8%;
占出口总值的42.5%,同比减少4.2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332.4亿美元,增长11.6%,占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
民营等其他企业出口持续强劲增长,全年出口196.9亿美元,增长47.8%,占出口总值的7.4%,上升了2

个百分点。

6.沿海主要地区出口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浙江、山东两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8.2%和16.7%,比全国增幅分别高11.4、9.9个百分点。江苏、天津、上海和福建出口增幅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大省广东经过积极努力,下半年出口形势出现好转,从8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保持回

升势头,全年出口增速达到3.8%,为扭转全国出口增速下滑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中西部地区出口发展差异较大,其中青海、山西两省在全国增长最快,分别增长33.1%、18.7%;

新疆、内蒙在全国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44.5%和35.4%。

7.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国别地区构成略有调整。2014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仅为80.1亿美元,但因进口调控和出口反弹,下半年实现顺差145.3亿美元,比上半年增长81.4%。全年顺差225.4亿美元,

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维持了较高水平。

与主要国别地区贸易平衡的基本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香港地区和美国仍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台湾省和韩国。与上年相比,顺差增加的主要国别地区有香港地区、英国、日本等,

对美国的顺差有所减少;
逆差加大的主要有台湾省、俄罗斯、德国等,对韩国的逆差有所减少。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14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但依然呈现逆差局面。其中,对外服务贸易出口额333.4亿美元,进口额392.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和9.0%,服务项下逆差达到59.3亿美元,同比增加6%。从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构成看,运输和旅游仍然是我国涉外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其合计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量的65%,与上年持平。此外,从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具体情况看,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比增速均超

过了20%,高于其它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预计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近期我国服务贸易项目进口增长速度仍将快于出口的增长,服务贸易项目逆差将呈扩大趋势,逆差局面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经济参考

报》)

第五篇: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4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4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从目前情况看,2014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只要不出现大的外部冲击,再度出现危机或“二次衰退”属小概率事件。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其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旧疾未愈,又添新伤,更加凸显了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下调至4.0%。2014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

一是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欧洲银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必将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新的重大冲击。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有所恢复,但总体呈现政策支撑效应减弱、传统增长动力仍较疲弱、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的格局。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会削弱经济增长动力,“流动性陷阱”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制约。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三是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相继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性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今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价格“高烧不退”,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持续整体走高。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22.4%、

9.7%、7.3%;
美国、英国分别上升3.9%和5.2%,欧元区连续十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调控目标。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宽松货币政策。英国已经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维持低利率并将重启长期再融资操作,美国宣布将低利率水平维持到2014年中期,并推出4000亿美元规模的扭曲操作。土耳其、巴西等部分新兴国家货币政策也从抑通胀向促增长转变。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增大,大宗商品市场可能频繁大幅震荡,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非经济因素干扰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可能进一步影响相关国家社会稳定,一些国家通胀、失业、社保等问题和两极分化加剧相互叠加,可能导致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去年以来,英国、德国、希腊、法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爆发大规模群众抗议示威或骚乱。近期,旨在声讨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占领华尔街”示威游行,短短两个月已蔓延至四大洲1500多个城市。此外,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仍在持续,

直接影响全球石油稳定供应。

五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六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4年10月至2014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势必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补库存效应减弱,明年外需有可能继续萎缩。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持续恶化。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年初70左右一路下跌至9月份的45.4。欧盟迫于主权债务危机,各成员国不得不紧缩财政,既制约经济复苏,又将不可避免影响社保、养老等福利支出,削弱消费者支出意愿。9月份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为负19.1,为25个月来新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也将抑制需求增长,制约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市场。今年前9个月,巴西进口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

二是融资难度增大加剧外需萎缩风险。欧洲银行系统受主权债务危机牵累陷入困境,各家银行纷纷收缩业务范围、降低风险忍耐度,造成信贷银根紧张、融资输血功能受阻,贸易融资深受影响,加大外需萎缩风险。美国银行业也远没有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速放缓减少了贷款需求,低利率降低了投资回报,市场波动加剧增加了投资风险,加强监管抬高了经营成本,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金融系统不稳定将是影响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数。

三是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尽管今年以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案值有所下降,但摩擦强度不减,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屡遭滥用,政策性和体制性摩擦更加突出。部分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与选举政治周期叠加,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形形色色的“中国责任论”层出不穷,要求中国承担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国际责任。

四是非经济因素可能对中国外贸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企业开拓中东市场以及稳定石油供应的影响仍不容忽视。近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不排除个别国家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从而影响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此外,“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走向仍不确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一运动对我国经济乃至外贸的影响要密切关注。

从国内看,保持我国外贸平稳发展既具备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也面临成本上升等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必将对中国外贸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撑。同时,我国外贸传统比较优势依然存在,新的竞争优势逐步形成,市场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成长,特别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磨练和洗礼,抵御风险、拓展市场和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是,国内一些制约外贸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叠加,外贸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加。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贷款利息、厂房租金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挤占了企业利润,致使外贸企业尤其是小微型外贸企业不堪重负。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导致有单不敢接、不愿接,也将加大结构调整难度。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出口利润指数由今年4月份的106.9降至9月份的101.2。利润下降导致企业技改、研发、品牌等环节投入不足。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比2014年可能有所回落。在国内能源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支持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有望继续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
注重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地区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地扩大进口,为企业扩大进口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继续为全球贸易平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访问:对外贸易 发展状况 多篇 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简析(精选多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简析(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