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农旅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

时间:2021-05-25 09:55:11 浏览量:

赵无忌 黄月玲

【摘   要】 受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旅游+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产业兴旺的业态,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通过对阳朔县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演变与融合发展现状,探究县域全域旅游时期农旅融合与创新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 农业旅游;乡村旅游;产业融合;阳朔县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12-0009-12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rural, travel + agriculture as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a prosperous industry formats, is to speed up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yangshuo county agricultur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to explore the county farmers global travel period fusion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industrial integration; yangshuo county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要求: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发展业态,是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融合与产业升级发展和农民增收等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作用。阳朔县,隶属广西桂林市,是传统旅游目的地桂林的经典旅游构成单元,也是我国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近年来,阳朔在乡村旅游扶贫中,还成为了广西农旅融合发展和规模化产业发展助推扶贫发展的典范。研究其乡村旅游进程中农旅融合发展演变,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持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国内乡村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加速县域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及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阳朔农旅融合发展的背景

1.1  旅游发展

旅游业在阳朔已经发展近40多年。1973年,桂林被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伴随桂林-阳朔漓江游成为桂林旅游的经典线路,阳朔也成为桂林旅游最早的县域旅游单元。阳朔旅游发展初期,客源主要来自欧美的背包客。80年代后,为进一步促进阳朔旅游业发展,地方政府对阳朔西街一些古建筑进行了整改、修复,不断对旅游资源和景区进行开发,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和产业供给。21世纪以后,为加快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及旅游发展,形成了县城、月亮山、遇龙河、兴坪等经典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中国旅游名县”、首批“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及WTO推荐的“休闲度假最佳旅游目的地”。阳朔经济社会统计年鉴显示:80年代阳朔旅游发展初期接待游客仅5846人次;2000年旅游接待人次为240万,旅游收入为1.85亿元;截止2019年底,阳朔县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1751.95万人次,旅游总消费242.32亿元,旅游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核心产业。

1.2  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

阳朔位于亚热带地区,农林物产丰富,农业资源载体类型多样,全县土地总面积1436.91平方千米,气候和地貌,利于农业多样化生产。主要农作物及农产品有水稻、砂糖橘、茨菇、金桔、苗木花卉、茂谷柑、玉米、花生、柚子、柿子等,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域。2010年,阳朔县获得第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创建了9个自治区、市、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017年阳朔获批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重点推进和创建了多个金桔、砂糖桔、茶叶及花卉苗木等农业示范基地,建立了多个农业综合标准体系。县域在全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加速推进了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旅游平台为农业、农民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带来发展新面貌新机遇。

2  阳朔县域乡村农旅融合发展

2.1  农旅融合发展现状

优越的乡村田园风光、农业资源与自然条件助添了阳朔旅游的发展。阳朔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搭建了平台,全域旅游示范建设加速了县域农旅融合发展。从早期的山水旅游开始,以乡村农业资源为基础,乡村田园风光、生态环境、民俗文化构成了阳朔乡村旅游主要内容。近年来,政府对农业资源旅游开发的大力扶持,旅游发展实施“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依托经典旅游目的地品牌,充分利用乡村的农业资源,鼓励农民与旅游融合开展生态园农业、体验式采摘,农家乐与民宿发展。使得阳朔乡村旅游从初期的自发式经营进入政府主导,积极扶持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阳朔所辖9个乡镇中,依托农业资源开发旅游发展的代表性村镇及其农业资源基础能充分结合自然资源,发挥各镇优势,坚持政府领导,形成产业链,创造适合自己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在丰富阳朔旅游的同时,带动了县域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就业和农民收入,促进了县域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2.2  阳朔农旅融合发展与演变过程

2.2.1 初期:乡村农业、农村的初级观光  阳朔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阳朔县主要是桂林漓江旅游的一个中转站,以接待一些外国背包客观光为主,乡村田园风光、村镇风貌是构成其游览观光的主要内容,但停留时间短。调研过程中针对经历过早期旅游的居民访谈显示,阳朔旅游主要集中在遇龙河、大榕树一带的几个自然风光较好的区域,乡村农业以自然状态为主,没有专门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休闲娱乐项目谈不上,九十年代开始出现零星的村民农家乐经营,经营和服务是自发的市场行为。

访谈对象:高田历村的陈氏夫妇。内容总结:“八九十年代农村游客不多,主要从桂林坐船下来,人多的时候卖点水、土特产,很多外国人喜欢玩帮带个路;90年代初,我们夫妇两与村里其他5户村民借助高田的旅游资源开了第一批农家饭店。服务员全是自家人和村民,也没有受过专业的服务培训,但菜全是我们自家种的,地道的农家美食,能让游客尝一尝我们的农家特色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些年过去了,也让我们村富起来了。”。

2.2.2 发展期:乡村农旅融合形式、内容逐渐丰富  进入九十年后期尤其二十一世纪以后,阳朔旅游产品开发日益丰富,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景点、旅游项目和旅游形式如攀岩、热气球,农家庄园,悠闲山庄,果园采摘、步行游、骑车游等等。阳朔的国内旅游市场和近距离客源旅游需求,促进了乡村旅游需求和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农业观光、田园观光的基础上,出现了以农果采摘、特色餐馆、休闲山庄,政府也开始鼓励当地居民发展乡村旅游,并提供支助,餐馆、休闲农家乐、休闲山庄等档次和服务逐渐提升,农家乐和民宿迅速发展起来。

访谈对象:地方导游徐女士(村民)。“我是小学三年级文化,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获得了当地政府颁发的临时导游证,开始接待一些外来游客,并进行讲解。我带领外来游客欣赏漓江、月亮山、大榕树以及遇龙河景区。当时的乡村旅游消费主要是自家的土特产,价格也不高。后来慢慢发现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于是自学外语,现在也能轻松地跟外国游客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她的影响下,许多村民开始效仿,慢慢的大家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她还表示政府也会定期为他们举行培训和能力考核,让当地村民导游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2.2.3 农+旅业态融合快速综合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阳朔已经成为桂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旅游产品日益丰富,重视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印象刘三姐、商业街、民宿等成为阳朔旅游的地方品牌。以七仙峰茶园、金桔特色产业种植示范带、苗木花卉示范带为特色的地方农业优势资源的规模化发展,伴随着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规模和旅游扶贫、增收功能日益显著,农民、农村和农业资源与旅游发展的融合加快,在观光、采摘的初期旅游基础上逐渐升级,出现了以体验、教育和休闲、度假等农业+旅游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旅游发展注重标准建设和规范管理。如阳朔县阳朔镇骥马村委的一个自然村矮山门村,组建成立了阳朔县首家农家乐合作社—矮山门村农家乐合作社,合作社自2014年4月成立,到2016年8月,先后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合作社经营户均纯收入10万元。加盟合作社的农家乐共有13家,经营成员63人,拥有标准化的厨房13间,客房57间,床位158张,能同时接待用餐86桌,近900人。

访谈对象:农业局工作人员。阳朔县采取“重点打造一批,巩固提升一批,辐射带动一批”的“1+1+1”工作模式。这几年我们政府积极实施资源整合和旅游脱贫途径。阳朔县安排23个贫困村每村40万元,采取入股漓江景区公司和遇龙河景区公司分红,沿岸农户每年能享受景区收入总额10%的分红,同时,大力推动“党建+民宿”融合发展,加大投资古建筑、古民居、古道等的保护修缮;其次,大力发展“基地+”模式。培育特色产业,提高脱贫实效。通过产业奖补、小额扶贫贷款在阳朔百里新村金桔、漓江东岸柑桔、福利万亩果蔗等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鼓励扶持贫困户新种植和低产改造砂糖桔、金桔、沃柑、百香果等7000多亩,新建福利镇屏山村1000亩砂糖桔,兴坪镇西山村600亩百香果等百亩以上贫困村连片特色产业基地8个,实现水果种植面积30余万亩。

2.3  阳朔农旅融合发展评价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的体验需求变得多样化。城市人群掀起了“回归乡村”“寻找乡愁”的活动。在此背景下,农业旅游成为了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阳朔县农业资源丰富,“农业+旅游”的经营模式,从初期的田园观光到农业观光、果园采摘、农业教育、农家乐、农家旅馆、特色民宿等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逐渐丰富,从初级观光消遣到体验、度假、教育和文化、生态、康养以及民俗、节庆旅游的融合发展,产业逐渐升级,经营和服务逐渐走向规范,是我国国内县域乡村旅游農旅融合发展的典范,近年来,农业基地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县域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旅游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应成果显著。

3  阳朔农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主体的市场经营服务意识滞后,产业化经营效益低

在政府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下,当地居民以不同的形式经营和参与乡村旅游。在笔者访谈当中,当地居民经营仍然停留在农家乐和花果园的初级观光和采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旅游服务意识不强,缺乏经营管理理念和相关知识,经营方法、技术比较落后。无论是服务、厨艺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偏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农业旅游产业化经营能力;乡村民宿经营大部分以家庭经营为单位,较为分散,基础设施较差,品质相对较高和经营相对较好的的主题特色、休闲度假民宿则大多是外来投资者经营。本地居民普遍缺乏资金,参与的农业旅游经营水平不高,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旅游规模发展没有相互促进,制约了当地农业+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县域整体乡村农业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3.2  农业休闲旅游产品与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创意不足

阳朔农业旅游发展时间虽长,但当地居民对市场的反映不灵敏,后续开发能力不强,富有吸引力的产品不多[2]。乡村旅游产品多以“采摘、农家乐、民宿”等形式为主,农业休闲娱乐项目过于简单,总体上缺乏创新,没有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不足,停留在大众消费,且雷同,季节性较,市场竞争激烈。提供给游客的休闲娱乐的活动种类少,档次低,缺乏体现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的旅游商品的开发,体验性、教育性、文化创意等升级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农业产业化+旅游中产业链短,没有形成综合体开发模式,整体旅游经济效益受限。

3.3  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化是个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农村的生态环境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自从阳朔大力鼓励乡村农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以来,部分地区为了短期收益,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尤其节假日游客的大量涌入超过了地方生态的承载力,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对于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空气质量下降;旅游噪音污染使得原本宁静的乡村生活被打破,部分游客和当地村民的不良习惯,随意乱丢垃圾,使得污染物堆积,破坏了乡村风光的美观,因此如何保证旅游人次增加带来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对于追求经济发展的县域来说是一个博弈难题。

4  阳朔农旅融合创新发展

4.1  创新管理和经营意识

阳朔的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较早,农业资源在旅游业开发应用有一定基础,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体系,但产品低端、同质,人均消费低,产生效益不高。乡村农业旅游发展中,政府、企业、当地居民、游客都是旅游发展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在农旅融合发展中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承担不同的职责,在农旅融合中不同角度提供旅游发展协同作用,促进乡村旅游中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深度开发,高质量发展和综合效益实现。县域旅游和民宿旅游中出现了很多创新产品和经营意识,但大多数乡村农业旅游产品和经营意识滞后。因此阳朔的地方政府在乡村和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仍然很重要,主导创新向乡村空间地域扩展,将创新发展的理念灌输到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管理和经营中。政府应做好总体规划,加强引导,营造创新环境,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推动企业、公共部门、研究开发机构、教育培训、金融等创新系统建设和形成,与农业及旅游协会组织、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在参与地方旅游发展中协同发展,鼓励从事旅游经营和接待的村民学习和创新,为企业、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展有效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在农业旅游经营和开发中创新旅游经营意识、服务内容。

4.2  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农旅融合是乡村旅游中依托农民、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旅游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发地方农业资源、利用好农村环境资源和农民人力资源,借助旅游平台实现旅游富民和乡村振兴。需要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三农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品升级、可持续旅游市场发展。首先,旅游经营模式,如发展初期的政府主导模式或村民受市场和利益驱动出现的自主经营接待模式到引入公司或企业、村寨集体、合作社等合作开发经营模式,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适应性,阳朔各个村镇在农产业资源旅游开发中可以分析比较各种模式优劣性进行适应性分析,选择有利于地方农业旅游发展的模式。其次,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模式。阳朔是国家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示范县,需要加大三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新和实践探索农业公园、农业综合体等农旅融合规模化、集群化旅游发展,通过现有的特色产业区域带动村落的综合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建设和产品创新升级,实现乡村振兴。

4.3  创新产品开发,加大三农资源与旅游、科技、文化、教育的相互融合

阳朔的农业资源和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全县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但乡村旅游和接待的整体水平没有竞争优势。在以后的发展中,首先应关注乡村旅游产品的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旅游项目上推陈出新,注重景观小品环境打造,让乡村旅游摆脱单纯的娱乐性, 由求美、求乐向求新、求知拓展[3] 。其次,在创新旅游产品上,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经验,结合市场需求挖掘和丰富地方文化元素,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生活、农村建筑、风俗习惯、民族风情、节庆文化和饮食文化等乡土文化载体,创新产品开发和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打造出属于自身的特色品牌,改变村镇当前的旅游发展瓶颈,提升市场吸引力。第三,在发展旅游上,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科技和信息技术进步,进行产品创新开发、管理和营销,构建阳朔农旅融合管理和营销平台[7]。

5  结束语

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以三农资源为基础,促使农旅融合创新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业经济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发展中,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提升经营者的创新发展意识和水平,将休闲旅游和创意农业结合起来,促进县域乡村休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阳朔可持续旅游发展中,农业资源和环境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但旅游经营中受经营主体和游客影响使得生态又十分脆弱,因此,农旅深度融合过程中,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准则,创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联动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媒体宣传,实现农旅融合的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游运琦.农旅融合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策略研究—以贵州       六枝特区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 馬 亮,颜亭玉.乡村旅游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32):404-408.

[3] 廖凡茗,李凯华.阳朔乡村旅游新发展对策探讨[J].市场论坛,        2014(02):102-104.

[4] 翁媛媛.产业融合环境下创意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的联动发       展[J].农业工程坛,2018,8(12):106-108.

[5] 郑嫣然,斯 震.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策略.[J]. 中      国林业经济,2017,(2):83-86+90.

[6] 罗春燕.“旅游富民”战略下的农业旅游经济转型发展[J].江苏      农业科学,2017,45(21):333-336.

[7] 刘鹏凌,吕长勇,方巧玲.安徽省旅游产业效率测度分解与时       空演变[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0,42(03),87-93.

(编辑:赫亮)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乡村旅游 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效率研究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年12期)2020-12-28简析经济发展的乡村旅游管理策略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17期)2020-12-21泰州市溱潼镇乡村旅游深度发展探析绿色科技(2020年13期)2020-12-15龙岩市永福镇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乡村科技(2020年8期)2020-05-26乡村旅游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意义中国市场(2020年32期)2020-01-04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17期)2017-07-24黑龙江省“大亚布力”全域旅游开发与建设研究对外经贸(2017年4期)2017-06-09产业融合背景下体育与旅游互动发展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7期)2017-04-10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全域旅游视角下云南“大香格里拉”旅游发展探究当代旅游(2016年6期)2016-09-30

推荐访问:县域 振兴 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农旅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