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的认识——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谈起

时间:2020-06-29 15:01:30 浏览量:

 浅议对“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的认识——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谈起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了很多新的景象和特征。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两个理论体系,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性与过程长期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性与发展曲折性的统一。

  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理论的提出

 (一)“两个必然”理论的提出。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相互依存与斗争的过程,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的结论,即“两个必然”的思想: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第一次科学的经典表述。

  (二)两个决不会”理论的提出。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精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历程,作了经典式的概述。序言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就是“两个决不会”理论思想。“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

 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理论的辩证关系

 (一)“两个必然”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包含着“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两个决不会”运动的最终结果。马克思在论述“两个必然”时进行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他既阐明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到的非常革命的作用,也阐明了资产阶级在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消除的矛盾,把整个资产阶级发展的过程诉诸于文字呈现出来,并阐述了资本主义在当时的具体状态及其当时所达到的发展阶段,这些都内涵着“两个决不会”的思想。马克思的充分论证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趋势,以事实与逻辑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最终结果,“两个必然”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终结局。

  (二)“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丰富和发展,具有相对的性质。马克思运用其否定性的辩证法来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期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须达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本性的条件才有可能,把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相结合,才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完整阐释。同时,“两个决不会”也具有相对的性质。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进程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但是历史的进程是一切因素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针对一个具体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对其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除了生产力的发展之外,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以及国际形势。人类社会的发展除了普遍规律之外,还存在着特殊规律,是必然性与选择性的统一,人类有史以来的事实已经证明来了这一点。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及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二战结束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特别是二战结束后的这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科技水平大幅度上升,生产工具不断创新,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从而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发展。

  2.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以及分配关系等方面。在所有制关系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法人股份所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使得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更加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新的空间;在劳资关系方面,资本家及其代理人通过采取职工参与决策制度、终身雇佣制度以及职工持股制度等等措施,对劳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调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在分配关系方面,发达国家为了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人阶级的购买能力,从而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

  3.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家不再只是充当资产阶级的“守夜人”,而是更多地参与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加强了资产阶级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控制力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公民的权利不断得到重视和扩大;改良主义政党在整个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这些变化使得公民的权利越来越得到保障,公民能够利用对国家权力部门的监督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从而使阶级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也就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虽然二战结束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资本主义新变化也并没有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虽然资本主义国家推进了“国有化”进程,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所谓的“股权全民化”,“但是,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

  ”而且社会福利其实只是工人们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的极少部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实质,因而也改变不了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和现实。并且,虽然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有化以及通过计划调节来调控经济,但是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没有改变,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无组织性,也就根本逃脱不了由于生产相对过剩而造成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厄运,而且随着全球化浪潮和金融资本在全球的扩张,这种经济危机必将扩大到更广的世界范围,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是违背而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一般的规律。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又表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从表面上看,这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给资本主义判的“死刑”(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以及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判定的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阶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很多人认为资本主义是不会灭亡的,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状态”。但是,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良是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的。因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并且,这些在资本主义新变化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的体现,已经包含了另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的一些特征,因此,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是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远了,而是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近了。因此,资本主义依然会必然灭亡,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因此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是违背而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在其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在这些变化和调整中也呈现出了许多更高级社会形态的一些特征。由于这些调整,资本主义为其生产力营造了新的生存空间,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但是,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它只是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框架内对某些社会关系作了调整和改良,因而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而也就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那就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否定“两个必然”的真理性

 我们应当承认,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确实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包括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上层建筑和法制、社会管理、运行机制等多个层面,特别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阶级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管理体制、宏观调控机制、意识形态与民主制度,以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矛盾等,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社会生产力层面看,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仅没有停滞,反而有很大发展。战后发生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新部门、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增长的速度比战前要快得多,从而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仍居中心和支配地位。

  (二)从生产关系层面看,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但它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围内进行了重大调整。股份制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干预作用,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占有的局限性。马克思谈到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局限性时曾说过:“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并指出,股份公司的出现标志着“作为私人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的扬弃”。

  (三)从阶级状况层面看,产业结构、阶级结构以及劳资关系都出现了新变化,劳资矛盾在继续深化中趋向总体缓和,社会在多重危机的挑战中呈现出全局性相对稳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已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以金融、信息和其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也迅速崛起。

  (四)从上层建筑和法制层面看,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已是趋向成熟的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多党议会民主制度相当稳定,一般能按法律规定遵守“游戏规则”,定期通过选举平稳地轮流执政。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相当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

  (五)从社会管理层面看,当代资产阶级提出了较完整的“社会安全”、“社会机制”理论,普遍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保障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地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六)从国际层面看,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创造了大量新产品、新技术和劳动服务,拓展了贸易空间,导致了生产经营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的进程。

  我们肯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不否认这些新变化强化了资本主义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大再生产能力,但据此否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却是不能接受的。主要问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不管国家对经济是采取自由放任,还是采取计划干预形式,其制度基础都是私有企业制度,政府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私有企业活动的基础上安排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私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正常进行,是为了资本积累能够得到可靠的保证。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垄断形式,资本主义都不可能改变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贪婪,都不可能消除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及其对生产力无限发展趋势的限制。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所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和否定马克思主义

 “两个必然”的真理性。

  五、小结

 理想和信念必须植根于科学的认识基础之上,既不要忽视“两个决不会”,又要坚信“两个必然”。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就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而言的。至于这一“代替”如何实现、在多长时间内实现,他们则认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演进过程的“长期性”统一起来,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它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统一起来,将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与历史结局的“指向性”统一起来,既坚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又要看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做坚定而清醒的共产党人。我们必须全面辩证的把握:坚信“两个必然”,不要忽略“两个决不会”,不要做急躁冒进、拔苗助长的蠢事;面对“两个决不会”,不要忘记“两个必然”,以免迷失方向、丧失信心、走人歧途。因为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发展的曲折性是统一的,“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我们辩证的分析它,因此,在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新的发展和较强的生命力,既要坚定地相信

 “两个必然”,同时又要牢记“两个决不会”,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推荐访问:两个 资本主义 谈起

《浅议对“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的认识——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谈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