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狮区间报告(修改)

时间:2021-06-04 10:53:08 浏览量: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4 04 标段(铜山路站 ~狮子山站区间 )

 岩土工程勘察 中间资料

 (详细勘察)

  中 航 勘 察 设 计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2014 年 12 月 24 日

 资质等级:综合甲级

 证书编号:

 010012- - kj

 合同编号:

 142202074

 报告编号:

 KC1- - 20 14- - 145 5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4 04 标段(铜山路站 ~狮子山站区间 )

 岩土工程勘察 中间资 料

  (详细勘察)

 总

 经

 理:

 刘

 宁 总

 工

 程

 师:

 王笃礼 审

 定

 人:

 王笃礼 审

 查

 人:

 张建青 复

 核

 人:

 王瑞永 项 目 负 责 人:

 李建光 技 术 负 责 人: 韩

 非 报 告 编 写 人:

 郑伟龙

 中 航 勘 察 设 计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2014 年 12 月 24 日

  目

 录 一、文字部分

 1

 前

 言 ................................................................................................................................. 1

 1.1

 工程概况 .................................................................................................................. 1

 1.1.1 全线概况 ......................................................................................................... 1

 1.1.2 工点概况 ......................................................................................................... 1

 1.2

 勘察等级及勘察目的、任务 ................................................................................... 2

 1.2.1 勘察等级 ......................................................................................................... 2

 1.2.2 勘察目的、任务 .............................................................................................. 2

 1.3

 勘察依据 .................................................................................................................. 3

 1.3.1 国家标准 ......................................................................................................... 3

 1.3.2 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 ...................................................................................... 3

 1.3.3 参考文献 ......................................................................................................... 4

 1.3.4 其他主要依据 .................................................................................................. 4

 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 5

 1.4.1 勘察工作方法 .................................................................................................. 5

 1.4.2 勘(钻)探工作布置原则 .............................................................................. 6

 1.4.3 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 7

 1.5

 质量控制及资 料整理 ............................................................................................... 8

 1.5.1 质量控制 ......................................................................................................... 8

 1.5.2 资料整理 ......................................................................................................... 8

 2

 区域概况 ............................................................................................................................. 9

 2.1

 自然地理及交通 ...................................................................................................... 9

 2.2

 地形地貌特征 .......................................................................................................... 9

 2.3

 气象 ........................................................................................................................ 10

 2.4

 水文地质特征 ........................................................................................................ 10

 2.5

 区域地质构造 ........................................................................................................ 10

 2.6 区域地壳稳定性 ....................................................................................................... 11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12

 3.1

 场地地面条件及环境条件 ...................................................................................... 12

 3.2

 场地岩土层的构成与特征 ...................................................................................... 12

 3.3

 场地地层物 理力学性质指标与分析 ...................................................................... 13

 3.4

 土的腐蚀性评价 ..................................................................................................... 14

 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 14

 4.1

 场地地下水 ............................................................................................................. 14

 4.2

 水文地质参数 ......................................................................................................... 14

 4.3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 ................................................................................................. 14

 5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评价 ..................................................................................... 15

 5.1

 岩溶发育及特点 ..................................................................................................... 15

 5.2

 活动断裂及破碎带 ................................................................................................. 16

 5.3

 人工填土 ................................................................................................................. 16

 5.4

 风化岩 .................................................................................................................... 16

 5.5

 膨胀性土 ................................................................................................................. 17

 6

 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 ........................................................................................................ 17

 6.1

 基本烈度及抗震设防烈度 ...................................................................................... 17

 6.2

 历史地震及区域地震条件 ...................................................................................... 17

 6.3

 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 17

 6.4

 地震液化判别 ......................................................................................................... 18

 6.5

 建筑抗震地段类别 ................................................................................................. 18

 7

 环境工程地质 .................................................................................................................... 18

 7.1

 周边环境对本工程的影响 响 ...................................................................................... 18

 7.2

 本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 ......................................................................................... 19

 7.3

 工程诱发地质灾害 ................................................................................................. 19

  8

 场地岩土工程性质分析及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 20

 8.1

 场地地层岩土工程性质分析与评价 ...................................................................... 20

 8.2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 20

 8.3

 隧道围岩综合分级 ................................................................................................. 21

 8.4

 地基均匀性评价 .................................................................................................... 21

 8.5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 22

 8.5.1 区域地质稳定性 ............................................................................................ 22

 8.5.2 岩溶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影响 ............................................................. 22

 9

 地基基础分析与评价 ........................................................................................................ 22

 10

 竖井、区间隧道工法分析和评价 .................................................................................. 22

 10.1

 竖井开挖等级及周边环境 ................................................................................... 22

 10.2

 竖井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 22

 10.3

 竖井开挖与支护建议 ........................................................................................... 22

 10.4

 竖井及区间隧道涌水量预测 ............................................................................... 23

 10.5

 联络通道、区间隧道施工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 24

 10.6

 加强隧道施工中的超前预报和基底隐伏岩溶探查 查 ............................................ 25

 10.7

 地下水对竖井、区间隧道施工的影响及降水措施建议 ..................................... 26

 11

 对工程设计、施工的建议 .............................................................................................. 26

 12

 对工程监测的建议 ......................................................................................................... 26

 13

 结论与建议 ..................................................................................................................... 27

 14

 其他说明 ......................................................................................................................... 28

 二、附图表 序号

  名称

 页

 数

  编

 号

 1. 勘探点情况一览表

 1

 1 2.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3

  2~4 3.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横剖面图)

 3

  5~7 4. 钻孔柱状图

 14

 8~21 5.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2

  22~23 6.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2

  24~25 7.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基本参数建议值表

 1

  26 8. 岩溶率统计表

 2

  27~28 9. 测试报告(土工试验)

 6

  29~34 10. 测试报告(岩石试验)

  3

  35~37 11. 水质分析报告

  5

  38~42 12. 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测井报告

  6

  43~48 13. 钻孔岩芯照片

  18

 49~66 14. 徐州市轨道交通工程标准地层表

  1

  67 15. 图例

  1

  68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1

 前

 言 1.1 工程概况 1.1.1 全线概况 拟建“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东西向贯穿徐州市区,西端起于徐州杏山子站,沿老徐萧公路—西三环路—淮海西路—大马路—徐州火车站—淮海东路延长段—东三环路—和平路,东端止于京沪高铁徐州东站,平面位置详见图 1.1-1“徐州市轨道交通 1号线一期工程走向示意图”。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 23km,拟设 17 座地下车站及 16 个区间段。线路的建设单位为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总体设计单位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总体单位”),勘察监理单位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监理单位”)。

 图 1.1-1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走向示意图 全线勘察共分 5 个标段,其中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了“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勘察 04 标段”(以下简称“本标段”)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本勘察标段包括 3 座地下站(徐州火车站站、站东广场站、铜山路站)、3 段地下区间(徐州火车站站~站东广场站、站东广场站~铜山路站、铜山路站~狮子山站),起止里程为右 CK11+239.177~右 CK15+290.172,平面位置详见图 1.1-1“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走向示意图”。本标段的工点设计单位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设计单位”)。

 1.1.2 工点概况 本次勘察范围为本标段的“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以下简称“本工程”)。

 本工程场地起于徐海路南侧的原巴山小学院内,向南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黄山路加油站、全季酒店至黄山垅村后折向东至本标段终点“狮子山站(本标段不含)。

 线路自铜山路站向南敷设,先后采用 R-350m、R-450m 两处曲线。进入黄山垅村后线路再通过 R-350m 曲线向东偏转进入和平大道南侧绿化带内,沿绿化带向东敷设,于规划爱民路路口进入狮子山站。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隧道洞顶埋深 10~16m,主要穿越中等风化灰岩层。主体结构采用单洞单线分离式马蹄型断面,复合式衬砌结构,本工程概况 见 1.1-1“区间隧道概况一览表”。

 表 1.1-1

 区间隧道概况一览表

 线 别 区间隧道起讫里程(m)

 长短链(m)

 隧道长度(m)

 附属结构 右 线 右 CK14+002.701~ 右CK15+300.599 0 1287.898 设置联络通道1处;竖井、联络通道兼泵房 1 座。

 左 线 左 CK14+002.701 ~CK15+300.599 短链 21.756 1287.898 本工程在里程右 CK14+701.654 处设置竖井,与 2#联络通道及排水泵房结合设计,利用施工竖井同两线区间相连的施工通道作为 2#联络通道,施工通道同时向左右线车站方拟建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 04 标段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向开挖,深度约 25.50m。右 CK14+321.651 设置 1#联络通道,深度约 18.80m。施工竖井采用倒挂井壁方法施工,井壁采用锚喷支护(喷射混凝土+钢格栅+钢筋网+锚杆),井底采用钢格栅+喷混凝土封底。

 1.2

 勘察等级及 勘察目的、任务 1.2.1 勘察等级 本工程为重要的城市交通工程,勘察执行和参照国家、行业及地方多项技术标准。按不同技术标准判定本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察等级和拟建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等,详见表 1.2-1“勘察等级划分一览表 ” 。

 表 1.2-1

 勘察等级划分一览表

  项

 目 类(级)别 规

 范

 依

 据 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 年版)

 场地等级 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地基等级 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勘察等级 甲级 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

 场地复杂程度 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工程周边环境风险等级 二级环境风险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 市政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场地复杂程度等级 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 二级(中等复杂)

 市政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 抗震设防分类 重点设防类(乙类)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2.2 勘察目的、任务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详细勘察要求及总体单位提供的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本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和任务为:

 (1)查明场地范围内各岩土层类型、年代、成因、分布范围、工程特性,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所需的基床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热物理指标和电阻率等岩土参数。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的特征、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工程防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基岩风化程度、岩层层理、片理、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组合形式,断裂构造和破碎带的位置、规模、产状和力学属性,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分析隧道偏压的可能性及危害。

 (4)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进行隧道围岩分级和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分析隧道开挖、围岩加固及初级支护等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提供隧道围岩加固、初级支护和衬砌设计与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5)对竖井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支护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提供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勘察时水位、水质、岩土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预测隧道突水、涌砂、流土、管涌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提出地下水控制措施的建议。

 (7)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结构的作用,对需采取抗浮措施的地下工程,提出抗浮设防水位的建议,提供抗拔桩或抗浮锚杆设计所需的各岩土层的侧摩阻力或锚固力等计算参数。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 (8)查明对工程有影响的地表水体的分布、水位、水深、水质、防渗措施、淤积物分布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等,分析地表水体对本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

 (9)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0)分析评价工程周边环境与工程的相互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11)确定场地类别,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 6 度的场地,进行液化判别,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12)对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和围岩加固效果等工程检测提出建议,对工程结构、工程周边环境、岩土体的变形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工程监测提出建议。

 1.3

 勘察依据 1.3.1 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 年版)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 版)》(GB50299-1999)

 1.3.2 行 行 业标准或地方标准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J339-2004)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 10014-201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12)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2010)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J261-2003)

 《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抽水试验规程》(YS 5215-2000)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 年版)》(建质[2010]215 号)

 江苏省地方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

 江苏省地方标准《建筑物沉降、垂直度检测技术规程》(DGJ32/J18-2012)

 在执行上述标准过程中,地铁线路勘察方面优先执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在勘察手段和操作方面优先执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竖井和联络通道支护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等。

 1.3.3 参 参 考 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年)

 (2)《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修订版)(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年)

 (3)《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地质出版社,2012 年)

 1.3.4 其他主要依据 1)关于铜山路站、铜狮区间补充详勘要求的函,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14 年 9 月 10 日。

 2)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勘察 04 合同段勘察大纲,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 年 10 月。

 3)关于铜山路站、铜~狮区间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建议的函,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14 年 10 月 7 日。

 4)铜~狮区间总平面图、纵断面图、横剖断面图,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14 年 10 月 7 日。

 5)铜~狮区间总平面图,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14 年 11 月 12 日。

 6)铜~狮区间总平面图,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14 年 12 月 10 日。

 7)铜~狮区间纵断面图,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14 年 12 月 14 日。

 8)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初勘 04 标段(徐州火车站站(含)~狮子山站(不含))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步勘察),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 年 7 月。

 9)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电子版,招标单位提供),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10)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编号 KC1-2014-139),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 年 11 月。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 11)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2014 年 4 月。

 12)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1 号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电子版),徐州中国矿大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2014 年 2 月。

 1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勘察 04 合同段投标文件,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 年 4 月。

 14) 中标通知书,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2014 年 5 月 10 日。

 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4.1 勘察工作方法 本工程详细勘察工作在分析、利用初勘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特点及施工方法等,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满足相关规范、规程要求,为设计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岩土参数及措施建议。本工程采用的勘察工作方法具体如下:

 (1)工程地质调绘 1)调查、搜集工程区域已有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交通等资料,利用有关地质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

 2)研究地貌的基本特征,划分地貌基本成因类型和成因形态类型,分析其与基底岩性和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3)调查可液化土层及新、老堆积土,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4)调查地下水类型、基本特征、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与地表水联系。

 5)调查岩溶、地下古河道、古建筑遗址、障碍物等的形成、形态、规模、分布、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6)调查线路及其周边建(构)筑物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7)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资料,调查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划分对工程建设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2)钻探 本工程钻探机械采用 GXY-1 和 GXY-1A 型液压工程钻机,采用回转钻探工艺,钻孔直径依据钻探目的和用途确定,岩芯采取率达到有关要求。对人工填土、第四系土层采用干钻,并按技术要求隔一定深度进行原状土取样及原位测试。基岩的钻探使用硬质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对钻孔岩芯进行数码拍照存档,并取代表性岩芯进行室内岩石试验。钻探过程中采取了地下水水样,并量测了稳定水位。钻探的技术标准如下:

 a.钻进过程中,仔细分层,岩性描述详实。各层深度、厚度、取样深度等记录详细。详细记录钻进过程中钻进异常情况、泥浆的变化情况。

 b.为准确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及分布情况,选择部分钻孔在钻探结束后,采用潜水泵将孔内泥浆排除,次日量测稳定水位。

 c.对厚层人工填土层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第四系土黏性土进行了取样和标准贯入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对溶洞内的充填物,进行了取样并进行了土工试验;对于基岩,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破碎程度,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不同岩石进行了取样和室内岩石试验,并保证基岩有足够数量的岩石试验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d.对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对混凝土、钢筋的腐蚀性),收集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资料。

 e.采取原状试样质量等级为 I 级,最低不低于 II 级,原状样取土器为厚壁敞口取土器,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 采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取土,现场封蜡装箱。岩芯管长度 3.3~3.6m,钻头为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采取岩样直径 75~80mm,长度满足岩石试验要求。

 f.岩芯采取率第四系黏性土不小于 90%,碎石类土不小于 50%,完整基岩不小于 80%,全风化、强风化、破碎带不小于 65%。每孔岩芯按顺序每 5m 为一组从上至下摆放,所有岩芯均进行了拍照存档。

 g.为确保不破坏地下管线等埋藏物,所有钻孔钻探都经过“查-测-挖-钻”过程,钻孔完工后按要求封孔回填,回填方法采用钻杆下入孔底,用水灰比约 0.6~0.7 水泥浆封堵,同时做好地面恢复。

 (3)地球物理勘探 本工程初勘阶段在钻孔 D1Q11CZ3、D1Q11CZ4、D1Q11CZ9 进行了综合测井工作(测定电阻率、波速、地温等),在详勘阶段在钻孔 D1Q11XZ2 进行了综合测井工作,提供设计所需地温、电阻率和波速等参数。测井使用仪器为中地英捷 PSJ-2 型/重庆地质仪器厂的JGS-3 综合数字测井系统。

 (4)原位测试 ①标准贯入试验 试验目的: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判定黏性土状态、饱和砂土的密实度及地震液化的可能性、液化等级。

 试验方法:标准贯入试验用重 63.5kg 的穿心锤自由下落,落距为 76cm,将贯入器垂直打入土层 15cm 后,开始记读,每打入 10cm 记读 1 次锤击数,记读 3 次的锤击数之和即为实测锤击数。

 ②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试验目的:判定杂填土及全风化、强风化破碎岩体密实度,确定其地基承载力。

 试验方法:钻至预定深度,采用 63.5kg 自由落锤,落距 76cm 连续贯入,记录每贯入10cm 锤击数。

 (5)室内岩、土、水试验 本工程场地土层以人工填土、第四系冲洪积土层为主,下伏基岩为寒武系灰岩和泥质灰岩,室内主要进行了岩土(石)试验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土的常规物理性质试验:主要包括天然含水量 W、天然密度 ρ、比重 Gs、孔隙比e、饱和度 Sr、液限 WL、塑限 WP、液性指数 IL、塑性指数 IP 等土的基本参数,主要用于确定黏性土的名称及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试验:主要包括内摩擦角、黏聚力、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主要用于确定土的力学性质。此外,本工程详细勘察对第四系黏土进行了自由膨胀率和膨胀力试验,以确定土的膨胀性。

 ②岩石试验:天然密度,抗压强度(天然、饱和、烘干)试验,测定提供软化系数、剪切试验等。

 ③水质分析试验:对地下水取样进行水质分析试验,进行水的腐蚀性评价。

 1.4.2 勘 勘 (钻)

 探工作布置原则 (1)本工程详勘在利用初勘 13 个钻孔(D1Q11CZ1~D1Q11CZ13)的基础上,新布置 25 个勘探孔。本工程场地按中等复杂场地考虑,勘探点按结构轮廓线布置,间距按 40~50m 控制。施工时受场地条件制约,部分钻孔位置有所调整,截止 12 月 20 日, 13 个钻孔暂未施工。

 (2)

 勘探孔编号:按建设单位统一规定,本着从小里程到大里程,从线路左侧至右侧的原则按顺序编号,如 D1Q11XZ1 代表地铁 1 号线第 11 区间详勘钻孔 1 号。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 (3)勘探孔孔深:

 本工程场地岩溶发育,勘探孔的深度以进入底板或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 10m 控制,当揭露溶洞时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加深为原则。本工程各钻孔实际钻探深度根据实际点位高程与相应位置处的结构底板埋深进行了适当调整,且满足取样、测试等技术要求。根据初勘钻探和物探成果,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中(里程右 CK14+400~600 范围内)有断裂带通过;初勘物探表明,黄山大道至徐海路方向测线在国家电网大楼下方存在一处高阻区域,其宽度约为 15m,推断此处为疑似的破碎带,围岩可能存在松散或较大的裂隙发育,按复杂场地考虑,该地段钻孔间距控制在 30m 左右;区间其他地段的钻孔间距为 40m~50m;竖井、联络横通道钻孔按不少于 2 个控制。

 (4)本工程勘察点定位使用 GPS-RTK,坐标系统为 1954 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为 1956 年黄海高程基准,各钻孔位置引测基准点见表 1.4-2 “ 引测点一览表”。

 表 1.4-2

 引测点一览表 序

 号 X 坐标(m)

 Y 坐标(m)

 高

 程(m)

 大致位置 1D30 3791836.560 520970.035 33.595 位于和平大道路北,汉城房产商铺东侧 60m。

 1D32 3792186.242 520490.768 34.920 位于东三环西侧,金狮小区门口。

 1D33 3792401.517 520495.089 34.734 位于东三环西侧,八三五六部队油料基地门口。

 1D36 3792961.57 520202.737 40.849 位于东三环、铜山路、徐海路交叉口路中。

 1.4.3 勘察 概况及 完成工作量 1.4.3.1

 勘察概况 本工程详细勘察野外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作业时间为 2014 年 9 月 26 日至2014 年 11 月 9 日;第二阶段作业时间为 2014 年 12 月 16 日至 2014 年 12 月 20 日,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见表 1.4-3“主要机械设备投入表”。受场地条件制约,剩余 13 个钻孔未施工,已施工的部分钻孔位置也有所调整。钻孔位置详见附图表 2~4“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完成的各钻孔实际情况见附图表 1“勘探点情况一览表”。

 本工程室内土工试验、岩石试验及水分析试验委托徐州中国矿大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测试分公司完成。物探综合测井工作委托徐州国重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

 表 1.4-3

 主要机械设备投入表 序号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用

 途 数

 量 1 S01 工程钻机 GXY-1、GXY-1A 100m 以内采芯钻进 5 台 2 S02 泥浆泵 BW-200 钻进给水、护壁给水、封孔注浆 5 台 3 S03 汽车 \ 人员运输、采购 2 台 4 S04 工程车 \ 拉水、搬迁 4 台 5 C01 标准贯入试验仪

 标准贯入试验 5 套 6 C02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仪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5 套 7 C03 地温测试仪 JGS-3 综合数字测井系统 测定地温 1 套 8 C04 声波测试仪 测定岩石压缩波 9 C05 电阻率测试仪 测定岩土层电阻率 10 E01 全站仪、GPS 5A0102、0883380 钻孔测量 1 套 11 Q02 照相机 佳能 现场照相 2 台 12 Q03 手提电脑 联想 数据处理 2 台 13 Q04 QJ 型井用潜水泵 5-40-1.5kW 抽水、查水位 2 台 14 Q06 QJ 型井用潜水泵 16-45-3kW 抽水、查水位 1 台 15 Q07 柴油发电机 10KW 供电 1 台 设备分类说明:S-施工类;C-测试类;E-测量类;Q-其他。

 1.4.3.2

 完成的工作量 本工程详勘阶段共完成 12 个钻孔,总进尺为 433 m。利用初勘钻孔 13 个,利用本工程线路两侧车站钻孔共 2 个,具体完成工作量详见表 1.4-4“勘察完成工作量表”。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8

 表 1.4-4

 勘察完成工作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详勘完成 初勘完成 利用 1 调查测绘 km 2

 0.30 0.20 - 2 工程钻探 个 12 13 2 进尺 m 433 585 72.4 3 取样 原状样 件 1 19 - 扰动样 件 - 5 - 水试样 件 - 3 - 岩样 件 14 9 3 4 原位 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次 - 13 1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m 1.9 0.3 - 5 工程 物探 波速测试(压缩波、剪切波)

 m/孔 1 45/1 - 电阻率测试 m/孔 1 90/2 - 地温 m/孔 1 90/2 - 6 室内土工 试验 常规指标 组 1 19 - 压缩试验 组 1 19 - 静三轴试验(CU)

 组 - - - 自由膨胀率 组 1 - - 膨胀力 组 1 - - 水的腐蚀性测试 组 1 3 - 土的腐蚀性测试 组 - - - 7 室内岩石试验 密度 组 14 9 3 天然单轴抗压强度 组 4 6 1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组 10 3 1 干燥单轴抗压强度 组 4 3 - 剪切试验 组 5 - 1 热物理测试 组 1 - - 8 水文试验 抽水试验 孔 - - - 9 工程测量 勘探点定位 点 12 13 2 高程测量 点 12 13 2 1.5

 质量控制及资料整理 1.5.1 质量控制 我公司在实施勘察过程中,始终按相关规范、设计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以及 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有关文件要求进行。勘察工作实施前编制了勘察大纲,报批后现场实施。勘探施工前,对钻孔施工点周边地下管线、环境条件及架空电线、电缆等均做详细调查和探测,各钻孔均采用“查-探-挖-钻”步骤进行,并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包括对钻孔开孔要求和终孔原则规定、回次进尺要求、岩芯采取率要求以及取样及原位测试的数量、部位等。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执行现场技术人员旁站、技术负责人抽查、完工后验收等制度,未出现不合格品。

 本工程实行勘察监理制度,监理单位对勘察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管。

 在上述各种质量保证措施控制下,保证了本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1.5.2 资料整理 通过搜集区域地质和水文资料,结合初勘阶段及本工程详勘的成果,进行了工程地质分析评价,提供设计所需的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要求进行统计。提供各指标的标准值,如果统计个数不足 6 个,只提供统计平均值。统计提供数据有:参与统计样本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

 针对本工程详勘报告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汇总表,统计表中所列标准值和平均值,特做以下说明:评价岩土性状的物理力学指标及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的变形指标,采用平均值。当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强度或稳定所需力学性指标时,采用标准值。如果设计规范另有专门规定标准值取值时,则按设计规范执行。

 报告中所列岩土参数建议值是为满足工程需要,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并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计算,查表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判定后提供的。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9 2

 区域概况 2.1

 自然 地理及交通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由规划区、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等六县( 市)组成, 地理坐标为:116022°~118040° ,北纬 33043°-34058°,全市东西长约 210 km,南北宽约 140km,总面积约 11264.16km 2 ,2004 年人口总数 910.82 万人。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胶新、新长铁路在徐州及新沂交汇;京杭大运河(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主要输水河道)贯穿全区;区内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及市县公路四通八达(境内现有高速公路 4 条:连霍、京福、京沪、徐宿宁;国道有:104、205、206、310、311),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滨海;空中有观音机场与京、沪、穗、渝等主要城市通航。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

 2.2

 地形地貌特征 徐州市区位于鲁南山区向黄淮海平原过渡的部位,以平原为主,中部斜插丘陵山带,区内山体最大海拔标高 153m,一般标高 100m 左右。山体坡角一般为 15°~35°。平原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其中黄河故道地势较高,海拔标高 36~42m,其余地势低平,海拔标高 32~36m,自北西向南东微倾斜。根据地貌的分类原则:形态+成因+微地貌特征,徐州市区内的地貌形态主要有丘陵(残丘)和平原两大类,前者是剥蚀-溶蚀作用的结果,后者是堆积作用的结果。

 (1)剥蚀-溶蚀丘陵、残丘 主要分布有花头山、龟山、卧牛山、子房山、无名山、猪山、凤凰山等丘陵残丘,呈东西向分布,由寒武系碳酸盐岩构成,基岩裸露,地面标高 40~90m;一般在标高 50m 以上坡度较陡,坡角 20°~35°,地表岩溶发育较弱,标高 50m 以下坡度变缓,坡角 5°~15°,地表岩溶发育中等~强烈。

 (2)堆积平原 堆积地貌从成因上可分为冲积、冲(坡)-洪积和冲-湖积三类;冲积类型地貌依其微地貌特征又进一步分为冲积平原和垅状高地。

 冲积平原分布较广,标高在 32.0~36.0m,地势平坦,从北西向南东微倾斜,坡降约为千分之一,表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黄泛冲积粉土。

 冲积垅状高地即废黄河高漫滩,分布于黄河故道两侧,由黄河带来的粉砂、粉土堆积而成。标高 36.0~42.0m,两侧形成天然堤坝,高出冲积平原 5~10m。

 冲(坡)-洪积沿丘陵边缘环状分布,标高 32.5~50.0m,从丘陵向平原缓倾斜,坡角1°~5°,由第四系中上更新统棕红色含钙核黏土和全新统棕红、棕黄色黏土构成。

 冲-湖积平原分布于云龙湖北侧,由第四系全新统粉土夹薄层粉质黏土组成。

 本工程北侧场地属于剥蚀-溶蚀残丘地貌单元;再向南侧为冲(坡)洪积平原地貌单元;整个场地地形有起伏,北端相对较高,南侧较平坦,地面标高 33.07~44.69m。本工程覆盖土层较薄,一般为 8.0m 左右,主要为人工填土和第四纪冲洪积粉土和黏土,下伏基岩以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为主。有关地貌单元的划分见图 2.2-1“徐州地区地貌略图”。

 徐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详勘 04 标段(铜山路站~狮子山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图 2.2-1

 徐州地区地貌略图 2.3

 气象 徐州市区气候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长江-黄河流域过渡性气候特征。其总体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多东南风,多晴少雨,常出现春旱;夏季天气炎热,降雨集中,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秋季晴朗少雨,光照多,气候宜人;冬季多西北风,寒冷而干燥。平均日照时数 2300h,无霜期 200~220d。多年平均降雨量自丰县的733.2 向东渐增至新沂的 864.0mm,6~9 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 75~80%;多年平均蒸发量在 872.6-949.1mm。多年平均气温为 13.8℃~14.6℃,一般最冷是一月份,平均气温在-0.3℃~-1.2℃,极端最低气温-22.6℃,最大冻结深度 0.24m。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8°C~27.3℃,极端最高气温为 43.3℃。

 2.4

 水文 地质 特征 本工程场地附近地表无河流发育,无水塘分布。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现场调查及本工程勘察成果,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水(潜水)及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潜水)主要赋存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粉土层中,深约 1.7~6.5m,水位标高约 26.57~31.76m,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

 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差异较大,弱-中等富水,局部具有微承压性。本工程详勘阶段选择部分钻孔在钻探结束后,采用潜水泵将孔内泥浆清除,次日量测稳定水位,观测结果表明,个别钻孔未见地下水,见水的钻孔稳定水位变化较大,稳定水位埋深 4.60~12.50m,稳定水位标高为 27.01~30.25m。由此可见,本工程场地地下水受节理裂隙发育及...

推荐访问:区间 修改 报告

《铜狮区间报告(修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