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KPI

时间:2022-03-30 10:45:55 浏览量:

我以前一直不理解,没有KPI(关键绩效指标),怎么可能管得好公司呢?

没有KPI,没有对应的奖金,员工为什么会努力干活呢?总会有人偷懒吧?要是所有人都不好好干,公司不就完了吗?

但是现在,我看到了几个活生生的例子,它们没有KPI,没有考核,但是团队很有创造力,公司发展得非常迅猛。这些公司让我开始相信,在某些情况下,没有KPI,没有考核,也能管好公司。

第一个例子,是一家咨询公司。

这家咨询公司招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人。他们把员工分为六级:初级顾问、中级顾问、高级顾问、项目经理、总监、合伙人。每2-3年,员工会晋升一级。升上去的,工资会翻倍;升不上去的,就要离开公司了。

这是一种强制的向上机制。公司会给你机会,如果你没抓住机会,也不代表你不优秀,你在别的地方可能表现更好。

在这家咨询公司,咨询顾问参与项目是没有奖金的。为什么?

因为一旦有奖金,合伙人或者项目经理就会有一种动力,把原来用2000万元就能解决的问题卖出5000万元,对客户进行“过度医疗”。这对客户是不好的,也有违这家公司的价值观。

那用什么来激励咨询顾问呢?晋升。

那么,如何决定谁能晋升呢?用KPI吗?用什么KPI呢?

不用。他们没有KPI。

有KPI,就会有KPI的漏洞。那么多聪明人,这些漏洞是藏不住的。

他们的评价方式,是由合伙人打分。他们有一套相对客观公正的打分机制。简单来说,选择某个合伙人给一个员工打分的前提,是他们没有在任何项目中合作过。为了评价这个员工,这个“陌生的”合伙人,需要找到与这个员工合作过的20-30个同事,跟每个人进行充分沟通,然后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来给员工打分,决定他们是否晋升。

这需要巨大的时间投入,但能带来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

因为没有KPI,所以员工根本不知道如何“向上管理”,如何“优化”考核结果,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工作,努力和每一个人协作。

那萬一合伙人有问题,比如对员工不公正,该怎么办呢?

他们也有一套相对客观公正的机制——匿名对员工做调查。如果员工对管理者存在不满,这是管理者的大罪。如果调查属实,他们会给员工安排晋升计划或者心理辅导。如果这些都无法弥补,这个合伙人就会被开除。

人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资产,谁也不能伤害人才。

那每年公司赚到的利润怎么分呢?公司的利润,由所有在职合伙人平分。

是的,你没看错,是平分,而且,合伙人之间不分高低,一律平分。

那贡献多的合伙人,不就被占便宜了吗?其实,没有人能永远贡献最多。这段时间你贡献大,过段时间可能另外一个人贡献大。当合伙人都有充分的自驱力的时候,谁也不会占谁便宜。这就是“胜则举杯欢庆,败则拼死相救”。

他们认为,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最顶尖的人才。但是,越优秀的人才,越不容易管理。

他们没有KPI,没有奖金,更没有常规意义上的考核,他们不靠这个管人。他们通过晋升机制来选拔最优秀的人,并且相信,优秀的人不用管理,他们会自我驱动。

第二个例子,是美国的奈飞,它与脸书、亚马逊、谷歌并称“美股四剑客”。

奈飞有一条著名的文化准则,叫作“我们只招成年人”。

什么是“成年人”?小孩子才发脾气,成年人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成年人就是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他们有很强的自驱力,渴望和优秀的人一起做有挑战的事,并且清楚自己和公司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在外界看来,奈飞的很多管理方式不仅颠覆,甚至有些疯狂,但是也创造出了惊人的效果。

他们是怎么做的?

首先,他们没有绩效考核,并且付给员工市场上最高的工资。

作者:刘润。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很多公司都会给员工基础工资和奖金,奖金由员工KPI的完成度决定。但是奈飞没有KPI,他们认为,如果要拥抱变化,提前为员工设置KPI是不靠谱的,不可能定出一个合理的KPI。

并且,绩效考核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下级会取悦上级。因为考核员工的是他的上级。一个人做事如果是为了取悦上级,那他的动作就变形了。

同时,优秀的成年人靠自我驱动,不需要靠奖金驱动。

所以,他们付给员工市场上最高的固定工资。

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鼓励员工接受其他公司的面试,了解自己的“市价”。如果其他公司给某位员工100万元年薪,奈飞就会给他110万元。过了一段时间,员工再去面试,其他公司给他120万元年薪,奈飞也会把他的薪水提高到130万元,永远保证员工拿到的工资是最高的。

为了不让规章制度限制员工工作,奈飞甚至取消了考勤和休假制度。员工在认为需要休假的时候,只需要与上级领导沟通好即可,且天数没有上限。

那要是有员工不胜任工作怎么办?奈飞会给他一个慷慨的离职包,通常是4-9个月的工资。

为什么给这么高的遣散费?因为与其让这样的员工在公司混半年日子,公司还得给他发半年工资,不如提前把钱给他,让他离开。所以在奈飞,普通员工离职补偿4个月的工资,高管离职补偿9个月的工资。

最后奈飞公司留下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人才密度极高。

第三个例子,是樊登老师的公司樊登读书。

樊登读书现在一年的收入规模大概是10亿元。樊登老师生活在北京,但是他的大部分团队都在上海,他几乎不怎么管理公司。一个不怎么管理公司的老板,是怎么把生意做到10亿元的,而且公司还运转得非常不错?

樊登老师说,很多公司总想用激励来解决问题,给员工很低的基础工资,再加上高一点的奖金,然后给员工设定KPI,达成KPI才能拿到更多的奖金,生怕给了员工固定的高工资之后,员工就不努力了。

其实,靠体力工作的人,可以采取这样的激励方式,但对那些需要其发挥创造性的员工,这么做是不对的。

很多工厂的工人是拿计件工资的,比如干一件可以得到两角钱的提成,这是没问题的。因为他的工作不需要大量的认知,他不是一个靠认知去工作的人,而是一个靠体力去工作的人。不靠认知的工作岗位,用计件工资的方式就很容易出成果。

但是你说,你怎么给他激励,能让他写出一部《哈利?波特》?写出来给他20%的提成他能写出来吗?根本不可能。

最有创造力的工作,一定来自热爱,来自他内在的自驱力和创造性。

所以凡是从事与认知有关工作的人,就不能用KPI的方法来进行激励,而应该让他有更明确的愿景。

在这方面,我们公司走过一些弯路,之前我也总是想给员工激励、奖金,后来发现这种方式特别不公平,所以现在,我们公司正在逐步取消奖金制度。

很多人都会觉得,既然你的公司业务就是卖卡,那么销售人员每卖掉一张卡,你就给他10%的提成,这不是很正常的操作吗?但是实际上这个操作非常糟糕,它会使组织内部变得矛盾重重。

因为有了KPI和提成,员工就有了私心。他们会觉得:“我的指标又不是这个,我为什么要配合你呢?就算是举手之劳,我能帮到你,但是这跟我的KPI没关系,那是你的事。”这就使组织内部的协作变得非常困难。

同时,KPI和提成制度会明显压抑员工的创造力。

原本一个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能创造10倍的增长。但KPI设定是20%的增长,他就被KPI限制住了。只盯着KPI,员工的目光就会变得非常短浅,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会去考虑:“这件事能不能让我完成KPI?万一完不成怎么办?那还是别做了吧。”这样一来,他做事情就会束手束脚,被KPI限制住了。

所以,我们宁愿给员工固定的高工资,也不愿意给他高奖金。给员工一份比较高的固定工资,让他忘掉钱的存在,一心投入工作就行了,不要整天想着怎么多完成一点点业绩、多赚一点点钱。一个好的员工,应该考虑的是更大的事。

没有了后顾之忧,员工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创造性。

而且,你一旦给员工一份高的固定工资,其实反而能激发他的善意。

你要相信人性的善,人不是靠激励做事的,人自身就有成长的动力。一个人觉得安全了,不用为钱发愁了,他反而会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我们要把员工内心的善意激发出来,而不是把他的恶意激发出来。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在别的公司一个月拿3万元的固定工资和浮动提成,而我给他一个月5万元的固定工资,他会选什么?

他肯定会选我。

如果他拿3万元的固定工资和浮动提成,他每天都会想着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钱,会不断地去寻求得到更多钱的方法,而忘记更远大的目标,这反而会激发他的恶意,激发出他内心的贪婪、恐惧和自私。

而我给他一个月5万元的固定工资,就给了他安全感,让他不用考虑那么多,比如今天怎么完成10%拿500元,明天怎么完成20%拿1000元,这些事情他都不需要再考虑了。这时,你激发出的是他的责任感、成长和荣誉。

在这个时候,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价值上。他不会想这个业务究竟是谁的,他只知道这个业务是公司的,他考慮的是怎么做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漂亮。

脑子里天天想着钱的人,是干不出漂亮事的。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的管理有儒家和法家之分,儒家用道德(文化)管理公司,法家用规则(KPI)管理公司,那么,这三家公司就是典型的儒家式管理公司。

它们没有法家的KPI,因此没有奖金,更没有常规意义上的考核。

它们依靠文化,依靠选拔最优秀的人,依靠给员工充分的自由和充足的安全感,来激发员工最大的创造力。

它们不管理员工,它们只是提供平台,让员工自我驱动。

当然,这些公司这样管理有其特殊性。它们招到的,都是自驱力极强的顶尖人才。但也许就是因为采用了这样的管理方式,它们才能招到这些顶尖人才。

这就是儒家式管理。

你呢?你是选择儒家式管理,还是选择法家式管理?

员工和企业是雇用关系,但雇用关系的本质,是某种形式的合伙关系,是一种共同体。这种合伙关系有三种形态: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什么是利益共同体?员工是来赚钱的,并且通过帮公司赚钱来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公司赚到了钱,分配机制又合理,则皆大欢喜。但是如果员工努力了,公司也不赚钱,那说明员工和公司不是最合适的利益共同体,那么,公司可以另请高明,员工也可以去能把自己的价值真正兑换成货币的地方。

这样的关系叫作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一切合伙的基础。

但是,优秀的员工通常并不甘于此。

他们明白,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必须进行取舍;在风险大小和收益多少之间,必须达到平衡。他们不想劳动一天就赚一天的钱,而是希望选一个领域,甚至一家公司深扎下去,宁愿牺牲掉本来应得的、几乎无风险的短期收益,来获取可能有风险的但是长期的、更大的回报。

这项投资,就叫作事业。这种合伙关系,叫事业共同体。这个可能的长期收益,也许不只是金钱,还包括名誉、人脉、持续收益和持续劳动的最终兑现。

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是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之间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基于对公司未来以及公司未来与个人收益之间的关系的信仰。

那么,如何能使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从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发展成为命运共同体呢?

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的短期利益;成为事业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长期的共同利益。总之,你们有共同想得到的东西。但是,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不能失去的东西。

现在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打算给你降薪50%,你再投入500万元现金,去负责一件事情,如果你做成了,你可以享受5000%的收益,你愿意吗?”

如果这样他也愿意,说明他是多么看好这个企业的未来啊,甚至愿意把自己的全部身家赌进去。这时候,你们就有了共同的不能失去的东西,你们就成了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如果给员工涨薪50%,他愿意去做一件事,那么你们是利益共同体。如果给员工降薪50%,做成可以享受500%的收益,他愿意接受,那么你们是事业共同体。如果给员工降薪50%,另外让他再投入500万元,做成可以享受5000%的收益,他愿意接受,那么你们是命运共同体。

员工与企业,谁也不需要对谁忠诚。大家真正需要忠诚的,是那个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诗和远方。

你希望你的员工深情凝视你,还是你们共同的远方?

猜你喜欢奖金共同体工资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伙伴(2020年4期)2020-05-11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冲刺与挑战”问题设计例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神数据华声(2016年24期)2017-01-18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进出口经理人(2016年7期)2016-11-05躲现代妇女(2016年3期)2016-03-31FLY ME TO THE SKY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6年3期)2016-01-10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中国教师(2009年3期)2009-03-25

推荐访问:KPI

《这里没有KPI.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