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0-06-06 11:00:21 浏览量:

 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以发展和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的的创造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课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方法、课堂模式的尝试都是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艺术教育又是创造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创造力可分为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两种,学校艺术教育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1]。在这种大背景下,小学的美术教育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又该怎样充分的发挥作用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的课堂模式是为了更大作用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和创造能力及创新意识,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说,“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攻”[2]。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地位从主体变为主导,在课堂上逐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美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起笔,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现象,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远近、高低的比例关系。把任何事物都画得简单可笑。但尽管儿童画得不像,可他要画一架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小学生作画,主观创造的成分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时期的儿童思维特点是直观性的,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要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这就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用比较法指导学生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高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行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物体能力。

  (1

 (2)用练习法指导学生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是学生对描绘对象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3)用默画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才能,逐步养成积极、开朗、潮气蓬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对学习其他文化可和将来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创造美好的生活能力打下初步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1) 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氛围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艺术种类中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通过师生的双

 边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在美术课上,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必须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情绪愉快、观察灵敏、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发展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 

 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小学阶段儿童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要顺其童心,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3)用信心架起成功创新的桥梁 

 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3、美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其他学科有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

 爱因斯坦指出:“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能力是多方面的,有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培养,而从小进行美术教育恰恰能促进这些能力的培养。

  绘画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的弱,根据这一特点,低年级的语文通常是图文并茂的。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适应将来参加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将教学内容系统连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以符合只是本身的逻辑思维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做到条件清楚,层次分明,使学生把握住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从一开始就以绘画一个写字的小孩等来帮助学生认识

 “1”。显然,绘画对抽象思维也有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小结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探索以及创造都离不开创新意识,在小学阶段,美术主要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上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学生美术能力的同时也为其他学科铺路架桥,进一步能够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总之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蒋阳辉.《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浅谈》.《江西教育科研》1988.03

  [2]: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01

  /

推荐访问:激发学生 创新意识 美术

《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