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女孩卖“侗布”:我不想村民过穷日子

时间:2021-08-15 01:58:57 浏览量:

王远柏

“85后”侗族女孩杨成兰的人生选择,曾一度让家乡人疑惑不解。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丰登侗寨位于大山深处。对于当地的侗寨村民而言,走出大山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梦想。杨成兰幸运地走出去了——作为全村第一位大学生,她通过努力读书走出了大山,大學毕业后在城市里安家乐业,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

然而,就在村民津津乐道地把她树立为教育子女认真读书的榜样不久,杨成兰却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并且重拾沉寂已久的侗族织布染布手艺,开启了创业之旅。

走出大山,圆都市梦

3月,草木蔓发。丰登侗寨坐落在一个山谷里,四周青山连绵,一条蜿蜒的乡间公路把这里跟外面的世界连接了起来。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穿寨而过,经过几场春雨,沉寂一冬的小溪变得丰盈起来,溪水叮咚,一切都显得勃勃生机。侗家传统木房,鳞次栉比分布在溪流两岸,与绿水青山相映生辉,美不胜收。

“门前晒布的那5栋木楼,就是她的侗布生产车间,你去找穿侗布的那个姑娘准没错。”如今,只要有山外来的人说找杨成兰,路边的任何一位村民都会用手往溪流对面的那排木楼子一指,“现在全村年轻人,就她一人还穿土布衣服。”

杨成兰1986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母耕耘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走出大山,离开这个贫困的地方,是很多学子的梦想,也是杨成兰的梦想。杨成兰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因为家庭贫困,哥哥姐姐们先后辍学回家务农了。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就落在了杨成兰一人的身上。

2004年,杨成兰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考上了贵州民族学院(现贵州民族大学)法律专业,成为这个侗寨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大学生。

在杨成兰就要放飞梦想时,命运再次让她体会到贫困带来的艰难——开学没多久,由于一直没有凑齐学费,她面临失学。

进退两难之际,命运垂青于她:该校音乐学院成立首届民族特色班,面向各大院系大学生招考少数民族特长生,考上之后,四年的学费全免。

“学费全免”这个条件相当诱人,侗族学生杨成兰毫不犹豫就去报名了。侗寨历来是歌舞之乡,在侗寨长大,从小就能歌善舞的杨成兰,在这次招考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一名特长生。

2008年,杨成兰顺利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后的8年时间里,杨成兰在省会贵阳先是一名小学教师,后来又去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从事早教工作。这期间,杨成兰工作顺利,薪酬也一路见涨。

与老乡吴方俊相识相恋后,杨成兰的感情有了归宿,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吴方俊在贵阳一家网络公司工作。婚后没多久,小两口居然在省城买了房,消息传回山寨,着实让大家伙儿羡慕了一回。

回到故乡,生产土布

开拓了新生活的杨成兰也曾以为,自己会在流光溢彩的都市里找到今后人生的方向,生活一辈子,毕竟“走出大山”是自己小时候的梦想。

但是,2016年春暖花开之时,杨成兰回到了家乡丰登侗寨。一开始,母亲还以为女儿回来休息几天之后就会回贵阳上班,没想到女儿一直待在家中不走。母亲问询过后才知道,原来女儿计划在老家创业:生产销售侗族手工土布。

侗族手工土布是用传统的棉、麻、丝等织成布匹,再用植物染料泡染,晒干后裁剪制成饰品、衣服等。侗族很多人从小就学习织布、染布、缝制衣服,杨成兰从小跟奶奶和外婆学习织布、染布,对这一技艺感情很深,这也是促使杨成兰回到家乡的根本原因。

随着市面上机器织布普及,人们都看到机器织的布更多,速度也更快,侗族土布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仅如此,工业布正快速取代土布,传统的侗族织布、染布手艺正逐步流失。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城市闯荡,农村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生产土布?你疯了吗?现在还有谁购买土布!”制作了一辈子土布的母亲,知道如今已经没人需要这种布了。“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就是为了让你回到这穷乡僻壤?”眼看自己劝不动女儿,母亲又把亲戚朋友叫来,轮番给杨成兰上“思想课”:赶紧回贵阳上班。

面对亲友的轮番劝说,杨成兰不改初衷,而是耐心解释说:“我想把传统的侗族织布手艺保护下来,让更多人喜欢侗族土布,进而喜欢侗族文化。”

“在大都市工作的8年,让我越来越向往乡村田园生活。”对于杨成兰来说,决定返乡创业生产侗族土布,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小时候,父母做出来的新衣服,我很喜欢,那种土布穿在身上,有温度,有温情,有植物的香味。我穿这种衣服长大,它们一直在我的记忆里。”

见到女儿决心已下,母亲便不再说什么,从反对变成了支持。

然而,创业并非易事。“我首先要修建一个生产作坊。”杨成兰决定在亲戚提供的一个废弃猪圈旧址上搭建一个棚子,作为生产作坊。

修建棚子过程中,杨成兰没有请人帮忙,而是独自一人到自家山林里伐木,又自己扛着沉重的木材下山,再用锯子进行加工,然后把这些木料搭建起来,并用铁丝捆紧……村民们都说:“别看她身子瘦瘦的,她可是女汉子。”经过几个月的忙碌,棚子搭建起来了,一个简单的生产作坊终于完成。

接下来,杨成兰挨家挨户去寻找搜集织布机。她记得,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但近年来无人织布了,很多村民把织布机当柴烧掉了。而少数保留有织布机的老人家,把织布机当成古董保留,不愿意卖给杨成兰。

除了自家还保留有一台织布机外,杨成兰走遍了全村,一台织布机都没买到。后来,她在隔壁村买到了一台,“数量还是不够,至少要有3台才行。”她又前往黔东南州黎平县、从江县等地侗寨寻找,依然一无所获。

在一次闲聊中,杨成兰听说黔南州荔波县一个寨子里还有织布机,她又只身前往。在一个偏僻的小寨子里,她花400元钱买下了这台差点被当柴烧掉的织布机。

为了运回这台织布机,杨成兰历尽辛苦,从黔南州荔波县、经过三都县,最后到黔东南州从江县,几次换车,三轮车、班车、小货车。“在荔波,三轮车司机帮我把织布机从小寨子运到县城的车站,最后他被我传承民族工艺的情怀所感动,一分钱车费也不收。”

无论怎样艰难,都动摇不了杨成兰的决心。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工作,土布生产作坊终于正式开工。

一开始,杨成兰与两位好友合作,几个人开始了创业的织梦之旅。可是困难接踵而来,人手欠缺,技术难学,资金紧张,市场遇冷……在迟迟没有打开市场后,另外两个合伙人选择了提前退场。巨大的压力落在了杨成兰一个人的身上,好在丈夫吴方俊始终站在杨成兰这边,默默地支持她。

终于,杨成兰接到了第一笔订单。这笔订单来自杨成兰的大学老师。在与对方反复确认,这不是友情订单之后,杨成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产业做大,带动致富

杨成兰的土布用蓝靛、柿子、红花、枫叶、杨梅树叶等一二十种植物染料染制,因其独特的手艺和染制方法,逐渐吸引了市场的关注。因为杨成兰这个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坚持,传统手艺濒临失传的丰登侗寨,又恢复了织布、染布、晒布的场景。

侗布在实际销售中遇冷,杨成兰归结为侗布在村寨里没有稀缺性,于是她想到了互联网。在丈夫吴方俊的帮助下,杨成兰在网上注册了“倚山人”侗布织染工作室,将纯手工制作的侗布成品照片上传到网上展示。这一招果然奏效,订单量随之增加,其中不乏海外订单。

“土布的价格,每米最高400元,最低20元。”杨成兰一脸自豪地说,“除了销往省内外,我们的产品还销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看到杨成兰一个人忙不过来,在贵阳网络公司上班、拿着高薪的吴方俊也辞职了,回来帮忙。

随着订单量的增加,为了满足织染需求,同时为了多元化发展,2020年,杨成兰和丈夫投资400多万元,把小作坊升级为“倚山人”基地——修建了占地面积超过4亩,集织布、染布、晒布、展示、旅游体验、教学实践、旅游住宿于一体的基地。

如今,杨成兰的侗布生产基地有10名专职工人。“我创业的愿望,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传承民族文化而过上好日子。”杨成兰将织布的丝线发给村里的妇女、老人,让大家一起织布。她还组织村里的姐妹来到工作室学习织染技艺,学成后在家织布,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28岁的杨秋云曾到浙江等地打工多年,如今,她跟着杨成兰学习织布、染布、种植染料等,每月工资约4000元。“在家门口上班,工资还不低,又可以照顾老人小孩。”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织布、染布、晒布,生活很惬意。”杨秋云说,如今她还成了染布方面的“专家”,教村民用柿子、杨梅树叶等制成的新染料染布。“在家门口工作,我感触最深的是,乡村需要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带领大家发展产业。”

杨成兰的生产车间前面的露天平臺上,晒着一条条蓝色的土布,蔚为壮观。杨成兰骄傲地说:“我穿的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土布衣服。”

杨成兰不仅传承了侗布织染技术,还加大了创新力度,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制作具有现代元素的鞋、包、服装等,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大,带动当地200多名妇女一起从事织布染布,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此外,还带动黎平、荔波、从江等周边县份的农户织布及种植染料。

“瘦,身子单薄”——这是杨成兰给人的印象。可是,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侗族姑娘,全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不想让村民守着这么好的侗族传统文化,却依然过着穷日子。”从小吃苦的杨成兰,不想让大家继续苦下去。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的推广能力,以及品牌的塑造能力。”杨成兰说,现在是粉丝经济时代,下一步,除了创新产品,她还将通过视频直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织布机侗寨侗族 又闻机杼声农村百事通(2020年4期)2020-03-31侗乡学子爱家乡科教新报(2020年45期)2020-03-15探索侗族村寨聚落传统设计智慧发展的新途径智富时代(2019年6期)2019-07-24探索侗族村寨聚落传统设计智慧发展的新途径智富时代(2019年6期)2019-07-24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与探索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16期)2019-06-17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旅游纵览·行业版(2018年9期)2018-10-17谈谈侗族大歌的发展状况中文信息(2017年7期)2017-07-31《侗寨春晓》创作浅谈中国铁路文艺(2017年1期)2017-02-17太行山里的机杼绿色中国(2015年12期)2016-01-05苗乡侗寨乒乓情艺术评鉴(2014年22期)2015-01-17

推荐访问:我不想 村民 女孩

《侗家女孩卖“侗布”:我不想村民过穷日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嬗·变 下一篇:星光璀璨,斑斓悦动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