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多动幼儿实施有效帮助

时间:2021-08-21 17:20:09 浏览量:

魏秋梅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养方式的转变,幼儿个性化愈发凸显,尤其是多动幼儿越来越多,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头疼和棘手。

多动幼儿常被视为问题儿童,被“孤立”。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帮助和教育,这些孩子往往不合群,缺乏自信,性格及心理产生偏颇。本文通过科学分析多动幼儿产生的原因,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多动幼儿实施有效教育和帮助,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走出认识误区,科学识别多动症与多动

多动症又称之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1989年中国中华精神学会通过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对注意缺乏多动障碍确定了一个诊断标准。起病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具备下列行为中的4项诊断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儿童:

1.需要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

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

7.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9.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障碍引起。

10.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

多动症产生的原因40%与家庭遗传有关,此外妈妈在怀孕期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证、肾炎、贫血、低热感冒等以及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的,如早产、难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也是原因之一。还有在宝宝1~2岁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或脑外伤也会得多动症。

幼儿期,孩子大都活泼好动,这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与成年人的一个最明显的外在区别。尽管有些孩子确实多动,很像多动症的症状,但不能混淆与多动症行列,要认真区别对待。教师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及医学知识的学习,科学识别多动症幼儿与多动幼儿,若搞不清,建议家长带孩子看专业医生,切不可盲目下结论,乱贴标签,把自己带进教育误区。

二、给多动幼儿实施有效帮助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幼儿因为生理心理差异及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会造成性格及行为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多动的孩子,不要一见就烦,动不动就发火,给孩子严厉批评和指责。要多给予理解、包容、关心、支持和帮助。多实施正面管教,只要孩子的行为不危害他人不伤害自己,就不要过多限制和干涉。如孩子不愿坐下上课,想去摆积木,若他能轻拿轻放,不影响其他孩子上课,便给予应允。只要课堂教学有趣味,过一段时间他会自觉参与进来。很多时候,教师就是缺乏耐心,喜欢居高临下,实施“高压政策”,一个标准,统一要求孩子,压抑孩子个性。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发展,自己也常常是劳心伤神,事倍功半。

三、对“症”下药

幼儿多动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教师加以学习和思考,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引导。对于特别聪明,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不愿坐下听讲的孩子,要“开小灶”增加学习内容和难度。如这节课学习“5的分解组成”,可以给他延伸到学习“6的分解组成”,别人做5道练习题,让他做8~10道。做完了,让他帮老师收改作业。精力旺盛的孩子易多动,“无事生非”,要多找些事让其做,如让孩子多参与班级管理,当值日生、小班长、老师小助手等,在家里让孩子多参加家庭劳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适时给予表扬鼓励。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规则意识差也是产生多动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可通过相应的游戏活动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训练,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有意识的进行培养。“以静制动”,让好动的孩子,多看书、拼图、做手工、下棋等,培养其专注力和“坐功”。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会有所转变。

加强养成教育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可谓“万千宠爱于一身”,尤其是老年人溺爱孩子的不乏其数,在家放纵孩子,致使有些孩子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吃饭来回跑,出门找不着。我有一个朋友,女儿的宝宝一落地她便担起照看孩子的重任。她带孩子特别有方法,从孩子会坐起,每次吃饭必须坐在宝宝椅子里,一岁左右孩子便会独自吃饭,基本不喂饭。现在孩子已经两岁多了,每到吃饭边便主动坐到宝宝椅子里,安静就餐,咀嚼食物小嘴紧闭,显得特别文明。她从不让孩子吃零食,所以孩子饮食习惯很好,三餐饭吃得香,吃得饱,身体很壮实。平时,孩子有不合理要求时,她很少吵闹,道理讲不通时,总是温和而坚定地给予拒绝,致使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即使得不到满足,也只是短暂的小有情绪,但从不大哭大闹,比同龄孩子显得聪明懂事很多。

多些亲子陪伴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數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亲子陪伴尤其重要。对于多动孩子而言,由于自控能力差,手脚闲不住,容易闯祸,更需要父母多些有效陪伴。在家里,和孩子开开心心做游戏、专心致志搭积木、做手工;
陪孩子画画、看动画片;
声情并茂讲故事、亲子阅读等。这样不仅能增进亲子感情,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归属感,同时父母良好的言行影响带动着孩子,促使孩子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陪伴关乎孩子的一生,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父母都不能缺位,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放飞,重回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促使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健全心理的建立。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基础教育重点专项课题成果课题名称:《在园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JKGHJCJYZDZX—17)】

猜你喜欢 多动症亲子因材施教 多动症或因上学早科学之谜(2020年4期)2020-06-19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从《论语》看因材施教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亲子‘鉴定’”等十五则杂文月刊(2018年8期)2018-05-14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新高考·英语进阶(高二高三)(2017年5期)2018-03-12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1期)2017-01-06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文学教育(2012年12期)2012-07-09亲子脸幼儿时代·故事妈妈(2004年5期)2004-08-25亲子脸幼儿时代·故事妈妈(2004年7期)2004-08-25亲子脸幼儿时代·故事妈妈(2004年8期)2004-08-25

推荐访问:多动 幼儿 实施

《如何对多动幼儿实施有效帮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