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全集排版2019)

时间:2020-08-23 00:04:45 浏览量:

借 鉴 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 ★重要提示:整理仅限于借鉴学习,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摘自《办公厅工作常见的160个问题与114个失误事例》 杨殿钟编著,人民出版社,2010.7 ISBN 978—7—01—009100—6 屈万春 整理 2019年4月 按:
为进一步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我们收集了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开展查找失误工作中整理出来的114个失误事例(实例),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和借鉴。

这114个失误事例(实例),不仅再现了每起工作失误发生的经过、原因以及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后果,而且从中可以汲取很多感悟和教训,篇篇读来,既亲切自然,如临其境;
又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若能举一反三、引以为鉴,就不难避免或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

(屈万春)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 坐等部门材料致使已拟定召开的常委会议推迟 2007年4月中旬新任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到我市调研,要求西安在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并明确表示省委、省政府将全力支持西安的建设和发展。面对加快我市发展的这一重大机遇,市委高度重视,秘书长在第一时间亲自给我布置任务,要求迅速协调各部门,全面了解掌握情况,深入研究需要省上支持的相关问题,尽快拿出《关于提请省委、省政府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提交市委常委会议研究。

受领任务后,我们当即给相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尽快报送有关材料。按常规,我们本应在部门准备材料时,同步开展工作,明晰总体思路,进行谋篇布局,搭建报告框架,待部门的具体材料报来后,再对报告进行充实和完善。可实际情况是,在等待部门报送材料期间,我一直在忙别的工作,没有认真考虑这个报告如何起草,也没有安排其他同志着手准备。恰好这期间,秘书长因公务到外地出差,自己在思想上有些放松,整体起草工作还停留在等待上报材料阶段。就这样,五、六天时间过去了,当秘书长出差回来过问报告起草情况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已指示于5月15日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门研究我们代市委、市政府起草的报告,这时距拟定常委会议召开的时间只有5天,可我们还没有着手起草。

醒悟过来的我,一边组织人员研究报告框架和提纲,一边参阅部门报送的材料,加班加点起草报告。由于仓促上阵,这份草率完成的报告,结果当然是被领导同志否定了,已拟定召开的常委会议也因此而不得不被推迟。

(根据综合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 给市委主要领导同志送了一份文不对题的草稿 2008年10月24日下午,我接到为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到蓝田县调研准备有关数据的任务后,便立即动手,和同事忙到深夜。我在电脑上制作了一份标题为“全市和蓝田县1978—2007年农村主要指标”的表格,为了快捷,又将此表格复制了一份,制作成第二份标题为“蓝关镇和大寨村1978— 2007年农村主要指标”的表格。打印出复制的这份表格后,我用笔在小栏目下填上有关数据,把草稿摆在桌上,比照输入电脑。在校对时,发现第二份表格还是第一份表格的小栏目,便即时在电脑上作了修改,打印出4份定稿装进资料袋。“哎,怎么多了一份?”我翻了翻桌上多出的这份表格,发现与定稿一模一样,“一定是多打印了一份”,我没细想,就把它放在一旁回宿舍休息了。

第二天上午,在前往蓝田县调研的车上,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打开资料袋,发现有份表格的数据是手写填入的,而且大标题与小栏目不符合、数据与对应小栏目也不相符。秘书长看到这个情况后,迅速查看了其他同志手中的表格,都没有类似错误,就给领导同志换了一份。

事后,处长问起我时,我才想起办公桌上“多”出的那份表格,正是应该装进送给领导同志的资料袋的定稿,而自己却粗心大意,把撇在桌上的那份只更改了大标题、未更改标题下栏目的草稿装进了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拿的那份资料袋。

回想平时自己装订材料时,时不时出现夹白纸、缺页等问题,这样的材料若是送给领导同志,两三次后,就很难说我们的工作有责任心、有水平了。

(根据综合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 新闻稿中把领导同志的常委职务“免掉”了 2008年10月23日下午,市委、市政府为参加全国妇代会的西安代表举行欢送会,我负责采写这次活动的新闻稿。在参加完活动后,我以最快的速度起草了新闻稿,略加修改后便交处长审核,我在一旁等着结果。处长认真核改完主要内容后,又对新闻稿中涉及的多位领导同志姓名和职务进行了重新核对。突然,处长的笔在稿件中一位出席会议的市级领导同志名字前停了下来,抬头问我:“领导的职务怎么少了一项?”我定睛一看,原来应该表述为“市委常委、副市长×××”,却在新闻稿中成了“副市长×××”,市委常委这一重要职务没有了。

处长修改完放下笔,严肃地对我说:“写不写这位领导同志的市委常委职务,我们与领导同志比较熟悉,好像觉得没有什么,但在电视新闻播出和报纸刊发后,会在观众和读者中引起误会,我们怎么能随便就把领导同志的 市委常委这一重要职务‘免掉’了呢”?听到这里,我的脸不由地热了起来。

(根据综合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 一组概念不同的数据没能校改出来 2008年9月3日上午,处长交给我一份文稿告诉我:“这个材料比较急,要抓紧修改”。我在修改校对中,发现材料第1页写有“地方财政收入125. 33亿元”,在第5页写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 33亿元”。“哎,怎么两个都是125.33亿元?”我稍犹豫后判断,这组数据的概念可能是一样的,可转念一想,我刚到机关工作不久,对这些数据概念比较陌生,万一错了呢?还是请教一下别人吧!可当时办公室的同事都出去忙其他工作了,就心想,这个材料已经同事检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抱着侥幸心理,我把修改校对过的文稿送分管秘书长。

不一会儿,分管秘书长来到办公室问我:“这个材料中的地方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数字,怎么会是一样的呢,是不是你们把哪个数据搞错了”?我赶紧打电话查证,确实是错了。地方财政收入“125. 33亿元”是正确的,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应该为“112. 92亿元”。面对经手的文稿,因为想当然,搞混了两个不同的概念,没有将错误数据校改出来。可见,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心也需要进一步增强。

(根据综合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 把作表率的“作”写成了“做” 2008年5月4日,我市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在起草会议材料时,我把中央部署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的“作”写成了“做”,还自作聪明地将材料中涉及活动主题的“作”都改为了“做”。谁知,当我把材料报送领导同志审阅时,领导同志一眼就看出这一明显错误,并把涉及活动主题的“做”全部圈改为“作”。拿到修改稿后,我认真反思,造成这次失误的直接原因是,没有逐字细抠中央的文件,自己觉得对这项活动的主题已经很熟悉其他材料中也经常用到,不会写错,其实却是似曾相识,似是而非。

“做”与“作”虽然在许多地方可以通用,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中央统一部署的专题教育活动,其中“作表率”的“作”绝对不能用“做”替换。如果在这里替换了,就会造成我市开展这项活动的主题与中央部署活动的主题不符。此后,我在起草材料时,对上级的文件都反复研读,对关键词的每一个字更是推敲了再推敲,揣摩了又揣摩,以保证自己起草的材料有根有据、准确无误。

(根据综合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 “修改”后的方案仍是原稿 2008年“三八”妇女节前夕,我负责起草“西安市各界妇女代表座谈会方案”,分管秘书长核改后,让我修改后再出一份清样交给他。让我惭愧的是,这次“修改”后报送给分管秘书长的方案竟然还是原稿。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秘书长在方案原稿上修改了参会人员名单,调整了人员排序,我拿着改过的方案,在电脑上对照修改。我正要打印时,市妇联办公室的同志打来电话,就市委领导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稿进行沟通,我便随手关闭了刚刚修改完的方案文档,与妇联的同志在电话中讨论起来。放下电话后,想起刚才修改的方案还要送秘书长,就再次打开,直接打印了一份报送秘书长。他仔细看了我改过的方案后问:“我改过的地方你怎么没修改呢”?“不可能吧”,我心里想,伸手拿过方案一看,确实和原稿一模一样!这才想起,原来是我在电脑上修改后,接电话时没有按保存键就随手把该文档关闭了。修改过的方案没有保存,再次打开电子文档打印时,当然还是原稿。

(根据综合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 上报信息中出现了不规范的口头语 2008年7月26日,我负责起草反映我市采取十项措施确保奥运期间公交运行安全的上报信息。信息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抽调干部600人到全市公交站点维护乘车秩序,督察行车安全,检查严禁‘三品’上车”。

在我把这条信息送分管秘书长签发时,他指出:“检查严禁‘三品’上车”这句话的语法不通,表述不准确,应改为“检查严禁‘三品’上车措施落实情况”。仔细琢磨领导改过后的这句话,虽然只加了几个字,但语句一下子就通顺了。我写的那句话如果不注意斟酌,可能还看不出太大的毛病,也不妨碍理解句义,但仔细推敲后,就发现缺少了宾语,属于口头语。不规范的口头语怎能出现在上报信息的内容中?我不禁问自己。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 小数点错位把300多亿元的投资写没了 2008年4月上旬,我负责起草年度第2期《督査专报》,将我市今年一季度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运行特点、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措施等报送省委督査室,以使省上及时全面了解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关情况。

我对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等单位报来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形成了《西安市2008年一季度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简析》,交主任审核。主任看后指出材料中的一个数据—“2008年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年计划投资37.57亿元”不准确,要求进一步核实。

我再翻看市统计局报送的材料,在这份材料中,清楚地显示:“2008年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年计划投资375. 7亿元”,而我却在起草《督査专报》时,粗心大意,将“375. 7亿元”中的小数点前移了一位,误写成了“37. 57亿元”。这样,从文字材料上看,我市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年计划投资仅为实际年计划投资的十分之一。一个小数点前移了一位,让我把300多亿元的投资给写没了。

(根据市委督查室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 误删3个字使整本资料返工 2008年10月7日,我负责编写市情资料手册,从收集汇总、整理归纳,再到打印装订,忙了整整一天,准备第二天报送领导。

下午6点左右,处长翻着我刚印好的一份市情资料手册问:“你看看,第7页最后一句和第8页第一句怎么接不上呢”?我连忙接过材料一看,第7页最后一句与第8页第一句连贯起来是“规定自2008年9月4日至2009 年12月31日,安城六区购买住房补贴标准……”,看后确实让人不知所云。我立即翻出原稿,发现在第二句话前面少了“凡在西”3个字!这会儿隐约记起,我在调整第7页行间距时,误将“凡在西”3个字删除掉了。

为避免手册中再出现类似错误,处长让全处同志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帮我将资料全文重新校对了一遍,再分头打印、装订,忙活了三个多小时。因为自己一时疏忽,导致全处同志重复劳动,既造成了浪费,又给大家添了麻烦。事后每每想起,我都很不好意思。

(根据综合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 编纂文集把作者名字搞错了 2007年9月,我们处负责编纂《创新与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研究文集》,文集收录了68篇文章,涉及79名作者,总计36万余字。在组稿、编辑、校对等编纂过程中,我们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文集出版后,仍然有几处明显的错误,特别是把一位作者名字搞错了,让我后悔不已。

文集中有篇文章是市委宣传部段亚明、李连永两位同志撰写的,而在目录中,由于校对粗心,误将段亚明的“明”印成了“民”,使作者成了“段亚民”。文集出版不久,一次段亚明见到我开玩笑地说:“你编的那本书里,帮我改的那个名字还是挺好的”。我当时除了脸红和道歉外,实在想不出还能用什么方法表达歉意。

一字之差看似问题不大,36余万字的文集出现几个错别字似乎也可以理解。但每个人对自己的名字都十分在意,特别是对作者段亚明同志来说,这个文集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成了他永远的美中不足。这件事也成为我工作中永远的记忆。

(根据综合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1) 把蓝田县的“蓝”写成了“兰” 2008年7月22日,市委常委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主要领导在我市蓝田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我起草下发了市委常委会议通知。

开会前,秘书长把通知递给我,在页边上写着一句话:“兰田县的‘兰’是别字,市委常委会议通知这样写是不应该的”。我一看,脸刷地一下就红了。我按自己的日常习惯写法把“兰田县”写进了正式会议通知,实际上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蓝田县”。

事后我反思,在我的潜意识中,几乎没有错别字的概念,这次失误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那段时间,我专门收集整理出容易写错、写别的字,打印出一份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随时学习和査阅,防止再犯类似错误。

(根据秘书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2) 拟办意见被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否定 2008年9月8日,秘书一处送来一份文件办理单,内容是省委转发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拟办意见是:“拟由市委老干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配合落实”。我看了看省上的意见,主要是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内容,心想老干部工作应该由老干局牵头,秘书一处的这个拟办意见可行,于是提笔签批“同意拟办意见”。

过了一天,拟办意见从市委主要领导同志那里转了回来,上面批写道:“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干部工作应由市委组织部抓总。此文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贯彻落实。”显然,我们提出的拟办意见被领导同志否定了。

看着领导同志的批示,我的脸一阵阵地发热。坐下来再认真研读省委文件,感到我们所提的拟办意见确实不对。我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再琢磨琢磨,为什么不多推敲推敲。作为拟办意见进入审核程序的第一道把关人,因为自己政策水平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有限,也没有认真研读文件,没有把住 关,反倒让主要领导同志为我把了关,真是不应该。

(根据秘书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3) 起草通知时把中央的会议时间“推后”了一天 2006年6月30日,市委领导同志安排我们处起草《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所作重要讲话的通知》。

建党节是七月一日,人们通常把总书记在这样场合的讲话称为“七一”讲话。有了这种惯性思维后,我在起草这份通知时,开头就这样写道:“2006年7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但实际情况是,中央召 开的这次会议是在6月30日,并非7月1日。我在起草通知时居然把中央的会议时间“推后”了一天。

领导同志在审核时及时发现并更正了这一错误。我反思,这都是凭惯性思维办事造成的。以后,在起草此类通知时,我都要对会议时间、地点、人物、数字、引文等进行认真核对,确保文件各个要素准确无误。

(根据政策法规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4) 请示件中领导同志一次会见活动出现了两个不同时间 2007年3月20日下午,我们处收到高新区管委会紧急来文,拟以市委名义邀请省委领导同志会见并宴请美国××公司总裁,会见时间拟定为23日下午6时。

我对来文进行了认真核改,正要准备送审时,管委会的同志打来电话,告知会见时间由原定的23日下午6时改为中午12时。我随即将时间更改后,迅速交处长审核。可没过几分钟,处长就来问我:“这个请示件的正文与附件会见时间不一致,到底应该是哪个时间”?这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在第二遍的仓促修改中,只把正文中的会见时间作了修改,却忘记了把附件中对应的会见时间更改过来。这样,处长手里拿的这份请示件就出现了正文和附件中领导同志会见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试想一下,这样的请示如果上报,省委办公厅办文的同志就弄不清省委领导同志到底该在哪个时间出席会见活动,如果再打电话询问,或按附件时间确定省委领导同志来出席活动……想到这样的后果,我手心顿时捏出了汗。

(根据政策法规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5) 把平件办成了急件 2007年6月2日,我们处收到市政府办公厅来文,拟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表彰全市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涉及6 月中旬召开表彰会等事宜。我认真校核文件,特别是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数量、称谓这些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仔细核对,然后按照送审程序进行审签。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我对情况掌握不清、处置不当而延误了文件传审的时间,把这份本来可以从容办理的平件办成了非常紧迫的急件,险些酿成大错。

事情是这样的,当文件报市政府会签时,我不了解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此时已外出考察且一周后才能返回这一情况,加之距离开会时间还比较宽裕,因此,在文件没能及时签出的情况下,我只是在中途打过一个电话,简单问了问情况,就一直等了7天。当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出差回来签出文件后,我才意识到时间已非常紧迫,赶紧把文件报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签发,这时距表彰会召开时间只有两个工作日了。在这两个工作日里,文件还要送印和下发,还要给基层和参会的同志留出一定的提前量,除非紧急情况,总不能几百人下午开会,上午才通知吧。

(根据政策法规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6) 一份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文件险些发出 2007年10月,我们处收到拟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的《关于做好我市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一文。我想,这份文件的内容比较专业,而且已经业务部门反复校核,应该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于是就只从文字、格式上进行核改后直接送审。岂不知这是一份政 策性、操作性很强的文件。处长审核时指出:“文件中关于‘市属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医疗统筹费用,以缴费时当年的筹集标准,将企业改制预留10年的离休干部医疗费用缴入医疗保险机构,按规定报销医药费’的内容涉及经费问题,敏感且重要,一定要搞清楚政策依据,表述一定要准而又准”。

这一提醒十分重要,我马上与有关部门联系,得知上述内容依据的是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对照这个意见,发现自己核改的这份文件中出现了两处与政策规定有明显出入的问题。政策明确规定:市属改制和破产企业……医疗费用一次性缴入医疗保险机构,由医疗保险机构按规定报销医药费。而我核改的这份文件在上述内容中却没有明确“一次性”,也没有明确“按规定报销医药费”是由“医疗保险机构”负责的。

从事文件核改工作,没有责任心不行,仅有责任心却没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更不行,特别是对于政策性、业务性、专业性比较强的文件核改,更是如此。

(根据政策法规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7) 多头请示的文件被省上退回 2008年10月17日是个星期五,下午6时许,我接到制发特急文件《市委、市政府关于邀请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岀席国家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系列活动的请示》的任务后,对文件进行了印制前的最后复核。复核中,我发现该文件的主送对象既有省委,又有省政府,按照公文处理有关规定,这样的请示件如果上报,一般会被退回来。但转念一想,这项活动21日就要举行,且18日、19日又是双休日,时间很紧,如不及时报送,恐怕会误事。于是,我就没有将文件存在多头请示的问题向厅领导同志报告,便直接印制,于当晚报送省委、省政府。

第二天上午,该文件因存在多头请示问题被省上退回,要求重新核改后速报。这样,本来是为了加快文件办理速度,实际上反而延缓了文件办理速度。

事后我经常想,市委文件的最后一道关口是由我们负责,自己发现了这份文件不符合有关规定,却还是心存饶幸,工作责任心确实需要增强。

(根据秘书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8) 发送的传真是领导同志签发前的草稿 2008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我们处负责起草《中共西安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群团工作的意见》。为起草好这份文件,我们准备随分管秘书长到碑林、未央、长安、户县、高新区、市总工会、团市委及市妇联等8个单位进行调研。

4月22日,我起草好调研通知,报秘书长审签,他修改后让我尽快以传真形式下发。我正发传真时,接到秘书长电话,要我准确核对通知内容。我连忙抽出正在传真的通知与秘书长修改后的定稿认真比照,发现正在传真的通知竟然还是领导签发前的草稿。秘书长已将被调研单位参加人员范围由“领导班子成员”修改为“分管领导”,而我正传真的通知中各单位参加人员仍然是“领导班子成员”。我仔细回想,才意识到问题是我在电脑上修改后没有按“保存”键。这时通知已发送了3个单位,于是赶忙通知他们将错误的传真件销毁后重新接收。

事后我细想,如果当时没有及时更正这个错误,被调研单位参加人员范围就成了班子成员,而这项工作与其他班子成员没多大关系,让他们来陪会,既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又显得我们工作很不严谨。

(根据综合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9) 给领导同志送了一份印制有误的文件 2008年5月20日上午,我负责印制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的紧急通知》。印好的文件有一尺高,我随手翻看了上面几份,没什么问题,就按照发送范围,一部分送市委领导,一部分装袋送收发室,准备下午发送各区县和市级各部门。

下午一上班,分管秘书长把我叫到办公室,拿着给他的一份文件告诉我文件印制有误。我仔细一看,文件第一页所有的文字下移了三四行,最下边的一行字几乎到了纸的最下沿,很不美观,完全是一份废品。顾不得多想,我立即跑向收发室,文件正在装车,我连忙上前拦下文件,开袋检查,没有发现问题。想到给市委领导同志的文件已经发送,我又马不停蹄地找到负责送文件的同志,他告诉我送文件时又专门检查了一遍,没什么问题。我这时才长出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幸好只印坏了一份文件,领导同志又及时提醒了我,否则,印坏的文件发送出去,将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为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从此每次文件印制后,我都要逐份进行再检查,确认无误后再发出。

(根据秘书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0) 正文中将“思”印成“恩”的文件 差点提交常委会议 2008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后,市委决定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行传达学习。会议前一天,我们收到省委办公厅传真的传达提纲,连夜印制。“翻印纸质文件时,先用扫描仪将原文件扫描成电子文档后再排版、校对后印制,应该没什么问题”,我这样想着,交代完任务后就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7点到机关后,看到厚厚的一摞传达提纲已放到办公桌上,便随手拿出一份翻看。猛然,我发现最后一页倒数第5行解放思想的“思”字印成了“恩”字。我心里一紧,从第1页开始仔细校对……还好,文件只错了一个字。常委会议8点半就要召开了,重新印制已经来不及。我立即开启电脑,打印出同样字体、字型的“思”字,裁剪下来后,一份一份地粘贴在材料中的错字“恩”上面。粘贴完最后一份时,距常委会议幵会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了。

用扫描仪扫描文件,很容易出现错别字。此后,我特别留意扫描仪难辨的字型相近的字,防止出现类似问题。

(根据秘书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1) 文件的拟办意见前后矛盾 2008年6月2日,我承办市委政法委报送的“申请召开迎奥运安保工作誓师大会”的请示。秘书长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求将拟办意见中涉及的参会领导作部分修改,明确“把大会主持人由市长改为市委副书记,动员讲话由市委书记改为市委政法委书记”。我详细记录下修改内容,在拟办意见中,对参会领导作了修改后报送。

我拿回拟办单时,看到秘书长在上面作出批示:“这份文件的拟办意见第2项是,会议由市委副书记主持,政法委书记讲话;
第3项却是由市委办公厅负责核改市委书记讲话,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核改市长主持词。这个拟办意见前后矛盾,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自己按照要求,只是对拟办意见的第2项进行了修改,对第3项任务分工的内容却没有作相应修改。

这份修改后顾头不顾尾、前后自相矛盾的拟办意见,如果发出去,肯定会让落实的同志无所适从。想到这里,我在为自己粗心大意感到愧疚的同时,更自感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还要不断端正和增强。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2) 会议纪要发送范围漏掉了落实主体单位 2008年11月12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贯彻落实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会后,我起草好会议纪要报领导同志审核。秘书长核改完纪要内容后,前前后后仔细校对时发现,会议纪要发送范围只有市级部门,没有各区县党委、政府,随即在发送范围栏内填补上了区县党委、政府。

市委常委会议纪要直接关系到常委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这次常委会议明确要求“各区县、各部门要把落实中央出台的十项措施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密切配合,有力推进,绝不能贻误时机”。而我作为常委会工作人员,却把落实会议精神的主体——区县党委和政府,在纪要发送范围中漏掉了。如果不是秘书长及时发现,会议纪要一旦发出,区县党委、政府将收不到文件,势必影响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这样的后果不是我所能承担的。

(根据秘书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3) 校对文件只注意正文内容却错了标题 2008年10月下旬,我负责印制校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学习资料》。材料印制后发现,两处醒目的标题分别多了和错了一个字,不得不重印。

事情是这样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办公厅按照市委要求,组织15名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这次活动需要印制1000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学习资料》,发放到村民手中。受领任务后,我迅速投入工作,在校对草稿时,对材料正文的内容更是格外留神,在确认无误后才定稿印制。

次日一早,我拿到印制好的材料,抽出一份看了看,觉得不错,内容准确,标题也按照要求做到了醒目……“哎,标题怎么会错”?我死死地盯着文件第2页的第一个标题,它本应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八个方面的部署”,在印制好的材料上却成了“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八个的方面的部署”,多了一个“的”字。我心里一惊,再继续看另一个标题,又发现了一个别字——将“进”误印成了“近”,它本应是“推进农村党的建设的五项部署”,却成了“推近农村党的建设的五项部署”。检查出醒目的标题出现了错误,我气得用手直拍桌子责备自己,不得不抱歉地央求印刷厂重印。

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即将下发到村民手中的学习资料有多字、错字现象,而且出现在醒目的标题中,是非常不严肃的。

(根据政治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4) 套用旧文件版记起草新文件,弄错了抄送单位 2008年7月,我起草《市委办公厅机关党委关于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査的通知》。拟好正文后,为节约时间,我套用电脑中同类文件版记,对原文件正文内容进行了替换。校对后,将草拟稿送机关党委副书记审核。没多久,他拿着文稿,指着最下面的几行问:“这个抄送单位不对吧”?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坏了,在抄送栏处,一个明显错误扎眼地停在那里。

原来是我在套用旧文件版记时,将原文件的版记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原文件抄送单位是“市直机关工委”,新文件抄送单位应是“市委组织部”,而我却错将原文件抄送单位直接列为新文件抄送单位。这样的文件要是发出去,一定会让不应收文的市直机关工委感到不解,应该收文的市委组织部却收不到。

在机关起草文件,套用版记的事情是比较常见的,稍不留神,就很容易弄错分发范围、日期、主题词等,我这次失误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

(根据厅机关党委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5) 13个单位名称有误的表彰通报险被印发 2008年2月11日,我们处负责审核市委、市政府《关于命名表彰2007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通报》。我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后报送处长,他看了看对我说:“这份文件表彰的单位较多,你再仔细校核一下。” 我拿回文件,对文件涉及的507个单位进行了校核。不校核不打紧,一校核吓了一跳,507个单位中,名称有误的达到了13个。如,本应是同一单位的“西安旅游集团”、“西安旅游公司”、“西旅公司”竟在表彰通报名单上出现了3次;
再如,把“西安市龙首村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写成了“西安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等等。

核改工作是办理文件的重要环节,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项需要下工夫的细活。要是在审核时没有发现上述错误,这份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的13个单位名称有误的表彰通报在大会上宣读时,将会出现同一单位被表彰3次,有些本应受表彰的单位却没有被表彰的问题,严重影响表彰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会影响市委、市政府的形象。现在想想这件事,我都心有余悸。

(根据政策法规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6) 电子发文将《每日情况汇报》发送成了《创卫工作简报》 2008年1月7日早晨,我在网上发送《每日情况汇报》(第4期)。进入公文传输系统,我填上标题、时间和文号,在文件夹中浏览后,轻点鼠标,就把电子文档发了出去。

之后,我习惯性地打开自己的工作界面,定睛一看,《创卫工作简报》赫然入目,“怎么将《每日情况汇报》发成《创卫工作简报》啦”?我顿时紧张了起来,立即打开监控系统将已发出的《创卫工作简报》收回,前后有一分多钟,好在系统显示没有阅读记录。

事后仔细检查,原来是我在选择文档时出现了失误。在文件夹中,本应选择《每日情况汇报》(第4期),但我却错选了《创卫工作简报》。如果当时不验证,领导和同志们查阅《每日情况汇报》时,看到的将是《创卫工作简报》。这样,就有可能会因领导同志掌握信息滞后而影响到其他工作,同时,也对不住加班加点编辑这期《每日情况汇报》的同志。

(根据秘书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7) 把“神舟”七号写成了“神州”七号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喜讯对我来说,却有着两种不同的感受:一是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喜悦;
二是在我起草的一份文件拟办意见中,误将“神舟”七号写成“神州”七号的深刻记忆。

9月23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来函,邀请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于28日观摩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实况。接到邀请函后,我在计算机上开始起草拟办意见,当用智能ABC输入法拼写“神舟”二字时,输入法自动联想出现了唯一的常用词组“神州”,我当时想都没想就直接确认。起草好拟办意见后,自己粗略校对了一遍,就送了处长审核。结果,处长在审核时发现了这个错误,在“州”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个问号意味深长。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问题出在司空见惯的简单常识上,而且出在最意想不到、也是最不应该出错的地方呢?这个问题需要我在工作中认真总结。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8) 会议时间推迟却没有通知参会单位 2005年9月,市委决定召开与陕南三市对接会议。接到通知后,我先与商洛、安康进行了联系,在给汉中市委办公室打电话时,工作人员告知办公室主任没在,表示他先将有关情况报告主任,事后再给我回复。

当天下午快下班时,我接到领导同志指示,会议时间要推迟几天。于是,我将这一变动情况及时告知了商洛、安康市委办公室的同志,心想汉中市委办公室还要给我回复有关情况,而且距原拟定会议时间还有3天,等他们回复情况时再一并告知吧。这样,我就没有把会议时间的更改情况及时通知汉中市委办公室。

到了次日上午,我接到汉中市委办公室一位同志的电话:“我们正在制定有关对接方案,下午就传给你”。这时,我才想起还没将对接会议时间更改情况告诉他们,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秩序,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连忙道歉。

(根据政策法规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29) 漏发通知影响了领导同志接访下访活动 2006年7月10日,我负责分发《关于组织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开展接访下访群众活动的通知》。文件印好后已是下午5点钟,我把所有文件往桌上一摊,开始分拣、装袋、编号、登记。完成这些工作后,心想不会有什么差错,于是就没有核对,直接将文件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发送各区县和市级各部门。

文件发出后,市级领导同志相继开展了接访下访群众活动。5天后,有一位领导同志向办公厅反映,他没有收到关于接访下访活动的通知。听到这一消息后,我第一反应是自己可能漏发了文件。于是赶紧查阅发文记录,逐一核对收件人,发现把应该发给这位领导的文件发给了另外一位领导,另一位领导收到了两份相同的文件。等我给这位领导补发上文件时,全市这项活动已接近尾声。

由于我漏发文件,造成了这位领导同志在接访下访群众活动中,没能与其他领导同志同步进行。这以后,我在办文时,都要在文件上加盖办理标识,登记收件人,对重要文件实行一文一办和跟踪督办,防止漏发、漏阅。

(根据秘书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0) 两个单位“未收到”电子公文 2005年9月26日,市委正式启用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作为负责电子发文的我,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期待。当天,我用新系统发出了市委第一份电子文件,通知有关单位观摩“西安市民兵消除空袭后果实兵演习”。不到一分钟,文件全部发出,我不由得惊叹电子发文功能的先进。可第二天,处长问我:“昨天你把通知都发送到了吗?怎么有两个单位今天没有参加观摩活动”?我赶忙启动电子发文系统,进入跟踪系统查看,文件确实给所有单位都发送了。在与这两个未参加观摩活动的单位收文的同志联系后才得知,他们对电子公文系统还不熟悉,不会接收电子文件,自然就没有通知领导同志参加活动。

事后想想,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是一个新生事物,电子发文后,我应该及时查看发文跟踪系统,发现有未签收确认的单位,就及时打电话通知,这样,相关单位“收不到”电子公文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根据秘书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1) 把送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报告装订混页了 2008年9月8日上午,我将主任审签过的一份重要督查报告打印装订好后,准备在秘书长审签后分别报送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省委办公厅。这两份报告的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在主送单位、落款等处有些微区别。

下午刚一上班,主任拿着两份报告找我,“怎么能把给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与给省委办公厅的报告装订混页了呢”?我吃惊地接过给省委办公厅的报告,一页一页地翻看,翻到第7页发现最后一句话竟是“我室代市委办公厅起草了给省委办公厅的报告,请审示”,这分明就是报送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报告的第7页!再翻看给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报送的报告,最后的落款却成了“特此报告”,这分明是给省委办公厅报告的第7页。

由于我的一时疏忽,将给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和省委办公厅的报告第7页装订混页了。我从主任手里接过这两份装订有误的报告,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根据市委督查室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2) 档案中差点缺失了一份重要史料 2008年1月,我在整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文件档案时,发现市委报送省委《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有关问题的请示》中没有相应的省委批复件。我努力回忆接收时的情景,查看移交记录,判断可能是大会秘书处的同志在移交中漏掉了这份文件,而自己又没有逐项查对造成的。于是,我与市委组织部的同志一道查找这份文件的下落,经过认真倒查,包括文件办理过程中经过的部门和环节,终于在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找到了省委的批复件。

该批复件有省委同意我市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时间、大会的指导思想和议程、代表名额、同意提出的选举办法等重要内容,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这份批复件上也有重要批示。试想,如果缺失了这么一份重要史料,那么,档案作为记录历史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公共资源,将会是不完整的。

(根据秘书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3) 一份正反页的批示件只复印了正页 2008年6月的一个下午,临近下班时,局长让我复印一份领导同志批示件。我心想,这太容易了,看都没看批示内容就直接复印,印完后也只在眼前晃了一下,就交给了局长。

我刚回到打字室,局长就过来了。原来,领导同志批示件正反页都有内容,而我只复印了正页。一份内容都不全的批示,让人根本就没法看,更谈不上落实了。

局长虽然没有批评我,我的脸还是不由得红了起来。我们整天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很辛苦,但连这样的小事都没有办好,看来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需要增强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4) 一册资料的印刷被耽误了 2007年10月25日,我接到通知,要求在10月29日前完成一册资料的印刷工作。接到任务后,我立即下达了生产任务通知单。为赶进度,厂里还安排了双休日加班。

本来预计能够在29日完成任务,但中途却出现了意外——协助完成书籍装帧任务的单位停电了。我急得团团转,不停地打电话催问来电了没有,还向市供电局询问情况。就这样,一直等了整整一天才把电等来。我恳求这家单位连夜加班……资料印刷任务还是没能按时完成,向后拖延了2天。

试想一下,如果我在组织生产时,就考虑到可能会出现诸如停电、机器故障等情况,并准备几套应急方案,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失误了。此后,我汲取教训,联系了两家地处不同区域的外协单位,这家停电了,另外一家还可以应急补救。

(根据市委印刷厂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5) 干部任免通知有“任命”无“免职” 2008年9月12日,我负责起草印发《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关于×××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按照市委秘书长办公会议决定,该通知涉及8名处级干部的“任命”,9名处级干部的“免职”。

文件在办公厅局域网上发布后,我第一个打开,一边阅读一边掰着手指头核对。突然发现,只有8名处级干部“免去”了原职务,少了1名。我差点叫出声来,立即翻开记录本核对,发现确实少写了免去“×××同志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职务”。我赶紧点开监控键,幸好没有人阅读,于是点击“全部收回”,之后又让网络中心的同志消除服务器上的痕迹。我盯着电脑,不断刷新,看到所留痕迹消除后,才放下心来。

干部任免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如果这份少免去了一名干部职务的通知发出去,就会在机关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不该出现的后果。

(根据政治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6) 漏掉2个字浪费了400张纸 2008年3月12日,我在校对《西安保密工作》(2008年第1期)时,一时粗心,出现了失误。第1页中的一个标题本该是“互联网上违规登载涉密信息被处分”,我在校对中却没有发现少了“涉密”两字,这样,就成了“互联网上违规登载信息被处分”。漏掉了标题的关键词,使文章的主题完全发生了变化。但此时刊物已印出了400份,我不得不一份一份地拔出订书钉,将第1页取下,重新打印后再装订上。

2个字的校对失误,一来一去就浪费了400张纸、800个订书钉,这还不算人力、用电和打印机耗材。

(根据市委保密办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7) 一条该向中办上报的信息被漏报了 2007年9月4日上午8时50分左右,我市102路一辆电车行至大差市什字东南角时,车内机箱突然自燃起火,造成45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其中,44人经过治疗后于12时前自行离去。当时我觉得,这是一起普通的安全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和重伤,就自认为没有必要向中办上报。于是,就只把这条信息报送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和省委办公厅。

结果次日国内部分网站、地方报纸等媒体纷纷转载“西安一公交车爆炸起火,至少45人不同程度受伤”的报道,引起了网民极大关注,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中办有关领导也专门过问此事,这时,我才意识到,没有向中办报送这起事故信息是一个重大工作失误。

对重大紧急信息的报送工作,中办是有严格规定的。一些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如果报纸和网络等媒体都已经刊发登载,而我们还没有向领导同志和上级机关报送,就会影响领导及时决策,给市委工作带来被动。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8) 上报信息中弄错了当事人单位 2008年10月22日下午6时许,我们接到长安区委办公室报来的信息称:10月21日、22日分别在长安区兴隆街道北雷村村东墓园边发现一男一女两具尸体。经初步调查,死者李××系西北大学学生,死者师××系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因感情问题,师××提出分手,李××不同意,遂将师××从学校约至案发现场杀害,然后自杀。我迅速对此信息进行了编辑,并上报省委办公厅。

过了大约10分钟,省委办公厅的同志打来电话询问,说我们上报的这条信息与省教育厅上报的信息内容不一致。省教育厅上报的信息写的师××所属学校是“西北工业大学”,而我们上报的信息则是“西北大学”。要求核实一下师××到底是哪所大学的。

我再仔细阅读长安区委办公室报送的信息,才发现我编辑上报信息时,误将死者师××所属的“西北工业大学”写成了“西北大学”。事后想想,要不是省教育厅上报了准确的信息,那我上报的信息将会误导上级领导,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39) 传染病疫情信息发送范围被扩大了 2008年5月,全国部分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疫情,我市也先后出现部分儿童发病情况。5月8日晚,我在编辑《每日情况汇报》时,市卫生局送来一封印有“秘密”二字的文件袋。我打开一看,是全市手足口病最新疫情报告,觉得此事重大,需尽快刊发。当时保密观念还在脑海里闪了一下,可转念一想,《汇报》是内部刊物,本身就是按密级管理的,可以在《汇报》上刊发这条信息。于是刚刚闪过的“保密”观念瞬间便被丢在了脑后,也没有向分管秘书长汇报,便把它作为《汇报》的“今日头条”编发了。

第二天一上班,秘书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手足口病最新疫情信息在《汇报》上刊发,公开范围过大,不符合保密要求,应在发送范围较小的、专门报送重大敏感信息的载体——《汇报(清样)》上刊发。这条信息要是大范围宣传出去,有可能会引起不明真相市民的恐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听了秘书长一席话,我才深知自己的工作失误。虽然此事最终没有造成什么社会影响,但给我的教训却十分深刻。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0) 把领导同志政务活动张冠李戴了 2008年6月25日,我负责编辑第122期《每日情况汇报》。下午6时半,我开始给市级领导同志秘书逐个打电话,询问领导同志当日的政务活动。我在给一位副市长秘书打电话时,暂时无人接听。接着就给一位市委常委秘书拨电话,响了两声就成了忙音,我想,对方可能有事暂时不便接电话。可刚放下电话,铃声就响了,拿起话筒,对方直接说:“我报一下领导今天的政务活动。”我本能地认为,这是那位市委常委秘书把电话回了过来,就直接将这位秘书报的领导同志的政务活动写在了市委常委名下。而实际上,这个电话是副市长秘书打来的,而那位市委常委当天因病在家休息,秘书觉得没有活动,就没给我们报。就这样,我把本是副市长的政务活动“分配”给了这位市委常委。

过后想想这件事,要是我在接通电话后询问一下对方是谁,也就不会发生把领导同志政务活动张冠李戴的错误。再说,两位领导同志分工完全不同,如果我熟悉情况的话,也不会出错。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1) 上报信息中存有3处表述不准的问题 2008年11月5日晚,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主持召开信访工作专题会议。会后,我连夜编写向省委报送的信息。信息编写完,我又反复看了几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报送领导同志审核。

到了第二天,市委主要领导在这条上报信息中修改了三处:一是将“各有关部门就工作开展情况作了通报”一句中的‘通报’改为‘汇报’;
二是将“分别在省委和省政府设立信访工作接待组”改为“分别在省委和省政府门前信访室设立信访接待组”;
三是将“接待赴省访群众”改为“接待我市赴省访群众”。仔细研究领导同志的修改之处,发现我原来的表述确实存在不准确和用词不当问题。

信息虽短,但字字如金。一条只有二、三百字的信息存在3处明显表述不清、用词错误的问题,充分说明自己的工作责任心需要不断增强,文字驾驭能力需要不断提高。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2) 中央全会“公报”被写成了“决议” 2008年10月16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负责向中办、省委报送信息。会前,我专门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起草了我市学习贯彻情况的信息初稿。会后,根据常委会议精神,对信息初稿作了修改完善,报送领导同志审核。

次日上午上班后,处长拿着我昨晚起草的上报信息来到办公室,我接过一看,秘书长在这条信息上把常委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一句中的“决议”圈改为“公报”。顿时,我明白了个中原委。原来,我在查阅互联网有关情况时,看到其他一些省市写的是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就照猫画虎,把我市本应是传达学习全会“公报”写成了“决议”。

“公报”和“决议”虽然都是党的机关公文文种,但“公报”主要是报道会议核心内容的,而“决议”体现的则是经过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两者有很大区别。从这件事看来,我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3) 未及时报告重要信息给工作带来被动 2008年3月18日上午11时许,某部门执法人员在某区路查过程中致一人死亡,现场围观群众与其发生冲突,百余民警赶赴现场处置,事发地街道40余名干部也赴现场做群众工作。

19日上午,中国新闻网对此进行了报道。下午,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网上看到消息后,嘱我立即下载报送,并当即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领导和部门迅速了解此事并报结果。当晚,有关处置工作迅速展开。直到20日下午,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省委办公厅对此事的专报上批示时,秘书长才知晓此事。此时,距我报送市委主要领导这一信息的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多个小时,距事发时间过去了50多个小时。

反思这件事情,由于自己没有意识到此类事情的严重性,便没有及时报告领导同志,也没有主动向相关处室和部门通报,致使办公厅在对这一事件的情况掌握以及相关处置过程中,信息服务滞后,工作陷入被动。

(根据秘书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4) 手机关机延迟了重大紧急信息报送 2008年2月21日晚11时许,长乐中路西北商贸中心底层发生火灾。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及省市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火。

当晚,需要信息处急赴现场采编信息,厅领导给我打手机通知此事,却因我关机无法联系。面对突发情况,市上领导和厅里有关同志都在工作一线,而作为《每日情况汇报》主编的我,却在如此需要信息服务的时刻置身事外。事后得知,这项本应由我负责的工作,因联系不上我,领导同志安排一名其他工作人员现场采编信息。当期信息经秘书长反复修改后才得以定稿。因自己手机关机,不仅延迟了信息上报时间,而且让秘书长替我补了台。每每想起,我都深感自责和愧疚。

重大紧急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信息工作者没有8小时内和8小时外之分,也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之分,随时准备采编信息是信息工作者的责任。从这以后,我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睡觉前都不忘看一下电量是否充足。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5) 把没有参加活动的领导同志写进了参加活动的领导名单内 2008年11月,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我市决定集中开工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首批23个过亿元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11月29日举行。我随同领导同志参加了开工仪式,按照秘书二处提供的参加仪式领导同志名单,编写了领导同志政务活动,登载在《每日情况汇报》(第230期)中。

次日,秘书长在这期《汇报》上批示:“××同志没有参加29日的相关活动。汇报的存在性主要是全、准,没有了这两条,生命力就不可能长久”。看着领导同志的这一批示,我仔细回想当天开工仪式的场景,虽然当时现场领导比较多,但我确实没有看见这位领导同志。如果当时我按照名单逐一核对,就不会出现编写这位领导同志政务活动不准确的失误。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6) 重要上报信息的标题没有抓住主旨 2008年11月24—25日,周至县百余名出租车车主集体罢运,要求政府取缔非法营运机动车辆。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要求,市级有关部门和周至县积极做工作,事件得到妥善解决,停运出租车全部恢复营运。

25日,我在编写上报中办和省委的信息时,将标题定为《西安市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处置周至县部分出租车罢运事件》,自己感觉还不错。没想到,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这期信息上作出批示,指出信息标题应当突出“停运的出租车已恢复运营”,信息内容应当先讲情况再讲处置措施,并亲自将标题修改为《西安市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处置周至县部分停运的出租车已恢复运营》。

对比这两个标题,我明白了自己的失误。当时,罢运事件已处于后期处置阶段,上级领导最关心的是事件处置的结果。经主要领导改过的标题非常准确,事件的处置结果说得清清楚楚,大大增强了信息效果。而我写的标题却没有反映出最重要的实际情况。由此可见,编写每条信息的标题时,都要进行认真分析,选准角度,注意用语,准确反映工作的主要内容。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7) 把“民盟中央”写成了“中央民盟” 2008年9月17日,我在编写《每日情况汇报》(第181期)时,把市委领导同志“参加在西安召开的民盟中央基础教育研讨会”中的“民盟中央”,写成了“中央民盟”。18日下午,市委领导再次参加这个研讨会,我在编写《汇报》(第182期)时又采取了这样的写法。19日上午,秘书长给我指出,把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的简称写成“中央民盟”是错误的,正确的简称是“民盟中央”。

要不是领导同志给我指出这个错误,到现在我还被蒙在鼓里。经查阅有关资料后,我才知道,我国的民主党派中央组织的简称是有规范要求的。如,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的简称为“民建中央”,而不是我想象中的“中央民建”。这些都是机关公文起草工作基本常识,而我却不掌握、不清楚,特别是连续在两期《汇报》中把“民盟中央”错写成了“中央民盟”,实在是不应该。

由此看来,学习的内容是宽泛的、无止境的。对于任何知识,我都应该有所涉猎和掌握。否则,诸如把“民盟中央”写成“中央民盟”的类似错误还会在工作中出现。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8) 漏编了领导同志政务活动 2008年11月18日,我在编写《每日情况汇报》(第222期)时,看到一张某位市级领导同志本月18日至20日到国家部委汇报工作的请假条。当时,我认为这位领导18日肯定在北京,就没有与这位领导同志的秘书联系,也就没有编写这位领导同志18日在西安的政务活动。

第二天一上班,这位领导的秘书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询问《汇报》是不是漏编了领导同志昨天在西安的政务活动。我一听,当时还挺纳闷,经仔细了解后方得知,这位领导同志18日并没有去北京,而是在我市参加了两项重要公务活动。

反思这一失误,当时如果自己不根据一张请假条主观臆断,而是主动与领导同志秘书联系一下,这样的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根据信息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49) 党徽在全委会开幕前夜掉落 2004年7月13日,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开幕的前一天,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晚上11点多,我最后一次检查完会场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咚”的一声,只见主席台正中悬挂的金色党徽摔落在地,碎成了几块,固定在党徽背面的小螺钉散落在一旁……我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查看,原来是固定在党徽背面的小螺钉,因多次使用已松动,承受不住党徽重量而脱落。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赶紧联系省委办公厅和雁塔区委办公室等就近单位,想借用他们召开全委会时悬挂的党徽。但联系后发现,我们这个会场使用的党徽与他们现有的党徽规格不一致。我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已经是深夜12点钟了。我掏出手机与厂家联系,把厂家的负责人从睡梦中叫醒,央求他组织工人加班制作一块新的党徽。随后,我又赶到厂家的操作间帮忙和把关,和他们一起忙到凌晨5点钟,终于制作出一块新党徽,并在6点钟前重新布置好会场。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4年多,我现在想起来心里还不安。要是悬挂在主席台上的党徽在会议进行中掉落,那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根据行政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0) 出席全委会的候补委员佩戴的是“列席证” 2007年7月9日下午,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大会签到时,秘书长发现一位本应佩戴“出席证”的市委候补委员,佩戴的却是“列席证”,就立即向她道歉,责成我们尽快制作好这位同志的出席证,并检查其他与会同志的证件是否有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我把与会的10位市委候补委员的“出席证”都误制成了“列席证”。我一下子紧张起来,立即调出10位市委候补委员的资料重新制作,于当晚一一将“出席证”送到他们手中,并郑重道了歉。

事后经查,原来是我在全委会代表证制作过程中,导入市委会议签到系统软件数据库时,由于工作粗心,没有将候补委员的名单插入在列席人员之前,导致制卡软件在制作证件时将候补委员的“出席证”制作成了“列席证”,加之证件制作好后,我又没有逐一校对,才造成了这起工作失误。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1) 市委常委会议出现冷场 2007年4月13日下午,市委召开常委会议。我根据会议内容并结合以往经验,觉得第3个议题汇报和讨论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就将第4个议题汇报人的到会时间安排得晚了一些。

第3个议题汇报完,会议开始讨论。作为常委会工作人员,我感到这个议题即将结束,就赶紧到待会室提醒第4个议题汇报人做好准备。可推开待会室的门一看,哪有汇报人的影子?这时,第3个议题汇报人已从会议室走了出来。分管秘书长在门口示意我,安排下一议题汇报人进来。我马上给汇报人打电话,铃声似乎就在门外,我应声迎上前去,他边看表边对我说:“我没迟到吧?我是按会议通知的时间提前到的”。我忙不迭地小声对他说:“没有、没有,请进会场吧”。汇报开始了,我抬头看表,从第3个议题结束到第4个议题开始,已经过去了好一会儿。

这一会儿,在外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我却深感自责。作为常委会的工作人员,由于考虑不周,让常委会议出现冷场,是很不应该的。

(根据秘书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2) 把领导同志桌牌的顺序摆错了 2007年3月21日,市委召开领导干部大会。距开会还有20分钟,一位市级领导同志已经到了。我迎上前引导就座,猛然发现这位领导同志坐的那一排桌牌顺序不对,就赶紧将这组桌牌收起来,并按照正确顺序重新摆放好。重新摆过的桌牌使这位已经就座领导同志的座位发生了变化,我不好意思地向这位领导同志做了解释。这位领导同志宽容地笑了笑,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这次发现领导同志桌牌顺序摆错是一次侥幸。如果领导同志到齐坐下后,我才发现桌牌摆放顺序有误,到那时再请领导们一个一个地起身换座位,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多不严肃。

(根据秘书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3) 会议时间变更却未通知参会领导 2008年11月10日下午6点钟左右,秘书长电话指示我,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决定晚上8点30分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有关市级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我马上将自己接电话时记录的参会人员名单交给市委总值班室,由值班员逐一打电话落实参会人员。这期间,先后3次增加参会人员,每次我都赶到总值班室在我提供的名单上作了注记,请值班员补充通知。

晚上7点钟,我再次接到指示,会议提前到8点钟召开。我赶紧安排秘书三处通知有关市级领导、总值班室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并分别提供了一份参会人员名单。快到8点钟时,有位市级领导同志的座位还空着,我不知其原因,当时无法向会议主持人解释。会议进行了20多分钟时,那位领导同志进了会议室,当看到会议已经开始,一边看表一边落座,纳闷自己怎么迟到了。

会议结束后,我仔细查看第二次电话通知时使用的两份名单,发现提供给秘书三处的名单上,没有注记这位后来增加的参会领导同志,变更会议时间的电话自然也就没有通知他。这位领导同志是按照第一次通知的时间,在8点30分前赶到的。疏忽大意、忙中出错的我,除了向这位领导同志道歉外,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弥补我的过失。

(根据秘书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4) 通知领导同志参会漏掉了着装要求 2008年10月7日下午,市老龄委在新城剧院隆重召开庆祝老年节暨表彰大会,市委一位领导同志和分管秘书长出席会议,我负责协调联系此项工作。

10月6日,我与市老龄办联系沟通后,将会议时间、议程、参会人员等有关事项报告了领导同志。到了10月7日上午11时,我联系市老龄办,就下午会议的有关情况再次沟通时获知,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同志要一律着正装。听到这个消息,我眉头一皱,“坏了,昨天通知会议时忘记通知着装要求了!”。放下电话,我赶紧把这次会议的着装要求补报给了领导同志,并口头检讨了自己的工作失误。

事后得知,两位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利用午休时间回家换上正装,没有休息就赶到会场,弥补了我的过失。会议开始时,看到就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同志和离退休老同志一样都穿着正装,心想,好在及时补救,否则影响多不好。

(根据综合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5) 记错了参会人员的手机号码 2008年9月11日,办公厅就研究起草事关西安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有关材料时,召集8个市级部门领导同志座谈。为便于联系,处长安排我在会议前一天给参会部门办公室打电话,收集参会领导的手机号码。

第二天会前5分钟,主持会议的市委领导同志已到了,参会的一名部门领导的座位还空着。我拿出昨天记录的手机号码拨了过去,没想到听筒里传出“您拨叫的号码有误,请核对后再拨”的提示声。我立马就傻眼了。眼看会议就要开始,束手无策的我,站在会议室门口,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提起来一样,伸长脖子向外张望……幸好,这位参会领导同志的车终于来到了会议室院外,此时我的心情才放松了。

会后我再次核对了这位领导同志的手机号码,发现把最后两位“36”记成了“63”。这件事后,我在收集记录参会人员电话号码时,每次都要把记下的电话号码至少给对方复述一遍,得到确认后,心里才会踏实。

(根据综合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6) 搞错了中心组学习地点 2007年9月3日下午,我随市委领导同志调研回到机关。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市委中心组学习通知,扫了一眼,记下会议时间是4日上午9时,就顺手放入文件夹,准备次日一早提醒领导同志参加。

第二天上班后,我拿着文件夹刚走到领导办公室门口,迎面碰见秘书三处的同志,他顺口说了一句,“今天中心组学习”,我也就顺口一接,“在一号楼二层会议厅”。他疑惑地问:“你没看到通知?今天的学习地点在常委会议室”。我一惊,立即翻开文件夹往下一看,会议时间的后面明明白白地写着“学习地点在常委会议室”,并非以往在一号楼二层会议厅。这时,我捏着文件的手冒出了汗。因为一般情况下,市委领导同志都提前到会场,从一号楼二层会议厅走到常委会议室步行需要一定时间,如果给领导报错了会议地点,来回往返就会迟到。

庆幸自己在领导同志办公室门前碰到了秘书三处的同志。我责怪自己,满纸文字的通知只看了时间,就按照思维惯性认定学习地点一定是在一号楼二层会议厅,没有想到事情是经常变化的,不能凭经验办事。

(根据综合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7) 已出访的领导同志被安排为议题汇报人 2008年10月13日,秘书长通知我,14日下午市委常委会议要听取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筹备情况汇报,让我联系分管副市长准备汇报议题。我与市政府办公厅联系,得知这位分管副市长在外地出差,赶不回来开会。考虑到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筹备工作是由市政府一位分管秘书长协调的,我就按惯例在建议名单中将这位分管秘书长列为议题汇报人。

14日上午,我向市政府办公厅收集会议有关材料时,意外得知这位秘书长已经出访。我一下子懵了,会议通知已经发出,下午就要开会,如果议题汇报人不能到会,那该怎么办?没了主意的我立即向秘书长汇报。秘书长亲自协调有关方面,重新确定了议题汇报人,才保证了会议正常进行。

我在没弄清领导同志工作安排的情况下,把已经出访的领导同志安排为常委会议议题汇报人,险些出现常委会议没有议题汇报人的情况。看来,凡事都要注意沟通和衔接,否则,工作很容易出现漏洞。

(根据秘书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是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三大洲11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规模逐渐扩大,已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2008年10月16日至18日在陕西西安举行,此次恳亲大会主题为“炎黄根、客家情、促和谐、谋发展”。大会决定第23届在广东省河源市举行。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8) 9点开会却记成了9点半 2006年1月13日,国家保密局针对各地古玩废旧市场存在出售涉密文件现象,要求各省市保密局立即开展对这类市场的专项大检查。

我市保密局定于14日上午9点召开各区县保密局长专题会议,落实大检查工作。记录会议通知时,我不够专心,误将会议召开时间记录成了9点半,并按这个错误的开会时间通知了各区县。

结果,第二天上午,主持会议的领导同志9点前就到了,会场却空无一人。当领导同志问我怎么回事的时候,我才猛然想起把会议时间弄错了。无奈之下,只好让领导同志在会场空等了半个小时。很是愧疚的我坐卧不安,感到这半小时的时间就像半年一样长。

(根据市委保密办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59) 会场前排空了不少座位 2007年2月27日上午9点,全市抓落实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8点50分,会场前3排还空着不少座位,我心想,可能有一些同志还没到,就没有引导坐在后排的同志补座。可直到会议开始前2分钟,前3排还是空出了20多个座位。这时候再请坐在后排的同志到前排补座,已经没人响应了。

会议正式开始,看着因前排空座而略显松散的会场,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参会的同志不坐前排是因为谦虚,只要我们提前主动去引导了,他们都会愉快地服从安排。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0) 异性参会代表被安排在同一房间 2008年3月26日,办公厅召开全市党委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处长安排我落实参会人员的姓名、性别、职务、民族等情况,以便编组安排住房。

接到任务后,我自认电话号码本上有参会人员的姓名,而且自己也认识大部分领导同志,所以在各单位电话报名时,就没有仔细询问参会人员性别。结果在编组和安排房间时出现了失误,将一男一女两位参会代表安排在了同一房间,使两位代表在报到时感到十分尴尬。

记录参会人员信息安排编组,是会务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来不得半点马虎。而我却自以为是地简化了工作程序,仅凭代表姓名就判断其性别。这次令人尴尬的失误,至今想起来都觉得不好意思。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1) 备用电池也没有电 2006年7月28日,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召开,我负责大会影像资料收集工作。我背上相机,穿梭于大会主会场和各个分会场之间,随着“咔嗦、咔嗦”的快门声,一个个瞬间被记录了下来,让人充满了工作的满足感。

29日大会举行闭幕式,考虑到相机已经连续使用了一天,在电脑上拷贝照片耗电也较多,担心电池电量不足,我就特意带上了一块备用电池。大会闭幕式时即将奏响国际歌,我静静地站在一角,准备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庄严的时刻。这时,相机显示屏上的红灯提示“更换电池”,我下意识地掏出备用电池换上。当再次举起相机时,发现还是黑屏。我使劲按相机开关,还是没有显示,霎时,我想起这块备用电池在上次用完后没有充电。

因为我的失误,使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影像资料里少了当时那一庄严的瞬间。

(根据秘书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2) 9月召开的会议在纪要中变成了8月 2008年9月9日,市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对全市维稳信访工作进行再部署,我负责起草会议纪要。为节省时间,我套用过去会议纪要格式,把这次会议决定事项的内容填充进去。两个小时后,会议纪要就写好了,随即送处长审核。

过了没多久,处长拿着这份会议纪要来到办公室说:“这份纪要写得还是不错的,可9月9日召开的会议,你怎么把落款写成了8月13日”?一听这话,我连忙接过材料一看,噢,原来是我在套用过去会议纪要格式时,没有将原格式上的落款日期“8月13日”更改为这次会议召开的日期“9月9日”。

9月9日召开的会议,落款时间却变成了8月13日。如果这样的会议纪要发了下去,不仅会闹笑话,而且直接影响纪要的严肃性,甚至影响议定事项的落实,绝不可小视。

(根据综合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3) 一起自作主张确定领导同志活动时间的失误 2008年6月中旬,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拟对我市地铁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我负责起草领导同志调研活动方案。在认真翻看了市委6月中旬的会议安排后,看到16日上午市委没有安排会议,觉得这个时间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是有空的,便直接将调研时间定在了这一天上午,并打电话通知地铁办,让他们于6月16日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结果,方案报审后,我才知道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这天上午已安排了其他重要公务活动。

虽然这次领导同志调研活动在另行安排后顺利进行了,但想想自己这次拟定的领导同志活动安排方案被推迟的原因,觉得还是自己工作不细致,在请示汇报和沟通不够的情况下,炮制了一份不可能落实的领导同志活动方案。由此不仅影响了地铁办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影响了办公厅声誉。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4) 已有活动的领导同志又被重复安排了活动 2006年5月11日至13日,济南市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考察,我们处负责有关联络工作。5月10日,济南代表团先遣人员与分管秘书长、市接待办共同协商安排了代表团的具体行程,由我拟定了我市有关领导同志陪同活动的接待方案。

方案获批后,我负责落实陪同活动的领导同志。结果在通知一位副市长参加12日的活动时,这位领导秘书告诉我领导在这一天早有其他公务安排,不可能同时参加两项活动。情急之下,我请示了厅领导,仓促调整方案,临时协调其他领导同志参与陪同,这才补了场。

领导同志的公务活动一般都是提前安排的。我在制定接待方案时,没有提前沟通,既打乱了原有的工作部署,也影响了临时参加这次接待活动领导同志的工作安排,想想真不应该。

(根据接待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5) 采写新闻却跟丢了领导同志 2007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领导同志安排我采写西安市代表团赴京参加大会的新闻。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准备好纸笔、录音机,还特意多备了几节电池,提前赶到了机场,等候代表团到来。

1小时后,候机厅门口一阵热闹,代表团成员出现在视野中,我立即紧紧跟上。那天现场的人很多,媒体记者的镁光灯闪个不停,欢送的群众也簇拥了过来,宽敞的大厅顿时显得十分拥挤。我被热烈的气氛所感染,随着人流涌动,一时竟忘记了自己的任务,在贵宾室门前和熟悉的同志热聊了一会儿后才反应过来,代表团哪去了?这时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和代表团其他成员正在贵宾室里畅谈赴京参加大会的感想。而此时的我,却被工作人员挡在了贵宾室外,不能亲眼目睹、亲耳聆听。经过四处联系,终于得以进人,但为时已晚。

送走代表团后,我立即向电视台和现场有关工作人员了解当时情况,写了一份自己都不满意的新闻稿报送秘书长审核。这个新闻稿经秘书长大幅修改后才得以定稿。在当天电视播出、次日报纸刊发的新闻中,几乎找不到我起草的内容了。

(根据综合一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6) 11月举行的活动被安排在了10月 2006年11月中旬,市委决定举办“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活动,要求全市各单位组织参观,具体时间安排在11月25日至29日,我们处负责起草以市委办公厅名义下发的通知。

起草这份通知时,我只注意了单位名称、参观人数等问题,对其他内容大概浏览后,觉得没什么问题,就送给领导同志审核。不一会儿,领导同志打来电话问:“市委对这次参观活动的具体安排是在11月25日至29日,你们起草的通知怎么成了10月25日至29日呢”?我放下电话,来到领导同志办公室,接过通知一看,原来是我把本应是“11月”,误写成了“10月”。

时间怎么能够倒转?要不是领导同志审核时及时纠正这一错误,不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根据综合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7) 少打一个电话使车队绕行40公里 2007年10月,市委领导同志到周至县调研,我提前两个小时赴周至打前站。

当时,西汉高速刚刚通车,绕城高速经户县至汉中的路标也由“户县”出口改为“汉中”出口。那时,我尚不知路标已经更改,从绕城高速到达“汉中”出口时,感到有些吃不准,这是不是原来到户县的出口?犹豫片刻后,我判断西户高速是西汉高速其中一段,到达户县的高速路是到汉中的必经道路,到“汉中”的出口就是原来到“户县”的出口,于是,指引司机拐进“汉中”出口。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接下来我却犯了一个打前站人员不该犯的错误,没有把自己确认了的路线告诉即将到来的车队。其实这就是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事儿,结果车队径直过了“汉中”出口,走了一段后才发现走错了路,不得不从前面的出口绕行40公里重新回来,既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接待活动的正常安排。

(根据接待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8) 给部门领导同志漏发了《西安接待指南》 2008年11月8日,宁波市党政代表团到我市考察。厅领导要求试用新设计好的《西安接待指南》和接待专用桌签、名卡,以展示西安的亮点和办公厅的接待水平,叮嘱我们要听听各方面建议,以把接待工作做得更好。

在机场接到代表团后,我及时将《西安接待指南》发到每个人手里,当即引起代表团成员的很大兴趣,对我市的周到安排纷纷称赞,我心里也十分高兴。召开座谈会时,我把新启用的《西安接待指南》一一发给我市参加接待的市级领导同志,却没有发给部门领导同志。

座谈会结束后,秘书长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今天没给部门领导发《西安接待指南》是不妥的。这个接待指南刚刚启用,肯定会有疏漏之处,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我们把它修订完善”。我这才明白,部门的领导对全市情况很熟悉,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有分量的。由于我的疏忽,没有把这本新启用的接待指南发给他们,失去了一次修订完善接待指南的机会,我想,以后一定要找机会补上。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69) 安排了一个事先没有安排的观摩点 2004年5月23至24日,市委召开全市经济工作观摩交流会,市级领导和各区县及市级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其中一天半时间进行实地考察。会前,我们对观摩点、活动路线进行了踩点,制定出领导同志活动方案。

会议第一天,各项会议保障工作都很顺利,因为对实地考察的时间把握得比较好,还受到了市委领导同志的表扬。我沾沾自喜,自认为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就没再看第二天的观摩点。

会议第二天,观摩车队行至雁塔区世家星城。这里原本是乘车观摩的,而我因为对观摩点情况掌握得不细,被一处铺有红地毯的场地所误导,凭直觉认定这里就是观摩点,于是安排车辆停下。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下车后,乘坐其他车辆的同志也都下了车。这时,当地领导急匆匆地提示我,这里不是观摩点,要去的观摩点还在前面。这时候,全部参会领导同志已下车开始观摩,立即组织大家上车是很不严肃的。我只好尽量压缩时间,组织领导们观摩了这个事先没有安排的“观摩点”。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0) 出席活动的领导同志的车辆被挡在会场外 2007年11月2日,杨凌示范区邀请市委主要领导同志5日出席第十四届农高会开幕式。4日,我赶到杨凌,就次日的领导同志活动进行了认真对接。

农高会开幕式当天早上,我提前来到高速公路出口处,与杨凌示范区的引导车汇合。市领导到达后,我想昨天已经确定了行车路线,不会有什么问题,就没有坐到引导车上带路,而是直接上了领导同志的车。车辆行驶中,我发现引导车没有按照昨天确定的路线行驶,就拿出手机,想与引导车上的同志联系,这才发现没有留下杨凌工作人员的电话。犹豫一下后心想,这些同志是当地人,更了解路况,就没再设法联系接洽过我的同志。

我们跟着引导车七拐八拐,来到开幕式会场南门,没想到昨天还是畅通无阻的大门,今天却拉起了警戒线,车辆没有通行证不能进人。这时,我没与接洽同志联系,就一屁股坐上引导车带路,掉头前往开幕式会场东门。因为没有提前协调好,接洽的同志自然没在东门等待,现场秩序较乱。当时的我,心里就像摔碎了五味瓶一样不是滋味。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1) 公务接待行车线路选择不当 2007年8月9日,南京市党政代表团来我市参观考察,我们处负责有关接待协调工作。客人抵达时,天色已晚。我想,为了让客人尽快回到酒店休息,应该选一条车少人少的道路。于是就把进城的线路安排在刚刚修通,但还没有正式通车的西三环。当时,西三环的路灯还没有装,绿化也正在布景。车队行驶在一片漆黑之中,道路两边杂乱无章的环境在车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扎眼。十几分钟后,代表团一位客人问我,大概还有多长时间能到酒店?我连忙说,快到了,快到了。经客人这么一问,自己忽然意识到,安排的行车线路欠考虑。本应是很短的路程,却因四周黑漆漆的环境,让客人感到机场距离市区很遥远。

公务接待线路选得好不好,对宣传和展示西安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次南京市党政代表团来我市参观考察,层次高、规模大,是一次宣传推介西安的重要机会。而我只考虑了行车快的因素,没有考虑道路基础设施是否完善、街景是否美观,使客人对西安城市的第一印象打了折扣。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2) 在公务接待中被客人问住了 2007年3月17日,我们处负责接待南昌市委办公厅来西安考察工作的客人,大部分客人是第一次来西安。

在从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我主动给客人介绍西安的市情。在讲到昔日西安“八水绕长安”的盛景时,一位客人问我是哪“八水”?这一问,还真把我给问住了。我们经常说“八水绕长安”,但到底是哪八水,却未必说得清。作为从事公务接待工作的我,不能回答客人的问题,自己尴尬不说,还影响了市委接待工作的对外形象。

事后经查证,“八水”是指渭、泾、沣、涝、潏、滈、浐、灞等八条河流。此后,我把西安市情,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等资料打印了两套,一套放在办公桌上,随时拿出来翻翻,另一套放在床头,睡觉之前也不忘看看。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3) 一次人多菜少的工作餐 2008年12月13日下午,省上领导同志到我市考察工作,因汇报会结束得比较晚,领导同志留下来用工作餐。

事前厅领导交代我,因为是工作餐,人数比较多,所以,准备的凉菜菜量要大一些,热菜和主食要上得快一些。按照领导同志指示,我对饭庄经理和领班交代了工作餐要求,经理和领班也都满口答应。我心想,应该没问题了吧,就忙活其他事情了。结果事与愿违,工作餐开始后,凉菜的量没有明显增加,热菜和主食也没有及时端上来,出现了较为尴尬的场面。

抓落实的关键是抓具体,层层安排却没能抓具体,等于没有落实。这样,实际情况往往就会与我们的初衷相背离。

(根据接待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4) 随领导同志处置突发事件忘带电话簿 2007年9月22日,南郊电子二路与东仪路十字发生150余人的群体性堵路事件,导致该路段交通一度中断,现场秩序比较混乱。

接到通知后,我立即赶到现场随分管秘书长进行处置。掌握现场的基本情况后,分管秘书长一边做群众工作,一边让我通知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和有关部门领导到现场协同处置。我掏出手机,结果在口袋里一摸,“电话簿怎么不见了”?我摸遍了所有口袋找不见后,才恍然想起电话簿还在昨晚我换下的那堆衣服里。看到我焦急的样子,秘书长提醒我安排市委总值班室进行通知。因为手中没有相关领导同志手机号码,我无法及时掌握谁到了现场、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情况等信息,只好一再地通过市委总值班室转问,影响了领导对情况的随时掌握,延误了道路疏通的进度。

这件事以后,我不在办公室时,电话簿就从来没有离过身,还时不时摸摸,这样,心里才踏实。

(根据综合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5) 不妥言辞被开发商写进了反映材料 2008年5月20日,一位国家部委领导给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转来一封信件,是我市一位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反映土地出让及价格的有关问题,其中附有一段我在督查工作中与这位房地产公司负责人的对话。信中写道:“‘我说:你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我们的调查工作就此为止’。他说,请你们协调解决土地问题’。我说:‘我们不能协调解决,因为领导没有授权,仅要求我们调查了解……。’” 事情缘起这位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向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反映,其在2003年时,经我市某区政府批准征地若干亩,现在只征了一部分,要求区政府继续履行原协议价格征用剩余土地。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要求对此事进行调查。我们深入该区和有关部门调査后,掌握的实际情况是:该公司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在协议未能如期履行的情况下,国家已出台了新的政策,因此,原开发协议无法继续履行。按照领导指示,我将有关调查情况向该公司负责人作了通报。这时,他提出希望我们帮助协调解决,我对他说:“我们的工作原则是领导授权,这次的任务主要是调查了解情况,实在抱歉”。没想到我的上述表态,把领导推向了工作一线,给市委工作带来了被动。

作为市委工作人员,我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代表市委出面协调解决问题的,在特定场合讲了一些不妥当的话。为此,很长时间都十分自责,深感自己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棘手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提高。

(根据市委督查室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6) 督查报告只反映了一方意见 2008年2月15日上午,我们接到省委督查室要求查办一起案件的通知后,按照市委领导同志要求,对我市××区××村一村民反映所在村分配集体财物时违反计划生育法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当日下午,我来到村子,找到当事人,详细记录下她反映的情况后,对其他情况只是作了简单了解,就着手起草了督查报告报送主任。

主任在审核时发现,我草拟的报告部分内容与该区报来的材料不符,要求我再次深入调查后重报。于是,我又来到该村两委会调查核实。这次了解到,该区和该村两委会是完全按照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来处理此事的,不存在任何违反计划生育法规的问题。

坚持公正、公平是督查工作的基本原则。而我在调查了解这起案件时,没有认真全面听取各方意见,仅仅只听了当事人的一面之词。要不是主任审核时发现我起草的报告有失偏颇,那这份督查报告反映的就不是事情的真相了。

(根据市委督查室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7) “新建”医院被写成了“迁建”医院 2008年6月10日,我在办理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件时,对一位投资商反映其在我市××区投资新建医院的问题,没能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推理,在督查报告撰写中用词不准确,沿袭套用了投资商在信中的提法,误把“新建”医院写成了“迁建”医院,形成了《关于××反映其在××区投资迕建医院有关问题调查办理情况的汇报》。

在送交主任审核时,他仔细分析了事实,将标题中的“迁建医院”改成了“新建医院”。虽然只是“新”和“迁”一字之差,但两者对事实的表述则完全不同。

办公厅很多工作都与文字有关,往往一字之差就会谬以千里。如果我在接受任务后,能够更认真仔细些,将事件来龙去脉弄清楚,把“新建”医院写成“迁建”医院的错误就不会发生。这不仅反映出自己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也反映了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不足。

(根据市委督查室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8) 省去4个字使1家单位变成了2家 2008年9月5日,我在起草一份督查报告时,发现报告内容多处涉及事件当事人——西安××有限责任公司,觉得这样反复写西安××有限责任公司,有点繁琐,就将“西安××有限责任公司”简写成“西安××公司”。

当时,自己还认为只是少写了4个无关紧要的字,不会影响到督查报告内容。可在主任审核时,对督查报告中“西安××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公司”是否为1家单位提出了疑问,并指出少写“有限责任”4个字,使该单位名称发生了质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督查报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通过对现行公司法有关知识的学习,我方才认识到,省去“有限责任”4个字,“西安××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公司”就是2家不同性质的法人单位。而我却为了图省事,将不该省略的关键词省略了,使督查报告中的1家公司变成了2家公司。

(根据市委督查室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79) 《保密工作》由月刊变成了“双月刊” 2008年9月底,我收到中办下发的第9期《保密工作》杂志。当时心里想,就要放国庆长假了,现在发下去也没什么必要,于是便将这期杂志放入文件柜中,打算节后再给领导同志和各单位分送。

7天假期很快过去了,我竟把分发杂志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文件柜就在身边摆着,也时常开启,里面摆放的待分发杂志就是没有引起我的注意。10月底,第10期《保密工作》杂志送来时,这才想起第9期杂志还没分发呢!我只好把两期杂志一并发送了。一位熟悉的同志见了我,开玩笑说: “《保密工作》杂志由月刊变成‘双月刊了 ’”。

(根据市委保密办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0) 发给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电报未送至领导本人 2006年11月24日,机要局收到省委办公厅发给市委和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电报,通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事宜。

我与领导同志秘书联系后,把省委发给领导同志的电报放在了秘书办公桌上。当时,我考虑到给市委的电报通知里,没有标注参会领导的姓名,于是就将省委发给主要领导同志个人的电报复印了一份,附在了给市委的电报后面,由秘书一处报送。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没有看到省委发给他个人电报的情况下,却在省委发给市委的电报中看到了给他个人电报的复印件。

按照电报办理规定,凡是发给领导同志个人的电报,应直接送交本人。在电报办理过程中,不按规定办事,很容易误事。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1) 重要数据险些被删除 2006年12月的一天,因工作需要,我对机要局电脑操作系统更新装载。在重装系统时,因自己粗心大意,险些格式化删除了计算机上的重要数据。

重装系统对专门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我首先备份了D盘、E盘的资料,因为网络中心的资料一般不存放C盘,所以,我也就没有打开C盘检查,直接对其进行格式化,然后安装上新的操作系统。在新系统装完后,我猛然想起,有一组重要数据存放在C盘,这些数据可是机要局花了大量人力、财力,费了大半年功夫才搞出来的。这些数据的丢失,将会直接影响网上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开发。我立即采取各种办法进行补救,但都于事无补。

万幸的是,重装系统的电脑是内、外网切换的。计算机重启后,恰好隔离卡出现了故障,自动切换到外网,将外网C盘格式化了,而对保存重要数据的内网C盘没有进行格式化,重要数据十分侥幸地逃脱了被删除的厄运。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2) 市委内网瘫痪了半天 2007年5月15日上午8时许,1号办公楼市委内网瘫痪,无法接收、上传信息。接到反映后,我带人前去查看,判断是信息处中心机房出现了故障。我们把该中心机房主交换机拆下,蹊跷的是,里面有水迹,检查机器主板,发现因电流短路而烧坏了。

显然,雨水是引起网络瘫痪的祸首。仔细检查,发现进入机器里的雨水,是顺着一根有裂痕的网线渗透进交换机的,细细的裂痕成了导水槽。

这根有裂痕的网线正是我们去年从室外接入的。我们图省事没有严格按照网络布线标准施工,没有给这根室外网线套上保护管,造成了这起事故,致使1号办公楼市委内网瘫痪了半天。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3) 加装新软件后网络不畅 2008年8月10日上午,网络中心技术室电话几乎被打爆,市委各计算机终端用户纷纷反映计算机不能正常连接市委网站。接到反映后,我们首先检査了网站服务器,正常;再检査交换机,正常;集中杀毒,故障还是没有排除。问题出在哪呢?我们通过网络工具软件检测,发现网络中的一些数据包异常传输,堵塞了网络正常数据。

经分析确定,是安全防护客户端在设置上出现了问题。原来是不久前,我们为市委内网统一安装了安全防护客户端软件,本意是保护内网计算机终端,加强内网安全。当时,自己在对这一安全防护系统的功能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凭经验对市委内网计算机进行了安全设置。结果,网络虽然安全了,但却影响了正常工作。

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的技术性、专业性很强。对计算机系统的有关业务知识一知半解,或心存侥幸地凭经验操作,那么,就很容易出问题。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4) 多媒体只演示了领导同志讲话的一部分内容 2007年10月26日下午,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安排部署我市贯彻落实工作。主席台两侧的大屏幕本应同步显示主要领导同志讲话的核心内容,可实际上,大屏幕仅仅只显示了领导同志讲话的第2部分,在第1部分只有一个干巴巴的大标题,与整个会议很不协调。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0月25日上午,综合一处将领导同志讲话的初稿交给机要局,初稿由传达提纲和贯彻意见两部分组成,我们对应制作了两部分多媒体演示件。当天下午,综合一处送来修改过的讲话稿,没有了传达提纲部分。我们按照修改稿删去了多媒体演示件中的传达提纲,只修改了贯彻意见。26日中午1点半,综合一处在会议召开地点送来定稿,我们又作了相应修改。距会议召开还有一刻钟,我在对照定稿审核多媒体演示件时突然发现,定稿又恢复了传达提纲这一部分。而这时,我们手中只有贯彻意见部分的演示件,传达提纲那部分演示件,因我们机械地比照上一份修改稿而删除掉了,重新制作已来不及。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全党全国的头等大事,也是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的主题。无论讲话稿如何修改,我都应该想到,传达提纲是必不可少的。这次失误以后,在每次大会前,我都会主动与负责会议保障的相关处室联系,准确掌握会议议程和多媒体制作的具体内容,确保不因理解偏差而影响多媒体演示的质量。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5) 市委领导同志检查指导抗震救灾的重要新闻险被耽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我市震感明显。5月14日,市委领导同志赴一线检查灾情、了解救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我们携带卫星电话和传真等设备,驾驶应急通信车辆,为市委领导同志检查灾情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下午5点半,秘书长要求我们协助采写新闻的同志,把新闻稿传真到电视台,在当晚7点半的新闻中播出。这时,我猛然意识到,因为没有考虑到现场采编新闻,我们根本没有携带笔记本电脑。没办法,采写新闻的同志只好在一旁紧张地用笔手写,我则四处去找电脑。几经周折,才在附近的单位借到一台电脑。新闻稿通过应急通信车发向电视台时,距新闻播出时间已不足半个小时。

市委为机要局配备应急通信车辆,就是为了在特殊情况下应急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是应急保障的必需品,装备不齐全,只是开车跟着领导同志跑,应急通信车也就成了摆设。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6) 电子政务培训讲台上的一分钟尴尬 2006年9月12日,机要局组织全厅干部职工进行综合办公系统操作使用培训,领导安排我给大家授课。会前,我在会场安装了两个大屏幕,用两台笔记本电脑分别控制,一个屏幕用于演示操作系统,一个屏幕显示对应的操作指南。

讲课过程中,突然一个文件打不开了,大屏幕无法继续演示,台下上百双眼睛聚焦在我身上,初次走上讲台的我有些紧张。尝试现场安装启动软件,没有成功,改用另一台笔记本电脑进行操作,仍然不行。这时台下传来窃窃私语,我明显感到自己的心跳加快了节奏。情急之下,我把网线拔下,插入另一台笔记本电脑,侥幸的是,大屏幕上终于显示出需要的内容,全场这才安静下来。

这一分钟尴尬使我很长时间都难以释怀。后来,我检查故障原因,原来是一个小小的启动软件没有同时装载在两台电脑上所致。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7) 擅自关闭电脑影响了全市的机要工作 2007年10月8日下午3时,省委机要局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组织了一次全省机要系统机要电文传输和办理演练。恰好这时,我为了保养机器而将机要业务传输计算机关闭了,导致我市的机要工作在全省机要演练中成绩排名靠后的重大失误。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天上午快12点了,我在检查机要业务传输计算机时,发现它已经连续工作了14天之久。我心想,机要业务传输计算机放在屏蔽室的狭小空间里,通风散热条件较差,14天不间断工作,有可能损坏硬件。我判断在中午休息时间不会有电文传输,也没有向省委机要局报告,就将计算机关了,打算下午上班后就启动。可到了下午,我却把需要启动计算机的事给忘了。这样,在全省机要系统演练时,我市机要电文传输因计算机关闭,使收文延误了1小时。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8) 会议签到处安装的是一台有故障的打印机 2003年元月,我市某县召开人代会,借用市委新开发的会议签到系统。我于会议前一天来到该县,与工作人员一道调试好签到系统,然后将系统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存放在县委机要室。离开机要室时,我无意中看见桌上还摆放着外表与会议签到所用的一模一样的打印机,也没在意。

第二天早上起来后,我们把昨天调试好的设备搬到会场,又在电脑上模拟运行了一次,一切正常。打印结果是最后一步,我想,没必要浪费纸了,也就没再打印。距9点钟召开的大会还有半个多小时,参会代表开始陆续人场,电子签到系统运行正常。8点55分,会议工作人员要我出一份实到人数统计和未到参会人员名单,我扫了一眼屏幕,电脑已经全部显示了,抬手点击打印指令。结果过去了十几秒钟,打印机一直没有动静。我急忙翻开机盖一看,机箱内厚厚的一层尘土告诉我,这台打印机根本不是昨天调试好的那台,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昨天在机要室看到的另一台打印机。我赶紧用笔将大会签到情况从电脑屏幕上抄下来,交给了工作人员,而我调试好的打印机却没有派上用场。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89) 一份特提电报被延误了1个多小时 2008年6月19日凌晨3点,省委机要局发来一份特提电报,要求6月19日早晨6点半前发送有关单位。我按照发送范围,给各区县委转发了这份特提电报。半小时后,电报“签收回执单”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当时不知为什么,屏幕上显示了2份“签收回执单”。我直接打开了前面一个,看到13个区县委全部都有回执,再看时间,是凌晨5点,在特提电报时限要求内完成了办理。

早上8点,前一班值班的同志来问我,有没有收到她值班时发送的一份加急电报签收回执单。我这才想起昨夜电脑上“多”出的那份签收回执单,于是立即打开,发现这才是我需要的回执单,而我昨夜打开的是同事发送电报的回执单。查看这份回执单,我吃惊地发现××县委办没有回执,马上打电话查问,才知道××县委办当班同志没有打开用于提示的音响,虽然收到了电报却并不知晓,此时已过8点,××县委办晚收到这份特提电报1个多小时。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0) 多媒体演示在会议进行中黑屏 2005年7月25日,市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会,我负责全会报告的多媒体同步演示。会议开始后,会场两边的大屏幕图文并茂地显示着报告的主要内容,出席会议的代表随着大屏幕上的提示,在报告草案上作着注记。

当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讲到“关于下半年的工作任务”时,我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不知为什么突然黑屏了。我下意识地抬眼看大屏幕,也没有显示,急得我连续敲击键盘,电脑就是没有反应,身边经验丰富的同事立即将演示切换到她的电脑上。这时,大屏幕才亮了起来,恢复了演示,黑屏共持续了三四秒钟。

事后,我和同事们一起查找原因,原来是我没有关闭电脑自动休眠功能,系统如果2分钟没有任何操作,就会自动休眠。而这次大会的报告,从第一部分结束到第二部分开始,按照一般讲话语速,需要2分零5秒,这段时间我没有任何操作,自然就出现了黑屏。多媒体演示在会议进行中黑屏三四秒,分散了代表们的注意力,多少影响了会议效果。那时,我感觉这几秒钟比一小时还要长。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1) 把特提电报办成了特急电报 2007年11月3日,轮到我值班。次日凌晨2点左右,值班室铃声响起,我打开电报接收器,收到省委机要局发来的一份电报,粗略看了看内容,觉得事情并不是很急,早上再处理也不迟,就放下了。

早上7点钟,我把电报转发了出去。8点钟刚一过,省委机要局打电话询问这份电报转发的时间。我这才发现,这份电报原来是一份特提电报。按照电报办理规定,特提电报要求在4小时之内办理完毕,而我却按特急电报时限(8—10小时)办理了这份特提电报,比规定时限晚了1个小时,延误了有关单位的收文。

(根据市委机要局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2) 天线施工方案在施工中被更改 2007年5月,在市委1号楼办公的同志反映,楼内手机信号弱,影响到了正常的移动通信联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请示了领导,决定在1号楼内安装天线。

我自认为,4层以上楼层比较高,接收无线信号应该没问题,没有必要再安装天线。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在1—4层和电梯间安装移动天线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时,在4楼以上办公的同志找到我,说他们那里信号也不行。我一试,果然信号不稳定,移动公司的师傅带上设备测试,信号确实很弱。我在纳闷中修改了施工方案,为5—12楼也加装了天线。

后来我了解到,无线电波的传输质量,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一定地势越高,信号就越好。看来,凭经验和“想当然”办事是靠不住的。

(根据行政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3) 没有关窗的车在车场停放了一整夜 2008年10月7日晚上10点多,我出车回到机关,把车门一锁,就转身上楼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天刚亮,我迷迷糊糊地听到楼下有人喊:“谁的车?窗子咋没关!”这一嗓子,把我立马叫清醒了。我一轱辘爬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跑下楼,拉开车窗大开的车门,在车内仔细检査了一遍,发现没有丢什么东西,这才长出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开车的人都知道,一夜不关车窗停放车辆意味着什么。如果昨夜有坏人将车盗走,或者偷走车里的物品……想到这里,我就觉得后怕。

(根据行政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4) 旧空调修理费超出了购新机费用 2008年7月,10号楼一间办公室的空调不制冷。我检查时发现这台老机器已用了近10年,当时没有冷媒了。我想都没想就申请购买了冷媒给换上,但制冷效果仍旧不理想,再次检查发现冷凝管泄露。于是,我就申请购买了冷凝管换上。可还没过一个月,天气正热的时候,这台老空调的压缩机风扇又坏了,我又不得不给它换上新风扇。

三番五次的维修提醒了我,可能这台老机器有什么大毛病。于是,在换风扇时,我要求维修人员顺便检查一下压缩机有没有问题。结果是压缩机整体严重老化,已接近报废,如果勉强维持使用,还需要再换两个零件。我一算,维修这台旧机器花的维修和零件费用,累计已达到1500多元,比当时市场上同样品牌、性能比它优越的新空调还多出了几十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没有通盘考虑,只检查了空调的局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地处理故障,而没有对这台老空调做整体的检查和判断,导致没能及时提出废旧换新的建议。

(根据行政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5) 没有及时采购慰问品延误了工作 2008年11月21日下午,领导交代我采购一批猕猴桃等作为慰问品,做好下周一慰问市级离退休老同志的准备。我心想,周一上午领导一般都比较忙,没有时间进行慰问;
猕猴桃在送前采购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鲜;
自己双休日还有一些个人的事情需要处理……于是,我自作主张地将采购猕猴桃等慰问品的工作推迟到了下周一上午。

星期一上班后,我刚准备出去采购,这时接到了通知,9点半随领导开展慰问工作。我一下子就慌了,猕猴桃还没准备,总不能让领导空着手去慰问老同志吧!一时无措的我不得不向领导报告,领导紧急安排就近调拨了一批石榴等慰问品应急。全科同志放下手头工作,肩扛手提,一起搬运,近10点钟才装车完毕。由于我没有及时采购慰问品,延误了慰问活动半个小时,打乱了领导同志的正常工作安排。

(根据行政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6) 雨季施工没有注意天气预报和准备防雨设施 2008年8月中旬,我组织施工人员对市委10号办公楼顶部做防水处理。

施工的那天是个阴天,我们铲掉年久失修的旧防水层后,没想到老天突然下起了中雨。由于事先我没有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没有考虑到天会下雨,所以并没有准备防雨布,导致没有了防水层的大楼多处渗水。西面楼梯处最为严重,成了楼外面下中雨,楼内的楼梯处下小雨,给在10号楼的干部职工正常办公造成了不便,部分楼内墙面也因此受损。

西安的8月是多雨的季节,如果我在组织施工前考虑到了可能下雨,事先了解天气情况后再确定开工日期,或事先准备好防雨布,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了。

(根据行政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7) 维修后的办公楼台阶正面与侧面用材不一致 市委10号办公楼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楼门前的水泥台阶已经局部破损,给使用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影响了美观。

2007年6月,我们对门前台阶进行维修,把水泥台阶改为花岗岩石材台阶。在施工时,我注重了台阶正面的维修效果,对侧面仅做了水泥压光处理。工程完成后,领导在验收时从不同角度观察台阶整体效果,发现正面是花岗岩石材,侧面是水泥压光,二者不配套,看上去也不美观,工程不得不因此而返工。

维修台阶既要实用结实,还应该美观大方。再说,工程设计中台阶的正面和侧面都是花岗岩石材,预算和给施工队付的费用,都是按花岗岩石材预算的。施工队不给侧面贴花岗岩石材是为了减少成本和施工费用,而我作为工程监理人员,把关不严是失职行为。

(根据行政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8) 出车当日早上睡过了头 2007年11月中旬的一天,我接到调度员通知,次日出车执行接待任务,他叮嘱我早晨6点50分前赶到招待所门口。

当天下午,我给车加满了油,把车洗得干干净净停在机关车场。回到家后,我把闹钟定在次日早晨5点50分,心想6点从家里出发,赶到机关半个小时足够了。次日早晨,梦中的我被闹铃叫醒,伸手抓闹钟按停,眯眼一瞥,哎,怎么6点50分啦!我不相信,侧身拿枕边的手表看,确实是6点50分!手机这时响起,“喂,到了没有?”……迟到了!我腾地一下从床上蹦起,抓起车钥匙,边穿衣服边冲出家门,伸手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机关车场……等我把车开到招待所时,外地客人已经足足等了10多分钟。

晚上,我回家抓起闹钟检查,定的时间就是6点50分,是我糊里糊涂定晚了整整一个小时!要不是负责接待的同志留有提前量,加上路上一路绿灯,外地客人可就不是等我10几分钟了。

(根据行政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99) 印制材料汇编封面时走了样 2008年11月,秘书长安排我负责为筹备中的全市领导干部务虚会印制《调研报告汇编》。文稿送印刷厂时,我吩咐送印的同志,本子的印制和装订一定要高标准,特别是封面印制要克服以往缺陷,并提供了一册样本。第一次清样出厂经我校核后,作了同样的交代,又提供了一册同样的样本。第二次清样出厂,我校核后叮咛送印的同志,转告印刷厂把好质量关,印制和装订本子时要讲究细节,特别是封面标准绝不能走样,第三次提供了一册同样的样本。我心想,这次印制任务反复交代,不会再有质量问题了。

几天后,印刷厂按时交付了印制好的250册《调研报告汇编》,但是几乎全部都有缺陷。而这个缺陷,偏偏是我一再提醒避免的那个问题,即本子封面字体不居中、左右边距不统一,向左偏了,装订也不达标。尽管后来与印刷厂商量,把所有本子右侧多裁一点,尽可能地补救封面的视觉平衡,但封面装帧设计的标准终究未能达到。

事后我想,为什么我三次交办、三次提醒、三次提供样本,最终还是出了错呢!除了印刷厂没有把好质量关外,问题就出在自己把关不到位。如果在印刷厂装订时,我能亲自到装订车间走一趟,或让人去看一看,再次提醒并检查一下封面装订的操作环节,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了。

(根据秘书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0) 录音笔在领导同志讲话中途没电了 2008年8月1日,处长安排我整理全市维护奥运稳定专题工作会议中领导同志的讲话。领导同志开始讲话时,我开启录音笔,打开笔记本作起了记录。由于这段时期稳定工作形势较为严峻,领导同志脱稿讲的内容很多、信息量很大。领导同志讲到第四个问题时,我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录音笔,发现它不工作了。霎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等反应过来时,几分钟过去了。录音笔不工作,我又空过了一段记录,领导同志的讲话怎么整理?此时的我,恨不得有速记员的本领,恨不能化身成录音笔电池…… 会后,我根据记录,又找了其他几位参加会议同志的笔记进行对照,总算是把领导同志讲话的要点整理了出来,但领导同志许多即席讲话的闪光点却没能整理进去。

这件事虽然过去几个月了,但我每每想起,心里都不是滋味。这以后,每次会前,我都要反复检査录音笔,即使电量充足,也要试上几遍,再备上几节电池。

(根据综合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1) 没有给老干部解释好无法派车的原因 2006年1月26日早晨,因年关将至,老干处的车都派出去了。上午10点多钟,有位老干部打来电话要用车,我把当时无车可派的情况向这位老干部解释了几句,就挂了电话。可能是这位老干部没听清楚,又打来电话要求派车,听语气,他已经有些生气了。我心想,处室就这么3辆车,已经给他讲了车都派出去了,怎么还不停地打电话,不理解人嘛!于是,就在电话中生硬地对他说:“现在没车,我没办法”。这位老干部被我呛了一肚子气,直接把电话打到了秘书长那里,秘书长把自己的车派给了这位老干部。

老干部为党工作了几十年,思想觉悟都很高,退休以后,我们应该为他们服务好。遇到特殊情况,只要做好解释工作,他们一般都会理解。事后,秘书长在拉家常时对我说:“为老干部服务,要经常给他们‘顺气’,绝不能让他们‘憋气’,当他们有了不解和埋怨时,我们要设法去‘泄气’,而不应再让他们‘生气’”。听了秘书长的一席话,我很惭愧,也很受启发。

(根据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2) 老同志病倒在集体外出旅行中 2008年5月12日至19日,处室组织办公厅37名离退休老同志赴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进行为期8天的健康旅游活动。

在威海旅游期间,因我把旅行日程安排得太紧太满,部分老同志感到很疲劳,加上沿途安排的饭菜对一些老同志来说,有些不适应,几位老同志出现了腹泻,其中2位被送进当地医院输液治疗,险些影响整个行程。

老同志的身体条件不比年轻人,不少人换地方后适应能力较差。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我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得不细、不全,一味地按照年轻人的标准安排行程和饮食起居,没有考虑到老同志的实际情况,致使老同志 病倒在集体外出旅行中,给一次本该是欢乐的行程打了折扣。

(根据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3) 一次尴尬的政策通报会议 2006年8月,市上给全市离退休人员上调了工资和生活补贴,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离退休人员的关怀,引起了老干部的高度关注,他们都想知道自己工资上调的具体项目和调整后工资补贴的数额。

老干处为此召开会议,由我负责给老同志传达有关文件精神,解答具体问题。我通读了一遍文件后,把每位老干部新调整的工资和补贴数额念了一遍,就准备结束会议。谁知,老同志们此时兴致正浓,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了我一大堆有关这次调资的问题,有好多问题我都回答不上来,很是尴尬。

在给老干部通报政策前,我本应提前学习文件,吃透有关精神,而我却片面地认为给老干部读一下文件、念一下他们关心的工资补贴数额就可以了,没有想到……看来,为老干部服务,不仅态度要好、腿脚要勤,还要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的政策知识,否则,为老干部服好务就是一句空话。

(根据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4) 老干部下车吃力费劲 2007年6月的一个早上,离休老干部赵老给老干处打来电话,说身体不舒服,需要我们派车送他去医院。我随即开车来到赵老家中,和保姆一起,把他搀扶到车上,驱车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

当时,我心里惦着赵老年龄比较大,身体虚,就把车停在了离门诊部最近的地方。没想到赵老下车很是费力,看到他把腿抬得老高,双手吃力地撑着身体艰难地下了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把车停的太靠近道沿了。道沿与车上的座椅只差二三十公分,年轻人下车都不方便,更何况年近八旬的赵老了。由此我联想到,最近一次出车时,我把车停在了水坑旁,使穿布鞋的老干部下车时一脚踩在了水里,鞋都湿透了。

停车对司机来说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但如果不考虑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在不方便下车的地方停靠,就会给老同志下车造成一定困难。经过这件事后,我在为老同志服务时,都会更加细致,每次停车都尽量避开高路沿、水坑等,也不与其他车辆靠的太近,尽可能地为老同志提供方便。

(根据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5) 老干部看病用车被耽误了 2006年8月21日下午,离休老干部李老给我们处打来电话,说周一早上8点钟要去看病,让安排一辆车。我查看值班表,看到下周一正是我当班,就满口答应李老,下周一准时把车开到他家门前。

过了一个双休日,我居然把李老看病用车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周一早上8点40分,李老给处室打来电话催问车辆,我才想起了给李老出车的事,只好连声道歉,赶紧下楼出车。等我把车开到李老家门前时,看见生病的李老在家人搀扶下焦急等车的情形,我非常惭愧,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当我把李老送到医院时,比李老约定大夫的时间已经晚了一个多小时。

(根据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6) 未向厅主要领导同志请示就安排了干部考察工作 2008年10月20日临下班时,我接到市委组织部电话通知,市委干部考察组第二天下午将来我厅,对推荐的3名拟提拔局级干部进行考察。

接到通知,我心里掂量,干部考察可是件大事,需要立即向厅主要领导同志报告。我一边想,一边给领导同志办公室拨了电话,想当面汇报,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领导不在办公室,一定是有活动”。放下电话后,我想了想,“像干部考察这样的大事,有关方面一定向厅主要领导同志报告过,他肯定是知道的”。于是,我抓紧时间对市委考察组的相关配合工作做了详细的分工安排。次日下午,考察工作一切顺利。考察工作结束后,厅主要领导同志找我谈其他工作,我顺便报告了这次考察干部的有关情况,令我吃惊的是,厅主要领导同志尚不知道市委考察组的同志已经来过了! 干部考察是一项重要、敏感的工作,对这次考察活动的总体安排,厅主要领导同志当然是知道的。町考察组来厅的具体时间,却因为我的失误,没有让领导同志及时知悉。

(根据政治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7) 调资时把省市两级的“副局级”搞混了 2002年2月,我刚刚接手工资福利工作,时逢国家工资制度改革,省、市开始调整职务津补贴,市直机关集中审批只有3天时间。我想,办公厅人多,工作量大,要抓紧完成3于是,我加班把工资审批表制作出来,提前交到市人事局待审批。

过了几天,市人事局工资处打来电话,让我把办公厅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表送过去,他们要核对一下。我一怔,心想,我都核对了几遍,不会有错。我立即赶到工资处了解情况。原来,是我没有把文件精神吃透,把一位副局级老同志的离退休费报高了。回来后,我在仔细学习有关政策时才了解到,省上的副局级与市上的副局级,叫法虽然一样,内涵却不同。市上的副局级干部在工资待遇上享受正处级,而我却按省上副局级待遇,给市上这位副局级老同志计算了离退休费。

调整工资、福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自己刚接手这项工作,对政策还没有吃透,就片面追求工作进度。如果自己事先吃透了政策,是完全可以避免这个失误的。

(根据政治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8) 一次欢送干部退休聚会的缺憾 2008年5月,秘书一处调研员老赵被批准光荣退休了。同事们谈起这件事,也都感到依依不舍。虽然工作很忙,但大家都表示抽空要在一起聚聚,同事之谊在老赵退休前显得越发炽烈。

按照机关惯例,老同志退休时,作为欢送的重要内容,办公厅要请有关同志在一起吃顿饭。今年这项工作由我来做。我提前联系了饭店,预定了包间,点了老赵平时喜欢吃的菜,感到一切满意后,就拿起电话通知有关同志参加。

欢送宴会开始后,大家纷纷向老赵敬酒,共同回顾多年来一起工作的往事,祝愿老赵退休生活幸福如意,老赵也很激动。可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时不时地朝门口张望,似乎期待着什么。欢送宴会结束时,老赵小声问我:“分管秘书长今天工作很忙吧”?我顿时反应了过来,秘书长与老赵一起工作了近20年,欢送老赵退休,我却忘了通知他。如果自己退休的那天,没有领导亲自与自己话别,并以组织的名义给自己讲上几句,就是再热闹的欢送聚会也是不圆满的。

(根据政治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09) 发奖金忘记让获奖者签字 2007年10月9日,市保密局举办全市“保密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我负责获奖者奖金的发放。那天,来自全市的26名选手发挥出色,比赛高潮迭起,很是精彩。

比赛结束后,获奖者纷纷围过来领取奖金。我没有想到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顿时有些手忙脚乱,边发奖金,边招呼大家签字。选手们离开后,我翻看领取奖金的签字表,怎么签字人少了3个,“奖金是谁领取了呢”?我心里有些紧张,赶紧找到参赛选手的联系电话,与没有签字的获奖选手联系确认。这时才知道,他们都领到了奖金,但却忘了签字,还向我表示了歉意。

我没有把工作做细,导致了这3位获奖的同志领了奖金而没有签字。我给他们打电话询问,反而让人家感到不好意思。需要道歉的不应该是他们,应该是我。

(根据市委保密办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10) 推销员混进了机关大院 2008年8月的一天上午,大约9点钟左右,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来到窗前问:“我想找一下组织部基层办的同志咨询件事”,不等我说话,他接着又补充了一句,“我有介绍信,你看看”。我把他递给我的介绍信看了看,是××区××镇的一位农民。当时就没多想,也没多问,就让他登记后进了机关。

大约11点钟左右,政法委、市直机关工委、文明办等部门分别打来电话反映,有推销员到他们的办公室搞推销。我连忙问这名推销员体貌特征,听他们一描述,“坏了,一定是刚才持介绍信谎称找组织部基层办的那个人”。我立即起身,在市纪委楼前找到了那个人,把他带出了机关。

因我询问不细,也没有与组织部基层办的同志联系核实,致使推销员混进了市委机关大院,影响了机关正常办公秩序。事后想想,那位来人只是个推销员,如果是有不良动机的坏人,那会造成什么后果?真不敢想象。

(根据保卫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11) 一次不合老同志口味的老年节宴会 2008年老年节,老干处组织机关离退休老干部郊游,并安排市委领导同志中午宴请。我提前做了认真的准备,预定了饭店,点好了饭菜。那天,老同志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关中民俗博物院、曲江池遗址公园,中午到天镇酒楼用餐。市委领导同志已早早在此等候,嘘寒问暖,还向老同志致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词,大家的兴致都很高。

作为工作人员,我发现席间老同志们都不怎么动肉菜,桌上辣味比较重的菜也很少有人问津。这时我才意识到,我是按自己口味点的菜。对年轻人来说,这些菜吃起来可能比较爽口,但不太适合老年人的口味。

老年节对老同志来说,是一个重要节日,虽然大家游览都很尽兴,但因我安排不周,却没能让老同志们吃好饭,使这次本应是很圆满的活动打了折扣。

(根据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12) 领导同志没有使用新印制的名片 2007年4月初,市委一位新任领导同志在会见外宾的前一天,安排我为他印制一盒新名片。我拿着领导同志过去的名片式样,迅速去印制。名片拿回来后,我感觉还不错,就直接交给了领导。让我想不到的是,领导同志第二天却没有在这次外事活动中使用我印制的新名片。

事后我得知,领导同志过去在基层工作,没有外事活动任务,名片自然就没有印制英文。这次新制作的名片要在外事活动中使用,应该中英文对照才是。而我却误以为领导同志的工作岗位变化了,旧名片不能用了,就机械地按原来只有中文的名片进行了相应调整。领导同志觉得,把只有中文、没有英文的名片递给不懂中文的外国客人,没有什么意义,也就没有递出。

这样看来,这份只有中文、没有英文的名片,看似无错,实则大错。我虽然在完成这次任务中很用心,却忽略了最不应该忽略的问题,就是领导同志的工作岗位和职责都变化了,名片的内容也应该随之有变化。

(根据综合三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113) 挽联在领导同志步入告别仪式现场时才贴上 2004年8月3日上午8点30分,离休干部李老遗体告别仪式将在西安三兆殡仪馆举行,我们老干处负责办理丧事。我整理出李老逝世后省市领导同志发来的唁电唁函,请有书法基础的同志早早写好了挽联,准备提前贴在吊唁大厅两侧的花圈上。

前一天下午,我和同志们在殡仪馆布置灵堂时发现,带来的东西少了提前写好的挽联。当时我想,过去多次给老干部办理丧事,贴挽联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明天赶在告别仪式前再贴上也不迟。于是,我安排司机次日一早到办公室取挽联,并要求他8点钟前赶到殡仪馆。

8月3日一大早,我直接赶到殡仪馆。8点钟一过,参加吊唁的同志就来了不少,可到机关取挽联的车迟迟没有到。我赶忙给司机打电话,电话一直打不通,好半天打通后,才知道车被堵在了路上。一听这话,我全身的血液直冲脑门,这时距遗体告别仪式只有20分钟了!我对着电话喊,要司机绕道加速往殡仪馆赶……8点28分时,我们才拿到挽联,匆匆地贴在两侧已经摆好的花圈上。这时候,省市领导已陆续步入告别大厅。

李老革命了一生,遗体告别仪式既是组织上给他的政治待遇,也是家人、生前好友以及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与他告别的最后机会,我却没能在前一天晚上把一切工作准备好。要不是司机在告别仪式开始前绕道赶到,这场吊唁活动摆放在大厅两侧的花圈就没有挽联了,这将给李老革命生涯的最后终点多少带来一些遗憾! (根据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提供材料整理) 借鉴·西安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事例(114) 在查找工作失误中出现了新失误 2008年11月4日上午,我按照办公厅的总体安排,正在办公室查找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失误。这时,处长把一份“××公司总裁请求拜访西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文件办理单交给我,安排我上午交厅领导审签。我看了一下办理单,是5日晚上的活动,便拿起电话联系,得知厅领导正在参加市委中心组系列学习讲座。心想,开会肯定要用一上午时间,下午再送签也不迟,就又接着查找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失误。

中午吃饭时,我得知领导要在下午2点半研究××公司总裁拜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事。我顿时想起上午处长交给我的办理单就是这个内容,一看表,已经12点45分,厅领导已经午休了。此时文件办理单在我手里已经压了近4个小时。下午一上班,我拿上××公司的有关资料和办理单报送厅领导审签,这时距研究该事项的时间只差十几分钟了,没有给领导留出提前量。

事后得知,中心组学习11点30分就结束了。如果当时抓紧时间,完全可以在上午就报送了这份文件,使厅领导事先有时间熟悉有关资料。我正在查找失误,却出现了新的失误,真是不应该。

(根据秘书二处提供材料整理)

推荐访问:办公厅 排版 借鉴 市委 失误

《借鉴市委办公厅工作114个失误实例(全集排版201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