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地质科技人才培养工作

时间:2020-08-11 19:34:43 浏览量:

    当前,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正向深广推进,部系统、全行业都在积极开展之中,在聚焦关键问题,同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在影响制约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突出问题中,地质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中青年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等高层次人才短缺,是影响和制约地质找矿工作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推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亟需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良好科学精神与职业道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地质科技人才队伍。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科技人才培养工作

     1.中央领导高度重视。2002年的10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新中国地质工作50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50年前的地质工作大转变、大发展以培养地质人才为起点,成效明显;今后地质工作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一代代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学新人。曾培炎副总理于2006年4月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署名文章中指出,地质事业兴旺发达,关键靠人才。要加强人才开发,改善地质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用好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培养杰出人才,特别是要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地质队伍,为提高地质工作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决定》出台。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亲自主持研究,于2006年1月20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决定》第“十九”项就“加快地质人才开发”,从法规层面上对地质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3.部领导高度关注。徐绍史部长在地调局的2次调研以及2007及2008年在全国地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对地质调查人才需求、短缺、接续和培养问题作过多次强调,近期又强调指出要实现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人才。

     地调工作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全面落实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和《决定》精神,推进地调工作实现“两个更加”,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部中心工作服务,再次实现地质工作新的大发展、大转变,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作支撑、作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亟待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人才培养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自地调局1999年成立以来的10年中,我国的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突出表现在: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程度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传统的水工环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地质科技创新展示新前景;地质工作“走出去”步伐加快;地勘队伍的实力和能力不断增强。

     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局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是分不开的。近10年来,在部的支持下,通过全局上下不懈努力,基本构建起了符合地调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大体规模、结构。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明显改善,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承担地调与科研项目的能力、调查与科研结合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有明显提升。总的来看,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依托地调与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培养人才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和积极推进。

      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局系统、乃至部系统科技人才的缺乏,尤其是中青年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等高层次人才短缺是影响制约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和地质学科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据部人才建设调研报告显示,从2001年至2007年连续四届我国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增选中,部、局系统只有1人在200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无人当选工程院院士。近三届(2003年、2005年、2007年)申报的两院院士人数与原地矿部历届相比,申报数量不多、可筛选余地小、且几乎多为老面孔,具备竞争力的优秀中青年领军人才少。这说明部、局系统两院院士后备人选已严重不足。由于地质科技人才较多集中在局及局属各单位。因此,局系统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中青年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等高层次人才培养显得极为重要。

      人才短缺已影响制约地质调查。主要问题有:

      一是人才现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地质工作的需要。人才队伍存在着地调与科研创新能力还不强,既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地调工作的要求,又不能全面担负起国家公益性地调与科研工作重任。现有的地调与科研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中青年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短缺。

     二是人才规划真正落地不够、激励机制不灵活。部、局都有人才规划,如何相互呼应、衔接不够,尤其是把部、局、院(地科院)各方地质人才有效调动起来做得不够,缺少相应配套办法。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后,部、局结合实际出台了些办法,但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缺少具体政策措施,尤其是缺少对培养、使用、激励和服务等方面可操作性强、有力度的措施规定。

      三是用于人才培养建设专项投入不足、渠道不畅。局及局属单位主要是以项目作为业务支撑的,如何建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渠道不畅。依托项目尤其是重大地调与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有针对性培养人才和创新团队政策措施不具体,结合不紧密,缺少对重大地调与科研项目培养人才持续稳定支持。有的单位年轻技术人员参与、承担重大地调与科研项目机会较少,导致优秀项目负责人后备人才不足。

      四是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有待加强。2007年局务虚会上,汪民副部长提出“事业立局、业务兴局”的建局方针,明确了努力建设一流地调局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地质工作探索强,既有人才培养成长的一般规律,也有其人才培养成长的特有规律。因此,在做好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培养和吸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战略性研究,为部提出科学合理、有决策价值的人才培养建议工作有待加强。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抓紧制定办法。在对部、局人才现状进行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政策规定,结合实际,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抓紧制定部、局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或实施意见,并拟定相关配套办法,对培养目标、遴选条件、政策措施、项目和资金支持、使用考核和激励等重大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建议考虑对个别重大计划项目,制订较优厚的奖励政策,待实际效果可行后再上升到规定。

     2.疏通渠道,设立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部、局应研究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和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按照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和实验室的不同级别给予不同强度的资助,鼓励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3.做好人才培养与项目管理衔接。人才培养要纳入地调局项目管理办法之中,做好项目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从重大项目立项、部署起就要考虑人才培养问题、把依托重大地调与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作为对中青年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抓手,最终达到既出成果、也出人才。要研究从项目立项起就统筹考虑把人才培养纳入项目考核全过程,建立项目培养人才的相应考核指标体系。

     4.发挥地质高校培养人才的作用。建议国家加大对地质高等院校的投入,增加学科建设、教学实践的财政支持;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有关省府应加大共建力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建共管机制,共同为地质院校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联合地质高校加强培养人才的战略性研究。

     5.设立部院士办公室。及时沟通情况,了解发展趋势,发挥组织、引导、协调的功能,建立我部两院院士培养、备选长效机制,建立包括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本资料、专长领域、研究经历、取得成果、信用记录等信息库。

     6.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级领导要提高对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才兴地、人才强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和事业兴旺关键在人才”的思想坚持贯彻始终。以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培养、审视、珍惜、爱护人才。在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中,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基础,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拔尖人才事迹的宣传。

  /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地质 重视

《重视地质科技人才培养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