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

时间:2022-08-02 10:50:33 浏览量:

范智广 尹晓伟 李铁钢

摘  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类型之一,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目前的大规模资源共享的在线理论教育,提出基于慕课的多元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路,并巧妙融入課程思政。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慕课;在线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8-0166-04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types of classifi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nd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to meet and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link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updated, and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strong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should be cultivated. Taking the online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large-scale resource sharing as a refer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o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ultiple coordination.

Keywords: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mixed teaching mod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online theoretical education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与高校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分类有序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类型之一。应用型大学或者部分高校的应用型专业普遍经历校企合作、卓越计划及正在进行的专业认证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全面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当前关注校企合作方面的学者较多,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为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高校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而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即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学模式又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就当前教学模式研究而言,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学模式研究方面成果也相当丰硕,为教学模式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较少有学者从慕课(MOOC)视角进行分析。而近年来,慕课(MOOC)广受关注,慕课(MOOC)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改变知识获取的传统渠道。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教学模式展开研究,从慕课(MOOC)的视角,分析多元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基于慕课的多元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慕课(MOOC)孕育于二十世纪末,2012年开始大规模地涌现,普遍化的应用始于2020年教育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大规模的慕课、直播网课,这也是我们国家首次应用技术手段在正规大学进行开发大规模资源共享的在线理论教育。慕课(MOOC)有效实现了优质课程的共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教学不断线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改变了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促使部分教师产生紧迫感,并开始转型,重视线上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助力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笔者主要围绕基于慕课的形式多样的混合式教学展开分析,以期为提高应用型人才质量贡献绵薄之力,具体分析如下。

一、以学为中心的研究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教授的,而是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的。在以学为中心的模式中,学生成为知识加工的主体,是信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具体到课程过程中的角色而言,以拍摄电影过程进行类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应该类似拍摄电影中的导演角色,而学生是主演、演员。即课程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为“能够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研究分析过程装备与控制环节中的复杂问题,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及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对复杂大型过程装备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信息技术工具,同时使用现代工具对复杂过程设备工程问题预测与模拟,包括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合理地分析与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的决方案,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下文将主要围绕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以学为中心确立教学方法与途径

教学方法考虑将如何高效、系统讲授转变成考虑如何通过创设讨论、会话等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和实践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资源,从教学情境创设、头脑风暴、任务设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各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让教师拥有选择资源的途径和条件,使其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优选资源。同时,各教师可根据课程深度及专业需要进行线下补充,建构知识系统,形成线上线下的双轨制培养模式。

其次是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具等,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展台和教具等融合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等,对学生进行分析、评判、创造等高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培养,实现创造驱动的智慧学习,形成了在布鲁姆认知目标金字塔“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互补型实践思维。

(二)以学为中心建构教学氛围

教学方法与途径的改变,也是教師的主体地位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改变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氛围,因此必须构建科学的教学平台,即使用不同教学平台与进入方式,把有效的经验固化成一套强大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学场所可能会从教室转向更宽泛、灵活的学习场地,如“移动课堂”的出现,这有助于未来学生实现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然而,“以学为中心”氛围的构建,须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应注重“学习型高校”“学习型学院”“学习型班级”以及“学习型寝室”等“学习型X”的打造。通过营造“学习型X”,来营造良好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氛围。

(三)以学为中心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育是一种极难被量化的非标准品,教学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没有单一的结果。因此,过程考核评价体系与学习评价体系为线上线下双轨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环节之一。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以项目驱动法为主,注重教师引导、深度互动氛围、互相学习评价反馈机制。

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收获),即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情况、对知识点的融合与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对每一门课程而言,对学生的考评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所获得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期末考核应该尽量减少死记硬背问题的考察,考核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此外,应该加大过程性考核,适当降低期末考核的权重,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部分同学,平时不认真学,到期末考试拼命突击的现象。过程性考核权重加大,使得学生能够重视平时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避免部分学生只关注期末分数,不关注能够从这门课学到什么,从而有助于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如省内某高校规定某应用型的专业核心课,期末考试分数占比为50%,平时成绩占20%,过程性考核占30%,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学习效果也得到改善,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多元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策略的改变更能体现基于慕课的多元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接收内容?教育视频就是教育视频,对于不爱学习的人,为了考试他也只会看“重点”。找到学习兴趣的人,你将视频拍成渣,他也会从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

(一)目标设置法与基于网络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

模式

目标设置法是教与学的一种重复博弈,是这场博弈中一种特殊的长久的动态博弈,重复博弈实现参与人——教师与学生之间行为的相互约束。基于网络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主要趋势,探索线上线下如何混接也是每个一线教师的当前任务。

每阶段的课都有一定的时长,在任务前要清晰告知任务明细、任务目标与任务评判标准,完成任务后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永远是迷茫的、被动的,并且认为未知是恐惧的,不管他们多大年纪。要让学生感觉,在他们学习的迷境里,头上还有强大的“网管”在看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行为相互约束。基于此,通过目标设置法,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学生的盲目性和迷茫感,有助于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目标的设置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难度过小,学生就觉得缺乏挑战性,而渐渐失去兴趣,设置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激情,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效果。此外,目标设置还应该分阶段,明确每一阶段的小目标,类似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从而避免学生觉得总目标过于遥远且不切实际,而对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变得更消极的现象,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面对面授课与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相结合

对于实际教学,面对面,手把手教学确实是网络教学无法实现的。但是对于理论课,通过面对面授课与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相结合、论坛讨论、线上辅导答疑、学生线上教学问卷调查的翻转课堂2.0,面授放在一个学习循环最后的环节,让学生积累足够多的疑问再互动解决更有效果。翻转课堂的本质是自我思索,其学习过程是一种思索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短期激励,像游戏一样去编排课程体系,并且要有足够及时的反馈机制。好的教育一定是利用认知范围内的事物去激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小心地保护学生在探索中的兴趣,这一点在没有强制手段的在线教育中显得尤其的重要。要让学生在乎成绩,因为这是你唯一可以管理他们的工具。有了这个成绩,他(她)就有成就感,像游戏升级获得新装备一样。学生会抱着极大的预期进入学习,由这种预期而产生的主动性,在固定的物理环境中会与老师产生很强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在互联网环境中,是默认没有专业感情的。

课程直播或录播如何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有些时候学习兴趣的改变,更多的时候是强迫,如部分学校的学生选择了某一个专业,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四年的专业是不可更改的。完成网络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多元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效果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4个方面入手:(1)让学生坚持本专业毕业,个人认为先忘掉内容,先为他们找到为什么要学的学习动机。(2)学生入校后,降低学生转换专业的难度,让学生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3)就课程开设而言,本科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对于除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必须要掌握的课程外,增加学生课程选课的范围,让学生能够结合兴趣来选课。(4)就授课而言,不同教师授课风格、水平、责任心等差异很大,建议引入竞争机制,选课前先听课,迫使教师重视教学,否则可能会面临无课可上的尴尬局面。

此外,直播或者录播教学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该重视教学设计,精心准备课程,通过设计小游戏或者科学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互动环节非常重要,缺乏互动,就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仅满足于签到、签离,教师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监控,从而使得直播或者录播的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仅为了获得平时分而满足考勤的需求,甚至存在个别学生压根就没有听课,只是手机挂在那,浪费电力资源,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然而,通过科学的问题互动、游戲设计以及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就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上课“挂手机”的现象,从而保证了直播课或录播课的学习效果。

教学模式在师生间的不断尝试和探索,尝试寻找与师生在感情上的共鸣,或许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角度。这也是大学生对老师、对专业、对学习行为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也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新认识。

以上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自我改革,还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即校企合作、卓越计划及正在进行的专业认证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模式,共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三)融合课程思政的相关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的教学相结合

培养多元协同专业人才“为国育才”的政治逻辑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的首要逻辑,这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从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两个角度深挖思政元素,将机械工程、能源电力行业等领域内相关的国内外发展史、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探讨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团队合作,勤学苦练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学习优秀、学有所成是对一个学生使命及责任的最好诠释。将社会责任、勇于担当、思想品质等德育元素融入课堂,进而助力构建尚学、好学、学习强国的社会风气。由于学生知识面比较窄,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关于专业领域中的新思路、新发展、新技术的有关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探索,在国内技术进步介绍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对贡献巨大的爱国科学家的介绍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巧妙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培养政治正确、具有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通过拓展专业课程的知识及背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结束语

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人才的培养亟需密切关注企业、行业的发展要求,即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与企业岗位直接对接。多元协同的混合式模式必将得到更多的关注,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必将涌现更多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例如如何科学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问题、线上线下如何有效衔接问题、混合式教学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混合教学模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均值得更多的关注以及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孙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制度建设十年回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23-34.

[2]林健.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评价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35-45.

[3]严玲,邓新位,闫金芹.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双证书认证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72-78.

[4]纪文刚,刘健东,戴波,等.卓越计划校企联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3):13-15.

[5]宗序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卓越计划”运行管理机制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5.

[6]谷林,黄国兵,牟莉,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高教学刊,2018(9):157-159.

[7]孙静,甘霖睿,熊宏强.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9):240-241.

[8]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43(5):21-29.

[9]孔标.“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3):179-182.

[10]熊育婷,王静,王新更.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管理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7):70-74.

[11]孟霆,姜海丽,刘艳磊.美国高校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4):80-84.

[12]唐德海,李枭鹰,郭新伟.“课程思政”三问:本质、界域和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20(10):52-58.

[13]陈亮,石定芳.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策逻辑与实践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97-106.

[14]田丽鸿,包永强,张健.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2021(4):80-82.

[15]石定芳,廖婧茜.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本真、阻碍与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1(4):38-44.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慕课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职教论坛(2016年26期)2017-01-06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科学与财富(2016年29期)2016-12-27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协同 教学模式

《基于多元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