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与当代价值观

时间:2020-07-16 17:20:38 浏览量:

 传统美德与当代价值观

 摘  要:当前,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地位显而易见。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思想文化呈多元化态势: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有外来的和本土的,有进步的和落后的,有积极的和颓废的。这种交织直接冲击着当代人的思想意识,造成社会上的信仰危机现象,进而影响着当代人们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如何有效地利用中华传统美德处理好这一问题,这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对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特别重大。

  关键词:儒家思想;诚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

  一、引言

 康德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电视等传媒抑或现实中看到、碰到这样的事情:有人发生危难,人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麻木曾让多少人心冷至极。在你求助的眼眸里,看到的却是麻木与无谓,在你对自身的损失感到痛心时,却也为许多人灵魂的凋敝感到悲哀。也曾看过这样的报道,有人在车上当众受辱,虽然车上看客如云,却没有一个人能挺身而出,听着那撕心裂肺的救命声渐行渐弱……是啊,面对恶行,三个人用言语表现出来的勇敢,胜过一个人用行动表现出来的勇敢;三个人用行动表现出来的勇敢,胜过一个人用生命表现出来的勇敢──有些悲剧的深刻意义,不在于一个勇敢者的生命死了,而在于更多人的灵魂死了。

     就中国而言,我们今天看到的某些人道德感的麻木,固然有着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复杂背景,但从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到表现形式,都是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弃绝。拔一毫利于天下而不为,见危不救,见困不扶,这样的表现,即使有千万个理由,难道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人们都有趋利避害之心,我们难以苛责面对危险的普通人;但是,我们同样难以容忍个体完全非道**的

 “趋避”对人类共同生活准则的破坏,因为:每一次这样的选择不是没有结果的,这结果就是──对内,麻木了自己的道德感;对外,纵容了邪恶势力。

  二、中国传统美德的形成、发展与基本内涵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思想中,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传统道德,在人民的思想观念中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了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要素。管子对这四个要素非常看重,称“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意思是说,这四大道德要素如果能够弘扬,君主的政令就能够畅通,反之国家就要灭亡,从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强调了这四大道德要素之重要。何谓“四维”?管子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阐述和规范的,是汉代的董仲舒。他说“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要在世间推行,以此教育民众,改变民间陋习,形成良好的民风。文中的“谊”即“义”。《汉书董仲舒传》写道“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王者修饬,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这个“五常之道”,即五大道德要素。官方把“仁义礼智信”明确为整个国家要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纲领,是在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的白虎观会议以后。

 中国共产党人传承文明,开拓未来,对古代思想文化进行了批判继承。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培养千百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把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江泽民也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胡锦涛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新时期道德观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

     “仁、义、礼、智、信、廉、耻、孝、温、良、恭、俭、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的情感,是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中国人向来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有着重要位置。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素之一,很早就出现在文字记载里。孔子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是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缺乏坚定可靠和相互信赖这样一种基础,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也难以实现诚实和守信。孝,就是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孝道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大力弘扬我们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浩若烟海。所以我们要做的,一是热爱祖国,不屈不挠反对外敌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以民族、社会利益为重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三、当代价值观的树立

     首先,应该紧抓“诚信”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应该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突破口。诚信,诚实守信的缩略语。“信”,信用之谓也。一个人只有诚信做人,诚信地对待工作、家人和社会公众,才可能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得到继承,道德社会才能真正建立。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诚信危机”,这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建构社会诚信体系,并通过具体的规则,形成制度对行为的强约束,进而有效维护各种信用关系和机制。同时要全面启动其他影响主体诚信行为的方式和机制;依法惩罚各种失信行为,使之能够产生应有的作用。

      其次是一个人荣辱观的建立。

 古人云:“知耻近乎勇”。荣辱观,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尺子。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自觉地做到“非礼无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才能把公共道德夯实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之上。可原谅可指责的时候,人们选择原谅。在我看来,原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大家都发现,因“无礼”而得到的畅快舒适便宜不会受到指责不用支付任何代价的时候,一种蔓延开来的效法才是令人担忧的。也就是说,当“无礼”普遍地被理解为“有理”的时候,当“

 耻辱”普遍地被理解为“荣耀”的时候,难以想象,那时的社会会变成怎样一幅模样。

      第三,切实加大道德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

 邓小平说:“宣传工作就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粮草”。道德风范见诸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每个单位和地方的所作所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人人自愿自觉。因此,必须 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和广义教育的正面作用,提高主体的自律性,使更多的人自觉接受成文制度的约束和约定俗成的规范。这里所说的“约定俗成的规范”强调的便是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所提倡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广泛的思想发动,引导每个公民增强实践道德基本要求的自觉性,引导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增强道德建设的责任感,人人参与道德建设,人人自觉实践道德基本要求。“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有每个人都自觉、自愿参与这项伟大的道德建设的工程中,才能真正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推荐访问:价值观 传统美德 当代

《传统美德与当代价值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