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现场消毒措施探讨

时间:2020-03-11 17:30:10 浏览量:

  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现场消毒措施探讨

  【摘要】探讨了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时现场消毒处理的原则,提出了具体消毒处臵措施,并对消毒作业时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防疫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多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极易造成扩散,尤其在通风不良、条件差、居住拥挤的场所容易引起暴发[1]。学校、厂矿、军营等特殊社会群体,生活高度集中,接触密切,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人群。尤其在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病原体在外界生存力强,人们室内活动多,适于病原体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后,病原体随传染源的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消毒效果不易保证,尤其在发生暴发疫情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才能中断传染,防止疫情蔓延。

  1 消毒处理原则

  1.1 消毒必要性的判断:对于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个案病例,患者排出的病原体对易感人群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抵抗力很弱,不能久存,其疫源地一般不需进行消毒,可指导发病家庭和单位采用通风和湿性扫除等方法处理。但如疫情已呈暴发、流行趋势,则需进行消毒处理。对于肺结核,因结核杆菌抵抗力较强,疫情暴发时的消毒处理须及时果断;而对于因病原体变异或其它原因出现的新型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疫情,如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55型腺病毒感染等,因人群普遍易感,极易造成大范围扩散而导致严重后果,也应及时消毒。

  1.2 消毒时间的确定: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因其传播迅速,污染范围较广,防疫专业人员应在接到疫情通报后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消毒处理。疫源地的随时消毒,应每天进行1~2次[2];消毒持续的时间,应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bd336x280();</script>

  1.3 消毒范围的确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疫源地范围大小,凡是病原体可能污染的场所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一般包括病人居住、活动房间及经过的通道,注意避免遗漏曾被污染的公共场所。1.4 消毒对象的确定:重点消毒污染场所的室内空气,病人的痰、口鼻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物体表面(如地面、墙壁、门窗、衣物、被褥等)。

  1.5 消毒方法的选择:根据病原体抵抗力、消毒对象性质、消毒现场特点以及卫生防疫要求,结合当时当地的人力、物力等具体情况,

  1

  全面考虑后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比如消毒有价值的物品,以不损坏为原则,而对无价值的分泌物、废弃物等,只需考虑消毒效果;对于垂直的油漆表面,喷洒药物不易滞留,以冲洗和药物擦拭效果较好,而对粗糙表面,药物易于滞留,可用喷雾处理;室内表面消毒,如房屋密闭性好,可用熏蒸消毒法,若密闭性差,宜用液体消毒剂擦拭或喷雾处理;室内空气消毒,无人时可不考虑消毒剂的刺激性,有人时应选用刺激性较弱的消毒剂或空气消毒器[3],等。

  1.6 疫区公共场所的消毒:

  1.6.1 非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即可,一般不需专门进行消毒。

  1.6.2 流行区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

  1.6.3 消毒的重点部位是电梯间、卫生间及公众经常接触、使用的器具,包括柜台、桌椅、沙发、门把手、水龙头、公用电话、电梯开关、公厕、交通工具内部等。

  1.6.4 能正常通风处、室外地面、车厢、车轮等交通工具外部不需消毒。

  1.6.5 流行区一般每日消毒一次,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适当增加。

  1.7 必须同时采取其它防控措施:如隔离治疗病人、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减少室内集体活动、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普遍接种疫苗和预防服药等。

  1.8 消毒的卫生标准:消毒应在卫生防疫人员指导下进行,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检查,消毒后自然菌杀灭率应≥90.00%,并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或溶血性链球菌(间接污染指标)[2]。

  2 消毒处理措施

  2.1 通风换气:通风条件较好而外界空气又清洁的地区,可以利用自然换气法。一般情况下,通风换气30~60min,可以去除空气中原有微生物的99%左右。

  2.2 室内空气消毒:通风不良,污染空气长期滞留的建筑物内,则必须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剂熏蒸或喷洒等方法处理。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一般应将门窗关闭,待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再通风换气。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bd336x280();</script>

  2.2.1 化学消毒: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因过氧乙酸刺激性强,消毒时室内不可有人;但过氧化氢刺激性较弱,必要时可使用低浓度(≤1.5%)用于有人房间的空气消毒。甲醛因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空气消毒。

  2.2.1.1 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气溶胶喷雾器,因多数气溶胶颗粒的雾滴中径(VMD)<20μm,可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增加与病原微

  2

  生物接触而将其杀灭的机会,消毒效果更加可靠。一般使用0.5%过氧乙酸溶液,用量20mL/m3,密闭作用30min即可(如兼顾室内物体表面消毒,可使用0.8%过氧乙酸溶液,作用60min)[4];也可使用1.5%~3.0%过氧化氢溶液,用量20~40ml/m3,作用60min[5,6](如兼顾室内物体表面消毒,可使用10%过氧化氢溶液,用量180~200ml/m3,作用30min[4])。

  2.2.1.2 熏蒸消毒:使用15%过氧乙酸溶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按7mL/m3(或1g/m3),臵于搪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h,即可开门窗通风[4]。喷雾及熏蒸消毒时,RH以60%~80%效果最好;若室内空气RH较低,可先蒸发水或洒水,使RH达到60%以上再进行消毒。因过氧乙酸蒸气穿透能力较差,熏蒸时如考虑室内物品消毒,应将消毒对象分散以为过氧乙酸创造接触物品的有利条件;加热蒸发药液时,如在室外不能控制热源,应在药液蒸发将完时,戴防毒面具进入室内将火源熄灭,以免损坏容器[6]。

  2.2.2 紫外线灯照射:紫外线对空气的消毒是非常有效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如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均能被紫外线灭活[6],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静态空气的消毒。可选用能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紫外线灯数一般按≥1.5W/m3安装。考虑到紫外线兼有空气消毒和表面消毒的双重作用,可安装在桌面上方1m处;不考虑表面消毒的房间,可吸顶安装;也可采用活动式紫外线灯照射。上述各种方式使用的紫外线灯,照射时间一般均应大于30min。使用的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μw/cm2,使用中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由于紫外线直接照射眼睛可能出现电光性眼炎,造成角膜损伤,因此消毒时无关人员应该避开,必须在紫外线辐射区内工作的,应戴护目镜,必要时普通玻璃眼镜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同时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发现污物及时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并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RH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bd336x280();</script>

  2.2.3 空气消毒器消毒:可使用经相关部门检测批准的空气消毒器,其循环风量 (m3/h) 应不低于房间体积的8倍。按产品说明书开机消毒30~60min后可达到消毒要求,适合于一般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消毒,不适于细菌芽胞、结核分枝杆菌等污染的消毒[3]。

  2.2.

  3.1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

  3

  成,可以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并可将进入消毒器的空气中微生物杀死。消毒器必须采用低臭氧紫外线灯制备,消毒环境中臭氧浓度低于0.1mg/m3。可以在有人情况下连续使用。

  2.2.

  3.2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采用静电吸附原理,加以过滤系统,不仅可过滤和吸附空气中带菌的尘埃,也可吸附微生物。可用于有人在房间内空气的消毒。

  2.2.

  3.3 光催化空气消毒器:采用半导体氧化物通过特种光源催化在设备内消毒反应区杀灭空气中微生物,同时可消除有机化学污染和异味。适用于人员活动状态下的持续动态消毒。

  2.2.

  3.4 臭氧空气消毒器:臭氧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经风机送于空气中,作用于空气中的微生物使其氧化而死亡,达到消毒。空气消毒时一般采用30mg/m3 的臭氧,在RH≥70%条件下,作用15~30min。高浓度臭氧对人有毒,空气消毒时人必须离开房间,消毒后待室内闻不到臭氧气味时方可进入[6]。

  2.3 物体表面消毒:对于污染的室内墙面及物品表面的消毒,可使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作用30min;或使用500~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1000~2000mg/L 含氯消毒剂溶液、0.2%~0.5%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常量喷雾,根据不同表面性质确定喷洒剂量,吸湿性表面200~300ml/m2,非吸湿性表面100ml/m2,以使物品表面全部润湿为度,作用时间不少于60min。上述处理到规定时间后,用清水将物品表面擦净。对于怕腐蚀物品如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可用2%戊二醛擦拭、浸泡或喷雾消毒。对墙壁等较大表面进行擦拭、喷雾消毒时,应依序进行,先上后下,先左后右,避免遗漏;墙面应消毒至天花板。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bd336x280();</script>

  2.4 中央空调的消毒[7,8]:当呼吸道传染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臵前应进行消毒处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呼吸道传染病时,应当及时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清洗并消毒时,应先进行系统或部件的清洗,达到相应卫生要求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4

  应选择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使用对风管及设备损害小的消毒剂,如250~500mg/L的二溴海因溶液,作用15~30min[4];消毒后及时冲洗与通风,防止消毒液残留物对人体与设备的有害影响。

  3 消毒作业中的安全防护

  3.1 人员防护

  3.1.1 皮肤、粘膜有破损和处于抵抗力低下状态的人员,应避免从事现场消毒作业。

  3.1.2 有效使用防护用品。穿戴防护服、乳胶手套、雨靴等;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应戴用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如喷雾作业持续时间较长,或采取气溶胶喷雾,应尽量佩戴防毒面具。

  3.1.3 尽可能实施预防服药、免疫接种。在初步判定病原体种类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预防服药;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必要时亦可采取注射动物免疫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或正常人丙种球蛋白等免疫制剂的方式,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紧急预防,减轻危害。

  3.1.4 作业时尽量不要直接接触污染表面,禁止坐、跪、卧或靠在污染物体和地面上;并避免扬起灰尘和使消毒液四处飞溅。

  3.1.5 作业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内。

  3.1.6 作业人员穿戴防护装备进行操作,体力消耗很大,应根据气温和任务情况,适时组织轮换。

  3.1.7 作业完毕,操作人员应进行卫生处理和皮肤消毒,消毒用具和污染衣物也应消毒处理。

  3.2 环境保护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bd336x280();</script>

  3.2.1 科学合理开展消毒作业。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3.2.2 消毒前应关闭作业现场的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放好。

  3.2.3 工作时应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参考文献

  [1]程天民.军事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994.

  5

  [2]GB 1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3]WS/T 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国家卫生部.

  [4]钱万红,王忠灿,吴光华.消毒杀虫灭鼠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0-181.

  [5]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7.

  [6]张文福.医学消毒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54-224.

  [7]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S].国家卫生部.

  [8]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S].国家卫生部.

  6

推荐访问:呼吸道 疫情 暴发 传染病 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现场消毒措施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重大疫情 下一篇:抖音艺人协议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