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大考看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及思考

时间:2021-07-25 17:47:48 浏览量:

摘 要:疫情大考,重在社区,难在社区。我国有近65万个城乡社区,在这场疫情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中,每个社区都成为了疫情联防联控的主战场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最直接、最管用、最有效的“疫”线战场。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社区治理

2020年新春伊始,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传播速度最快世所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面对突发疫情的严峻考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亲自部署、亲自指挥,领导和指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果断采取一系列的有效防控和救治举措。目前,世界疫情快速传播,我国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正在有序运转,复工复产复学正在有序恢复。疫情大考,重在社区,难在社区,我国有近65万个城乡社区,在这场疫情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中,每个社区都成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最直接、最管用、最有效的“疫”线战场。

一、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社会治理现代化”,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毋庸置疑,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日趋多样化,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党的十九大作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等重大部署。

1.坚持党建引领

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强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3]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各个主体共同参与,而党的领导始终是最根本保证。这次突发的疫情能有效的得以控制,“疫”线党员,逆行而上,基层党组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向世界充分证明了,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胜利成果,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各种社会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正如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4],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

2.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5]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是激发基层社会活力的重要源头;自治不但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增强社会成员的认同,还有利于减少纠纷增进社会稳定和谐,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有效实现途径,努力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法治是社会治理体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1996年2月8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结束时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6]党的十五大对依法治国作了进一步阐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7]这句话对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做出了一个战略定位。1999年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第一款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用法治破解社会治理中的难题,引导公民养成用法治手段行使权利解决纠纷,使尊法学法守法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在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不仅要靠自治和法治,还要靠德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我们要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高度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10]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道德引领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1]积极培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深化和创新、不断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围和途径、内容和形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2]“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13]

二、疫情大考中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社区能否防得住,考验的是整个国家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笔者作为一名在基层参与防疫战斗中的一员,经历了基层社会治理在疫情大考中暴露出的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1.棚户区的改造后出现的一些新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化解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花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对城市的棚户区进行了改造,人民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物业管理、小区环境、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等存在一些相对滞后,尤其是与相距不远的商业小区的管理、环境等各项配套设施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常说的一句话“量变堆积历史,质变改变历史”。这种“滞后”和“差距”的产生,导致一些成员的不满情绪。这次突发而来的疫情,党和国家及时精准施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小区封闭管理、餐饮行业服务叫停、其它的行业都有临时或暂时停业等,一些社区和农村实行封路、堵路,限制出行等,这些措施无可厚非,但是造成一些群众的不满。“不满”的原因何在?在实际调研中了解到,就是这种“滞后”和“差距”的短板,导致人心“不满”原因之一。

2.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相对滞后无法适应这次突发疫情的需要

目前,我国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相对城市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短板。疫情突发而来,传播速度之快、危害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社区抗疫情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对无疫情社区严防输入型病例,而严防输入型病例的关键点,就在于所有社区联防联控的无缝隙对接能力水平如何。如我们每个社区都设立了交通卡口,各卡口取得的外来人员信息没有及时推送社区信息平台,没有推送的主要原因是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短板,导致各社区重复上门排查,甚至可能出现漏差错差现象发生。

3.“疫”线人力不足导致疫情防控效能下降

县、镇(街道)、社区(村)综合治理中心人员少,社区居委会人员更少,面对这样的突发疫情,根本无法在现有的人员和设施的基础上,实施更加有效的联防联控措施。如我所调研的济南市天桥区后黄屯社区,居委会在职人员仅有6人,负责辖区0.4平方公里,居民2700多户,人口7000多人的一个开放式小区,当疫情突发而来,居委会书记带领居委会所有成员,从大年初二开始打防疫战,可以说是“五加二黑加白”连轴转,也无能为力有效应对突发而来的疫情。

4.网格化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县、镇(街道)综合治理中心专职网格员比列少,社区(村)居委会几乎都没有专职网格员,基本上是由社区(村)干部兼任,而每个社区(村)基本只有 5-7 名在职人员,专职网格员几乎没有,志愿者也是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网格员如今面临事务多且繁杂,工作压力大且时间长,各项待遇差等问题,由此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导致辞职人员多,队伍不稳定。

5.网络谣言管控不严的短板

疫情期间网络上有关疫情的不实信息“硝烟四起”,政府辟谣应接不暇。如网络上散播的政府如何对疫情管理过失,导致人员死亡;疫情的传染途径的各种谣传,导致人心惶惶;市民听信网络传言双黄连可防治新冠肺炎,出现连夜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等情况。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等问题出现,不可忽视。

6.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每座城市都存在老城区中旧住宅小区,这些开放或半开放式小区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面对此次疫情的突然爆发,这些问题暴露无遗。如在济南市天桥区调研中发现的这些实际问题:房屋的出租,导致流动人员增加;对进出小区人员管理不严、不规范;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经常因服务缺位、不到位、车辆随意停放、生活杂物在楼道内乱堆乱放等问题,由此而产生的纠纷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导致小区内业主不服从物业管理,物业管理费收不上来,社区治理难度加大。

7.人与宠物之间管理的短板

目前,在城市家庭中抱养宠物的阶层,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虽然我们曾在这方面出台了很多相应制度,但问题仍然不少。如在疫情期间我碰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人被隔离了,但隔离点绝不接纳宠物,这个宠物怎么办?宠物有被感染上病毒的可能性吗?我们不得而知,所以没有志愿者去临时抱养。

8.社会治安隐患风险增大时应对政策制定不及时

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企业实行停工停产、每个社区都限制人员出入活动等举措,一部分人因为不能在本地返工又不能外出务工,收入减少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现象,非常容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风险。如一个打工者不服从疫情的管制,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不出去打工,100%就会被饿死。我出去打工最多是感染上,而患病后的死亡率只有4%,两其害选其轻。”他没有去想这么做会给社会、会给他人带来的危害。怎么稳定这类人员,政府必须要有及时的对应的政策出台。

三、如何应对基层社会治理短板的对策及建议

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期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14]结合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有关精神,根据我国疫情大考中暴露的基层社会治理短板,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满意

党建引领,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生活空间。福建省福州市军门社区工作法就是一个典型成功的案例,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军门社区考察时指出:“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天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15]军门社区创新的新时代社区治理成功经验,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凝练成机制体制,最终形成了军门社区“13335”工作方法,这些讲究实效、有用的工作方法大大缓解了社区里的各种矛盾,也解决了社区内的纠纷问题,形成了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因此,中共中央组织部向全国推荐军门社区的“13335”工作法。再如济南市天桥區工人新村南村西社区的“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方法”;新时代“枫桥经验”等等,这些“工作方法”都聚焦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借鉴和丰富这些“工作方法”,是着力补齐我们在实践中暴露出的社区治理诸多短板的有效途径。

2.全面提升棚户区改造小区、城市中心的老旧小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现代化管理手段,依托科技支撑,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解决和弥补人员不足的缺陷、物业管理中缺位、不到位的现象等问题。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操作效能,做到区域之间无缝隙链接,努力实现全域覆盖、平台共享、时时可用、时时可控,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共享共治的目的。同时,建议出台配套性的相关政策,对网格员的聘用与管理细则、各部门网格化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加以明确,提高基层社区网格长、网格员的工作待遇、报酬和福利待遇,确保聘请到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素质高的人员,并满足岗位职责要求的专职网格员,达到有效治理社区内的“脏、乱、差”的现象。

3.发挥好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

这是激发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方式,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基层工作的短板。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16]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将“治理”于“服务”之中,就能形成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浙江嘉兴“红船服务”总联盟的成功创办的案例,给了我们这方面很大的启示。

4.不断探索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

建立一个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業服务企业协调运行的有效机制体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形成社区治理合力。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法和依托;法律是准绳是底线,任何时候人人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是自律,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而自治法治德治有机有效完美统一相结合,促使社会的多元化问题转变为一体化加以解决,是真正实现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17]的新局面。避免人与宠物之间出现的矛盾和纠纷,避免治安风险隐患的发生等社区治理中出现的短板。

5.坚定“四个自信”,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整个社区治理之中

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在宣传,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社区治理中千万不可忽视宣传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在宣传中让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群众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群众增强遵纪守法护法爱法学法的意识。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借助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的方式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人民群众全面、深入了解各类风险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尤其要加大面向社区和基层群众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配合政府风险管控的自觉性。同时,要及时的积极宣传在抗疫情中,涌现出一大批感人事迹,他们是打赢这场战“疫”的精神支柱。此外,要阳光透明,依法公开应对各种风险防控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实时情况,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缓解人民群众的不安情绪,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避免重大风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过度恐慌,遏制各种谣言的滋生蔓延。

抗“疫”之战,上下一致、左右协调,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是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大考。“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8]我们在“疫”线战斗过程中,正确的面对现实中暴露出的社会治理短板,及时补齐。在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3][1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人民出版社,2017.39、39、39-40

[2][4][5][12][1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9.13、13、31、13、31

[6]江泽民.《坚持依法治国》,《江泽民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6.511

[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6.2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人民出版社,2000.808

[9][10][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38、141、170

[15][16][17]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Z].教学版(社会建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380、395、383

[18]《礼记·学记》

作者简介:

张晓敏(1973--)女,山东济南人,大学学历,天桥区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新时代区域化党建的创新研究新丝路(下旬)(2020年3期)2020-04-07党建引领,多元联动:乡村有效治理的积极探索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28期)2019-10-30党建引领 多元联动:乡村有效治理的积极探索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13期)2019-06-24深化“枫桥经验”实践,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管理学家(2019年3期)2019-06-16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青年与社会(2019年35期)2019-02-1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现路径刍议行政与法(2018年3期)2018-08-16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治理研究(2018年6期)2018-05-14基层党组织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卷宗(2018年6期)2018-05-09“城中村”要改造好,也要治理好人民论坛(2017年13期)2017-05-20从社区治理的实践看新型政社关系的构建与维护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5期)2017-03-04

推荐访问:大考 疫情 基层

《从疫情大考看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及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