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类型失范与规范

时间:2021-07-11 15:17:04 浏览量:

[摘 要]专业学位论文存在不同的类型,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应具备一种论文类型意识。同一类型的学位论文,在研究特征上具有相同的倾向,体现在研究的问题、目的、内容、思路、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当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存在较为明显的类型失范现象。强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类型意识,有助于深化培养单位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管理,提升导师在教育硕士专业意识上的必要自觉,培育教育硕士生的科研素养,也有助于彰显学位论文的研究价值。当前规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的路径包括重释教育硕士专业的属性,澄清认识误区;实现基于不同论文类型的分类指导,履行导师职责;践行论文类型意识的自我修炼,提高学生自主创作的积极性等。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论文类型;分类指导;自我修炼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1-0101-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1.018

教育部在2009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学位论文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2019年5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下文简称《要求》)中针对教育硕士专业,也提出了其学位论文可采用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这表明,专业学位论文存在着不同的类型,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应具备论文类型意识。笔者围绕当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的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改进措施展开探讨。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的界定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进行分类的结果。关于专业学位论文的分类标准有很多,诸如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形式等,但人们更多的是以研究方法为主要标准。如赵军等人认为:“在多种分类标准中,基于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相对于其他分类标准而言,呈现出绝对的优势,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界的认可度已经相当高。”[1]再如张乐平等人也介绍了当前教育硕士主要以研究方法来分类这一现象。当然,一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往往是对多个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因此本文指的是在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那一个(类)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不可能单独存在,往往与研究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研究问题又直接影响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构和研究结果等。从这一点来看,同一类型的学位论文,在研究特征上往往具有相同的倾向,具体体现在研究问题、目的、内容、结构、方法和结果等各个方面。

与论文类型相近的另一个概念是论文形式,如《要求》中主要使用的便是论文形式这一概念。笔者认为,不管是论文类型还是论文形式,都是对学位论文分类的结果。只是相对而言,论文类型更有一定的代表性,而论文形式既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可能只是个别现象。当然,当某一论文形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时,便可成为一种论文类型。另外,从语义上来看,论文类型更侧重对论文进行分类这一主观意愿。这也正是笔者使用论文类型来讨论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理解,当前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分类,便可借鉴《要求》中关于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的分法(但其主要的依据是研究主题,笔者认为这一认识似有些模糊,可能还可再商榷)。因为这一分法较好地反映了当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实际情况,也是人们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长期观察与归纳的结果(在此之前,也有研究者提出相同的观点。如张乐平等人指出:“对应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类别,如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多采用专题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论文形式”)。只是根据当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现状,根据他们所使用研究方法的情况,在专题研究论文这一类型方面至少还可以进一步细分:(1)异域经验比较类。主要表现为我国大陆地区与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教育的比较。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2)本土经验总结类,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一些实践探索进行梳理和提炼,给人以启示;(3)历史溯因类。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4)理论思辨类。针对某一实际问题运用其本学科或他学科的一些理论、方法进行分析与解决,主要运用思辨法。当然,这些论文类型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这正如西蒙兹所说:“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按文中实际所指来看,此处的研究方法应为研究类型)往往过分强调方法之间的差别,其实这些差别仅仅是着重点的不同。”

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类型失范现状扫描

近些年来,笔者在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指导、评阅、答辩等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存在如下现象:很多论文都设置了“把握现状”这一独立部分,其做法通常是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一些现状进行把握。然而,从该论文的选题意图来看,似乎“把握现状”却又没有必要。如,“基于‘语用的初中语文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该案例来源于笔者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评阅,本着论事不论人的原则,故不标明其具体出处)一文,从其选题意图来看,是想针对当前初中语文词汇教学低效这一问题,借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极力倡导的“语用”,去努力提高其效率。然而,该论文却用了大量的篇幅专辟一章对初中语文词汇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访谈,并得出教师和学生在词汇教学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再对初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一些阐释,最后提出一些改进策略。那么,该篇文章在“把握现状”中所归纳的问题与其在确定选题前所明确的“当前初中语文词汇教学的低效”这一问题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针对这一疑惑,笔者对相关学生进行了访谈。他们告诉笔者:“论文中开展‘现状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不发现问题,怎么去进一步研究呢?又怎么能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或建议呢?”这似乎很有道理。然而,正如前文所说,作为以问题为研究价值取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在确定论文选题时就应该已经发现了一个较清晰的问题。也就是说,问题在写作之前就应该已经确定,而不太可能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再去发现问题。那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到底有没有必要专门单列一章去進行“现状把握”呢?或者说,哪些论文才需要“现状把握”,而哪些论文可以不要?“现状把握”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关于此,《要求》专门指出:“调查研究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规范地运用相关研究方法,对基础教育(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活动或现象进行周密系统的了解和考察,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从中提炼经验,发现本质,探寻规律,得出结论,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由此看来,以上这类论文似乎可归属于调查研究报告这一类型。但是,从这类论文的选题特征和研究问题来看,却又不太像。因为调查报告以研究现状为主要内容,其标题通常也都是“×××的现状调查(考察)”等。

针对当前学位论文中“现状把握”这一现象,笔者通过进一步考察还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现状把握”部分中的问卷设计不太合理,竟然可以单独修改问卷,而研究结论却不改动。同样,有些学生为了提高论文研究的“问题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竟然可以强行增加一章“现状把握”,而该篇论文的主要结论却不必改动。这类论文恐怕根本不属于调查研究报告,其问卷调查在这篇论文中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还有些学生在选择问卷调查对象时往往采用“就地选材”的简便做法,即在哪里实习就在哪里调查,认识哪所学校的老师就在哪所学校调查,却基本不考虑研究问题本身的特点与需要。

以上现象表明,这类“现状把握”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围绕“现状把握”的调查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调查,大多只是论文的一种摆设。因此,这类论文并不属于调查研究报告,至于应属于哪种类型,似乎很难说清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论文,在主观上可能为了使论文研究更为明确,缩小了研究范围,所采用的方法通常在论文主标题外添加一个副标题。从《要求》来看,这类论文应该属于案例分析报告这一类型,它的基本要求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个体(教师或学生)、典型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组织案例分析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与该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探究某种特殊情况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或规律,并采取针对性的帮助措施,促进研究对象更好发展的研究。”[2]然而,许多教育硕士研究生只是把这个“例”作为一个举例的对象,即在写作过程中,不管是现状把握部分还是策略构建部分,都把该学校的一些现象或做法搬到论文当中。显然,这类论文不属于案例分析报告。

还有些教育硕士研究生为了强调自己在论文中所提出的策略或建议是科学有效的,便在文章的最后加上一个“效果验证”部分。通常的做法是将论文当中所提出的策略或建议拿到两个班级中去进行对比实验。按照以上对论文类型的分类,这类论文似乎应属于实验报告,它理应遵循以下要求:“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具体假设,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并观察和测量其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考察这些教育措施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验证或证伪假设,探求教育规律。”[3]然而,这些学生往往只是利用自己实习的机会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之间很随意地进行了对比,便匆匆地得出论文所提出的策略和建议是科学的、有效的之结论。众所周知,教育硕士实习的时间一般为4个半月,扣除期间的法定节假日、校运动会、期中考试以及实习前期的听课环节等,自己上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去进行实验,其实验的效度与信度可想而知。所以说,这些论文基本不属于实验研究。

综合以上情形可表明,当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存在一种较为明显的类型失范现象。

三、强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的现实价值

基于培养单位、导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和学位论文等不同的角度,强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具有不同的价值体现。

(一)从培养单位的角度来看,有助于深化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管理

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管理,许多高校管理部门通常都是以“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方式予以规定,涉及论文的格式、排版、参考文献、注释等;同时也会从学术道德规范这一层面对论文的“重复率”、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等进行要求。然而,这主要是从形式这一层面对论文进行的管理,而对于论文内容这一实质性层面却涉及不多。但后者恰恰是当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所暴露出来的越来越突出的深层次问题。基于此,对学位论文的管理不仅应从形式上进行要求,还要从内容上进行规范。而论文类型的强化恰恰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因为不同类型的论文,如以上所述,不仅体现在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同样也会涉及到文献资料和实践素材的收集与处理等。

(二)从导师的角度来看,有助于提升其在教育硕士专业意识上的必要自觉

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导师队伍,近些年来似乎一直都被人们所诟病。自2009年全日制教育硕士开始招生以来,其规模越来越大,在客观上导致教师指导力量的不足,因此,相关和相近专业的优秀教师也被吸纳进教育硕士专业导师队伍。这些导师往往在其自身专业方面具备了较好的科研素养,不少甚至颇有成就。然而,对于教育硕士这一专业,却可能正如有研究者所说:“多数没有受过教育学专业的训练,没有教育学学位,教育专业素养不高,指导教育硕士的工作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有一些教师在心理上没有把教育硕士研究生所修的‘学科教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把指导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仅当作副业。”[4]

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的强化,对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等的规范,不仅有助于导师从论文类型这一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且也能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其自身在教育硕士专业意识上的必要自觉,促进他们对教育硕士专业的认识,尊重教育硕士专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专业所具有的不同特征与要求、研究特点与规范,而不是仅凭主观经验,更不是把教育硕士专业作为其自身专业的试验场和实验地,简单地套用一些理论、概念、方法等,以致“关公战秦琼”。

(三)从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角度来看,有助于其科研素养的培育

当前教育硕士生的科研基础普遍不太如意。不可否认,许多教育硕士生的考研动机具有較强的功利性,如由于第一学历、原所学专业或就业情况不如意等。一方面教育硕士专业相对较容易入门,近些年教师待遇也逐渐提高,这也进一步导致跨专业报考的情况在教育硕士专业中较为普遍,尤其对于一些地方院校而言,但在客观上也导致这些学生在教育硕士专业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即使是本专业的毕业生,大学期间在科研素养方面大多也不太好,作为科研实践最集中的本科毕业论文,其质量难如人愿。这些学生在研究生入学后往往又因学习时间较短、任务较重等多种原因,对学位论文的一些基本素养和规范方面掌握不多,以致在论文类型上频频失范。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在类型方面的要求恰恰能有针对性地改进这方面的不足。正如前文所述,不同的论文类型往往在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那么,要使自己的学位论文具备或符合某一种类型,便首先需要按照该种论文类型在研究特征上的要求,确定适合该类型的研究问题。这需要教育硕士生对本学科、本专业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学术积累,以及对本专业研究最新动态的敏锐把握;同时,还需要对所确定的研究问题进行分解,将其具体化为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等。要实现这些要求,显然对教育硕士生的专业知识、思维品质、科研能力等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恰恰能倒逼其在这些方面的提升。

(四)从学位论文价值的角度来看,有助于集中研究问题并彰显其研究价值

作为一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它一般只能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也只能主要表现为某一种类型。然而,现实中却不乏如下一类论文:第一部分是可有可无、答案早已被人们所知、宏大叙事般的现状把握;第二部分是立足于一个庞大结构,如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进行的教科书普及式的无理论、充斥着个人主观经验和随意性的原因或价值分析;第三部分则提出一些似乎都对但基本没有什么针对性、更没有力度的笼统策略或建议;有些最后还来一个似是而非、毫无效度和信度的效果验证。如要从类型上将这类论文进行归属,感觉既有些像专题研究论文中的理论思辨类研究,又有些像调查报告,还有些像实验研究,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看,哪一类型都不是。正所谓:学位论文的形式、专题思辨类论文的诉求、调研报告的内容、实验报告的方法,林林总总,相互交织在一起。这也导致这些论文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研究什么、如何研究,都是笼而统之、语焉不详。那么,这类论文的研究价值到底在哪里,对实践有什么作用,的确是令人担忧的。然而,如果依据某一论文类型,针对某一问题,有效运用某一个(类)方法,却有可能更好地解决某个问题。这也正如有研究者所说:“从本质上讲,分类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价值的,即有助于提高研究实施的效率和效能。”[5]

四、当前规范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类型的路径(一)重释教育硕士专业属性,澄清认识误区

关于教育硕士专业性的理解,“职业性”“应用型”“实践性”等一直成为人们把握教育硕士专业属性的关键词,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任务,这当然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为了更为凸显教育硕士的专业性、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人们一度认为“专业学位论文应侧重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性研究”[6]。

更有甚者,“有些学者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本质区别就是‘职业性,因而提出‘去学术化的口号”[7]。

从思维方式来看,这些观点反映了人们陷入一种孤立的单子式思维之中,而过于注重专业性与学术性的差异,认为似乎只要是属于学术型硕士的特征,专业型硕士就不应该具备甚至应努力避免。这也导致专业学位论文在一些必要科研规范上的缺失,以致于论文类型失范。这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对专业学位性质的理解偏差,弱化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对学术能力的要求和训练,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陷于一种‘只重经验传递而‘不重理论提升的状态,陷入一种经验传递的往复循環的怪圈。”[8]

事实上,在一些属性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并不冲突,“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也不应该轻视或无视学术性。作为研究生学位层次的一种教育类型,学术性是其内蕴的应有之义”[9]。而反观与学科教学这一大方向相近的学术型硕士——课程与教学论,近些年其研究趋势却在不断加强对实践的观照,从而体现出与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方面的某些融合。如不少研究者都倡导教学论研究要有实践性、要回到课堂、要立足实践、要关注实践、要有实践情怀等。裴娣娜教授很早也主张:教学研究要有“现实指向”,必须植根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是教学理论发展的源泉。教学的现代研究不是从构建体系出发,而是从教学实践出发,具有对教学实践的强解释力[10]。

既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与学术型论文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那我们就应该在专业性与学术性的关系中实现二者的整合。就本文而言,即应在坚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专业性的前提下吸取学术性论文在学术规范上的必要要求,在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予以必要规范,进而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的自觉性。

(二)实现基于不同论文类型的分类指导,履行导师职责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科研规范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在平时选题过程中,导师应尽早帮助学生确定研究主题,训练学生用一种“侦探式”的思维,围绕某个主题广泛阅读。阅读范围不仅应包括当前期刊杂志中的论文,还应包括有代性的著作;不仅应涉及当前研究现状,还应包括其学术史。围绕所研究的问题、所依据的理论、所使用的方法三个维度进行梳理,分别归纳其取得的进展,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究,不断深入,直至研究问题的确定。在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围绕本学科中某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应摒弃“大而全”的幻想,应力戒用一种教科书的方式、“导游”的思维对某个主题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介绍。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论文类型的专一化。从这个方面来说,当前一些专题性的理论应用型文章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这类文章可以在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去提炼,确定研究问题,而不一定非要去搞调查。如果是调查研究,就一定要按照调查法的要求和规范去做,且在结果上尽可能得出新知:或调查的更细、更全、更新、更深,不做无用之功。同样,对于一些论文(非实验研究)当中所提出的一些策略,也不一定非要去效果验证,因为这类论文在提出这些策略时本身便是基于一定的理论所做的前瞻性的“应然”式的构想,也就是说,这些建议本身就已预设了其中的合理性。事实上,不管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还是吕叔湘先生所说的教育应该像农业而不是工业,都说明教育效果本身的滞后性。从这一点来看,有些教育策略在短时间之内(尤其是在教育硕士生的实习时限之内)难以验证。如果一味强求,其信度也是令人质疑的。

(三)践行论文类型意识的自我修炼,落实学生的自主性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最终要落实到教育硕士生及其学位论文之上,不仅需要如以上所述的导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建构。为此,教育硕士生应建立一种自觉的论文类型意识,围绕论文类型对自己的论文自觉地进行反思:在研究问题方面,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为哪些研究内容,应该使用什么研究方法,该研究问题最后是否得到解决;在研究目的方面,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与研究问题的关系怎样,是否有效实现;在研究内容方面,本文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的关系怎样,各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怎样;在研究方法方面,清楚论文属于哪一种类型,这一种类型应该使用什么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它主要能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其不足之处是什么,我是否规范地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对本文研究是否有明显的作用;在研究结果方面,本文主要取得了什么结论,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与研究问题是否一致。

其中,建立明确的研究问题和匹配研究方法至关重要。为建立明确的研究问题意识,教育硕士生在写作论文之前,应该清晰地知道论文要研究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要能学会用一句精炼的话将自己的研究问题清晰地表述出来。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所解决和回答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切忌多个。这个核心问题的出现不是如当前一些学位论文那样通过主观“想”、到处“借”、随意“造”、生硬“套”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综述来回答。正是通过文献的阅读、分析、归纳与总结,才逐步将研究问题从模糊的问题域走向较为清晰的、能被研究者所把握的具体研究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为使研究问题明确,需要教育硕士生以问题为主导进行文献综述,即“组织、阐述己有研究成果的主线,要以拟要研究问题的逻辑为中心,以澄清、凸显拟要研究问题的价值为要务,用己有研究成果来衬托出拟要研究问题的价值”[11]。具体鉴别一个研究问题,则可以围绕以下5个方面进行:在逻辑性方面,该问题是否有理论依据,是否能够“自圆其说”;在实践性方面,该问题是否能找到实践原型,对实践是否有意义?在创新性方面,该问题别人是否已经回答?在量力性方面,该问题自己是否有能力研究?在公共性方面,该问题是否符合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否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12]?

在研究方法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其外延较为丰富,有研究者认为有3个不同层次:“(1)获取研究资料和对资料作形式处理的方法,如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验与查阅文献等;(2)搭建理论框架和论证/阐释理论观点的方法,如理想类型法、模式法、系统法、比较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等;(3)指导研究的理论视角,即研究某问题的切入点。”[13]借鉴这一理解,匹配研究方法在第一层次,首先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的特征和作用,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规范。其次应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能根据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目的、内容的具体需要有效地选择一定的研究方法,并按照不同研究方法的要求和特点规范地使用这些研究方法,以有效地实现研究目的。在第二层次,应建立论文清晰的分析框架,这里的框架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论文目录,而是指一种实质框架,即針对论文的研究问题,到底从哪些方面来进行研究。从实际作用来看,这一研究方法其实就是对研究问题的学理性分解。在第三个层次,应围绕研究问题选择一定的理论,从而为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打开一个有力的缺口。选择理论视角需要注意其与研究问题之间的适切性。研究问题往往是具体的,而理论却是宏观和概括性的,二者之间不太对等。这一方面需要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提炼;另一方面则需要将研究问题放到本学科概念体系之中,或者将其归属到其他学科框架之内,以寻求一定的理论资源。选择理论视角需要驾驭好“一”与“多”的关系,既应围绕研究问题的需要去选择理论和决定理论的多少,又要正视研究的深刻性、集中性诉求当中所蕴含的必要的“片面性”,克服对理论一味求全的误区。

参考文献:

[1]赵军等.多元·标准·和谐——论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规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

[2][3]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公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指委发[2019]09号).

[4]李高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20-25.

[5]〔美〕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9版)[M].袁振国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2-13.

[6]刘国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及其强化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19-22.

[7]粟长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若干核心问题的思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24-27.

[8]马健生,陈玥.专业学位教育中学术能力培养的错位问题检视[J].教育研究,2015(7):40-47.

[9]王磊.迷失·定位·重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省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36-41.

[10]裴娣娜.基于原创的超越:我国教学研究方法论的现代构建[J].教育研究,2004(10):43-48.

[11]李润洲.“主题编织”抑或“问题先导”对教育学科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57-60.

[12]温小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的真实之维及其实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5):48-52.

[13]冯向东.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分层[J].大学教育科学,2010(2):
4-7.

(责任编辑:德华)

推荐访问:硕士专业学位 规范 类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类型失范与规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