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各局工作要点

时间:2020-03-30 16:02:17 浏览量:

  1 目录 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2020 年工作要点 ........................................... 2 2020 年民政工作要点 ................................................................... 8 市应急管理局工作要点 ............................................................... 19 2020 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 27 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 年工作要点............................................. 36 市教育局 2020 年工作要点 ........................................................ 44 市人大常委会 2020 年工作要点 ................................................ 52 区司法局 2020 年工作要点 ........................................................ 57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0 年工作打算 ......................................... 64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2020 年工作要点 ......................................... 66 市应急管理局 2020 年工作要点 ................................................ 71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年工作要点 ......................................... 79 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0 年工作要点 ............................. 92

  2 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2020 年工作要点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普陀基本建成“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0 年,普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领,抓好发展金融产业、优化金融服务和加强金融监管中心工作。

 一、着力“三个聚焦”发展金融产业 抓好“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大力推进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金融服务业区级税收力争同比增长 25%,区级税收贡献占比力争达到 9%,新增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 1-2 家,新增企业挂牌上市 5 家。

 1、聚焦重点地区建设。推进落实《上海科技金融产业聚集区科技金融产业(园)发展研究报告》、《普陀区科技金融产业“十四五”规划重大思路研究》成果,加快平台、基金、专业服务机构和优质项目要素集聚。依托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平台机构,支持建设区域性资本市场制度,推动长三角产权市场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产权市场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一批科技金融新模式、新服务、

  3 新产品,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科技金融全产业链。高标准举办品牌活动,编制发布年度“新华-上普”并购指数和证券市场典型案例,加大对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的宣传推介,提高集聚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强化科技金融主攻方向,持续在融资租赁、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和基金、支付等细分领域形成特色优势,推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强度,保存量,在存量中挖增量。存量头部企业确保稳步增长的同时,整合、新增区外业务。密切关注股权投资类企业所投企业 IPO 退出情况,推动区内证券营业部等金融分支类机构上海区域内的税收统筹,力争实现较为明显的产出增长。加大产业政策供给力度,落实好《普陀区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实施意见(2019 版)》,以需求为导向,扩大金融服务业扶持对象门类,加大对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方式。

 3、聚焦重点项目推进。抓增量,在增量中找机会。融资租赁板块重点推进在谈在迁重点企业落地。资产管理板块重点推进城商行理财子公司重点项目争取落地。股权投资和基金板块,重点推进其本身板块和所投项目落地。对接市金融开放,重点研究和推动 QDLP和 QFLP 试点和项目落地。

 二、抓住“三个重点”做好金融服务 1、借力科创板,重点打造上市服务品牌。“一企一表”,滚动排

  4 摸梳理区内拟上市企业级次梯队。“一企一策”,整合市金融局、上海证券交易所、区上市专家辅导团等各方资源,特别是研究制定上市专家辅导团工作机制,精准提供上市全周期服务。“一口受理”,依托区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落实领导小组例会制度、联络员制度、上市服务制度等各项工作机制,建立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梳理需求,按照项目管理责任制,探索建立“金融管家”服务品牌。深度融合,边培育边服务,梳理案例经验,指导企业深挖科创基因、规范经营管理、形成产业辐射。

 2、借助银企合作平台,重点引导金融脱虚向实。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联合党委实质运作,制定联络员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工作规则,举办各类沙龙论坛党建活动等,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打造金融服务高地,服务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深化和各类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资源对接、交流合作,做实银企、银银、政银平台。探索各类金融要素和企业对接常态机制,不定期举办产业细分领域的银企对接沙龙。依托联交所“园区中小微投融资平台”,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和对接资本市场等综合服务。依托科技金融博物馆,打造科创企业上市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发挥产学研溢出效应,推动落实普陀区与上海交大高等金融研究院合作,加快研究“国际金融科技认证师”、高金院分院等项目落地。

 3、借势对外开放,重点主动对接金融创新。打造开放型经济格局,积极对接金融领域开放举措,持续拓展 FT 账户适用范围,推动

  5 外资消费金融和资管公司项目落户。继续推进联合授信试点,关注了解各银行金融机构关于绿色信贷、支持科创及开展知识产权融资的政策动态,提高政策敏感性和工作对接主动性。借力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做大做强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

 三、着眼“三个关注”强化金融监管 1、关注前沿新规学习研究。学习研究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区块链等跨界领域新生事物监管新规,更新知识结构,跟进研判形势,适时稳妥应对。

 2、关注新兴业态常态管理。通过现场检查、监管评级、设立变更等各项行政审批,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典当行五类地方金融组织的日常监管。巩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阶段性成果,稳步加强新兴金融业态的常态监管。研究新形势下打非专班运转机制,持续开展非法金融活动排查,坚决挤压非法金融生存空间。持续开展金融宣讲进社区等投资者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居民风险防范意识。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回头看”整改落实,建立健全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机制,取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

 3、关注服务监管创新融合。强调合规溢价,日常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在加强各类类金融、准金融机构监管的同时,创新融入产业招商和金融服务,促成优质企业转化落户,实现三大职能有机融合。

 四、落实“三个建设”加强党建引领

  6 1、落实思想政治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责任,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建设的具体要求、方法步骤和运转流程,按照建立问题清单、责任项目清单“两份清单”,精细化分解班子成员分工责任,划好“责任田”,完善责任闭环,强化压力层层传导;压实党风廉政机制建设责任,把制度供给作为落实责任的重要抓手,补齐资产、档案、内审等制度短板。推动廉政风险点滚动排查,落实党风廉政机制建设责任分工和履责责任书逐层签约,扎实开展廉政约谈,创新开展廉政教育;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建设责任,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抓好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各类学习,参与基层宣讲,用好网络空间,做好党的理论宣传员。深入金融业态,全力配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制责任,对标《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述议考核办法》,加强机关支部建设。开展金融行业党建,深化与金融机构、居村联合党建,研究做实“双结对”实效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服务下沉,打造“身边的金融管家”支部品牌。

 2、落实组织作风建设。吸纳、发展新的党员干部,充实机关党的组织,完善支部委员会组织设置。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要求,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指导具体工作。持续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解决企业、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做实“一网通办”工作内

  7 容,营造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的发展环境。

 3、落实干部队伍建设。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分析干部的经验盲区、能力短板,突出“八个本领”,聚焦工作开展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加强干部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升干部 “会干”“巧干”“能干”的实战能力,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加强年轻干部带教培养,适时组织轮岗交流、多岗位历炼,推动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强筋骨、长才干。

 

  8 2020 年民政工作要点

  2020 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谋定之年。2020 年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全省民政会议部署要求,围绕落实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以打造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为目标,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民政"法治化、数字化、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社区治理、社会救助帮扶、养老服务发展、慈善福利保障、专项社会服务"五大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主要指标是:新建幸福邻里中心 50 家,实现幸福邻里中心乡镇街道层面服务全覆盖;新建 35 个左右第三批省级农村引领型社区;在全市重点培育 15 家品牌社会组织和 15 名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累计参评率达到 60%以上。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 10000 元以上,高质量完成阶段性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

  9 市实施 500 户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的 54%以上;1/3 养老机构实现 60 张床位配备 1 名社会工作者。启动市儿童福利院建设,新建 100 家村(社区)级示范型"儿童之家",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市建有骨灰堂的乡镇(街道)比例达 70%,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 70%。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持续推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和联系实际学,深刻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对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化民政事业改革创新。

 2.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民政系统"孺子牛"精神,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贯彻工作全过程。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深化民政"三服务"活动,推动党员干部下沉服务基层一线,全面摸清我市民政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切实解决问题需求。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各项任务,在做好民政窗口单位、服务机构、保障对象的服务管理中体现民政担当。配合抓好市委巡察"回头看"工作,全面抓好巡察反馈意

  10 见整改。

 3.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民政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五双"党建机关示范单位创建,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浓厚党建氛围,建好党建文化长廊等场所设施,推出 1-2个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锻造坚强有力的机关基层党组织,抓好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组织支部工作亮晒比拼,抓好党员培养与发展。抓好"红色联盟"结对共建活动。

 4.深化清廉民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建设清廉民政创建模范机关实施意见》,梳理民政廉政风险点,细化"一岗双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管好用好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养老服务资金、福彩公益金、移民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从严从紧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抓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考核考勤、因私出国(境)、述职述廉、离任审计等制度的落实。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和党务公开工作,开展季度分析汇报。

 二、构建阵地坚实、活力充沛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5.深化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推进第三批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强幸福邻里中心对养老和儿童等基层资源的整合,实现一个平台、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出台幸福邻里中心星级评定规则,修订考核细则和运营标准。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功能,推动建立"一厅一岗一窗"服务模式,协同推进 70 个以上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新建和改建提升。推动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

  11 酬保障制度,探索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专职化工作。深化巩固基层"七多"问题清理整顿成效,持续深化无证明村(社区)创建,建立规范与准入机制。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巩固基层政权。指导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新村融合发展工作,配合组织部门做好换届选举工作。修订落实城乡社区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进一步完善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机制。

 6.推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和品牌提升。强化党建引领,创建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实现"一引领、双孵化"格局。推动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实体化运作,举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专题研修班。推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治理清单,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开展品牌组织和品牌项目认定工作,评选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优秀代表和典型案例。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出台行业协会商会秘书长任职管理办法,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秘书长专职化制度和年度轮训机制。积极防范化解社会组织管理风险隐患,严格登记管理,落实约谈、年检、通报、信用管理、行政处罚等日常监管措施,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

 7.加快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阶梯形培育机制,组织开展持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全市新增持证社工人数达到 1000 人以上,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数达到 18 人以上;新增南太湖社工领军人才 60 人以上。加强社会工作者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研发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谋划推进重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探索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工作站。依法履行志愿

  12 服务行政管理职责,启动百家优秀社工机构携手百个志愿服务组织联动计划,推进我市社会组织与志愿组织的联动发展。

 三、构建精准高效、救扶一体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 8.健全社会救助政策制度体系。开展困难对象大走访大调查,出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发挥各级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全面梳理完善现有相关政策,编制我市救助帮扶政策"一本通",推进各部门救助资源共享、救助信息互联、救助事项联办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基本救助,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确保困难对象应救尽救。

 9.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机制。改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按最低工资标准的 40%-50%之间确定调整为按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 25%-35%之间确定。每年以统计部门发布数据为准,及时做好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提标工作。完善一事一议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社会救助特殊个案和共性问题。加强特困人员救助服务管理,做好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全面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部署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推进"互联网+救助寻亲",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

 10.加强社会救助监督管理和社会参与。全方位开展社会救助监督,全覆盖多层次开展政策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13 在社会救助领域横向纵深发展,实现入户调查购买服务常态化。延伸基层服务功能,确保村(社区)有专人协助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高主动发现、应急处置和快速救助能力。加快建立困难群众探访制度,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家庭、低保边缘户等每个社会救助家庭至少有 1 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每季度至少上门探访一次。

 四、构建供给充分、均衡持续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 11.深化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改革。推进第四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动每个区县至少打造一个养老服务综合体。推进"1+5"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和示范乡镇(街道)建设,启动湖州市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推进长三角养老一体化试点建设,打造幸福养老示范区。出台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提高养老服务领域有关补贴标准,完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新建机构床位数 2000 张,每千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达 42张。突出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属性,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推动市、县级公办养老机构设立失智症照护专区。扩大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面,探索形成长效机制。启动全市 8 个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执行国家标准《养老机构基本服务安全规范》,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全覆盖。

 12.加快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推进康养体系建设,加快康复与养老的互相融合、共同发展。不断健全分层分类培训工作体系,培树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护

  14 理员培训,养老护理员培训率实现 100%。依托养老服务业协会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举办第五届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和第二届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督导培训。将护理员培训纳入人社部门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体系,同步开展家庭照护者培训,全年培训护理员 4100 人次、家庭照护者 6000 名以上。把康复训练指导作为培训重要内容,为养老服务康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

 五、构建普惠共享、协调多元的慈善福利保障体系 13.建强儿童福利机构队伍。整合幸福邻里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学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礼堂等场所资源建设"儿童之家",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最后一公里"关爱服务体系。探索开发集儿童信息、人才队伍、志愿服务、津贴发放于一体的儿童福利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平台。依托现有 6 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整合儿童福利机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资源,开展临时监护、入户探访、立档建卡和权益保护等服务。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开展业务培训。

 14.系统开展关爱帮扶服务。开展孤困和留守儿童系列关爱行动,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教育娱乐、心理疏导、权益保护等关爱服务。实施"添翼计划"和"明天计划"项目,为社会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提供养、治、教、康服务,为机构残疾儿童和社会散居孤儿实施抢救性手术康复项目。开展扶残助残系列援助行动,为残疾职工提供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深化"校企合

  15 作"项目,成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挖掘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开展残疾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职工就业层次。

 15.加快现代慈善事业发展。加快发展"互联网+慈善",探索区块链理念、信用体系在慈善领域的应用。深化"阳光慈善",加快慈善法治化、现代化进程,着力规范互联网募捐。深化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特色明显、功能完善、运行专业的慈善基地,对现有 6 家慈善基地实施"1234"提升计划。继续主办慈善嘉年华活动。积极引导社会慈善力量、社工机构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加强慈善骨干人才培养,提高慈善募捐、慈善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彩票政策法规,提高销售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做好"金山• 银山"专题彩票上市发行工作。

 六、构建优质规范、智能便捷的专项社会服务体系 16.优化社会事务。高标准推进殡葬改革,完善殡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范殡葬服务机构管理,推广普及节地生态葬式葬法,加快骨灰堂、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健全骨灰去向跟踪机制,加大"三沿五区"坟墓整治力度,多举措推动丧葬礼俗改革。深化逝者身后"一件事"、结婚生育户"一件事"改革,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展场景、提升效能。深化"互联网+婚姻服务",推进省内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工作。完成市涉外婚姻登记窗口、吴兴区婚姻登记中心 3A级标准场地创建。推进婚俗改革,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探索开展婚前教育培训,丰富结婚登记颁证形式,推动

  16 和谐婚姻家庭构建。

 17.规范区划地名专项管理。编纂出版《湖州市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册》,发布《湖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打造地名文化特色村和"地名文化街区",编纂出版乡村地名故事系列丛书和《闾里记——吴兴区社区地名述源》。完成《湖州市地名志》样稿。编纂出版《湖州市地图》(第三版)等工具书。继续推进农村地名命名设标三年行动计划。与相关部门协作开展地名地址库数据归集和行政区划界线落图工作。完善《国家地名信息库》相关信息,修正二普数据。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做好省级界线苏浙线(苏州湖州段)、县级界线德安线联检工作。完善中心城市街道设置方案,积极稳妥做好区县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18.推进水库移民融入发展。完善水库移民安置、后期扶持和资金管理等相关细则,探索突破物业经济受益于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提高全市移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加强水库移民监督管理,对已完成结报移民项目资金的检查审计实现全覆盖。优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安排,优先选择物业资产、飞地抱团等生产开发类项目,助推移民村消薄、促进移民增收。强化后扶项目计划管理和统筹指导,引入第三方监管,提高绩效。积极促进移民创业就业,提高移民收入水平。继续推进"入千访万"活动,掌握移民动态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安全稳定。

 七、全面增强民政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 19.科学编制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中共湖州市委 湖州市

  17 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示范引领 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高质量召开全市民政会议。科学编制全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政策举措和重点项目等,细化分解湖州打造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的三年行动(2020-2022)计划任务。加强沟通衔接、上下联动,争取将民政规划重点内容纳入全市总体规划。

 20.全面补强基层民政服务力量。加快推动基层民政管理服务人员足额配备,确保履职到位、保障到位。落实每个乡镇(街道)一般不少于 3 名民政经办服务人员,逐步推进行政村(社区)专职民政协管员配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解决基层民政服务人员报酬,建立完善基层工作人员常态化培训、管理、考评机制。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和购买服务,做好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推荐性目录编制发布工作。

 21.加快健全民政法治体系。围绕补短板、促规范、提效能,出台全面加强民政法治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统筹整合法制审核、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信用建设等法治机构和人员力量,强化法律顾问作用发挥,探索购买法律专项服务。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开展《湖州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调研,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标准。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重大合同、重大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制审核把关。深入推行行政执法"

  18 三项制度",提升民政系统掌上执法率和执法参与率,加大普法宣传和法治培训力度,提升政务信息公开水平。

 22.持续加强数字民政建设。动态排摸管理儿童、老年人、困难群体等民政服务对象数据信息,推动民政数据平台与政府大数据中心的深度融合共享。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工作、社会事务等民政服务"码上办",提高民政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限时办、材料电子化等指标实现率和使用率,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统筹民政数字化平台建设管理,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民政领域的应用,推进地名地址库、"逝者身后事"联办平台、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社会工作者登记注册服务管理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

 23.全面完善民政标准化体系。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深化全省民政"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标准化试点,建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保障体系。立项研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协商议事"等地方标准,修订完善"幸福邻里中心建设和服务管理"等地方标准。以社会治理、殡葬服务为重点,积极申报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研制。推进社会组织、福利机构、养老服务中心等标准化成果运用,深化开展标准实施绩效评估,实现民政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民政标准化人才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制定发布团体(企业)标准。

 24.大力加强民政工作综合保障。加强财政保障,人均地方财政安排民政事业费稳定增长。强化预算执行,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管

  19 理质量。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采购,开展资金绩效评价和专项检查,做好内控、统计等工作。持续开展民政先进典型事迹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共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强民政队伍自身建设,加大年轻优秀干部的发现和培养推荐力度,锻造一支"永葆忠诚、竭诚为民、务实奉献、创新担当、清正廉洁"的民政铁军。规范干部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推动干部考核由年终考核向日常考核转变、由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转变。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规范信访工作秩序。做好干部招录选拔任用和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妥善完成事业单位改革。

 市应急管理局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紧扣新时代“三超一争”总体目标,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贯穿全年,聚焦聚力“五转五突破”,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机制,探索创新工作举措,总结形成监管模式,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力压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我市“三标杆一率先”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20 2020 年,我局将强化工作举措、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实现“双下降、双杜绝”目标,即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 20%,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和化工行业亡人事故;全市亿元 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达到 0.015;各项工作固化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模式。

 三、重点工作 (一)基础工作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在提升企业安全水平上求突破 一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双向发力。在工贸领域,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必选项,2020 年年内计划新创建企业1000 家。交通、建筑、电力等其他领域,全面推开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2020 年底前所有企业创建完成。同时,通过宣传引导、执法检查、第三方核查,推动企业自觉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杜绝双重预防建设走形式、走过场。

 二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围绕市百强企业、央企、国企、销售超亿元企业等,加大安全标准化的相关辅导,推动标准化达标企业“提质增效”。巩固三级、小微标准化建设成效,通过严格开展到期复审、质量审计、“回头看”检查、摘牌处理等方式,督促企业真正对标运行。与此同时,根据上级政策调整,及时制定全年安全标准化创建计划,引导安全基础好的企业提档升级。

 三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分类施策。企业职工层面,开发“安全到岗”APP 供企业免费使用,督促企业员工“每日学、每周练、每

  21 月考”,进一步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开展“菜单式”安全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为企业、集中工业区等提供安全培训、应急救援和逃生演练等服务项目,打响“安全到家”服务品牌。社会公众层面,在继续做好“一报两台”、微信公众号、户外媒体等宣传平台的基础上,收集、制作一批安全知识系列视频,并拍摄一部深度安全生产专题片,提高社会化宣传的效果。

 (二)安全监管从碎片化向规范化转变,在重点领域监管模式上求突破 一是制度化推进工贸领域安全监管。实施并持续优化“一点二面三线四抓”监管模式(紧盯重点企业,筑牢基础面、管控风险面;整体把握专家辅助线、上下纵贯线、执法惩戒线;坚持各项工作抓标准、抓节点、抓闭环、抓常态),重点推进冶金企业“321”安全建设工程,联合全国顶尖第三方服务机构,对 3 家钢铁企业进行重点领域提升,对 20 家重点冶金企业进行全身诊断式服务,对 100家铸造企业进行托管式辅导,坚持安全专业技术服务和检查监管并重,系统性解决冶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其他工贸领域,以“六防和委外作业”整治为抓手,强化企业员工规范作业的意识,并探索推进企业 6s 管理,改善作业环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切实提升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固化化工领域安全监管方式(“325”模式,即夯实项目源头、工作机制、化工园区三个基础,抓住人员能力、风险管控两个关键,落实信息系统建设、安全文化宣传、预防机制建设、行政执法力度、危化品综合监管五

  22 项措施),对 15 家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检查指导,对 251个高危储罐开展完整性评估,扎实开展化工企业本质安全诊断治理,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成 15 家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29 家三四级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并督促化工企业常态化运用信息化平台,推动开展损工事件分析管理和 HAZOP 分析,通过业务培训、知识考核等形式狠抓主要负责人安全理念提升和履职到位。同时,扎实开展深度执法检查,严格化工企业相关人员培训考核,积极组织企业间的互助互学,举办企业负责人安全论坛,通过经验交流推动安全管理水平共同提升。

 三是推进安委办实体化运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安委办实体化运作,积极对接落实人员和编制配备。健全安委办会议、约谈、督查、通报、协调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清单,理清各相关部门安全监管职责,督促各安全生产专委会常态化开展工作,从制度上消除监管盲区和真空地带,推动各方责任落实到位。强化安责险推广,出台具体工作方案,确保年底前安责险覆盖全市 50%的企业。

 (三)专项整治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在风险隐患防范化解上求突破 一是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大力推进为期一年的“1+1+27”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牢牢把握专项整治“首先要整治认识上的差距”要求,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各层次专题学习活动。

  23 牵头推进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突出做好冶金等工贸和危化品领域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坚持自查自改与督查整改相结合,边排查边整治,边治理边完善,确保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治彻底。同时充分发挥专治办作用,集中进行督查督办,督促各镇(区)、各部门推进问题整改,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二是抓细抓实镇村工业集中区规范化监管。将镇村工业集中区和出租厂房规范化监管作为重要基础工作,督促各区镇做好宣传发动和试点企业建设工作,加强第三方机构的培训、管理和考核,提升指导服务企业质量。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组织现场观摩和座谈交流,适时召开试点集中区和出租厂房现场会,以试点先行、示范推广的形式,确保年底前完成镇村工业集中区和出租厂房规范化监管,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

 三是提升安全生产执法实效。在进一步强化事前执法的基础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将严执法与促整改、促提升相结合,实施“三罚两减”制度(即违规使用储存危化品的必罚,现场管理混乱、存在“三违”作业的必罚,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必罚。对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先限期整改,整改到位后可减免处罚;对违法问题整改有力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减轻处罚),不断提升执法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整改隐患的目的,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结合区镇综合执法改革,积极督促指导区镇做好安全生产事前执法,加强对区镇的执法工作考核,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执法工作态势。

  24 同时,加大安全生产“黑名单”和举报奖励机制执行力度,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四)应急管理从分散化向系统化转变,在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上求突破 一是推进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实施“张家港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整合公安、水务、资规、住建、交通等多部门资源,会同大数据部门全力建成应急管理“1+2+4”综合架构(即“一个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依靠综合感知网、指挥信息网两张网络,涵盖数据支撑、业务应用、安全运维、标准规范等 4 个体系”),实现横向互联、纵向贯通、资源共享,打造成为可跟踪、可管理、可分析、可预警的应急管理智慧中枢。

 二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快修订我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分项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应急响应程序、预警和预防机制、各部门职责、善后处理等相关要求,形成“1+N”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整合社会各方应急资源,强化应急队伍专业能力培训,逐步建成“应急救援国家队为主体、专业队伍为骨干、社会志愿队伍为支撑”的应急队伍网络。增加应急演练频次,增强演练的实战性和针对性,通过开展无脚本演练、沙盘推演等形式,提升我市应急处置水平。

 三是增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强化防汛责任落实,通过制定年度目标责任状和防汛手册等,层层分解和压实防汛责任。健全城区

  25 防汛排涝体系,进一步严格汛前汛后检查,加强问题整改跟踪,督促各区镇、各相关部门加强隐患节点查改,及时消险除患。加强防汛物资保障,建设城区标准化防汛物资仓库,增配智能化防汛排涝装备。加大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灾害预防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五)队伍建设从常规化向专业化转变,在提升应急管理队伍综合能力上求突破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建核心引领,进一步健全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细化机关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及委员工作职责,打造支部坚强战斗堡垒,着力推进支部标准化、品牌化、凝聚力建设,建立支部“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评价体系,全力打造党建服务“书记项目”,引领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教育,增强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的服务本领。

 二是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在市、镇两级安全监管部门中加强化工、冶金专业化监管队伍建设,大幅度增强具有专业背景的监管执法力量,增强专业化监管能力。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邀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对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开展专题培训,牢牢抓住“关键少数”。依托专业院校,组织全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参加脱产培训,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水平。督促区镇加强安全网格员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网格员隐患排查、督促整改、政策宣传、工作落实等进行全过程跟踪,切实打通基层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26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履行“两个责任”,认真落实市委巡察反馈情况的整改工作,全面履行述责述廉、责任督查考核等制度,健全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持续开展“清风行动”,切实推进应急管理系统正风肃纪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办文、办会、办事等制度建设,督促制度执行,做到规范化管事、制度化管人,不断提升机关工作效能。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局分管领导、各科室、大队、防指调度中心负责人要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重点工作,强化工作推进,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上报局党委研究解决。要树牢大局意识,对于上级以及局党委的工作部署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各科室、大队、防指调度中心要加强工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强化工作落实。各科室、大队、防指调度中心要围绕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要求、时限和标准,每项工作由相应分管领导牵头,职能科室具体抓落实推进。各科室要针对计划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办公室要制定动态推进表,每月统计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要在工作推进中不断完善安全监管工作模式,切实提升工作实效。

 (三)强化督办考核。加大对年度重点工作的督办力度,对工作拖拉、推进不力等情形,进行催办、约谈、通报、问责,提高工作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将重点工作的推进成效,

  27 作为科室与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进行统筹考核,确保全年重点工作高效推进。

 2020 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2020 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守好三条生命线,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积极贡献。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好厅党组中心组学习、“学习强国”、支部学习会、专题交流研讨、知识竞赛和党员应知应会测试,按周完成党建作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厅党组每半年至少研究意识形态工作 1次,各支部全年至少学习研究意识形态工作 2 次。利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道德讲堂”、身边模范人物选树和扶贫济困、

  28 敬老助残等党性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严格落实“三强九严”工程要求,实行“四固定”组织生活工作法(每月固定半天开展主题党日,每年固定 1 月开展“党建月”活动,每季召开 1次支部党员大会听取支部工作报告,年底召开 1 次支部书记述职考核会)。开展机关党建质量巩固年活动,实行机关党委委员包抓党支部制度,完善“三查一书两验收”(自查、互查、集中查,下发整改通知书,对党建工作和整改情况统一验收)党建工作机制。深化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创建特色党建工作品牌。

 3.严格党风廉政建设。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逐级签订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全年至少开展 2 次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情况督促检查。全年组织 1 次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大会、每半年上 1堂廉政教育党课、每季度进行 1 次廉政形势分析、每月对党员进行1 次廉政谈话或提醒。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积案化解工作,严肃查处举报案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扎实做好住房工作 4.稳定房地产业发展。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监测指标体系,开展月监测、季评价、年考核,科学引导市场发展。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市县主体责任,指导各地合理确定商品房开发入市节奏,稳定市场运行。落实房地产市场日

  29 常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预售许可、预售资金监管,有效防控逾期交房、“烂尾楼”等风险。深化房地产市场整治,规范房屋销售和中介机构经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交易、租赁等各环节监管。深入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区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 70%以上。

 5.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加大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高质量完成 242个老旧小区、52285 户改造任务。严把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全年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 5300 套,发放租赁补贴 9015 户,基本建成1500 套。完成 1.08 万户农村增量危窑危房改造,启动 2.5 万户抗震宜居农房建设改造试点,实现农村危窑危房动态清零。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配租型公租房和配售型共有产权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新市民、年轻群体、低保户和城市“夹心层”等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住房保障力度。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搭建全区住房租赁监管和服务平台,推进住房租赁网签备案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实时共享。

 6.优化住房资金使用。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职工个人合理住房消费作用,全年住房公积金缴存计划新增 82 亿元,个贷新增 53 亿元。完善常态化电子稽查工作机制,推进全区住房公积金接入人民银行第二代征信系统工作,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切实管控逾期贷款风险。落实《宁夏住房公积金业务操作规范》,实现公积金管理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进一步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深化公积金业务“一网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部门联办”。

  30 三、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7.补齐城市短板弱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人、地、钱”配套政策,深化国家综合试点,全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以上。开展“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质转变。继续实施“城市双修”工程,统筹建设一批道路交通、热力燃气等市政项目,因地制宜推进自行车道、绿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开展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加快补齐老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污水管网短板。完成银川市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建立管廊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推进城市建设统计改革。

 8.改善城市生态空间。完成固原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并在全区推广。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成果,健全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意见,编制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银川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 1 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推荐访问:工作要点 年各局

《1年各局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