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地方————西固(六年级一班,,陈泽)

时间:2020-07-24 20:24:45 浏览量:

我生活的地方————西固 一、 西固简介及历史 二、 西固特色小吃 三、 西固特色水果及农产品 四、 西固特色建筑 五、 西固名人 六、 民俗风情及民谣 学校:玉门街小学 年级:六年级一班 姓名:
陈 泽 一、⒈西固简介:
西固,兰州市辖区,位于兰州市西大门,全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辖5镇1乡40个行政村、8个街道70个社区。2015年,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81亿元。

西固区已成为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星火计划先进县区”、“全国科技进步县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甘肃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等称号。

⒉西固历史:
据史料记载,秦昭王时始入秦版图,属陇西郡。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大将李息在此筑“金城”防守,是最早的西古城。西汉昭帝(公元前81年)在此始置金城县,隶金城郡。西汉武帝时,在今西固黄河岸设置了金城津(渡口)。取名金城津,是由于汉武帝时设立了金城县而取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唐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征西、王昭君出塞和亲,唐三藏历经劫难西去取经,都是经金城津渡河西去。

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金城郡由苑川(榆中)迁郡治于此,仍领属金城县。

公元385年至413年,鲜卑族乞伏国仁在苑川河(榆中)中游的东古城(也有专家称在夏官营,期间曾7次迁都至靖远、枹罕等)建立的“西秦”国家政权,统治武威到天水、陇南及青海东部,共11州、30郡、48县的地域长达47年之久。其中,在388年由苑川迁都至金城(西古),399年又迁回苑川。这一时期,活动在甘肃一带的民族有鲜卑、羌、汉、匈奴、氐等少数民族,都信仰佛教。在距西秦都城金城(西古)不远的炳灵寺石窟,此时佛教圣地已经相当兴盛。炳灵寺中保留了西秦与佛教的众多遗迹。在炳灵寺发现距今一千五百年以前西秦的题记、供养人、高僧等佛教遗迹,说明西秦炳灵寺已成为西北地区规模很大的佛教中心。

西魏地属子城县。

唐属五泉县。

五代(公元763年)为吐蕃据有。

由于长期的战争动乱,到宋代,西汉的“金城”已不复存在。

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为防御西夏,在此筑堡设防,称西关堡(城堡),隶属兰州。

元灭金后,废西关堡,地属巩昌府。

明朝以前,兰州市城关区的大部分地方,还没有“开发”。

明惠宗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皋兰县(兰州),在现在的甘肃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建肃王府。

在此之前,西古一直是包括现在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及榆中、皋兰的一部分在内的兰州广大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来的丝绸之路,都在这里的古渡口摆渡过黄河,经永登前往河西走廊到西域,或经红古的平安驿前往青海到西藏或西域。到此以后,西古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才逐渐向现在的城关区转移。

(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在西关堡旧址重建城堡防守, 始称“西古城”,呈正方形,今城垣还残存一些。

兰州,东有东古城(榆中清水),西有西古城。

到清代属皋兰县,才改名为西固城。为何改名,不得而知。可能有希望“固若金汤”之意吧。

到民国时,行政管辖仍属皋兰县。

1949年8月兰州解放,置皋兰县第五区。

1953年3月皋兰县第五区扩容。1955年11月区政府驻地“西固城”改名兰州市西固区。

二、特色小吃:
主食:解放前以糜、谷、荞、豆类等杂粮为主,吃细粮次数有限。招待亲友烙烫面油饼,春、冬有卤面、臊子面;
夏、秋为凉面、浆水面。解放后,农民生活逐年改善,饮食花样增多。20世纪60年代后,经济作物社、队随供应细粮(小麦粉)比例30%-40%的调整,也注重饮食品种的调剂,主食有馒头、花卷、大饼、包子、水饺及面条。改革开放后,富裕户饮食讲求营养、质量。早餐喝鲜奶、油茶,吃荷包蛋、羊肉泡馍;
午、晚餐有炒菜、米饭、包子、水饺,擀“百刀”、切棋花面、揪面片、拉条子成为家常便饭。即使有些农户吃杂粮面食,也是调剂生活,改换口味而已。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城区居民喝玉米面糊糊,吃窝窝头、杂粮发糕和“钢丝面”(机制玉米粉面条)。80年代后,早餐除大米稀饭、馒头、咸菜外,还有油茶、牛奶、面包、芝麻糊、等;
午、晚餐有米饭、馒头、捞面、包子、水饺及应时炒菜。80年代末,双职工为图省时在外就餐者增多。

灰豆子:将豌豆泡软炒熟,置砂锅内加入蓬灰或食用碱及红枣,温火煮烂,冬热食,夏凉喝。

酿皮子:用食碱或蓬灰水和白面精揉,置凉水中搓洗,洗出面筋及淀粉浆。将面筋上笼摊平蒸为蜂窝状;
在镀锌铁皮所制平底圆盘内抹清油,盛0.5厘米厚的淀粉浆,置沸水锅烫或上笼蒸熟,凉后切条,加面筋块、凉粉、蒜泥、芝麻酱、辣椒油、芥末调醋即食。也可不洗面筋直接调面糊蒸熟,称高担酿皮,食时加凉拌绿豆芽。

热晶糕:将糯米用水烫透,捞人软布或棕叶上,铺3层米、两层枣,然后包紧用绳捆扎入锅,加水煮熟,冷却后切块撒白砂糖。

洋芋角角子:将洋芋煮熟去皮捣碎作馅,加入葱末、花椒粉、盐搅拌后,用发酵白面擀皮包成10厘米大小的饺子,入沸油炸熟。

热冬果:将冬果梨放人砂锅文火煮熟,汤甜肉软。也可去果柄掏内核,加入冰糖、花椒,煮熟食用。

三、西固特色水果及农产品:
红枣:主产于河口、达川一带。因个大核小,肉厚甜脆,在全市乃至全省享有盛名,年产量27万公斤左右。

苹果:主产于新城、柳泉、西固、陈坪等镇。主要品种有国光、红星、红元帅、红富士、红玉、红香蕉、黄香蕉、印度等。有果园面积4677.5亩,年产213.46万公斤。

山楂:主产于东川镇。种植面积500亩,2800余株,年产10万公斤。

软儿梨:主产于范坪村。鲜梨为淡绿色,酥嫩可口,酸甜适度。鲜梨用麦草加温发汗,经10多天即为软儿梨,含多种维生素,有清热、解毒、清肺止咳、治煤气中毒之功效。年产15万公斤。

冬果梨:主产于东川镇梁家湾村和陈坪乡范坪村。曾以肉质细嫩、皮薄汁多、香甜纯美而驰名省内外。有祛痰止咳、清肺散寒之功效,尤其对老年人哮喘、气管炎病效果更佳。年产200万公斤 洋葱:主产于河口镇。因个大皮老、鳞茎肥厚、抱合紧密、味辣清脆而闻名。年种植面积1500亩,产量600万公斤,远销广东、湖南、浙江、福建等地区。

贝母:主产于金沟乡。呈扁球形或尖锥球形,平滑清洁,色白有光,富有粉质而脆。年种植面积420亩,总产14万公斤。

百合:主产于东川镇。种植面积1200亩,年产量50万公斤。色泽纯白,个体肥硕,鳞片包合紧密,味极甜美,行销国内外市场。

西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百合、精细蔬菜、花卉、药材为主,养殖业以牛、猪、羊、家禽为主,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

四、西固特色建筑 金城公园 长业大厦--兰州市西固区公园路十字 深沟桥-兰州市里人把西固区的入口深沟桥叫做“双洞子“ 兰州石化文化宫 西固俱乐部--现一半已被新天乐商城和华润万家超市占据 陶瓷市场 西沙大桥--连接兰州市西固区与兰州市安宁区的纽带 水上公园 陈官营地铁站 五、西固名人 彭泽(1459-1530年),兰州西固人,名鄘,后改名泽,字济物,早年号敬修子,晚年号幸庵,谥号襄毅。据《明史》载:彭泽幼学于外祖段坚,自小有志节,明弘治三年(1490年)登进土人仕途。宦海一生,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时间长达35年,先后任工部主事、刑部郎中、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等职。《明史》为其列传,《明通鉴》载其事迹。晚年归故里,寄情山水,写诗作文,著书《读易纷纷稿》、《幸庵文稿》、《读史目录》、《八行图说》、《重修兰州志》、《段可久年谱》等300余卷,为后世留下了不少文史遗产,碑文《西古城记》是其中之一。

许新宇,甘肃兰州西固区人,影视演员。曾在热播抗战题材电视剧《雪豹》中饰演赵杰,与文章演绎抗战时期兄弟、同志的情谊,也曾在《我的兄弟叫顺溜》扮演三排长。

房西苓(1879——1948),西固城西街人,幼读高等学堂,1921年投考陇南军事学校炮科。1926年赴天水投冯玉祥部,任吉鸿昌师参谋。1931年—1936年曾任冯部教导队长、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

六、民谣 七、民俗风情 灯会:
清末,境内新城、河口一带,每逢春节由专人筹办元宵灯会,制作各种花灯,到正月十三在檐下悬灯,拉开元宵观灯的序幕。新城街每隔5米悬挂一盏花灯,沿街有灯300余盏,为折叠式四方形或六角形纱灯。灯面彩绘《岳飞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故事及民间传说。元宵灯会达到高潮,东自梁家湾,西至姚家璇,观灯者络绎不绝。河口地区,花灯绚丽,引人注目。西街的纱灯为《三国演义》,南街为《十二刘秀跑南阳》,北街为《西游记》和《香山传》;
东街为《封神演义》。普济寺灯火通明,点燃的塔式“菩提灯”上,布满小铜灯盏(俗称“立灯子”),层层“灯花”闪烁,吸引观灯者转动“铁灯”,别有一番情趣 社火:
清顺治、康熙年间(1644年至1722年),柴家台村盛行春节闹社火,打太平鼓。当时,西固川的社火简单而粗犷,富有情趣,有舞龙灯、耍狮子、跑旱船以及高跷、竹马、推车、跑驴、大头舞、铁芯子等表演。

提起羊皮筏子,人们就会自然想起流传于兰州地区的“羊皮筏子赛军舰”那首民谣。

羊皮筏子,俗叫羊皮胎筏子,由羊皮胎绑扎于筏架而成。与其它水上运输工具(牛皮筏、木排筏)相比,具有小巧灵活,轻便快捷的特点,是黄河水运中最古老的工具。《旧唐书》中有记载,宋史中也有“羊皮为囊,吹孙气实而浮于水”的表述。兴盛于清代,停运于新中国50年代中期

推荐访问:地方 生活 陈泽 西固

《我生活的地方————西固(六年级一班,,陈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