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信访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0-06-18 11:20:53 浏览量:

 当前基层信访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安排,近日,就如何把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源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当前基层信访稳定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利益群体多元化。目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既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新旧动能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从发展视角看,群众的权利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同时表达诉求的期待日趋强烈。一方面,涉及的领域日益广泛化。土地、住房等传统领域矛盾仍然保持高发态势,金融、环保等领域也不断出现新难题,不同时期的矛盾相互交织、不同领域的矛盾相互转化、不同群体的矛盾相互影响的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当前较为突出的有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农村“老字号”人员、非法集资利益受损人员等特定利益群体,部分上访人员半职业化、职业化特征明显。

 (二)信访诉求复杂化。基层群众诉求包罗万象、纷繁复杂。许多信访案件既有历史问题又有现实问题,既有经济利益诉求也有各种权益诉求,既有合理诉求也有闹访、缠访等不合法形式,各种情况交织在一起,随着时间推移,化解难度越来越大。目前来看,房屋拆迁、金融集资,以及劳资纠纷、不动产证办理等问题错综复杂,存在信访隐患。

 (三)诉求行为策略化。目前,信访案件的突发性、多发性、广泛性显著增强,越级访、重复访占比较高。在诉求表达过程中,信访人更加注重方式的选择,有共同利益的群体往往聚众上访,以求扩大影响,对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个别群体性上访事件组织者甚至以劳务雇工的形式组织一些非直接利益者参与上访。与此同时,上访人员往往选择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等敏感时期,或者通过媒体放大效果引起社会的关注,给基层党委政府施压,以期达到诉求目的。

 (四)舆论影响标签化。随着科技快速进步,新兴媒体成为诉求表达、舆论宣传的主要平台,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自我发声日益便利化,不少未经证实的消息充斥着网络平台,一经发酵便成为标签化导向,以几何倍数传播扩散,极易煽动网民情绪。尤其在农村地区,受限于教育文化总体水平不高的影响,群众对网络信息真假难以分辨,特别容易受到不实言论的影响甚至煽动,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基层信访稳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决策执法尚不规范。一方面,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不到位。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仍

 存在听取各方面意见不充分、公开不及时、决策论证不科学、对决策失误追责不力等问题,社会稳定风险总体评价不足。同时,执法管理不规范现象仍时有发生。基层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的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个别执法人员、基层干部群众意识淡薄,极少数人甚至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胡作非为,违法违纪,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二)矛盾化解不够及时。部分部门单位对本辖区、本系统、本行业可能存在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重视不够,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不及时,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信访事项首办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未能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错过了最佳调处时机,导致部分矛盾纠纷升级。同时,基层“大调解”体系缺乏刚性约束机制,各类调解资源之间的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水平不高,个别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效率较低、效果较差。

 (三)教育引导仍需加强。个别基层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应对措施不当,造成个别群众信“闹”不信“理”,信“上”不信“下”,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个别群众认为党委政府高于法律法规,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同时,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有的信访群众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较为淡薄,加之法律服务配套不足,司法成本高、专业要求强、诉讼时间长,导致信访群众不想打官司,更愿走上访这条“捷径”,挤占了大量信访资源。

 (四)舆情应对能力不足。基层受限于人员、技术、专业技能不足,有时存在舆情信息掌握不充分、共享不及时的问题,在舆情引导、管控、处置上合力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舆情管理的需求,有时反而激化矛盾,影响舆情走势。

 (五)基层基础不够坚实。现有基层党委政府事务繁杂,普遍存在一人多岗问题,基层信访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力量保障,工作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信访工作队伍专职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不高。基层信访稳定工作复杂多变,重点敏感时期信访压力大,个别干部产生麻痹厌战情绪,存在被动应付现象。

 三、做好当前基层信访稳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推进民主决策、阳光执法。把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重要关口,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制度,规范程序、细化措施。在谋划重大决策、推进重大改革时,坚持讲程序、重协商,进一步规范群众参与、信息公开、调研听证等各环节,切实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条件和必经程序,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意见,防止困决策不当、政策不成熟、程序不规范等引发不稳定问题。强化行政执法规范运行,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推动执法力量整合、执法重心下沉和执法关口前移,彻底解决多头执法、不规范执法等问题。强化人大、司法机关、社会力量的外部监督制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构建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加大源头预防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矛盾分析研判机制,对排查出的问题,集中交办,建立台账,跟踪督办,做到底数清、进度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实行领导公开接访“首接责任制”,即谁接手的案件,谁负责协调处结,一抓到底。坚持将开门接访与带案下访、群众上访与主动约访相结合,确保高质量办结信访案件,化解信访矛盾。大力畅通信访渠道,推行“互联网+信访”,践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理念,探索网上信访工作运行机制,引导群众网上信访反映问题。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形成统一行动、协调联动、优势互补的工作体系,发挥多元化解的最大功效,真正实现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从“单一调解”向“联合调解”的新跨越,推动建设更高质量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三)搞好教育引导与依法处置结合文章。积极采用新兴媒体平台,拓宽政策法规宣传渠道,强化关怀疏导,向群众普及信访知识,规范和引导群众通过正常的方式和渠道,依法有序信访,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严格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总要求,让信访人认识到信“访”更要信“法”,一切信访行为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决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四)构建舆情应对长效机制。加强网络信息引导监管力度,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信息宣传的传播力、公信力。进一步健全完善舆情预警处置和联动应急机制,加强信息搜集研判,完善信息共享、沟通渠道,形成协商共管的联动体系,提高舆情处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五)建强信访稳定组织保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压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探索建设集维护稳定、综合治理、信访接待、网格服务、法律援助为一体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在县、乡两级配备专职信访网格员队伍,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法律水平和能力水平。

 信访稳定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努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着力提高基层信访矛盾预防和化解能力水平,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推荐访问:信访 基层 调研报告

《当前基层信访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