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作文命题特征看2021年高考备考策略

时间:2021-07-06 17:09:48 浏览量:

韩延明

2020年高考11道作文试题精彩亮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作文题虽然取材不同、内容和形式各异,写作要求也有差别,但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它们也存在很多共性。认真研究这些共性,对今后的作文教学和高考备考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主要凸显了以下特点:

一、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作文”的德育目的是引导考生“做人”,因为作文须“我手写我心”。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那么,“德”如何考量,作文是一个很好的标尺。通过作文试题材料的引导,通过给题目、给主题、提问题等限制性要求,可以促使考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激发强烈的家国情怀,以此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考作文不仅是考查考生驾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更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如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取材于齐桓公、鲍叔、管仲三个人物的故事,命题目的是以古为鉴,引导考生像齐桓公那样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这样才可以成就大业;
像鲍叔牙那样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像管仲那样博学多才、恪尽职守,建立不朽的功勋。在此基础上进而挖掘材料意蕴,提炼出团结合作、共襄伟业这一重大历史主题,最终使考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显然,命制本题的意图,重在启发考生以史为镜,观照古今,激励自己养成崇高美好的品德,彰显人生价值,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再如全国Ⅲ卷作文题,要求考生绘制“自画像”,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命题意图在于引导考生关注人生理想、关注个人成长、关注人生价值。考生作文时必须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更有意义”,什么样的“自画像”才算“好像”。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大而言之,是既要有个人的独特成长轨迹,又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理想、担当、奉献、追求、使命,皆可入题,而命题指向集中归结到一点,即为“树人”。北京卷作文的第二题要求考生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并展开想象和联想写记叙文,但并未对这“一条信息”的内容做任何限定,因此考生完全可以以小见大,由“一条信息”拓展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认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体现当代青年应有的志向、胸怀、格局和奋勇无畏的担当。上海卷要求考生谈谈面对“意想不到”的“重要的转折”,人是否能掌控事物发展进程的认识和思考,试题启迪考生勇于面对转折,或顺势而为,或迎难而上,或拨乱反正,或适应转向,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命题意图都在引导考生不回避矛盾和问题,锤炼坚韧的意志品质。浙江卷要求考生书写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发生错位、产生落差这一常见现象的体验与思考,引导考生理性审视个人期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如何确立、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明主次、知轻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众多的作文题目,切入人类社会生活的角度各不相同,话题也有大有小,但都隐含着对如何“立德”、怎样“树人”的考问。

备考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亿万人民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关注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增强考生的家国意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广泛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相关文章,收看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社会与法》《今日关注》等节目,深入发掘其中的时代性话题,学习了解英烈、英模及各行各业先进人物、青年先锋人物的事迹,鼓励学生读后写、看后写、听后写,随时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诉诸笔端,进行生动描绘和理性升华,既提升寫作的水平,更接受道德情操的陶冶、意志品质的锤炼。

二、突出“情境设置”特征

情境作文也称情景作文,是指根据具体场合的某种情形、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作文样式。考场作文的情境设置,可以从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入手,也可以是虚拟的某个场景或故事。这种作文形式既可以有效考查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又可以防止抄袭、宿构,近年来一直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高考作文命题总是精心设置情境,让考生“戴着镣铐跳舞”。2020年高考作文“情境设置”的特征也非常突出,如全国I卷的命题材料来自历史故事,有意创设了具体的历史情境。通过情境设置,考题把考生带到遥远的古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考生驰骋想象,追忆当年的生活场景和时势变化,体会故事中三个主要人物的不同处境、心理与抉择,进而体悟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抒写真实的认知感受。无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都必须结合作文具体情境来分析阐发,这样文章才能入题、入情、入理,有根、有据、有力。倘若离开了“情境”这个载体,则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不偏题、脱题。2020年全国II卷作文题要求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设置的情境是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演讲。这一情境设置使题目具有强烈的限制性:其一,必须紧扣论坛场景,突出背景,注意表达的语气和语体色彩。其二,对演讲主题已有规定,内容不能偏离规定的主题而旁逸斜出。其三,要凸显自己“中国青年”的身份,为中国代言,向世界发声。这样的情境设置使写作要求更加具体,考生立意行文、思维拓展都不能脱离既定范围,天马行空,口无遮拦。再如全国新高考I卷,情境设置以抗击“新冠”疫情为大背景,又从中提炼出了“距离”与“联系”两个关键词。考生在表现“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一主题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拓展升华,表达好“疫情虽然暂时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抗疫斗争中,却更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民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紧密联系”的思想,从而体现出强烈的思辨色彩。其他诸如全国Ⅲ卷、全国新高考Ⅱ卷、北京卷、天津卷等作文题,也都不约而同地让考生根据具体的“情境设置”作文,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

备考策略:

引导考生增强情境意识,强化情境体验,做好情境写作训练。一是参加社会实践,积累情境。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如市场调查、毕业典礼、游学旅行、专题演讲等。二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情境。将实践中积累的情境与写作任务联系起来,与高考真题联系起来,进行有效对接,并规范设置题目,进行仿真训练。三是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创建情境。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新颖、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学生间接融入其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四是精心模拟情境,做好实战演练。可以先对不同情境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命制作文题目,分门别类地安排系列训练,强化情境意识,明确写作要求,熟练写作技巧。

三、凸显“任务驱动”指令

从公开的信息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2015年最先提出来的。他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载《语文学习》2015年第7、8期合刊)一文中,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作文命题在展示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任务型指令,可以更好地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从而更全面地考查写作者的审题、表达、分析等综合能力。此后,任务驱动型作文备受青睐、深入人心,在近五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频频出现。2020年语文高考的11道作文试题,有7道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占比63.6%,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举例来看,全国卷Ⅰ的作文试题先简述历史故事,然后在写作要求部分明确任务:写一篇发言稿;
具体场景为班级读书会;
评述对象须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一个“感触最深”的;
文章所言应能体现考生的“感受和思考”。考生寫作时,除立意精准、结构完整、表达顺畅,达到常规作文的要求外,还必须在行文中兼顾并全面完成题目设置的四项任务,这样的文章才能算作切合题意。再如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命题材料是一段以议论为主的提示性文字,简要说明了地名与当地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的紧密关系,以及地名对于一个人的记忆和情感所可能具有的特殊意义。在此基础上,考题对考生提出任务指令: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
写一篇主持词;
用一个地名将“带你走近”补充完整,作为作文题目。这些任务,包含了身份、文体、内容、标题等诸多方面,都是刚性的要求,必须在写作中严格遵守,逐一完成——这正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不同于一般材料作文的重要特点,万万不可忽视。其他各卷的作文试题也有明确的任务指令,如:全国Ⅱ卷,写作背景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文体是演讲稿,写作者的身份是中国青年受邀代表,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全国Ⅲ卷,写作情境是高中毕业即将离开母校之际,交际身份是即将毕业的高中生,交际对象是即将进入高中的学弟学妹,交际话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交际目的是引导学弟学妹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地成长,成就更好的自我,文体是书信。考生在写作时要有清晰的任务意识,要审清题意,明确任务,并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备考策略: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备考与写作,要重点把握好以下环节:首先,明确任务指令。一道考题的任务指令往往不止一个,还有显性任务与隐性任务之分。它包括情境、场合、文体、主题、写作者身份、受众对象等。审题时要细心筛选,不能有任何遗漏。特别要完成好隐性任务,即在行文中做到文中有“我”。其次,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并做到自然贴切、合规合理。一般说来,身份、场合可以在开篇简笔点明;
主题贯穿于全文的始终,在主体部分重点突破;
文体必须符合格式要求,做到结构完整、格式规范、语体色彩得当。再次,熟悉任务指令的类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任务主要有三类:解决问题式,即指定写作者就某个问题给某人写一封信、发表一个演讲或提出建议等;
择取决定式,即考题提供多个选项,或是多名人物,或是多个事物(如地名、关键词等),或是多种方案,要求考生选择其中的一项作文;
交换意见式,即对一个问题人们有多种看法,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见解。不同的任务类型,要采用不同的解决方式。

四、强化“自我主体”意识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越来越重视“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感”“我手抒我情”。作文不再是单纯、客观地表情达意,还要求凸显“我”在文章中的主体地位,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认识。2020年高考11道作文试题,除全国新高考卷I和江苏卷外,其他9道题目分别有这样的明确要求:“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
“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
写一篇主持词”;
“‘每一颗(北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等等。这里的“你”当然就是指文中的“我”,写作时无论是叙事、议论、演讲还是写串词,都必须从“我”的视角,以“我”的口气来写。或叙写“我”的见闻,或交流“我”的感受,或发表“我”的看法,或提出“我”的主张,或发出“我”的呼声……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角度分析,体现“我”的写作主体地位,也是考题的写作指令之一。

强化写作的“自我主体”意识,便于诉真情、表真意、显真我,使文章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无病呻吟的“假大空”现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宿构、抄袭等不良风气。毫无疑问,“文中有我”的命题思路,必将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之一。

备考策略:

其一,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发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素材,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人所未见、人所少见的信息,体现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发出非同一般的声音。其二,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衡量文章优劣的标准,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否用“我”的笔,写“我”的事,抒“我”的情。要鼓励学生表现真性情,抒发真感情,让读者感受到独一无二的“我”。其三,正确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行文中“我”要有一以贯之的存在感。虽然所叙之事不一定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发之论则必定是自己真实的见解,演讲词、读后感也要尽量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写作时,更必须以“我”的口吻或身份表达出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五、引领“应用写作”潮流

自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改变沿袭多年的“文体不限”的要求之后,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等成为高考作文中的高频文体,从而在高考中引入了应用文写作的新潮流。高考作文一改议论文一统天下的沉闷空气,写作的实用性得到突出、强化,高考作文园地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清纯的气息令人耳目一新。2020年高考作文继续引领这一潮流,应用文写作考查的范围更广、频率更高,具体写作要求更加精细化。如全国I卷要求写一篇发言稿,而且提供了情境——班级读书会上,明确了任务——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谈认识,提出了要求——“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
文体新颖,要求具体,写作时必须突出发言稿的文体特征,而不能泛化。全国Ⅱ卷要求完成一篇演讲稿,同时对写作情境、作者身份和表达主题都作了限制,写作时除了要立意准确,形式还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要求,两者兼顾,才符合取胜之道。全国Ⅲ卷指定的写作文体是“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内容指令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主题指令是说明个人成长与人生价值的关系,身份指令是即将高中毕业的考生。写作时必须将限定的文体与众多的指令和谐统一起来。全国新高考卷Ⅱ要求寫一篇主持词,对于考生而言这种文体比较陌生,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持词是主持人用来使节目上下串联的串联词,一般由开场白、主体部分与结束语组成。写作串联词除了要切合题意外,还必须注意这种特殊文体的结构要求和语体特点,必须主题突出、过渡自然、承上启下、连贯得体。

备考策略:

首先,要明确应用文写作的高频考点。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文写作的使用范围很广,但高考作文不可能全部关涉。结合高考作文在主题、语言表达以及字数限制等方面的要求,考查频率较高的有演讲词、主持词、发言稿、辩论稿、竞聘稿、书信(包括普通书信和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等)、读后感等。其次,要熟悉各种文体的格式要求和结构布局,文章在形式上必须中规中矩,切忌不伦不类,即以标准的文体形式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特别要将不同文体的细微差别辨析清楚,诸如哪些结尾要有署名和日期,哪些不必写署名和日期;
不同文体的表达语气有何不同;
等等。再次,全方位训练。对考查频率较高、出现可能性较大的应用文体进行点对点训练。写作时除结构完整外,还要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如称呼、署名、日期及其在文中出现的正确位置,主标题与副标题的对应关系、如何书写呈现等。

本文浅述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五大特征及今后对应的备考策略,目的是鉴往知来,深入洞察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准确把握高考作文的教学方向,以利科学、严密地制定备考措施,精准高效地做好备考训练,确保考生在高考中成竹在胸、沉稳应对,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的梦想。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文体命题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9期)2020-09-10另类文体巧谋篇课外语文·中(2020年5期)2020-05-26分层引导 关联照应 开放选择——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写作提示”分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7年3期)2017-05-22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读与写·上旬刊(2016年11期)2017-01-19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5年2期)2015-03-27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高中生·青春励志(2009年11期)2009-12-03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高中生·青春励志(2009年11期)2009-12-03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09年3期)2009-07-20文体不等式中国体育(2004年6期)2004-11-16

推荐访问:年高 作文 备考

《从2020年作文命题特征看2021年高考备考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