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讨

时间:2020-09-11 00:10:57 浏览量:

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每年剧增,成为了一个不容小看的经济群体。学生消费群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其过度消费,有的甚至为了消费负债累累,这就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并对其的家庭也是一个经济负担。此外,当代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多元价值导向对校园文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直接在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差异上能够反映出来。

本文以M大学为例,基于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首先阐述了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再次对大学生消费进行经济学分析,最后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调查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大学生消费观的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大学生成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才不能缺少的要素。但是,帮助大学生,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却不是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的努力。一直以来,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就比较特殊,也属于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社会大背景之下,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大学生的消费日益多元化、超前化、现代化的发展。当然,如果大学生消费的主流十分理性,那么他们的消费就科学合理的。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消费行为,但是造成的影响有限。同时,高校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的引导在当今社会十分重要,这也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理财能力的重要基础。此外,大学生的家长也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督促孩子积极成长,让他们自尊、自立、自强。要求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家庭责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
要求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用良好的生活习惯约束自己。对此,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认识与研究都不可缺少。我们需要运用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科学地探索,了解大学生消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带有什么样的规律, 对社会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力怎么看?在明确这些问题之后,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基本状况弄清楚,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西方国家,对于消费行为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众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工作。最早在19世纪开始,有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相关探讨。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解释,突出强调了它的社会含义。他指出,人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度消费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虚荣心理在作怪,人们想要炫耀自己,产生一种优越感,从而获取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最终导致过度消费。对于以往大家普遍接受和承认的“消费者是理性的”观点,凡勃伦提出的这个概念对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具有颠覆性意义。迈克·费瑟斯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以消费文化的发展为切入点,以比较综合性的语言描述介绍了后现代社会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反映出消费文化对其的影响程度。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非常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于资本主义过度消费的反对态度,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占据了主导地位,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社会状态。他指出,只有合理的消费行为才能有效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两者之间密不可分。这对于我们从宏观把握消费,从而更加深入的探究大学生消费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相较国外而言起步较晚,但是目前也有诸多丰富的研究成果。专家与学者观点并非完全相同,有学者认为目前大学生消费行为趋于合理性,如:
朱志珍(2009)指出,即使就当前现状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还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但是仍然需要加强引导,避免出现冲动消费情况。

刘志伟(2012)指出,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出现冲动消费的情况,大体上还比较合理,其中有一些学生通过打工、兼职等方式获取了一定收入, 同时自身具有较好的节约观念,并没有出现冲动消费、铺张浪费的情况。

卢思峰、何耐铭(2013)指出,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他们的消费去向仍然集中在学习生活方面,大致上还属于正常的消费行为。

但也有相关学者指出,现在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存在问题,社会各方面应提起注意。

王英民(2015)指出,由于一些差异性效果影响,在社会中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非理性消费行为。

肖艳(2016)认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和生活费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消费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和过去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截然不同,对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

施应玲(2014)认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追求独立自主,但是本身又不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同时对于社会的认识不清,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最终导致冲动消费行为的产生。

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在生活中还是可以进行理性消费的,但也有少部分的消费行为存在一定问题:
茶利强(2014)、王玺(2015)等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为切入点,进行了具体分析,最终得出这一群体消费行为的各种问题,如消费心理有所缺陷、理财能力差等。

陈瑜玲(2015)、黄海霞(2016)等指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大多仍然还是集中于消费观念上,虚荣心理影响较为严重,有待进一步改正;
在文化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缺少足够的关注和参与,大部分人更喜欢在娱乐休闲上进行消费。

张志祥(2017)指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比较多样化,随着当前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升高,以后必然会更加关注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一方面,所以未来会向质量型生活消费发展;
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花费也会慢慢增多。

学者们普遍认为,导致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吴素双(2015)认为,之所以当前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出现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观念应该是“功不可没”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理念,这属于社会原因;
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它的消费观念是否合理也十分重要,这属于家庭原因;
当前社互联网高速发展,媒体传播的也愈发便捷快速,由于长期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消费社会的宣扬和错误引导,导致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不良变化,这属于传媒原因。

郑爱龙(2016)认为出现消费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三点,即错误的消费心态,无法准确判断消费行为是否正确;
不良的社会消费环境;
社会中欠缺积极正确的消费观教育。

肖明、柯惠新(2016)通过抽样调查指出,青年消费观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极为看着理论分析,结合运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运用了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等理论,对文章的论题展开研究,对大学生消费引发的消费问题加以全面探析,结合实际的问题分析原因,从而引出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必要性,要求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之下,督促大学生以正确的消费观作为自身消费行为的主导。

实践意义:大学生所代表的是发展的希望,是民族进步的动力,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都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往小里说,影响到自身人生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往大里说,影响到国家的兴亡。这是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我成长、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未来进步的大事情,不可忽视。同时,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加以研究,还可以积极的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动态、国家经济的活跃点等积极信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十分大。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深入的研究这些,对他们进行健康消费意识的引导,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价值都是非常大的。这些工作的持续性推进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非常有益,对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有益,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都 是十分有益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将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改善与优化策略。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文献研究法:前期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知网数据库等多种途径查阅了大量与大学生消费相关的文献资料,将这些文献资料进行了汇总与整理,从中提炼出不同的观点,为论文的写作打下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本文设计“M大学学生消费情况调查”问卷,在M大学进行发放与回收,对问卷结果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从而为论文的写作准备充分的论据。

案例研究法:本文选择M大学为实际案例展开研究,分析该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分析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令论文的论述更加充分。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也是本文的难点重点:
(1)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

(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3)从调查问卷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的原因 (4)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消费行业的优化策略 1.6 主要创新点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来看,大多数都是在大学生消费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研究的角度过于宏观,不够具体化,缺乏实证分析,研究成果无法有效的应用于实践中去。本文以M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探究的方式,较为深入的探究大学生消费观念与行为,找到该群体消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针对目前大学生消费现状,提出合理性对策,为培养积极健康消费观,促使大学生理性消费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概念 2.1 90后大学生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但是他们的有些思想意识需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重视。90后大学生可以说是改革成果的完全受益者;
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
和谐社会建设的亲历者。

2.2 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Consumption Concept)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等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在影响个人消费观念的众多因素中,主流消费观念和个人因素则是影响消费观念形成的基本因素。

其一,主流消费观念对个人消费观念的影响。尽管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从20世纪50年代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但到目前为止,并未对中国产生广泛的直接影响。中华文化及经济思想中“居安思危”、“量入为出”根深蒂固,而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长期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这种保守的消费观念。这种深受传统影响,业已形成的保守的主流消费观念,不会因为在改革开放短短2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迅速被改变。

其二,个人因素对消费观念的影响。通过影响消费观念各因素的建模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消费者个人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有收入、年龄、性别、籍贯、学历,其中对消费观念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历,高学历由于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高,接受新观念的速度快,在消费观念上就更前卫,同时,这部分人由于文化程度较高,其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而籍贯的不同也引起消费观念的差异,收入相对消费观念指数的系数较小,说明了单纯收入的增长对消费观念并不起主导作用,或者可以说,就文化与收入对消费观念的影响来看,收入并不是影响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

2.3 消费能力 学界对消费力的解释为数不少。一般认为消费力有自然消费力、社会消费力、绝对消费力和知识与技能的消费能力之分。

自然消费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消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增长与提高,但是它的基本属性是由人的生理功能决定的,不同人的生理功能有差别,自然消费力也有差别。

绝对消费力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上,人们已经具备的可能消耗物质文化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与自然消费力的差别主要在于自然消费力强调生理功能限制,绝对消费力则强调生产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限制,同时还包括了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消费能力是指消费者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费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

4.消费结构新趋势理论 居民消费结构受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制约,并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当前呈现出一些新趋势: 一是服务消费增强。几千年来,人类生活都是以实物消费为主,服务消费为辅。现在达到了一个拐点,在发达国家已出现以服务消费为主、实物消费为辅的新现 象。消费结构这个新变化在我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已初露端倪。这个新趋势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的必然结果。在GDP的实物构成中,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的实物消费品所占的比重已降至50%以下,而由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消费品所占比重已上升至50%以上,在发达国家甚至达到70%以上。产业结构的这种新特征不能不在居民消费结构上反映和体现出来。

二是绿色消费增强。从本源上考察,人类的生活消费自始就是绿色消费,即人类自始就依靠绿色有机物质生存和发展。可以说,绿色消费是人类的本源消费。然而,化学工业和转基因技术问世后,开始动摇了人类绿色消费的原本基础。科技进步往往是双刃剑,以转基因食品来说,欧洲人和日本人中反对者大有人在。鉴于对“化学化”和“基因化”的怀疑,人们开始重视绿色消费,这可谓返朴归真。

三是文化消费增强。人是社会动物,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除制造和使用工具外,就是创造精神文明,并享受一切先进文化成果。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小康型生活不同于饥寒型生活和温饱型生活。后者主要解决生存问题,前者则主要解决发展问题和享受问题。发展问题和享受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居民文化生活的提高。所以,文化消费增强将是我们迈向小康道路上必然出现的一种新趋势。

四是数字消费增强。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众多信息产品虽然外观千奇百怪、功能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都依靠数码运行,故称为数字产品。这类产品既有生产过程,又有消费过程。数字产品的消费简称为数字消费。在信息化时代,数字消费的地位与作用是很突出的,并且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 3 M大学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目的与方法 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具体的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保证最终结果的合理性,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23道题。内容涵盖两方面:1、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级、恋爱状况等,从而达成一个区分度;2、消费状况,包括收入支出对比、消费项目等信息。

本次调查在M大学内进行,调查对象为本科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全部收 回。其中,有效问卷477份,占比为95.4%。

3.2 调查数据整理及分析 3.2.1 基本信息调查 表1 受众基本信息调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比例 性别 男 261 54.72% 女 216 45.28% 年级 大一 179 37.53% 大二 132 27.67% 大三 108 22.64% 大四 68 14.25% 是否恋爱 已经确立关系 148 31.03% 有心仪对象 63 13.21% 单身 276 57.86% 有效填写 477 100% 本次调查对象共477人,其中男生284人,女生216人,分别占比54.72%和45.28%,男女比例比较均衡。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79人、132人、108人以及68人,比例依次为37.53%、27.67%、22.64%和14.25%。在这477人里面,已经恋爱的人数为比例为31.03%,单身人数为57.86%,已有心仪对象的占比13.21%。

3.2.2 大学生消费现状 (1)平均月支出 表2 大学生平均月支出调查统计表 支出费用/元 人数 比例 500以下 47 9.85% 501-1000 197 41.30% 1001-1500 142 29.77% 1501-2000 58 12.16% 2001-2500 16 3.35% 2501-3000 10 2.10% 3000以上 7 1.47% 有效填写 477 100% 图1 大学生平均月支出调查统计图 就月均消费支出而言,月均消费在501-1000元的大学生有197名,是占比最高的部分,占比为41.30%。其次是1001-1500元,排在第二位,占比29.77%。往后依次是1501-2000元、500以下、2001-2500元、2501-3000元和3000以上,占比例分别为12.16%、9.85%、3.35%、2.10%以及1.47%。

对统计结果加以分析,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周均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他们的范围也比较集中,均存在于501-1500元的区间之内。普遍过度消费现象在这次调查中并未发现。不过,少数被调查者的高额消费也是存在着的,还有一些生活拮据的大学生也客观存在。

(2)生活费来源 表3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调查统计表 来源 人数 比例 家庭支付 285 59.75% 自己兼职 123 25.79% 学校奖学金 37 7.76% 其它 32 6.71% 有效填写 477 100% 图2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调查统计图 分析生活费来源的实际途径,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占比最大的是支持者是父母、亲戚等家人,这些其中285名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他们占比总有效问卷数的59.75%。还有大学生160名的生活费是依靠各类奖(助)学金、从事校内外兼职等途径所获取的,这个的占比达到了33.55%,排在第二位。其中,兼职的方式有校内兼职和校外兼职,前者以各类勤工助学岗为代表,后者以家教、传单发放、餐馆服务等为代表。

(3)是否对平时的开销进行记录 表4 大学生平时是否记录开销信息调查统计表 记录开销频率 人数 比例 每天 32 6.71% 每周 48 10.06% 偶尔 183 38.36% 从不 214 44.86% 有效填写 477 100% 图3 大学生平时是否几率开销信息调查统计图 分析开销记录习惯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不记录这些的。统计数据发现32名大学生的开销明细每天都被记录下来;
48名大学生会每周记录,183名大学生偶尔记录,还有214名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记录,从来没有记录习惯的大学生占总比例的44.86%。

结合这个结果来看,多数被调查者的消费预算意识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大学生可以对日常开销制定适当计划。同时,对日常开销加以记录的男生统计为118名、女生统计为158名,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前者占男生有效问卷总数的45.21%,后者为女生的73.15%。大学生中大一年级的学生开销记录的情况比较多,占比78%。恋爱状态下的日常开销记录会显著性增加,这个的占比为63 %。单身状态下很多大学生也喜欢记录开销情况,这个的占比也比较高,有74 %。

(4)男生女生消费构成 表5 大学生消费构成调查统计表 项目 性别 饮食 学习 服装 生活日用 娱乐 交际 其它 合计 男 50.02% 5.33% 4.87% 6.22% 18.78% 10.17% 4.61% 100% 女 33.24% 5.45% 28.74% 18.61% 3.35% 5.92% 4.69% 100% 图4 大学生消费构成调查统计图 分析消费的费用构成,男生女生的差异显著。男生的饮食、娱乐、交际花费比较多,在他的消费费用构成中占比最大,分别占据了前三的位置。男生的学习费用排在第五位。接下来我们看女生的情况,饮食、服装、生活日品的比例最大,这三个占据了前三位。饮食费用上,男生比女生多,多出的比例达到了16.81%;
服装费用上,男生比女生少,少出的比例为23.87%;
生活日用品方面,男生也比女生低,中间差12.39%的比例。可以男生、女生的消费差异是显然存在的。在部分面谈之后,我们还了解到大多数男生的钱绝大多数都花费到了吃饭上面, 有些每月喝酒就需要支出 300 多元。当然少数的特困生因为家境贫寒,基本没去过酒店,也很少请客。对比来看,女生花费最多的是逛街买买买,比如90%多的女生会花大价钱毛品牌化妆品,贵的一瓶 200,便宜的几十元都有。甚至还有光顾美容院的,占比10%左右喜欢去此消费,基本上一次就要 50 元。

(5)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否够用 表6 大学生月生活费是否够用调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比例 富足 26 5.45% 一般 99 20.75% 勉强够用 168 35.22% 根本不够用 184 38.57% 有效填写 477 100% 图5 大学生月生活费是否够用调查统计图 就收支平衡情况而言,26名大学生觉得自己是富足的,能够很好的消费;
99名大学生觉得生活费只能是刚刚好的水平;
168名学生觉得勉勉强强;
这三类大学生占比较多,在有效问卷总数中有61.43%的比例。因此,大多数大学生的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他们都较为理性地消费,属于适度消费的范畴。但是,有184名大学生消费开支时常存在着预算超出的情况。在深入的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入不敷出”情况出现的原因基本多是消费习惯不好,理性的消费观念缺乏,导致预算意识不高,日常开销缺乏计划,随机性大,很多都是盲目开支。

(6)缺钱是采取的策略 表6 大学生缺钱时采取的策略调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比例 向家里要 76 15.93% 省吃俭用 231 48.43% 打工挣零钱 148 31.08% 其它 22 4.61% 有效填写 477 100% 图7 大学生缺钱时采取的策略调查统计图 当在调查大学生缺钱怎么办时,有15.93%的人会直接跟家里要钱,而48.43%的人选择省吃俭用,还有31.08%的人考虑找兼职挣钱。从年龄来讲,大学生不是小孩子,是成年人了,再因为钱不够用去伸手问父母要,是比较羞愧的事情。因此,很多大学生会想办法找途径来赚点零花钱;
还有一些大学生会严格控制自 己的开销,给父母减轻负担;
还有一部分以兼职的形式,在学校食堂,商场等地方以兼职来赚钱钱财。

4 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符号消费兴起 年轻大学生的感情比较丰富,但是在购买过程中还是缺少很多经验,因此,她们的感情存在着不稳定性,所以带有较强的消费符号感。在某些时候即便他们具有很强的实施能力和分辨能力,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非理性的状态下消费时,从来不考虑产品价格的高低,产品的质量如何,有没有超过自己预期的购买标准。同时,当对某种产品没有感觉时,就算产品的质量再好,也绝不会产生购买的欲望。此外,大学生的情绪也会影响其自身的购买决策。当女大学生的情绪处于两种极端时,她们会把消费当成发泄方式或者一种乐趣。当情绪结束后,她们会后悔当初的购买行为,而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其整个消费结构的失衡,并产生大量不必要的消费。

4.2 追捧奢侈消费 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理。那电子厂品来说,其通常情况下是受大多数的青年所青睐。而最近几年,随着苹果手机出售的大浪潮,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喜爱程度也随之上升,包括电脑,单反相机。市场中的商家逐渐认识到大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迎合消费者需求,各商家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他们的喜好来设计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营销策略,比如朵唯系列的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产品就是在经过系统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后,将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定位成女性角色。这样一来,就更加让女性消费者认为这是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从而促使冲动消费行为的产生。此时她们购买的初衷已经不是手机本身具有的通讯功能,而是出于一种攀比心理,当看到别人拥有了,自己也必须要有,而且资金不足时会借钱购买,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盗窃行为,这种攀比心理在当下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消费观的形成。

4.3 盲目从众消费 年轻大学生的性格属于活泼的类型,非常容易幻想,对待人和事比较热情,很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他们对产品的盲目跟风现象一般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看到产品的色彩,包括服装、布艺、电子产品甚至是生活用品都有自己或朋友独特的喜爱颜色,既是款式不适合自己,但是看到朋友买下时,其也会盲目跟风;
其次,当时下有什么爆款出现时,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而跟随他人一起 购买一些对自己没有什么实用性的产品。而这些表现都充分体现出大学生遇到自己喜爱的商品时,会不假思索,也不考虑实用性,听到他人说自己很适合这款产品,并夸赞自己时,就会跟着其他同学一起消费,而这种盲目跟风现象,直接导致其消费行为不够健康。

4.4 盛行人情消费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由基本消费和其他消费组成,基本消费中主要指的是基本生活消费,而其他消费则包括人际交往消费,娱乐消费,学习消费。而盛行的人情消费占了较大比重,不合理的消费比例分配造就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在这里的消费比例分配主要指的是金额和时间。很多大学生会减少基本消费,以此来支撑其他消费,用来购买时尚产品,或者花费比较多的娱乐项目,例如:名贵化妆品、火爆的游戏。这种消费方式除了会给自己金钱上造成压力,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现在很多学生是月光族,当月初父母给了生活费之后,不能进行有效的节制,往往还没有到月底就把钱花的差不多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多都是由于他们的理财能力较差,没有理财计划,从而使自己沦为月光族,甚至是借钱度日的地步。

5 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特与消费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5.1 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 中国家庭教育的方式往往缺乏科学的教育和方法,又由于国家政策的实施,导致了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无论什么要求父母往往都会满足。这种溺爱和纵容,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的身心成长,极有可能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更有些家长由于家庭经济收入不高,甚至有的困难家庭,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会对子女的大部分消费要求和其他要求进行满足,使子女不再同学面前丢人。家长这种错误的心理其实只是为孩子创造创造一个安心学习的良好环境,但恰恰是这种行为造成了孩子错误的认识,以至于不了解父母挣钱的辛苦和无奈,没有关于理财的经验和过程,形成了花钱大把的习惯,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另一个误区就在于,家长以为给了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是他们对孩子最大的付出。从而,就忽略了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子女精神生活的关心和价值观、消费观的形成等内在的心理问题。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养成了不良的消费观念,缺乏自主的独立性和适应性。家庭所提供的较多的物质,予以其消费的基础。

5.2 营销泛滥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迅猛速度,经济环境不断好转,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很多家庭已经先富裕了起来,进而也引起了人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也因此受到巨大冲击。现在社会的消费观念,由于大众媒体等社会上的文化传播渠道等,对一些不正当的消费观念进行传播的同时,给大学生带来了错误消费观的引导,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媒体传播的流行元素及时尚趋向等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当今大学生高消费、超前消费、追求享受的消费心理。由于大学生刚刚经过高考的洗礼,身体和心理各方面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又由于对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向往,大学生普遍缺乏辨别好坏的能力,而大学生活中又处处充满了新鲜的事物和各种诱惑,这时受到不良消费方式的传播和影响,必然将引起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扭曲。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表现就是较为普遍的攀比心理。许多大学生通过对金钱的挥霍和高档消费的行为,来获得自身的优越感,显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也有许多大学生为了不觉的自己低人一等,而选择盲目的跟从,卷入互相攀比的不良消费观念中。就是这种社会的普遍现象,不仅没有帮助大学生获得良好的时代价值观念,反而形成了相反的、庸俗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5.3 社会角色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社会角色决定了个体在各种群体中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决定了个体的社会地位。这一点对于购买消费品是有影响的。从事不同职业和担任不同职务的人,鱿鱼仔工作环境、劳动性质、要求的只是水平、年龄、性别、所接触的群体内其他成员等方面存在差异,个体的消费行为也会有所不同。不仅在购买商品的类别、品种、质量和价格方面有差异,即使对同一商品,也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购买动机和需要的心理差异。

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以学生居多,然而在当代大学的环境下,手机电脑,吃饭聚会,恋爱出游,无一不受身边环境影响,身边的朋友舍友同学,买了一台新手机新电脑,自己也觉得不错,就要想方设法都去更新;
吃饭聚会,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喝酒泡吧,今天你请客,明天我也要做东,大家吃喝开心就好;
和对象谈恋爱,想方设法逗对方开心,不计成本;
外出旅游,什么地方好玩什么地方消费高去哪儿,这都是当代大学生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这个心智都只是处于半成熟的群体,他们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环境大大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5.4 消费管理意识不强 作为一名合格理智的大学生,“90”后应当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计划, 用清晰的消费管理意识来调度自己的经济支出。现在的“90”后大学生理财知识严重匮乏,加上大量商业性广告的渗透,进行合理消费的意识淡薄,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实际消费过程中随心所欲,在购买物品时盲目消费、毫无计划、购买一些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商品,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平时生活中随意浪费的现象更加严重。当然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大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消费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

6 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推进措施 6.1 家庭教育正确消费 家庭在大学生消费过程中,起到了经济基础的作用,所以对于没有独立生活的大学生而言,建议家长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对子女的经济状况进行一定的约束。不能再抱有“再穷不能穷孩子”的错误观念,对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进行筛选,满足作为学生的必要需求,不能有求必应。在子女上学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费用,要坚持定时、定量的原则加以实施,例如,一次性交给子女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期间不再给予其他费用上的支出,直到满一个月后进行下个月的费用支出。这种资金上的限制,不仅可以有效的限制子女盲目的消费,还可以对他们的理财观念进行锻炼。

6.2 学校引导合理消费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学校方面应坚持贯彻这一方针指导,高度重视大学生积极健康消费观培养工作,并将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努力塑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消费文化。

以下是对消费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的几点建议:第一点,学校可邀请专家学者来此举办讲座,向老师和学生传达积极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以当下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为切入点,探究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引发大学生对于自己消费观念的思考;
第二点,设立心理咨询部门,当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问题时,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第三点,借助于大众传媒的途径,在学校内宣传和普及正确消费观的相关内容,塑造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

6.3 社会塑造消费理念 由于大学生在消费中,通常没有合理的消费结构,所以消费方面通常都面临压力。因此,学校要教育学生:①合理消费,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平衡消费;
②经济适用,在购买产品是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不要盲目追求时尚;
③量入而出,不要盲目消费,要考虑自身和家庭情况。大学生要更加注重自身对于优秀精神文化的学习,努力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和文化消费水平。同时,学校也要引导学生加大文化投入,提高精神消费比重,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文化水平。

要对大学生展开积极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工作,引导他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消费规划,避免出现任何非理性消费行为。家人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实际行动传达积极正确的消费观念;
各大高校也不要只做“口头功夫”,要将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切实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6.4 自身理性对待消费 对于当代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相互联合共同传授理财的基本知识,包括经济金融知识和家庭理财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进行相关的理财意识教育,灌输理财意识的形成,加强思想引导;
另一方面可从实践经历中锻炼大学生的理财技能,从而获得实际的理财经验,从而树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推荐访问:消费行为 消费结构 探讨 大学生

《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